韓國綜合店來襲,國產品牌要不要跟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翔子

最近,從護膚刮到了彩妝界的單品牌店風潮還未讓人緩過勁來,以韓國珂萊歐株式會社旗下的CLUB CLIO和LG生活健康旗下Nature Collection為代表的品牌綜合店又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Nature Collection

嬌蘭佳人董事長蔡汝青曾說過單品牌店會成為未來十年的強勁零售模式,廣州吳志剛品牌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剛也認為,單品牌店是下一個風暴眼。

甚至,有人認為國內市場起碼能容納超過20個以上年營業額過5億的單品牌專賣店的生存與拓展。

業界預測,到2020年左右,這一業態預計將占到化妝品零售規模的5%以上。

哪些國產品牌開啟了單品牌店模式?

從佰草集1998年開出第一家門店開始,林清軒、植物醫生、蜜思膚、婷美小屋相繼在全國跑馬圈地,開設單品牌店。

而韓束、春紀、韓後等已進入CS渠道的本土品牌,也先後開出了單品牌店。

其中,就店鋪數量來說,以植物醫生公布的2000家為最多。

彩妝也不甘人後。

繼瑪麗黛佳開了本土第一家彩妝單品牌店之後,卡姿蘭也開始了在單品牌店上的布局,6月1日,卡姿蘭首家彩妝品牌專賣店在廣州亮相;尚惠國際也宣布本月將開設茹妝單品牌店。

不過,從本土單品牌店的現狀來說,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首先,對於單品牌店而言,多元的品類和豐富的產品是支撐一個店鋪運營的基礎。

譬如,悅詩風吟、自然樂園這些單品牌店的先行者,其SKU已經超過了1000個。

相比之下,國產品牌的SKU數量明顯存在差距,比如韓後單品牌店中的SKU只有100多個,一葉子將在單品牌店投入的400多個SKU已經算是國產品牌中數量較多的了。

其次,品牌個性化和差異化仍有待提高。

縱觀市場上受歡迎的單品牌店,幾乎都有品牌自身的個性化和辨識度。

比如科顏氏,其標誌性道具「骨頭先生」在每家門店都能看到,每個BA都穿著白大褂,風格鮮明,也體現了品牌藥房起家的歷史背景;比如悅詩風吟,在2004年第一次進軍中國失敗以後調整品牌形象,將品牌鎖定於來自濟州島的自然系品牌,使整個品牌有了獨特的調性。

而國產品牌,雖然近年來也開始注重品牌形象和定位的塑造,像婷美小屋、植物醫生等都有一定特色,但差異化還不夠明顯。

眾所周知,單品牌店「投入大、見效慢」,儘管近幾年各個國產品牌都在發力,但要真正走向成熟還需要一些時間。

就在國產品牌還在摸索單品牌店時,引領潮流的韓國化妝品又開始了第二波進攻。

5月28日,韓國行業第五的CLIO株式會社在中國開設了首家品牌綜合店CLUB CLIO,匯集旗下珂萊歐、菲麗菲拉和果達兒三個品牌,涵蓋彩妝、護膚兩大品類。

不僅如此,韓國LG旗下品牌綜合店Nature Collection日前也亮相上海美博會,並表示將於8月份入駐上海。

CLUB CLIO

事實上,早在2008年,愛茉莉太平洋就在韓國開設了名為ARITAUM的品牌綜合店,公開資料顯示,ARITAUM2015年在韓國的店面達到了1350家。

韓國業界甚至預測,2016年將是韓國品牌綜合店興起的關鍵一年。

這個風口跟不跟?

現階段看來,國產品牌還不具備開品牌綜合店的實力。

顯然,品牌綜合店是建立在一個公司擁有多個成功品牌基礎之上。

就目前國內企業來說,建立一個成功品牌已屬不易,想要做到多頭齊頭並進,尚需時日。

不過,正如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只用了三十年就走過了已開發國家一百年甚至二百年才能走完的歷程,「先富起來」的一批本土企業已經加緊了多品牌發展的步伐,中國的化妝品店也許在單品牌店還未站穩腳跟時,就直接進入品牌綜合店模式,也並非不可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