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香港秋拍平淡開局 珍品短缺瓶頸隱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于娜 北京報導

2016香港秋季藝術品拍賣首輪戰績日前見分曉,香港蘇富比總成交額為22億港元,與春拍相比下降29%,不過,春秋兩拍的總成交額與2015年看齊,讓各方人士心裡有稍許安慰;香港保利總成交額11.15億港元,其中,吳冠中《荷塘》、崔如琢《秋風搖翠》兩件拍品成交過億,分別為1.062億港元、1.416億港元,又能否給接下來的內地秋拍帶來好運氣?

一邊是重量級藝術品缺失的負面作用,一邊是更趨保守的拍品和買家,今年香港春拍中曾經上演的逆勢增長,在秋拍的平淡開局中難見蹤影。

在市場調整進入攻堅階段時,試錯和嘗新既要付出代價又是別無選擇。

古董市場困境反轉?

10月5日,香港蘇富比秋拍中迎來了古董市場的關鍵一天,「巴黎名藏中國藝術收藏III」、「龍游帝苑」、「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銅像」、「明式家具」、「中國藝術珍品」5場古董家具專場輪番上陣,拍品數量達到291件,取得總成交率72.9%,總成交額6億多港元,其中有12件古董超千萬港元成交,延續了這兩年中國古董慢熱的勢頭。

清乾隆帝御寶青玉交龍鈕方璽拍出9148萬港元,是香港蘇富比秋拍最高成交價,此前有業內人士對其8000萬到1.2億港元的估價持保守態度,認為價格上億有難度,驚險之餘最終還是找到了買家。

而最提振人氣的是「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銅像」專場,來自已故日本著名古董商坂本五郎珍藏的22尊鎏金及青銅佛教造像全部成交,斬獲5041萬港元。

雖然只有一件拍品超千萬港元成交,但幾乎所有拍品都以超過最低估價十倍甚至數十倍價格成交。

佛像收藏愛好者丁佳表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拍品,既不是高高在上,也具有成長空間,可以說藝術性和市場兼備。

當然背後「坂本五郎效應」起了很大作用。

坂本五郎是日本最具影響的古董商號「不言堂」的創始人。

他曾在歐洲拍場上,屢次締造了中國瓷器新的拍賣紀錄,同時他也給亞洲各地的藝術館捐贈了大批藏品。

坂本五郎逝世後,先後在紐約、香港市場舉辦了其珍藏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價位並不是很高,但是引來了很多的競拍者,最後的成交都十分理想。

除了坂本五郎的專場,巴黎名藏、家具及重要中國藝術珍品中,價位不高,但有藝術性,有裝飾性和獨特品位的古董,無論從成交率還是溢價率上來說都令人滿意,但之前人們重點關注的估價較高的重器成交總體平平,與市場大形勢調整不無關係,人們對高價位的拍品出手都比較謹慎,可見人們對藝術品消費性需求在增加,而對於高端藝術品的投資信心不太足,這也同時反映市場資金量並非很充裕,受到資金流限制,買家對於大筆資金消耗越來越慎重,對拍品的性價比更加挑剔。

藝術品市場經紀人周峰分析,古董市場已經沉寂多年,實在是因為流傳有序的重器非常少,精品一經露面就被大藏家搶走,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誰也不想再拿出來,除非是古董商。

所以發掘那些中低價位,既具有一定升值潛力,又能滿足家庭藝術消費需求的古董藝術品,才能讓古董市場活躍起來。

書畫市場顯露疲態

回看2016年香港春拍時,傳統書畫市場曾上演了逆勢增長一幕,成交率和成交額明顯增長,共有11件拍品(含港澳)成交價格過億,其中中國傳統書畫占主導優勢。

但秋拍時傳統書畫卻沒能延續回暖態勢,只能說平淡無大波動地又渡過了一關。

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中國書畫專場總成交額3.48億港元,成交率很高達到97.3%,不過由於缺乏重量級拍品,單品價格最高的是以3548萬港元成交的張大千《秋水春雲》,另外張大千還有幾幅相對高價成交的作品,在一兩千萬港元左右。

一些市場罕見且具趣味性的書畫作品成交情況不錯,如梅潔樓舊藏手卷、冊頁,首次登場的齊白石及徐悲鴻印譜以遠超高估價拍出,不過最高也只是200多萬港元。

首度公開的來自歐洲藏家的傅抱石兩幅古典人物畫《夜破東羗圖》和《鄭莊公會母》,分別以2764萬港元和1688萬港元成交,打破了一點書畫拍品的沉悶、單調。

以宋元珍品、明清書畫,並以密韻樓舊藏、坂本五郎收藏、黃桂棻舊藏等私人收藏系列為主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取得了6575萬多港元的總成交額。

「很震驚,這是在香港蘇富比這樣一個國際大拍賣公司。

」有業內人士評論說,真是為即將開始的內地秋拍古代書畫捏把汗。

吳冠中作品依舊是保利香港中國現當代書畫主打,1.06億港元成交的《荷塘》也成為了當前秋拍首輪的最高價。

此次保利香港秋拍的中國現當代書畫中,吳冠中有5幅作品入圍成交價前十,總成交額超1.74億港元。

有收藏者反映一到拍賣會上,要麼就是滿眼的張大千、齊白石等那幾個名家,要不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越來越不吸引人。

一家拍賣行書畫徵集人員無奈地說,現在為了徵集拍品可以說動用了各種關係,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只要有好作品出現,並不愁買家,關鍵是誰願意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拿出好東西,除非是遇到了大的資金難題,不得已割肉。

現當代藝術處境維艱

受市場調整影響最大的亞洲現當代藝術部分,今年秋拍中的形勢更加不樂觀,除市場成交完全一邊倒地依賴於趙無極、常玉、吳冠中等現代藝術大師拍品外,近些年不斷縮水的中國當代藝術更是讓很多人慾哭無淚。

在書畫、古董、奢侈品拍場上踴躍的內地買家,遇到了中國當代藝術卻似乎默契般地變得十分理性謹慎起來。

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共推出了5個現當代藝術的專場拍賣,將拍品數量擴充至史上最高的4000件,取得總成交8億餘港元,占總成交額的37%,從板塊成交總體占比上看,這是一份還算好看的成績單,但是對拍品情況具體加以分析的話,還是不容樂觀。

趙無極《月光漫步》以4668萬港元成交,是香港晚拍全場最高成交拍品,但它的最低估價就達4000萬港元。

常玉和趙無極的紙上作品專場共有38件拍品,估價幾十萬到上百萬港元,遭到藏家的搶購,全部成交取得3400多萬港元。

這兩個小專場對於活躍市場人氣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成交額也不過是同兩位大師一件油畫作品的價格相當。

香港拍賣市場在應對調整期的應變能力還是有目共睹的。

日韓即東南亞現當代藝術近兩年來不斷升溫,正是同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的持續推動分不開,在春秋大拍中,日韓當代藝術占比早已明確超過中國當代藝術,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亦是如此。

日韓藝術家的表現也很給力,尤其是日本藝術家作品表現持續強勁,奈良美智11件精品全數拍出,領銜的《小使者》以2408萬港元拍出。

對於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公司和藏家的情緒是複雜的,甚至傷感的。

在藝術保守力量和日韓當代藝術的夾縫中,拍賣公司和買家的選擇更加謹慎,那些知名的、成熟的藝術家帶有價格標籤的作品成為首選,也是現在資金充足的機構、美術館正喜歡的藝術品資源,比如曾梵志、張曉剛、劉曉東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都千萬元級作品成交。

有些參加拍賣會的藏家還發現了有幾件遠低於估價、成交價僅有千餘港元的拍品,原來拍賣師臨時改變了這件拍品的拍賣規則,以降價銷售的方式(業界稱之為荷蘭式拍賣)進行拍賣,可見拍品委託方非常急於脫手,但顯然並不是一個好時機。

保利香港只有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一個專場,明顯偏重中國當代藝術,日韓藝術家雖有涉及,但無論是拍品的數量還是質量,都要略遜一籌,最終取得了3億餘港元的成績,占總成交額的27%。

今年香港秋拍徵集感覺乏力,這也是一些藏家的感受,收藏者丁先生表示,上拍數量雖然明顯增多,但是分量不足,拍品質量良莠不齊,整個拍賣會斷層極為明顯,也說明了現在的市場狀況很艱難。

多元化仍是未來方向

嘗試新可能的腳步在今年的拍賣市場上受到打擊。

今年香港春拍中,以王光樂、賈藹力為代表的崛起的青年藝術家遭遇寒流,他們大尺幅、高價的作品遭遇流拍,在今年香港秋拍中,青年藝術家拍品依然沒有改變這種態勢。

有收藏者擔憂,青年藝術家是否要提前退場了?

之前就有藝術圈人士表示,過早進入市場和資本運作,對於年輕藝術家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一些儼然已成市場明星的年輕藝術家遭遇流拍,給當下無節制炒作年輕藝術家敲響警鐘。

具有相當實力的成熟藝術家和年輕藝術家未來仍會受到持續關注,但前提是具有真正的好作品和適度的商業運作。

在香港佳士得秋拍開幕前,佳士得在北京金寶街全新藝術空間的揭幕吸引了藝術圈各方關注。

作為洞見已經250年的拍賣巨頭中國市場策略的前沿,佳士得北京藝術空間將舉辦的展覽、藝術論壇、教育講座及其他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開幕當天大批藝術圈人士湧入參觀特別展覽「畢卡索的繆斯和神話」,六幅畢卡索不同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首次在中國露面。

此外,展品中也有畢卡索早年作於巴塞隆納的《雷納德肖像》,1935年創作的著名版畫《米諾托之戰》,1955年作於坎城的布面油畫《工作室》,以及1969年創作的布面油畫《抽菸斗的男人》。

11月16日,六幅作品均將亮相拍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主義晚間拍賣進行拍賣。

同時,北京藝術空間還展出了即將在佳士得上海及香港秋拍中上拍的數件作品,來自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克斯·恩斯特、哥倫比亞現代藝術家費爾南多·波特羅、留法藝術家常玉、朱德群,以及中國名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等。

王中軍作為收藏西方經典藝術的國內企業家代表人物之一,也現身佳士得北京空間開幕展上,此前他已經在海外買下數億元的畢卡索、梵谷等西方大師作品,當然是一位重要的現當代藝術大買家。

不過,在今年春拍中,王中軍卻以2.07億元買走《局事帖》,引發藝術圈議論紛紛。

何止是王中軍,近幾年藏家跨界以及多元化收藏趨勢越來越清晰,拍賣公司的說法是,不只有幾個,而是很多收藏當代藝術的藏家在買書畫。

一些新晉收藏家受西方收藏文化影響,開始依自己興趣來買,他們不希望被貼上某種收藏家的標籤,收藏理念更為個性和開放,收藏趣味的變化與市場環境互為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