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她把人生投注給婚姻,從總統到世界首富,但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Amelie注目」可訂閱我們哦

1

電影《傑姬》海報

這世上有兩種女人。

一種想要的權力在天下;另一種想要的權力在床上。

(There are two kinds of women. Those who want power in the world; those who want power in bed.)」

在電影《傑姬(Jackie)》中,上世紀最著名的女性之一、美國「前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後嫁給當時的世界首富「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為妻),在向牧師告白(confession)時如是說。

她緊跟著的下一句話是:「What am I left with?( 我現在還剩下什麼?)」

說這段話的背景是,1963年11月,傑奎琳親歷當時的丈夫、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遇刺,倏然從「第一夫人」華座跌落,遭受失夫、「失業」的雙重打擊。

「第一夫人」本是個「身份」而非「工作」。

但電影中的傑奎琳,卻顯然把它當作了一份「工作」。

結果,縱然她曾經是站在總統身邊、極富時尚與外交魅力的第一夫人,可隨著丈夫遇刺被害、副總統林登.詹森當即履職美國新任總統,她不僅痛失丈夫、還跌入了巨大的身份迷失與焦慮。

她不再是第一夫人,也不再是甘迺迪的妻子,她成了甘迺迪的遺孀,甘迺迪兩個孩子的母親,一個沒有個人職業的女子。

事實上,在24歲那年嫁給當時的眾議員約翰.甘迺迪之後,她便辭去了在《華盛頓先驅報》的攝影記者工作。

比較有意味的是,中學時代曾以「不做一個家庭主婦」為志向的她,在嫁入美國當時最有政治經濟影響力的甘迺迪家族之後,便開始了圍繞丈夫而規劃、建設自己的人生。

讓丈夫為自己驕傲、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做一個優雅美麗、能為丈夫政治生涯增光添彩的第一夫人,就是傑奎琳的「工作」、她的人生理想。

傑奎琳自己在接受一個電視採訪時曾說,她心中的「第一夫人」,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照顧好總統,照顧好家庭,讓總統無後顧之憂,能夠好地效力國家。

2

當然可以理解。

也不是在批評傑奎琳。

其實,傑奎琳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女人。

她要的權力,絕不止是「在床上」的那種,她的抱負「在天下」。

可那個時代的局限性是,女人通常情況下很難取得男人所能抵達的成就高度,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其它專業領域。

相比較於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內付出持久、孤獨的刻苦與努力,還要承擔「不一定能有大成」的事業風險,一個有雄心的女子在上世紀一九五零、六零年代,想要「做出大成就」的一條路徑、或者說捷徑,便是:相中一個能做出大成就的男子,做他的人生伴侶,和他成為一定程度上的志業合伙人,助他成功,從而,夫榮妻貴。

將丈夫的光環,變成夫妻的光環。

這條路徑,當然葉門檻很高。

傑奎琳所有曾經接受的教育,從姿態禮儀培養,到琴棋書畫、藝術音樂、舞蹈馬術,一方面固然是她的個人興趣與愛好,但更是為日後做一個上流社會的名媛而做準備,提升自己在婚戀市場的價碼。

她的母親,走的是一模一樣的路,通過第二次婚姻成功提高了自身與傑奎琳的生活階層。

她對傑奎琳未來道路的期待亦如此。

根據一些資料表述,傑奎琳一成年,就頻繁參加上流社會的party,試圖結識更多的優秀婚配潛在對象。

她曾經定過婚,對方條件不錯,是一個銀行家的後代,但家世顯然不能與甘迺迪家族相比。

她22歲那年毀了約。

甘迺迪家族當時的財富,在全美排前十,約翰甘迺迪的父親是羅斯福總統時代第一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後來更任美國駐英國大使。

約翰甘迺迪本是家中次子,但因為哥哥在二戰中犧牲,身體一向不好的他,被家族列為「未來的總統候選人」作重點培養、扶持。

如此籠罩在光環中的男子一出現,傑奎琳迅即做出了決策與選擇,於24歲那年嫁給了長自己12歲的約翰甘迺迪。

3

傑奎琳的人生與婚姻策略,絕非孤本。

再早一些,來自東方並在美國受教育又回到東方的宋美齡,也是相似的人生與婚姻策略。

只是,宋美齡的傳奇圓滿,人生長壽,因為她運氣足夠好。

她相中的男人,哪怕是此後退守台灣一隅,仍是一個地區的首領。

並且,他們都算長壽。

既經歷了戎馬倥傯的戰時歲月,也相偕以老,享受過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傑奎琳則揭示了這種人生與婚姻策略的「風險面」。

由於甘迺迪遇刺,這位31歲入駐白宮、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第一夫人的女子,在剛自籌資金把白宮翻修一新、並憑藉個人修養、魅力風靡全球之鼎盛時期,於兩年零十個月之後,悽然離開白宮。

在《傑姬》中,我們也多次看到她因此而產生的巨大失落感。

新第一夫人在丈夫宣誓成為美國總統之後難以抑制的笑容、她在白宮裡挑選窗簾的顏色,都刺激著傑奎琳敏感的神經。

終究,如果太陽不再發光,那失去光源體的月亮,就只能叫月球。

此時的傑奎琳,不再是White House的housewife,也不再是甘迺迪的housewife。

沒有了甘迺迪提供的house,她成了widow。

因為沒有自己賴以為生的職業,因為一直靠著丈夫的收入而生活,這位此前一年置裝費就能燒掉總統丈夫一年年薪的前「第一夫人」,在頃刻間,就要從「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套新衣可穿」的雲端生活,跌落凡間,承受命運極其無情殘酷的那面。

在甘迺迪葬禮舉行前,傑奎琳已頗有「遠慮」地對甘迺迪母親說:林肯遇刺後,他的遺孀南希在貧困中了卻餘生,權靠變賣家具維繫生活。

如果,我賣掉幾件家具,應該可以供孩子們讀完大學。

甘迺迪家的人回她:放心,我們絕不會讓你如此。

聽來是安慰,可卻透著人生的大無奈與無力感。

一個年輕的女人,得靠他人的承諾,才能對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未來,懷有希望。

可誰知道,命運之手,不會又一次和你開個玩笑?

4

說回電影《傑姬》,它就像是處心積慮地要為傑奎琳祛魅

電影中的傑奎琳,在那個極端的處境裡,體現出的人格特點更多不是鎮定冷靜,而是:名利心與虛榮心重、很強的世俗慾望、善於操弄媒體、個性緊張、敏感,關鍵時候甚至任性,也易焦慮。

對公眾和在私下,幾乎是兩幅截然不同的神情與表現。

她自己的台詞:丈夫認為她虛榮心重;她最後意識到,自己任性地為甘迺迪謀一個盛大的葬禮,不是為了甘迺迪,也不是為了傳承他的遺產,而是,為了她自己。

抓住很可能是最後的一個機會,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那是前美國第一夫人向世界政治舞台做的告別演出。

她要這演出隆重與浩大,被世人銘記。

她效仿林肯的葬禮來操辦甘迺迪的,她要甘迺迪如林肯一般被世人銘記。

甘迺迪地位越高,她作為甘迺迪夫人的地位越高。

(本圖版權屬於原作者)

挺分裂的一個角色。

也許,真實的傑奎琳就是分裂的吧。

一面要做公眾面前的完美「第一夫人」,時刻優雅、端莊、時尚,苦心營造「第一家庭」幸福和睦的形象;

另一面,卻在真實的私生活中,又不得不忍受丈夫的風流成性,包括那段與夢露的「著名」緋聞,以及後來夢露的離奇自殺——這起自殺,就發生在甘迺迪遇刺前一年。

電影中,沒有明確提到這一點。

但是,有暗示。

傑奎琳在對牧師告白時說:「我們甚少同床,即便是在他出事前的那一晚,也沒有。

「有時,他(甘迺迪)孤身走進沙漠。

就讓他去被魔鬼引誘吧。

但最後,他總會回到我們身邊,回到他所愛的家庭。

傑姬又如此對採訪她的記者說,眼神凌厲。

選擇任何一條道路,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命運早暗中給一切標好了價碼。

電影《傑姬》沒有演繹傑奎琳之後的生涯,僅截取了她生命中很短、但最關鍵時刻的人生片段。

但這些片段,卻為解釋傑奎琳後來的人生選擇,埋下解讀線索。

她的虛榮心、奢侈花費、對一套套華服的迷戀、對第一夫人風光生活與光環的迷戀,她對未來生計的擔憂,足以解釋她為什麼後來會選擇嫁給大自己23歲、且風流成性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

那年,傑奎琳39歲,奧納西斯62歲。

如果說,經由甘迺迪,她見識了世界權力的頂峰,經由奧納西斯,她邁進了一個富麗堂皇、用金錢堆砌的浮華世界——哪怕,這個婚姻千瘡百孔,漏洞百出。

5

大多女人,在擇偶問題上,很容易跌進同樣的坑。

奧納西斯貪戀傑奎琳「前第一夫人」的盛名,傑奎琳圖慕奧納西斯的極致財富和這財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極致的財富光環本身,是對傑奎琳虛榮心的極大刺激與滿足。

經濟層面說,如果,一個有慾望的女人自己不能成為豪門,她便需要攀附一個豪門。

價值實現層面說,如果,一個女人不是真正自信,不能自己創造足以自傲、自信的價值,她需要靠身邊男人的「身價」,來為自己「標價」。

這是很多女人確認自我價值的一條「捷徑」——雖然這條路其實並不那麼好走,並不少風險阻劫。

找個男人予自己以光環,這種偷懶的做法,其實是對自己的人生,放棄責任承擔,是一種責任逃避。

第二次結婚後的傑奎琳,有相當多的時間消耗在購物上,她揮金如土,瘋狂購買衣服和鞋子,她參加各種party,用來展示自己的時尚庫存與品味。

傳聞她一次就能拎回200雙鞋子,每個月的消費都遠超奧納西斯給她的零用錢配額。

面對驚人帳單,奧納西斯很快開始懊悔這樁婚事,他頻頻開始與自己從前的情人、希臘著名歌唱家瑪麗亞.卡拉斯私會,再讓傑奎琳從報端看到他們私會的消息。

據說,此舉是為了引起傑奎琳的醋意、希望她對他更加珍惜與尊重。

更據說,為了羞辱與教訓傑奎琳,奧納西斯甚至放風給攝影記者,策劃了當年轟動一時的傑奎琳裸照門事件。

是他泄露給外界傑奎琳裸泳的地點、上岸的地點。

然而,傑奎琳既沒因此而產生改善婚姻窘境的念頭、行為,也沒有選擇離開這樁千瘡百孔的婚姻。

她既沒有改善這樁婚姻的動力與能力,也沒有離開這段不幸婚姻的勇氣與實力。

她只是,經常獨自回到美國,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時間獨居紐約生活。

終於,奧納西斯修改里遺囑,將第一受益人變為自己的女兒。

奧納西斯過世後,傑奎琳不得不與奧納西斯的女兒打起遺產爭奪戰。

最終,她一次性獲得2600萬美元的補償,而奧納西斯的女兒繼承了父親十億多美金的遺產,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

6

第二次婚姻後,拿到2600萬美金補償金的傑奎琳,不用再擔心此後的生計與生活品質。

她,也終於開始反思自己此前的生活態度、婚姻態度。

1975年,46歲的傑奎琳選擇再次成為一名職業女性。

她進入維金出版社(Viking Press),擔任諮詢編輯。

年薪1萬美金,每周工作4天。

由於圖書編輯的職業生涯起步較晚,也或者是衣食無憂的傑奎琳只求心歸平靜,她並沒有在這份工作上做出驚人成就。

但至少,她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充實與快樂。

她沒有再婚,晚年情侶是與她同齡的莫里斯.坦帕爾斯曼,一個瑞士人,也是她的財務顧問。

64歲時,傑奎琳被診斷出淋巴癌。

次年,她去世,終年65歲。

一個傳奇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就此結束。

借傑奎琳幾度起伏的人生與婚姻選擇,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女人的光環主要來自於男人,不論你曾經是怎樣一枚「迷人的月亮」,終究隨時要面臨失去「光源體」而光環不復的風險。

這是一枚月亮的悲哀。

把自己的人生投注給婚姻,眾生所係為一個「他者」,以及你與「他者」的關係;把自己的生命時間投注給成長,不僅能收穫一個完整獨立的自我,也才有機會成全一段彼此真正平等、信任的兩性關係。

同樣是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就樹立了一種更佳的典範。

當然,這也得益於她所處的時代。

她是丈夫身邊的月亮,也同時是自己的太陽。

甚至,她閃出的光輝還能溫暖、照耀自己的丈夫。

在歐巴馬就任總統前,米歇爾就有很好的事業,收入甚至比歐巴馬多將近一倍。

根據歐巴馬夫婦在2006年申報的收入,米歇爾任職芝加哥大學醫療中心的年薪為27萬美元;而歐巴馬任參議員的年薪為15萬美元。

有一份體面的收入,不是為了與丈夫一較高下,但給了你從容面對婚姻與人生的底氣。

我的慾望,我自己可以買單。

不靠娘家,亦不必靠夫家。

而為了助力歐巴馬競選,以及後來做好第一夫人,米歇爾在盡心付出、輔佐丈夫的同時,也並沒有完全犧牲自己的個人事業。

至今,在維基百科對米歇爾的介紹中,有一項修飾語便是「著名律師」。

所以,在她離開白宮之前,她超越了傑奎琳,被美國媒體稱讚為「美國史上最受歡迎第一夫人」。

她的能力與魅力,也足以讓人相信,步出白宮後的她,職業生涯仍有無儘可能與前景。

如果一個女人能自己成為自己的「光源體」,那麼,她不需要做一個等待「太陽」、攀附「太陽」的「月亮」。

她自己就是太陽。

註:電影《Jackie》獲得奧斯卡與英國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演提名。

本期作者:非非馬

媒體人、影評人、創業者

新浪娛樂、LinkedIn(領英)、金融八卦女、她生活、Think Tank智囊團專欄作家。

而立之年赴英讀碩,學習電影研究,曾為著名文化國企倫敦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

現自己創業從事中英文化交流,並任中英電影節英國首席代表。

主理微信公號「非非馬」:在這裡交換積極的價值觀與有趣的生活方式。

新浪微博:非非馬UK

點擊文字查看往期文章

本期編輯 | Viola

合作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一夫人》講述傳奇女子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非非馬傑奎琳·甘迺迪一向以甘迺迪總統遺孀以及時尚偶像的身份為公眾所熟知,但近日上映的電影《第一夫人》卻揭示了一個真實而陌生的傑奎琳。電影只講述了四天的故事,但串起了她一生的命運軌跡。抱著這...

傑奎琳:美國歷史上最美「第一夫人」

關於甘迺迪總統遺孀的電影《第一夫人》終於要在大銀幕上與觀眾們見面了。這部斬獲了超多獎項的電影著重描繪了傑奎琳,這個最受美國民眾喜愛的第一夫人的白宮歲月。娜塔莉·波曼也因為這部影片而再次入圍了20...

這個第一夫人從來都不是花瓶

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小瑪蒂爾達的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第一夫人》圍繞最受愛戴同時也備受爭議的美國前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講述了傑奎琳·甘迺迪人生的四個日夜——從丈夫約翰·甘迺迪總統遇...

《第一夫人》:她是第一夫人,也是傑姬

美國歷史上的甘迺迪家族可謂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傳奇,但同時也背負著諸多離奇的不解之謎,其中最為眾人皆知的,當屬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遇刺事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案件中,絕大多數人都不約而同地將焦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