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Fashion Forward, 3 siècles de mod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駐巴黎的Zelda為我們回顧了今年早前在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的「Fashion Forward」展覽。
她目前正在巴黎索邦大學攻讀國際關係(歐洲研究方向)碩士學位,同時也是羅浮宮學院服裝史課程的學生。
她的聯繫方式是[email protected]。
作為時尚之都,巴黎前進的腳步絲毫不停歇。
這個盛夏,她要向世人展現的是自己作為時尚先鋒的地位,即一卷時裝三百年的演變史。
當然,對於傲然的巴黎人而言,所謂「時裝三百年」,也就等於「巴黎時裝三百年」。
此次展覽由巴黎的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主辦。
這座位於羅浮宮一側的博物館成立於1864年,隸屬於法國裝飾藝術基金會。
至今為止,博物館已經收藏了超過十五萬件單品(包括紡織品,古董服飾,高級定製,成衣和配飾等)。
今年是館內時裝紡織部門成立第三十年。
博物館自然有理由為這輝煌的三十周年慶大費周章一番:一場名為「Fashion
Forward」的展覽集合了從17世紀到如今的男裝、女裝以及些許兒童服飾,用總數量超過三百件的展品向觀眾們展示著館內收藏之豐盛。
此次展覽史無前例地將藏品直接安置在大堂的中殿里,配合著羅浮宮的自有光環,顯得氣勢輝煌,令人頓起崇高之感。
大廳里琳琅滿目的展品冷峻地陳列在由布景設計師Jér?me Kaplan設計的一層層白色階梯上,禁不住讓人聯想到Coco Chanel位於巴黎31 Rue
Cambon的著名沙龍。
另外,策展人也並沒有將任何一件服飾安放在玻璃之後。
雖然展品也不是和觀眾零距離接觸,但大家能目睹一件件稀有的古董衣裳赤裸地展現在自己眼前,觸手可及卻又遠在天邊,反而更覺珍惜之感。
圖為展覽的最後一個展廳,用於陳列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設計師時裝作品。
何謂「時尚先鋒」?
此次展覽全稱為「時尚先鋒:回眸三百年(Fashion Forward, 3 siècles de mode)」。
時裝紡織部門的當代時尚總策展人Pamela
Golbin女士早前接受採訪時解讀道:「這次主題展示的是時尚衍變的速度,是一場令觀眾可以身臨其境的奇遇。
」整場展覽按照時代劃分,三個世紀來的服飾及相應的場景被布置得栩栩如生,時間感鮮活地像蟒蛇一般蜿蜒前行在這棟古典建築的長廊之中。
一個展廳即是一個年代的面貌。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物品並不多,但少而精悍,再配上作品底部英法雙語的背景說明,非常簡單明了。
為了更有效地展現宮廷服飾的層次,有些展廳在牆上空白處投影了展現怎樣穿戴早年服飾的視頻。
影片黑白無聲,高挑瘦削的模特面無表情,任憑兩位工作人機械地將自己身上的衣物一層一層地剝開,最後一絲不掛到只剩下華麗服飾下的裙撐,解構過程如手術般冷靜肅穆。
這也確實做到了策展人Pamela
Golbin想要達到的「對話」目的——她理解的時尚不應該只處在真空里而與世隔絕;真正的時尚應該是一場圍繞社會、經濟和政治的交流與對話。
展現Paul Poiret服飾展廳里的燈光則非常有意思。
曖昧的光線有節奏性打在歷經歷史沉澱的古董衣上,忽暗忽明。
衣裳和觀眾之間被印有早年Paul
Iribe為Poiret設計繪製的插畫的屏風隔開。
觀眾們來到這個昏黃的房間,想上前一步探個究竟,可是剛一走近燈光就逐漸黯淡,只能身體前傾以一種窺探的姿勢探索裡面的」隱私」。
而展廳也因這巧妙的設計營造出若隱若現的性感和親密感,就如同《危險的關係》里瓦爾蒙子爵一步一步走向少女塞西爾的閨房一般。
展覽中展示Paul Poiret設計的陳列效果圖。
屏風上的插畫為法國插畫家Paul Iribe於1908年為Paul Poiret時裝屋所作。
裙上腰帶的設計讓女性無需再穿戴拘束的束胸衣,大大地給予了女性更多自由,也使設計師本人聲名大噪。
重建歷史
展覽的第一部分由法國攝政時期(La Régence)拉開序幕,不同於之前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對宮廷裝的嚴格束縛,這時的非正式宮廷服飾主要體現在圓形裙撐作用下的緊身裙裝,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寬大的袖口和背部的華托襉(à la
Watteau)。
同時,男性服飾承接了過往的外套、馬甲和宮廷禮褲的三件套,只不過外套的尾部更大,衣服的褶皺更多元化,看著甚至有裙裝的質感。
接下來到了路易十五的時代。
這個時期的宮廷服飾終於出現了如今我們稱之為」法式」的裙裝雛形:胸衣,敞胸上裝和相稱的裙子。
最為突出的特點莫過於袖管上窄下寬,像寶塔一樣疊起的袖子,顧名思義被稱為「寶塔袖」。
同時期的法式男裝與之前相比則更加貼身。
一般都認為巴黎時尚即是「tastemaker」又是「trendsetter」,讓其他國家只能望塵莫及。
殊不知法國人的癖好之一即是」異國風情(l』Exotism)」,喜歡在遙遠的東方找到一個文化、藝術功力深厚,地位如同自己在歐洲一樣的國家,通過接收東方文化來表達出一副惺惺相惜之感。
如今的法國人崇尚日式風格;而在遙遠的十八世紀中葉,法國盛行的時尚趨勢之一即是中國風格。
展廳里不少如屏風和扇子一樣的飾品就是最好的說明。
在法國大革命前夕,路易十六在位的時候,流行的趨鯨鬚邊緊身上衣則是英式(l』anglomanie)宮廷服裝時尚的代表。
這一時期人們裝扮的靈感大多都來自異國,本土的甚少。
英式之後又時興波蘭潮流。
而傳統的法式服裝則開始帶有儀式上的色彩。
法國大革命無比殘酷。
1789到1799這十年間,單單斷頭台上人頭落地的數量就高達16594。
然而在血腥風霜恐怖的幾百年之後,這些在歷史長河裡沉澱洗滌過的服裝告訴著人們:「抵抗」和「自由」才是真理(這不就是當代歐洲青年文化的信條嗎?)。
如鷲田清一曾在《古怪的身體》一書中寫道:「大約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10年前,人們就開始要求服裝上的民主化、平等化。
在舊制度這個極度階級化的法國社會裡,貴族階級的服飾被他們當作實現權力和威嚴的記號,在服裝的各種細節上都被做了嚴格的規定。
」
大革命對社會的最佳貢獻即「民主」概念的普及,而這個民主體現在方方面面,自然包括日常的著裝打扮。
簡單來說,大革命的最大作用就是廢除了舊制度時期穿衣的條條框框。
新興資產階級則更注重將「認真、努力、勤勞、節約、自製」的品質在服飾上實現可視化(《古怪的身體》,鷲田清一)。
這樣一來,西方服裝史上繁瑣的著裝要求第一次被廢除掉。
在這個非常動亂的時期,著裝上的色彩甚至還可以被用來表達男性在當時的政治傾向。
雖說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女性還沒有實現政治上的自由,但她們依舊可以穿著更寬鬆、輕便的衣服來投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帝國時期最大的驚喜則是「高級定製之父」Charles Frederic Worth。
這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做了一系列時尚史上開紀元的事情:第一個用模特來推銷自己的設計;第一個將自己的品牌烙印在作品上的設計師;以及最早提出時裝秀和商業時尚的概念等等。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便評價他「野心勃勃的自我推銷」成就了其為歷史上第一個時裝大師。
另一個怎麼也繞不開的,跟Charles Frederic Worth同時代的顯赫人物是Jaques Doucet。
這次的展覽也展出了不少他的作品。
受到「新藝術派(Art Nouveau)」影響的他講求女性曲線和唯美身軀。
其中一件裙裝非常有趣,將時尚與法國意識流作家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結合了起來。
這也是法國人辦展的長處,善於利用藝術、歷史、文學、社會學和電影作為媒介與觀眾對話,不僅有了檔次,還迫使觀眾不停陷入沉思。
一個例子:同是表現「妓女」主題,奧賽博物館會借來馬奈的《奧林匹亞》和《草地上的午餐》,引用Baudelaire對賣淫的闡釋做註解。
這自然比阿姆斯特丹妓女博物館裡單純介紹體位、時間表和價錢要高級得多。
這件出現在展覽中的「Robe du soir Delphos」長裙,其類似款式也曾同樣現身在諸多文學著作和繪畫肖像中。
例如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第五卷:女囚》就曾寫道:「阿爾貝蒂娜那晚穿上那件福迪尼長裙,就仿佛是那誘人的、卻又隱而不見的威尼斯幽靈出現了(周克希譯)。
」它的設計師是西班牙藝術家Mariano
Fortuny(1871-1949)。
他從1889年起開始定居威尼斯,並因為發明了一種用絲綢做出永久褶皺的技法申請到了專利,進而開始揚名時尚界。
活在過去,沒有當下
如果整個展覽要是終止在這裡,會是一頓恰到好處又讓人回味不絕的佳肴。
可惜策展人偏偏想面面俱到,最後只有虎頭蛇尾。
從1900年開始至當下這段時間的歷史節奏突然加快,策展人卻僅用了兩個大廳便向公眾交代了一戰、二戰以及柏林圍牆倒塌、全球化等事件給世界時裝,以及設計師們帶來的颶風般的影響,實在是非常草率的一次收尾。
從1928年由Chanel設計的晚裝開始,一直到Comme des Gar?ons 2015年春夏成衣——滿屋的衣裳忽然之間沒有了歷史背景支撐,有的只是滿地標記著年份與品牌的標籤,堆砌在館內宏偉的建築間。
想想看,既有Vetements的成衣設計,又有Yves Saint Laurent的吸菸裝,也有Cristóbal Balenciaga、Christian
Dior等人的高級定製,這是怎樣的雜亂無章,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代時裝已經逐漸以成衣為主,而非定製服。
也許策展人至少應該將兩者區分陳列?柏林圍牆倒之後便是加速全球化和文化大爆炸的九十年代,前後造就了一批如Hussein Chalayan、Martin Margiela、Helmut
Lang等先鋒設計師。
他們的作品也都有出現在這場展覽中。
那為什麼不再精分出來討論下他們揚名時期的顯著時代特徵呢?
圖為Helmut Lang著名的飾瓶蓋牛仔夾克,出自設計師2004年春夏系列,現已被裝飾藝術博物館收藏。
展覽的後半部分跟之前的直截了當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戰之後的藏品數量是增加了,效果卻是渾濁不清。
羅浮宮學院的教授Denis
Bruna曾在時裝史課堂上講到:「要解讀當今時尚,必須要弄清與之對應的歷史,大眾文化,經濟消費體系,性別研究,布料的技術革新,甚至人類學知識。
只有這樣,才能讓時尚跟其它在博物館裡出現的偉大藝術品相提並論。
」而在這次展覽最後展廳里堆砌的衣物之間,唯一能解讀它們的僅僅是一張張寫著年份和品牌的簡單銘牌,似乎這才是唯一要緊的事。
突然,這樣的解讀又迎合了大家心中時尚本是膚淺的固有印象。
此次展覽的前半部分璀璨無疑。
可是活在今天,相信大部分參觀者更想了解我們當代的服飾能怎樣體現出如今的生活以及相應的精神層面。
既然早前有交待清楚大革命時期民主的觀念與民眾服裝的關聯,為什麼不來闡釋下一戰期間Coco Chanel的裙裝與女性解放的聯繫?為何Yves Saint Laurent 1966年推出的雌雄同體的吸菸裝是再一次賦予了女性力量?為什麼策展人要選擇Comme des
Gar?ons 2015年春夏系列的成衣來結束此次展覽?換句話來說,展覽最後的布置並沒有讓人感到展出作品的重要性。
企圖涵蓋三個世紀服裝史的展覽野心太大,以至於虎頭蛇尾。
活在過去,卻沒能體現當下。
但的確,進入到二十世紀後的西方服飾千變萬化又包羅萬象,實在無法用一言以蔽之。
也許,編年式的策展手段並不適用於早已民主化、全球化的當代時尚。
ExhibitingFashion現在徵集關於服裝和時尚主題展覽、圖書及紀錄片的評論。
歡迎寫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奧黛麗赫本都會狂購的針織衫,她開創了無數經典服裝樣式!
隨著溫度的下降,又到了穿針織衫、毛衣的季節了,而每每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人浮現在腦海,她就是Sonia Rykiel,針織女王。在Sonia Rykiel離世兩個月後,她的同名品牌在今年10月2...
1分鐘搞懂法國時尚服裝獨步天下的秘密
自路易十四時代以來,法國人一直在服裝時尚領域享有極高的聲望。太陽王曾經穿過一件鑲嵌了1500克拉鑽石的外套,這件衣服上有123顆紐扣,每顆紐扣都由鑽石構成。從倫敦到聖彼得堡的新潮人士們都為太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