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命的意義或人生的意義與一般生活或存在的意義有關。
從廣義的意義上說,包括宇宙中生命本身的目的性的意義問題。
從狹義上講,它探究的是生物和社會文化的演變中,特別 ...
生命的意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3月15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要查看MontyPython攝影,見TheMeaningofLife(英語:TheMeaningofLife)。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著名作品之一
生命的意義或人生的意義與一般生活或存在的意義有關。
從廣義的意義上說,包括宇宙中生命本身的目的性的意義問題。
從狹義上講,它探究的是生物和社會文化的演變中,特別是探究智人可能意義的問題。
從狹義上講,它研究的是"對人與他的世界的關係的解釋"[1]。
這個概念通過許多相關問題體現出來,例如:「我為何在此」、「什麼是生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
在歷史長河中,它也是哲學,科學,形上學以及神學一直所思索的主題。
前人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與意識形態背景下也給出了很多的多元化推測。
不同文化與不同的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這一問題經常與哲學、宗教及科學對存在、人際聯結(英語:Interpersonalties)、意識與幸福的思索和探求交織在一起,還會涉及諸如符號象徵、本體論、價值觀、目的論、倫理、善惡、自由意志、神的存在性、神的概念、靈魂及死後生命等概念。
科學在這一問題上的貢獻主要集中在描述有關萬物的相關經驗事實。
科學還研究並為追求幸福和相關的道德觀念的形成(英語:scienceofmorality)提供建議。
其另一種人文主義的表述為「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
目次
1對生命的意義發問
2科學探究與觀點
2.1關於生命的心理學意義及價值
2.2生物學中關於生命的起源及其性質的定義
2.3宇宙的起源與其最終命運
3西方哲學觀點
3.1古希臘哲學
3.1.1柏拉圖主義
4宗教哲學
4.1基督教
4.2佛教
4.3道教
4.4伊斯蘭教
5東方哲學
5.1儒家
5.1.1孟子
5.2新儒家
5.2.1錢穆
6流行文化
6.1殷海光的看法
6.1.1四屬次
6.1.2三種意義
7流行信念
7.1幽默和流行文化的處理方式
8參看
9參考文獻
9.1引用
9.2來源
10延伸閱讀
11外部連結
對生命的意義發問[編輯]
《冥想》或《沉思中的哲學家》(局部):荷蘭現實主義畫家倫勃朗作品
人們提出了很多關於生命的意義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一切是為了什麼?我們是誰?」[2][3][4][5][6][7][8]
「我為何在此?」「我在此為何?」[9][10]
「何為生命之源?」[9]
「何為生命的本相?何為實存的本相?」[5][8][11][12]
「何為生命的意義?一個人的生命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何在?」[10][13]
「何為生命價值?」[10][14]
「活著的理由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而活?」[10][15]
圍繞這些問題,人們在科學、哲學、神學、靈性領域爭相作出詮釋。
科學探究與觀點[編輯]
更多資訊:心盛幸福#心盛幸福與現代心理學(英語:Eudaimonia#Eudaimoniaandmodernpsychology)和有意義的生活(英語:MeaningfulLife)
脫氧核糖核酸,一種含有生物體所必須的基因的物質。
科學及科學哲學界的許多人認為科學可以與生命意義有關的話題提供相關的背景以及一套必要的規範。
在他們看來,科學可以從正面心理學到恐懼管理理論對多個與之有關的問題提供廣泛的見解。
科學希望通過對諸如大爆炸、生命起源、演化等與生命和現實直接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並對意義和幸福的主觀經驗相關的客觀因素進行研究以推動生命的意義這一概念的了解。
關於生命的心理學意義及價值[編輯]
積極心理學家研究了一些使人對生活感到滿意[16],使人對日常活動全身心的投入[17],使人通過利用個人的優勢做出更大的貢獻[18],以及使人對比自我更宏偉事物進行探索相關的經驗性因素[19]。
科學家假設生命的意義是可決定的,透過了解宇宙運作的規則,人類是可能了解生命的意義,但不能解析生命潛在價值所在。
[20]科學的價值在於,一方面能夠提供更多的工具與方法使得人類對問題有更深的了解;但另一方面,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類智慧的演化發展是不同步的,即客觀存在與主觀能動性永遠存在差距。
所以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也只有陷進了更深層次的疑問與探尋,如此循環。
[21]以下幾種科學學科曾試圖解析生命的意義所在。
有一個大體稱為「恐懼管理理論」的價值系統被社會心理學家提出。
理論宣稱,人類對死亡產生本能的恐懼,它會促使我們對逃離死亡做出心理提醒,從而做出生命價值選擇。
神經科學已經對神經傳遞素運輸,特別是在邊緣系統和獨特的腹側被蓋區等物理實體上已有很多的理論研究,例如激勵、愉悅、動機等。
如果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爭取最大限度的快樂,這些理論可以給出一個標準式的臨床試驗。
經濟學家則在市場上實踐了何為價值。
社會學則用價值觀、規範、失範等理論概念在社會層級中檢驗價值。
生物學中關於生命的起源及其性質的定義[編輯]
無生源論的精確機制仍是生物學正在研究的主題之一:其中值得注意的理論包括RNA世界學說理論與鐵鎳硫化物世界理論等。
在20世紀末,根據對基因選擇理論的研究,生物學家喬治·克里斯多福·威廉斯、理察·道金斯、DavidHaig等人認為DNA的複製與存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功能[22][23]。
宇宙的起源與其最終命運[編輯]
雖然宇宙大爆炸的模型及理論剛推出的時候滿足了大部分的疑問,其與宗教概念中的創造論之間的相通之處更讓其獲得不少支持,此理論同時也獲得了數個獨立觀察的驗證和支持。
[24]然而,當代物理學只能夠描述大爆炸10−43秒之後的宇宙(當時間為零時所對應的溫度為無限);如果想研究大爆炸10−43秒之前的宇宙,便需要量子引力理論的幫助。
雖然如此,許多物理學家還是推測過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發生過的事情以及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25]有些物理學家認為大爆炸的發生是出於機緣巧合,當人擇原理放入考慮範圍時也就暗示著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
[26][25]
目前對於宇宙的終極命運,以大撕裂理論佔上風。
[來源請求]
西方哲學觀點[編輯]
生命意義的哲學觀點是那些用人類定義的理想或抽象概念來解釋生命的意識形態。
古希臘哲學[編輯]
柏拉圖主義[編輯]
主條目:柏拉圖主義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最早,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他的聲譽來自於他的理想主義相信普遍性的存在。
他的理型論提出普遍性不像物體那樣存在,而是作為天國的理型的存在。
在理想國的對話中,蘇格拉底的人物描述了善的理型。
他關於靈魂正義的理論涉及與生命意義問題相關的幸福觀念。
在柏拉圖主義中,生命的意義在於獲得最高的理型的知識,即善的觀念(理型),所有善良和公正的東西都從中獲得效用和價值。
宗教哲學[編輯]
基督教[編輯]
在生命的意義上,「生命是由上帝所造的」[27]然而,在眾多生命之中,只有人才能跟上帝互動,因為上帝並未將靈性賜給動物[28]。
因此,基督教認為人的最高價值就是跟上帝互動。
在生命的意義來說,神學將其解釋為:
享受神的愛及人與人之間的愛
享受上帝創造之世界萬物中的美好
生命活出上帝的形象與樣式
實現上帝在每個人生命中的美好計劃[29]
佛教[編輯]
根據世界佛教僧伽會的1967年會議,發表了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識。
當中提及到「我們都認同人生的目標是:對所有眾生培育無差別的慈悲,為眾生的利益、快樂與和平而努力,並培育能導向究竟真理的智慧。
」
在生命的意義上,佛陀提及到我們的人生猶如一隻盲龜在茫茫大海中,穿入浮木的洞孔中一樣難得。
[30]然而,人生卻是苦的,佛教開宗明義說明四聖諦。
[31]但是,不代表我們把人生看得毫無希望,而是努力修習佛陀的教誨,遵從「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
」透過修習三十七道品、六度波羅蜜斷除煩惱,證得涅槃,解脫生死流轉,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32]
道教[編輯]
道教所說的「生命」,不是泛指一切生物,只是單純指人的生命。
吳筠《元氣論》認為真精、元神、元氣不離身形,謂為生命;《太上老君內觀經》認為,「氣來入身謂之生」,「從道受生謂之命」,即氣為生機之源,氣入形體,從道受生,謂為生命[33];《太平經•令人壽平治法》認為,精、氣、神三者相與共於一體,是謂生命,更說神乘氣行,精居其中,三者相助共功為治於一體,是謂生命。
近代著名的道教學家陳攖寧先生認為,道教是要與「天命」和「自然」抗爭,打破生死定律,不受造化主宰,開拓人可以「神形俱妙而成仙」、「長生住世」的新的人生道路,為人類的生命求取最大限度的延續直至永生,使人生獲得最美滿、最和諧的生命幸福。
[34]
伊斯蘭教[編輯]
伊斯蘭教認為,宇宙萬物的來源都是由真主創造,而人類的生命都是源於真主。
[35]真主造人不是隨便的[36],而真主創造人的目的,是要人崇拜祂。
[37]然而,真主卻不求人們的供養。
[38]
縱使如此,為了發展人類的靈魂,以及人類得到真主賜予管理地上萬物的權力,人類還是要向真主交代如何使用地上的資源,因此人類被稱為地上的「代理者」。
[39]
東方哲學[編輯]
儒家[編輯]
儒家主張三綱八目,亦即「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40]儒家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41],所以對於死後及鬼神的問題都不作詳談。
但從三綱八目中,亦可窺探到儒家為入世的學說。
孔子認為,一個人應該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
如:「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博學而篤志」、「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等等。
對於人生的意義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常討論的問題之一。
在孔子所說的「志於學」「志於道」「依於仁」中,「仁」「道」「學」等既是一種理想,又是一種志向。
孔子的弟子曾參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在孔子與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種美好的社會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種高尚的道德覺悟和人格境界。
[42]
孟子[編輯]
孟子主張性善論,提出四維八端。
在性本善基礎上,孟子認為人人都可以修心向善,成為聖人。
[43]
新儒家[編輯]
錢穆[編輯]
錢穆則認為,人生可分為四階層:職業、閒暇、理想、道德。
第一層為職業人生,「職業」涵義古今不同,錢穆所取古代的職業,即父有父職、母有母職的涵義。
第二層為閒暇人生,閒暇人生可判定一個人的品德高低貴賤,而且歷史上的大人物、大事業都在自由閒暇中產生,而非職業人生。
第三層為理想人生,職業與閒暇都是眼前現實,如人生長期在眼前現實中會起厭倦,因此需要有理想的人生。
現實人生屬物質性,而理想人生則屬精神性的。
有了職業有了閒暇則需要有未來的展望,如沒有對未來的展望則現實為空洞。
錢穆為以上三種人生作總結,首先有職業,即明了自己的責任,隨後就可獲得閒暇的時間,在閒暇當中可取得一個人的自由,以上錢穆稱為現實人生。
在現實人生當中,需要有理想人生作目標,即對未來的憧憬和展望。
若有現實無理想、或有理想無現實,都只是一種假自由,因此有第二人生之後則需要有第三種人生。
當理想和現實同時兼顧,有了自由和規律時,就可稱為第四人生--「道德人生」。
道德人生則為完善一個人的人生。
[44]
流行文化[編輯]
殷海光的看法[編輯]
殷海光把人生分作四屬次、三種意義。
[45]
四屬次[編輯]
四屬次主要為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生物價值層。
他認為人受物理的支配,任何人無法都無法避免。
然後,人需要維持生命,因此人需要吃飯喝水,到一定的年齡便要成家立室。
但人與其他生物不同,就是人有文化,吃飯講禮貌。
隨著文化的提升,漸漸達到真、善、美的境界,隨後有道德、有理想。
三種意義[編輯]
殷海光認為,人活在世上必須以生存為基礎。
因此生物邏輯層為基礎。
然而,生物文化層是不容忽視,因為有生物文化層,生物價值層才不是空談。
然而,傳統價值觀一般重視生物價值層,但生物文化層都是忽略的,因此導致精神文化和現實生活不能銜接。
因此,殷海光強調人生的意義是一層一層的上升,慢慢達到真善美、理想和道德。
這樣的人生道路就完成了。
[46]
流行信念[編輯]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都曾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思考這個難以解答的問題,其中絕大部分人是在思考「生命有何目的?」這個問題。
下列是部分較為流行的答案:
自我維持:獲得足夠延續生命的食物,支付維持生活的代價或是成本。
自我成長/自我實踐:追求自己所能的極限,最大限度獲得生命的完整。
自我認知:接受事實,消滅煩惱與偏見。
自我超越:靈性向神靈進化,或類似的存在。
自我結束:死亡將卸下靈魂的重擔,完成生命之圓。
自我延續:性的滿足,繁衍自己的後代,編織新的生命。
幽默和流行文化的處理方式[編輯]
辛普森家庭中的場景:
“
荷馬:神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上帝:荷馬,我不能告訴你。
荷馬:為什麼?
上帝:等你死了就知道了。
荷馬:噢,我等不了這麼久。
上帝:連六個月也等不了嗎?
荷馬:不,現在就告訴我……
上帝:噢,好吧……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
”
參看[編輯]
人生觀
哲學
宗教
世界觀
價值觀
生命哲學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HerbertFrohnhofenzitiertP.Tiedemann,S.2,These7(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onathanWestphal.PhilosophicalPropositions:AnIntroductiontoPhilosophy.Routledge.1998.ISBN 0415170532.
^羅伯特·諾齊克.PhilosophicalExplanations(英語:PhilosophicalExplanation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1.ISBN 0674664795.
^AlbertJewell.Ageing,SpiritualityandWell-Being.JessicaKingsley.2003.ISBN 184310167X.
^5.05.1QuestionoftheMonth:WhatIsTheMeaningOfLife?.時下哲學.Issue59.[2007-07-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4).
^GlennYeffeth.TheAnthologyattheEndoftheUniverse:LeadingScienceFictionAuthorsonDouglasAdams'TheHitchhiker'sGuidetotheGalaxy.BenBellaBooks,Inc.2005.ISBN 1932100563.
^DavidSeaman.TheRealMeaningofLife.NewWorldLibrary.2005.ISBN 1577315146.
^8.08.1朱立安·巴吉尼.What'sItAllAbout?PhilosophyandtheMeaningofLife.USA:GrantaBooks.September2004.ISBN 1862076618.
^9.09.1保羅·戴維斯.TheFifthMiracle:TheSearchfortheOriginandMeaningofLife.Simon&Schuster.March2000[2007-07-26].ISBN 0-684-86309-X.(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6).
^10.010.110.210.3JoseFadul.LessonsinChess,LessonsinLife:ApplicationofthePsychologyoftheGameinRealLife.LuluPress.2008.ISBN 978-0-557-02158-1.
^華理克.ThePurposeDrivenLife:WhatonEarthAmIHereFor?(英語:ThePurposeDrivenLife).Zondervan.2002.ISBN 0310255252.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WhatAreYouDoingWithYourLife?.KrishnamurtiFoundationofAmerica.2001.ISBN 188800424X.
^Puolimatka,Tapio;Airaksinen,Timo.EducationandtheMeaningofLife(PDF).PhilosophyofEducation.赫爾辛基大學.2002[2007-07-26].(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7-09-26).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StanVanHooft.Life,Death,andSubjectivity:MoralSourcesinBioethics.Rodopi.2004.ISBN 9042019123.
^RussShafer-Landau;TerenceCuneo.FoundationsofEthics:AnAnthology.BlackwellPublishing.2007.ISBN 1405129514.
^E.Diener,J.J.Sapyta,E.Suh(1998)."SubjectiveWell-BeingIsEssentialtoWell-Being."PsychologicalInquiry,LawrenceErlbaum
^Csíkszentmihályi,Mihály(1990).Flow:ThePsychologyofOptimalExperience.NewYork:HarperandRow.ISBN 0060920432.
^Peterson,Christopher;Seligman,Martin(2004).Characterstrengthsandvirtues:Ahandbookandclassifica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ISBN 0195167015.Seebriefsummary.[2021-03-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3).
^Seligman,M.E.P.(2002).AuthenticHappiness:UsingtheNewPositivePsychologytoRealizeYourPotentialforLastingFulfillment.NewYork:FreePress.ISBN 0743222970(Paperbackedition,2004,FreePress,ISBN 0743222989)
^E.Diener,J.J.Sapyta,E.Suh(1998)."SubjectiveWell-BeingIsEssentialtoWell-Being."PsychologicalInquiry,LawrenceEarlbaum
^探索——追寻生命的意义.ihns.ac.cn.2000-[2009-05-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24).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RichardDawkins.TheSelfishGene.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ISBN 978-0-19-857519-1.
^RichardDawkins.RiveroutofEden.NewYork:BasicBooks.1995.ISBN 978-0-465-06990-3.
^HelgeKragh(1996).CosmologyandControvers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ISBN978-0-691-00546-1.
^25.025.1NikosPrantzos;StephenLyle(2000).OurCosmicFuture:Humanity'sFateintheUnivers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ISBN978-0-521-77098-9.
^RemB.Edwards(2001).WhatCausedtheBigBang?.Rodopi.ISBN978-90-420-1407-7.
^創世紀第一章.聖經和合本.環球聖經公會.[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中文(繁體)).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猶大書.聖經猶大書.環球聖經公會.[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中文(繁體)).但這些人毀謗他們所不知道的.他們本性所知道的事與那沒有靈性的畜類一樣、在這事上竟敗壞了自己。
^魏連嶽.基督教信仰與生命.基督教生命觀.網際網路.[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中文(繁體)).
^釋星雲.雜阿含經.臺灣:佛光山宗務委員會.ISBN 978-957-543-489-2(中文(繁體)).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
^釋星雲.中阿含經.臺灣:佛光文化.1997-04-01.ISBN 9789575434830(中文(繁體)).「云何苦聖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陰苦。
」
^羅偉輝.人生的意義.佛門網.2016-11-25[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中文(繁體)).
^太上老君內觀經.網際網路:善書圖書館.[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陳櫻寧.中國道教協會編,編.道教與養生.中國大陸:華文出版.2000-01-01(中文(簡體)).
^穆罕默德.23.信士馬堅譯本.網際網路.[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8)(中文(繁體)).我確已用泥土的精華創造人
^穆罕默德.21.眾先知馬堅譯本.網際網路.[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8)(中文(繁體)).我未曾以遊戲的態度創造天地萬物
^穆罕默德.51.播種者馬堅譯本.網際網路.[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8)(中文(繁體)).我創造精靈和人類,只為要他們崇拜我
^穆罕默德.51.播種者馬堅譯本.網際網路.[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8)(中文(繁體)).我不望他們的供給,我也不望他們的奉養
^楊興本.伊斯蘭教的人生觀.聖神修院哲學院.網際網路.1994年[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中文(繁體)).
^孔門弟子.2.大學.網際網路: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中文(繁體)).
^孔門弟子.先進.論語.網際網路: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中文(繁體)).
^杜振吉.儒家人生哲學.中國孔子網.中國孔子基金會.2017-06-13[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中文(簡體)).
^李志軍.孔孟與儒家思想.中國文化研究院.2018-09-12[2020-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錢賓四先生全集.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中文(繁體)).
^梁光耀.論殷海光的《人生的意義》.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際網路.[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中文(繁體)).
^殷海光.人生的意義.香港教育城.網際網路:香港特別行區政府.[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中文(繁體)).
來源[編輯]
Dreams,Evolution,andValueFulfilment,珍·羅伯茲,Amber-AllenPublishing.
UnlimitedPower:TheNewScienceofPersonalAchievement;by托尼·羅賓斯.RandomHousePublishingGroup,1987.ISBN978-0-449-90280-6
TheScienceofSoulmates,ByWilliamHenderson,Booksurge2002.ISBN978-1-58898-611-5
哲學書籍
Hanfling,Oswald(英語:OswaldHanfling)[ed.]LifeandMeaning:AReader1987,Oxford:BasilBlackwell.ISBN978-0-631-15784-7
羅伯特·諾齊克.TheExaminedLife:PhilosophicalMeditations1989,NewYork:PocketBooks.ISBN978-0-671-72501-3
Wiggins,David(英語:Wiggins,David)."Truth,Invention,andtheMeaningofLife"inProceedingsoftheBritishAcademyLXII(1976);reprintedinhisNeeds,Values,Truth(AristotelianSocietySeries,Volume6)2ndedition,1991,Oxford,BasilBlackwell.ISBN978-0-631-17555-1
延伸閱讀[編輯]
Haisch,BernardTheGodTheory:Universes,Zero-pointFields,andWhat'sBehindItAll(Preface),RedWheel/Weiser,2006,ISBN978-1-57863-374-6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生命的意義
維基語錄上的人生語錄
LookingfortheMeaningofLife,byJamesLeonardP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probableanswer.
WhatisLife’sPurpose?TheMeaningoflifeinJudaism
TheFAQoflife--byEliezerS.Yudkowsky,超人類主義
TheMeaningofLife,or,What'sitallAbou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worldview,byanonymous
TheMeaningofHumanLif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fromScientific-SpiritualEcologicalCen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為什麼要進行生命延續以及為什麼要活著?(WhyLifeExtensionorWhyLiveatAll?),追求生命延續的欲望紮根於生命的價值中
Themeaningoflifeisdiscussedongamedev.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rwinSchrödinger"WhatisLife?"
TheScienceofSoulma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形上學學者古代
巴門尼德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中世紀
邁蒙尼德
迦毗羅
普羅提諾
鄧斯·司各脫
托馬斯·阿奎那
近代
弗朗西斯科·蘇亞雷斯
尼古拉·馬勒伯朗士
勒內·笛卡兒
約翰·洛克
大衛·休謨
托馬斯·里德
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
艾薩克·牛頓
巴魯赫·斯賓諾莎
18~19世紀
伊曼努爾·康德
喬治·貝克萊
G.W.F.黑格爾
亞瑟·叔本華
卡爾·馬克思
弗里德里希·尼采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若瑟·馬雷夏(英語:JosephMaréchal)
19~20世紀
馬丁·海德格爾
亨利·柏格森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
伯特蘭·羅素
魯道夫·卡爾納普
威拉德·范·奧曼·蒯因
當代
朵洛西·埃米特(英語:DorothyEmmet)
喬治·愛德華·摩爾
讓-保羅·薩特
吉爾伯特·賴爾
希拉蕊·懷特哈爾·普特南
斯特勞森
柯林武德
阿道夫·斯托爾(英語:AdolphStöhr)
索爾·阿倫·克里普克
伊莉莎白·安斯康姆
唐納德·戴維森
麥可·達米特
阿爾文·普蘭丁格
彼得·范·因維根(英語:PetervanInwagen)
德里克·帕菲特
理論
行動理論
反實在論(英語:Anti-realism)
決定論
二元論
生成論(英語:Enactivism)
本質主義
存在主義
自由意志
印度教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
自由意志主義(英語:Libertarianism(metaphysics))
自由
唯物主義
機械唯物主義
生命的意義
一元論
自然主義
虛無主義
現象主義
實在論
物理主義
柏拉圖式唯心主義(英語:Platonicidealism)
相對主義
數論
科學實在論
唯我論
主觀主義
實體論(英語:Substancetheory)
類型論
概念
抽象客體
世界靈魂(英語:Animamundi)
存有
範疇
因果
選擇
我思故我在
概念
涉身認知(英語:Embodiedcognition)
實體
本質
存在
經驗
有實體設定的抽象(英語:Hypostaticabstraction)
想法
同一性
同一性與變化
信息
洞察
智力
意思表示
情態
物質(英語:Matter(philosophy))
意義(英語:Meaning(existential))
模因學
心靈
運動
必要性
觀念(英語:Notion(philosophy))
客體
模式
知覺
物體
原理
性質
感質
質(英語:Quality(philosophy))
現實
靈魂
主體
實體形式(英語:Substantialform)
思想
時間
真理
類型–個例之辨(英語:Type–tokendistinction)
共相
不可觀測性
價值
相關話題
價值論
宇宙學
知識論
後設
本體論
精神哲學
科學哲學
心理學哲學(英語:Philosophyofpsychology)
自我哲學
時空的哲學(英語:Philosophyofspaceandtime)
目的論
理論物理學
分類
主題
專題
相關更改
規範控制
GND:4074067-5
LCCN:sh8507680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生命的意義&oldid=71535744」
分類:生命形上學倫理學哲學問題人生哲學宗教與科學哲學概念靈性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需要從外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自2015年3月擴充中的條目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বাংলাCatalàČeštinaЧӑвашлаDansk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हिन्दी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LinguaFrancaNovaLietuviųMalagasy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umantsch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人生的意義- 法義辨析 - 菩提廣講堂
人生的意義 · 從緣起來說,人是緣起的存在. 緣起,有對他的同時互相關係,對自(也間接對他)的前後延續關係。 · 依緣起的因果觀. 佛法確認人生的身心活動,或善或惡,不但 ...
- 2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沒有目標怎麼辦?人生/生命改變 - 行銷人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沒有目標怎麼辦?人生/生命改變,從好好生活開始!你是不是渴望人生活得更有意義?多數人追求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卻往往陷入日復一 ...
- 3人為什麼而活?如何找到人生意義? - 莎瑞絲| 我安靜.我上進
什麼是人生意義?然而我並沒找到答案。今天的文章和你分享這些年透過閱讀和思考後,我找到比較滿意的解答, ...
- 4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多數國家選了「家庭」,台灣人的答案很不 ...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今年初針對17個先進國家的近1,9000名受訪者調查,詢問「人生的意義」,試圖理解2021年各文化對於生命的想像。
- 5人生中都存在著意義,放棄找尋生命的意義 - 美麗佳人
生命的意義是從外在加諸於生命的目的,多半由上帝或者上頭的宇宙給予生命的某種事物。生命的意義因此超越生命本身之外,用來交代生命本身的意義性。為了找到令人滿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