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一徵兆恐是心肺出問題2招簡易自我判斷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有好好看過自己的手嗎?人體暗藏許多奧秘,任何異常變化都可能是健康警訊,手指也不例外,如果你發現手指末端莫名腫大,看起來...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其他疾病 手指一徵兆 恐是心肺出問題 2招簡易自我判斷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109,854 2020/12/02· 作者/葉懿德 ·出處/康健編輯部 放大字體 你有好好看過自己的手嗎?人體暗藏許多奧秘,任何異常變化都可能是健康警訊,手指也不例外,如果你發現手指末端莫名腫大,看起來像鼓棒、棒棒糖就要小心,可能是心肺功能出了問題。

早在西元前5世紀,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描述一位肺膿瘍病人的手指、指甲出現異常弧度,手指形狀很像棒槌,之後才發現像這樣「杵狀指」的狀況,和肺部疾病或心臟循環異常有很大關聯性。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有超過7成的杵狀指,都和肺部、心臟疾病有關,尤其是肺部疾病,像是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肺部疾病、肺氣腫都可能造成杵狀指。

(若有杵狀指狀況,手指會接近左圖所示;右圖則為一般正常手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杵狀指是因為手指、腳趾末端骨組織和結締組織不正常增生所造成,《指甲給的健康報告》一書中提到,杵狀指會讓末端指節鬆軟腫大,甲面也明顯下彎,有時周邊甲肉泛紅,看起來就像是棒槌。

慢性感染、慢性發炎,長期會造成身體缺氧,導致杵狀指,常見的是受全身性疾病影響的雙側杵狀指,像是肺部和心臟功能出問題,另外也可能因為癌細胞分泌的生長激素,造成骨關節周邊病變,刺激肢體末梢組織增生,導致指頭肥大,柳朋馳說。

(推薦閱讀:咳嗽、有痰是感冒還是肺阻塞?一分鐘自我檢測) 廣告 也有少數人是天生就擁有杵狀指,像是原發性皮膚骨膜肥厚的病人由於基因關係,天生就會出現杵狀指,且通常會伴隨頭皮腦迴狀皺褶,臉部皮膚也會出現增厚、皺褶。

另外,像是先天性心臟病患也是幾乎從小就會出現杵狀指的狀況。

把手伸出來 2招自我檢測杵狀指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杵狀指,有2種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整理/葉懿德 圖片來源/鄭佳玲製圖)沙姆羅斯窗測試:這是以南非心臟科醫師李奧納多‧沙姆羅斯(LeoSchamroth)為名的測試,可用來簡單判斷手指和指甲有沒有變形。

伸出左右食指,兩手靠近互相靠攏。

一般人在兩手靠攏後,手指中間會有一個菱形空隙,但若是有「杵狀指」併攏時,不會出現菱形空隙,甚至手指已經腫脹到指甲都沒辦法碰在一起。

甲床與指節角度過大:一般來說,甲床與指節角度會小於160度,但若是有杵狀指,造成手指末端腫脹,會讓甲床與指節角度變大,甚至大於180度。

廣告 杵狀指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需要長時間演進,至少需要3~6個月,才會造成關節附近結締組織增厚,所以如果民眾發現自己有杵狀指,也代表這個疾病已經存在一段時間,因此杵狀指並不是用來早期發現肺部疾病,但可以幫助醫生臨床診斷,「如果有杵狀指狀況,可能代表心肺功能有問題,且已經會造成供氧問題,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由於是長期漸進式的改變,身體可能耐受這樣缺氧的狀況,所以病人不一定會覺得很喘,但身體可能已經因為缺氧而造成變化,」柳朋馳說。

(推薦閱讀:徐若瑄PO文求救「咳得只剩半條命」原來是黴漿菌害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民眾認為杵狀指可以當成肺癌的前兆,其實不見得,因為可能本身原本就有肺部功能問題,導致杵狀指,不代表有肺癌一定有杵狀指,或是有肺癌才會發現杵狀指,以柳朋馳門診經驗來說,有杵狀指的民眾,多是老菸槍、嚴重慢性肺阻塞的病人。

杵狀指雖然不可逆,但民眾務必要就醫確認根本病因,進行治療。

發現杵狀指時,可先確認是否因心肺相關問題,若是排除心肺疾病,再進一步考慮恐是癌症、內分泌疾病,不過通常這樣的狀況,在杵狀指出現之前,都會先出現其他病徵。

柳朋馳建議,若不知道要掛哪一科,可以先至家醫科就醫,由家醫科先做心肺評估,若民眾已發現自己容易喘、會聽到喘鳴聲、吸氣吸不飽等狀況,則可直接尋求胸腔科協助,如果肺功能評估沒問題,病人本身也沒有抽菸,就可能是心衰竭或是心臟結構異常,需至心臟科就醫。

廣告 責任編輯:陳祖晴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杵狀指 手指 指甲 慢性肺阻塞 心肺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幸褔接力,為愛發聲】晚期肺腺癌鬥士為愛發聲熱血助人 熱門文章 1. 台灣農藥殘留最多水果是「它」 一次看懂8類蔬果洗淨法 4.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D4》是病毒作祟?久違地失眠、流汗竟只在下半身 2.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D1-3》小心翼翼生活還是染疫,4個原則讓我避免轉重症 5. 女主播退休重拾古箏、和另一半規律重訓,李艷秋:對自己好,就是對愛你的人好 3. 中重症新高危險群?逾3成有神經系統疾病哪些人該當心? 6. 喚醒細胞和荷爾蒙機能!逆轉灰髮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新冠肺炎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D5》頭暈、頭痛第五天未緩解不適原來忘記做一動作 最新專題 散光?老花?徵的就是你?|博士倫隱形眼鏡一副解決,幫你找回清晰好視力 只動不吃比只吃不動,肌肉流失更快!吃對營養,運動增肌更有效 當青春遇上癌症,依舊勇敢前行 Omicron懶人包》你我都可能確診,這些事你要知道! 【康健借問站直播】營養學博士吳映蓉X翁德志|腸保養終極指南!用好菌抗憂鬱X肥胖X失眠 【康健借問站直播】吳奕璇|去濕作戰!眩暈、瘦不了、高血脂...你是高濕危險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