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重點整理@ 小豬頭也想飛上天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準備律:個體身心狀態準備反應時,聽其反應則感滿足,阻止其反應則感苦惱。
· 效果律:反應後獲得滿足效果者,反應將被強化 ...
小豬頭也想飛上天歐嗨喲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108242358教育心理學重點整理?教育策略
教育心理學重點整理【參考張春興、林清山<>東華書局】
1、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是科學心理學的一個學門,它吸收了其他心理學門的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情境上以教師學生間的交感互動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及建立系統的教學理論。
2、起點行為(始業行為):個人在開始學習一項新事物之前已有的行為。
即學生們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3、終點行為:將來要達到的行為。
從教學歷程而言,就是預定的教學目標。
4、教學:以學生的起點行為做基礎,從而建立終點行為的歷程。
5、刺激:能引發個體反應的一切情境或事物而言。
可來自外在環境,也可來自個體內部,可以是化學性或物理性。
就教學歷程而言,如教材、教法、教具、教師、同學、室內外環境等等。
6、個體變項:心理學者研究個體變項,即研究學生的個別差異。
有關某一個學生本身的一切因素或特徵。
如學生的性別、年齡、能力、健康狀況、家庭環境等等。
7、基本教學模式:確立可達的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的起點行為,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選用有效的評鑑方法。
8、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法:(1)觀察法(雖免帶有主觀色彩)(2)實驗法(應用最廣,成效最大)(3)調查法(4)個案研究
9、發展:個體在生存期間,因年齡與經驗的增日產生身心變化的歷程。
10、發展理論:心理學綜合研究心得對個體行為隨年齡改變歷程的系統解釋。
11、皮亞傑的階段論(訒知發展論):(1)感覺動作期(2)運思準備期(3)具體運思期(4)形式運思期。
12、布魯納的表徵系統論:(1)動作表徵期(2)形象表徵期(3)符號表徵期。
13、弗洛依德:人格發展的動力是「性」,故以「性」為基礎,把人格發展分為五個時期(心理性期論):(1)口腔期0~1.5歲(2)肛門期1.5~3歲(3)性器期3~7歲(4)潛伏期7~12歲(5)兩性期12歲以後。
14、艾瑞遜的發展危機論說明了(1)教育對人的重要性(人格的發展是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2)幼年教育環境的重要性(人格發展是循序漸進的)。
15、弗洛依德人格理論中的「認同」:兒童期經由主動的模倣,或被動的教導,吸取他自認適當也自願具備的行為特徵。
因此,兒童期的認同可能是片面的,是由很多別人湊成的自我。
16、艾瑞遜的「自我統整」:過了兒童期,等到「屬於自己的自我」形成後,個人的行為即表現協調與一致
PS..「認同」與「統整」不同:前者可經提供楷模去影響兒童,而後者必須靠自己去內化,然後形成。
17、預備狀態:兒童身心發展達到適於學習某種事物的狀態。
未達此狀態之前不能學習,達此狀態即可學習。
18、學習: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19、學校有計畫的設計環境,安排學習活動的理由:(1)人類行為改變受遺傳和環境的影響(2)人類幼稚期長,可塑性大。
20蓋聶將人類學習分為八類:(1)訊號學習(2)刺激反應聯結的學習(3)連鎖作用(4)語文聯結(5)多重辨別(6)概念學習(7)原則學習(8)解決問題。
21、古典制約學習:巴夫洛夫->刺激代替性的學習歷程。
ex.漢英對照學習英文單字的方法。
22、嘗試錯誤學習:個體多個反應中選一強化而固定之學習方式。
(桑代克用貓做的開啟迷籠實驗)。
· 練習律:練習次數愈多,個體的某種反應與某一刺激間的聯結則愈強。
· 準備律:個體身心狀態準備反應時,聽其反應則感滿足,阻止其反應則感苦惱。
· 效果律:反應後獲得滿足效果者,反應將被強化,刺激反應間之聯結加強。
23、斯肯納的操作制約學習:個體在刺激反應下,出現某種有效反應,被固定保留下來;即個體學會以此反應為手段或工具解除困境達到目的。
24、增強作用:因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安排稱之。
25、正增強:因增強物出現而強化某種反應的現象。
26、負增強:因增強物消失而強化某種反應的現象。
27、類化:刺激反應間發生聯結之後,類似的刺激也將引起同樣的反應。
28、辨別:刺激的差別過大時,個體將會選擇不向它反應。
29、消弱現象:刺激反應間發生聯結之後,如增強停止,制約反應之強度將逐漸減低,最後終將停止反應。
(但仍有其積極的意義:ex.不良習慣的革除->習慣性的反應得不到滿足)
30、次增強作用:增強作用會發生擴展現象,與增強刺激相關連的其他刺激也會產生增強作用。
Ex.金錢可換食物;金錢:次增強物。
*****教育心理學的期未考內容要再讀一遍哦*****
31、認知學習:個體用已有經驗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歷程。
32、頓悟學習(by庫勒):不是盲目亂動偶然獲致的結果;而是由於在知覺經驗中發現了各種刺激之間的關係。
33、認知學習理論(皮亞傑)中五個基本觀點:(1)基模: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行為上表現的基本行為模式。
只要代表個人行為特徵的都是他的基模,因此個體的基模是隨學習而改變的。
而基模的改變正代表學習的結果。
(2)適應:因個人與環境暫時失去平衡,改變基模適合環境要求的歷程。
(3)平衡:是「適應」的內動力,也就是學習動機。
(4)同化:個體在環境中遇到任何事物,以舊有的認知結構套在新經驗上去適應環境。
企圖以此方式把新經驗納入舊經驗之中稱為同化。
(5)調適:主動調整自己的經驗架構以適應環境要求的心路歷程。
PS..同化和調適,都是適應的方式。
34、布魯納的教學理論:學習事物的程序,一般都是由具體-->抽象-->形象與符號表徵。
35、布魯納教學應用上的四個原則:(1)動機原則(2)結構原則【要能配合兒童學習心理】(3)順序原則【螺旋式課程】(4)增強原則
36、螺旋式課程: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由動作表徵到符號表徵等循序漸進,使每一階段的學習自成一個圓周以後,難度漸次升高,範圍漸次擴大,終而學到完整的知識。
37、編序教學法:是根據學習原理中聯結論的理論發展而成的。
其基本構想是把教材內容詳加分析,分化成很多小的單元。
在各單元間找出先後層次關係,然後加以組織;按順序編排就像階梯一樣,循序漸升。
優點:(1)符合個別化(2)構成反應性的學習情境(3)維持學習動機(4)學習因難與輔導易於配合。
38、電腦輔助教學(CAI):教師教學時,一方面須將課本的知識改為編序教材,另方面將編序教材借助自動式的機器設計提供給學生。
缺點:(1)教材編製並非適合每個科目(2)失去師生互動(3)缺乏社會功能。
39、啟發式教學法(受布魯納增強原則影響)(其理論基礎是認知論):教師只安排學習情境,讓學生們自己去認識問題,了解事實,分析關係,最後自己學習,自己找出答案。
40、技能學習三階段:(1)認知期:技能愈複雜,所需認知的時間愈久。
*中介反應:技能學習初期的動作緩慢,介於刺激反應之間的心理反應稱為中介反應。
*中介歷程:中介反應所產生的效果。
*經認知而練習,因練習而進步,動作愈熟練,刺激反應的時間縮短了,各反應間的連鎖化愈加強,中介反應逐漸減少了。
(2)定位期:個人必須經過動作定位連鎖化歷程,才能真正學到熟練的技能。
(3)自動期:技能學習的最高境界。
(迅速又精確,不須靠知覺的支配,就能表現適當的動作)
41、回饋作用:對自己反應結果能察覺的現象。
(學習者自己對錯誤的發覺與隨時校正)
42、工作分析(技能學習的首要步驟):在技能學習之初即須對預期的終點行為有所了解。
此種分析技能內容以便將來學習的做法稱之為工作分析。
43、概念:當用一個概括的名稱或符號代表具有共同屬性一類事物的全體時,我們稱此名稱或符號所代表者為概念。
*屬性:可以辨認的特徵。
*概念學習基本原則:由簡而繁,由類化到分化。
44、概念分三類:(1)連言概念:概念中的屬性同時具備且具有相加性質。
Ex.毛筆->用毛做的、寫字工具。
(2)選言概念:概念中屬性的組合可以二選一或兩者兼具的情形。
(3)關連概念:概念中之各屬性具有特殊關係者。
45、戈爾福(Guilford)將人類智力中不同的能力,在行為表現上約分為五大類:(1)記憶的能力(2)認知的能力(3)聚斂思考的能力(4)擴散思考的能力(5)評價的能力。
46、*聚斂思考:個人能用已有的經驗把事實統合於邏輯的或和諧的順序之中,並遵循傳統的方法與已存的知識是有條理又有組織的思考。
*擴散性思考:不以現存知識為範圍也不遵循傳統的確切方法去思考的能力。
此種思考的結果,可能由已知而獲知未知。
*導向思考:有一待決問題,當事者不但了解問題的存在,也知道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缺乏解決困難的具體方法。
*推理性思考(邏輯思考):情境中所要求者是根據已有的知識或原理原則從事推理而下結論。
(1)歸納性思考:由多個特殊事例歸納而得普遍性原則的推理方式。
(2)演繹性思考:根據普遍的原則去確定特殊事物的推理方式。
47、瓦拉氏的創造歷程:(1)準備期(2)潛伏期(3)豁朗期(4)驗證期。
48、創造能力在行為上表現的特徵:(1)變通性(2)獨特性(3)流暢性。
49、道德:合於倫理的行為。
道德標準:由情理法三者合成的社會規範。
道德行為:合情、合理、合法的行為。
50、道德教育:家庭學校有意的安排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活動,希望兒童們在教學歷程中,經由待人、做事、律己等各種互動關係中,能夠學習辨是非、分善惡、判真偽。
在消極方面:不做違反道德規範的事。
在積極方面:培養獨立自主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健全品格。
51、本我:人格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衝動。
自我:在環境中可以生存了,但此生存方式僅算是自我中心的性質,沒考慮到別人的存在。
超我:支配個體是非善惡取決的內在動力。
淩駕本我與自我之上的人格部分,是有主宰全局支配個人趨向合於社會規範的行動。
52、楷模學習:引發見賢思齊,本身未直接受到賞罰。
53、皮亞傑對分析道德發展只分兩個時期:(1)他律期(接受道德權威規範)(2)自律期(能守法、執法、立法)
54、柯柏格(Kohlberg)認知發展道德理論的三期六段論:(1)道德成規前期->避罰服從導向、相對功利導向(2)道德循規期->尋求認可導向、順從權威導向(3)道德自律期->法制觀念導向、價值觀念建立。
55、社會化:個人行為受環境中社會因素影響而改變的歷程;即社會學習的歷程。
56、學習:行為建立或改變的歷程。
57、記憶廣度:個人對單一出現刺激中事物所能記憶的量。
58、倒攝抑制:先後學得新舊經驗,當要回憶舊經驗時,新經驗產生干擾。
順攝抑制:"""""""""""""""""",當要回憶新經驗時,舊經驗產生干擾。
59、過度學習(是必要的):已學會之後,為了避免遺忘,而多加的練習。
PS..過度學習仍有限度,超過了限度,練習再多也沒什麼差別。
60、學習遷移:舊學習效果影響了新學習,此種學習效果的擴展現象。
Ps..負向遷移(順攝抑制):舊學習效果阻礙新學習。
61、學習遷移的理論基礎:(1)形式訓練論(from官能心理學):發展完善的官能,就具有一種普遍遷移的能力。
這種能力就可解決與其性質相屬的一切問題。
如此說來,教育的目的既非知識的傳授,也非習慣的養成,只是形式的訓練而已。
PS..官能心理學:人之心係由許多不同的官能所組成,某一部分經過特別訓練後,其強度和功能就會格外發達。
(2)同元素論(by桑代克):舊學習之所以對新學習有遷移效果,主要是新舊兩種學習情境中具有相同的元素;相同元素愈多,遷移份量愈大。
PS..此理論一出,學校課程開始重視學習實用科學,以往形式訓練的傳統觀念已被打破。
(3)共原則論:經驗中學到的原理原則是形成新學習環境中產生遷移的主要原因。
于婷/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dogi531's新文章2013.09.01緣分不能免強2013.08.252013.08.24畢業典禮後序應用行為分析(初評)感謝走入你我的新(修)一位老師的真心話走入你我的心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dogi531'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以認知神經科學取向探討兒童注意力的發展和學習之關聯
警覺性網絡與維持在一個警醒狀態(vigilance state)並且隨時準備好去做出一個動作反應有關。 而導向性網絡與在眾多刺激中選擇所要的資訊有關,包含 ...
- 2自我監控訓練對注意力缺陷兒童輔導成效之研究 - ntcuir
包括四個方面:能迅速進入注意狀態、能排除干擾、能快速反應、能及時轉移(沈. 堅、李山川,1988)。因此,本研究根據個案現況設定預備學習警覺性(alerting.
- 3反應時間的概念及其在研究上的應用
前期是從預備訊號到刺激出現之間的一段時間。反應時間則是從刺激出現到動作開始的一段時間,此時,運動員雖然處於不動狀態,但它在反應過程心理結構 ...
- 4【情緒心理學】是什麼讓人瞬間失控?諮商心理師:身心狀態 ...
一個人為什麼如此容易被他人的言行激起敵意反應,而進入戰鬥的預備狀態?是他心情不好嗎?或者最近煩惱過多?昨天沒睡好?工作過度疲勞?
- 5教育心理學重點整理@ 小豬頭也想飛上天 - 隨意窩
· 準備律:個體身心狀態準備反應時,聽其反應則感滿足,阻止其反應則感苦惱。 · 效果律:反應後獲得滿足效果者,反應將被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