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獻佛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借花獻佛,漢語成語,讀音為jiè huā xiàn fó,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

出自《過去現在因果經》。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借花獻佛/1540694 複製 複製成功 借花獻佛 編輯 鎖定 借花獻佛,漢語成語,讀音為jièhuāxiànfó,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

出自《過去現在因果經》。

[1]  中文名 借花獻佛 讀    音 jièhuāxiànfó 出    處 《過去現在因果經》 近義詞 順水人情 反義詞 真心實意 注    音 ㄐㄧㄝˋㄏㄨㄚㄒㄧㄢˋㄈㄛˊ 目錄 1 成語出處 2 成語用法 3 歷史典故 ▪ 典故之一 ▪ 典故之二 借花獻佛成語出處 編輯 《過去現在因果經》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

” [1]  借花獻佛成語用法 編輯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示例今有人送極新鮮的山雞,燙了吃,很好的,我就~了。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 [1]  借花獻佛歷史典故 編輯 借花獻佛典故之一 從前有一個小鎮,鬧蝗蟲鬧得很厲害,所以,不管種什麼植物都長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獸下山吃雞鴨,讓鎮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釋迦牟尼佛特地從天上降臨人間,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蟲,也馴服了猛獸。

鎮上的人十分感謝佛祖,其中有一位窮人特地為佛祖獻上一束鮮花。

當釋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渾身髒兮兮的,卻捧着一束美麗的鮮花,忍不住就説:“你家需要我幫忙嗎?”獻花人説:“佛啊,我不敢欺騙您,我家裏是很窮,就連這束花都是我去借來的,可是,這是我一片心意,所以,請您一定要收下。

”釋迦牟尼十分感動,便讓鎮上所有的窮人都擺脱了貧窮,從此大家過着幸福的日子。

在佛本生故事中記載曾有一位名為善慧的婆羅門弟子,在參訪至蓮花城途中,聽説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説法,善慧於是想以鮮花來供養燃燈佛,但是國王已先一步將城中所有鮮花都收納齊集供養燃燈佛。

正當善慧尋遍全城也不得鮮花之際,在井邊遇到了一位年輕的婢女,手中捧著插有七枝優羅花的瓶子,善慧於是至心誠懇的求她將花賣給他去供佛,受到善慧誠心所感,婢女答應給他五朵,另外兩朵則託善慧幫她拿去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聖道以前,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

善慧為了得到花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在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也為善慧授記,告訴他在無量劫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婢女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前身。

在佛教各種供物中,花是最常被用來供奉也是最具意義的,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以花果時饈等物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借花獻佛典故之二 從前有一菩薩,生於缽摩國,當時他是一位外道的修行者,名字叫儒童。

儒童跟著老師學習天文,飽讀眾書,不管是聽到的、或見到的都能馬上融會貫通;個性又真實孝順,國人非常嘉許他。

一天,老師對儒童説:“你學道各方面都具備了,何不開始遊歷他方去教化人呢?”儒童回答:“弟子宿生貧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老師,不敢離開;而母親又生重病無法醫療,只有靠行乞取藥物。

”老師説:“你真是孝順啊!”儒童頂禮而退後,開始周遊近國,一天見到有五百位外道修行者,集合於講堂準備一高座。

高座者一旦升坐,眾人便開始問難,凡是學問淵博,不被考倒的,就贈予他女人及銀錢五百。

儒童看他們個個智慧淺薄,連問難都不太會問,便向大眾説:“我也是修行人,可以加入你們的討論嗎?”大眾答應後,儒童便升上高座,並對大眾的問難,都能對答如流,所説的道法深遠而廣泛。

於是,大眾便異口同聲地説:“您的道行高明,可以當我們大眾的老師了!”此時,儒童卻下座頂禮辭退。

大眾又不約而同地説:“您雖然智慧高人,卻是異國之人,恐怕不能接受我們國家的女人,全部換成金錢送給您好了。

”儒童便回答:“真正有修行的人,是看他的德行;而我所修的更是無慾之道,以道傳神,以德授聖,神聖相傳,綿延不朽,如此才是真正的繼承者。

如果你們破壞修道的根本,將來便無後繼之人。

”儒童説完即行離開,在場的五百位修道人都感到羞恥。

原本被當做贈物的女人,此時開口説了話:“那位清高的知識,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正仁君子啊!”於是女人馬上撩起衣服,徒步四處找尋那位心目中的君子。

一路來到了缽摩國,卻已經精疲力竭、腳足長瘡,便在路旁休息。

就在這個時候,缽摩國國王制勝在巡視國界,遇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疲憊不堪的女人,便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在路邊?”女人向制勝王報告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國王聽後便喜歡、稱讚她的志趣,同時又可憐她流落他鄉,便想認她做乾女兒,帶她一起回宮。

女人便説道:“我們來自不同的姓氏,我怎麼可以白吃白住呢?如果國王您可以給我一份差事做,在下就可以跟著大王您回去。

”制勝王説:“那好,你就專門採花來給我裝飾好了。

”女人便恭敬從命的跟著大王一起到宮中,每天採名貴的花供大王使用。

其後,儒童回到了缽摩國,卻見到路人們不是在忙著填平路面、就是在打掃髒亂,疑惑的他便問路人:“今日國家裏是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嗎?”路人們歡喜地回答道:“是啊!定光如來將來我國教化大眾,所以舉國上下無不歡欣。

”儒童聽了,便心生歡喜寂然入定,保持心淨無垢,知道了佛陀即將到來,於是向路前的採花女子,乞得了五朵鮮花。

而此時全國上至國王、王后,下至什民百姓,大家也都排班在道路的兩邊,儒童更也取得小小一塊地方,親自排班恭迎佛的到來。

突然,有一喊道:“前方有一條小溪,水流湍急,土石正流得不停呢!”儒童説道:“我若以神通之力,一下子就可填平,但是,大眾要知道,真正的供養應該身體力行、親自去作,才是最殊勝的供養。

”便決定不使用神通力,而親自搬石運土填平溪流。

就在大眾齊心協力地填土時,佛陀到了,而眼前的地有一些卻還沒有填平!眼見路面潮濕,儒童便解下身上的鹿皮衣蓋在濕地上,並用五朵鮮花撒在佛身上供養佛,花絮飄落在空中,佛陀便告訴他:“經過九十一劫,你當成佛,號為能仁如來,所住世界顛倒,父子互相仇恨,國王不勤政不愛民,你得在那裏濟拔眾生,到時候得度者將難以算計。

”儒童聽了心生歡喜,跳躍虛空,離地七仞再從空中而下,用自己的頭髮鋪地,讓世尊踏過。

世尊經過之後,便告訴諸比丘:“我並沒有踏過的這塊土,因為它是授記之處,至尊無上,只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應該在此處建造寶剎,其中功德同於授記。

”此時,諸天人也都齊聲贊同説道:“我們一定會在此地蓋寶剎。

”當時,就有一位長者之子,叫做賢乾,馬上就以一根木柴,插在地上説道:“我已蓋了寶剎!”諸天人便歡喜贊言:“雖是凡夫平民之子,卻有著聖人之智慧啊!”賢乾於是取出寶物,就地建設寶剎,頂禮説道:“今天承佛陀教化,在此立寶剎,會有什麼樣的福德呢?”世尊便慈悲地説:“當儒童成佛時,你就會被授記了。

”此時,佛陀便告訴鶖鷺子:“儒童就是我的前身,而賣花女則是現在的俱夷,長者子賢乾即是座中的非羅夷。

”非羅夷一聽,立刻頂禮佛足,佛便為他授記:“後當成佛,名為快見。

”佛説此經已,諸四眾弟子,天人龍鬼,無不歡喜,頂禮佛足。

[1]  參考資料 1.    成語正音、成語辨形資料了來源  圖集 借花獻佛的概述圖(2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0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w_ou (2021-11-16) 1 成語出處 2 成語用法 3 歷史典故 3.1 典故之一 3.2 典故之二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