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留在台語中的平埔族語--3 其他用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例1:在台語哄小孩吃飯時,都會說mam, mammam,平埔語「吃」為「man, 或kumman」,此音可能是平埔語。
在原民電視台及李宗瑞老師的節目「古道蒐密」,聽見 ...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殘留在台語中的平埔族語--3其他用語
3.其他可能為源自平埔族的用語
例1:在台語哄小孩吃飯時,都會說mam,mammam,平埔語「吃」為「man,或kumman」,此音可能是平埔語。
在原民電視台及李宗瑞老師的節目「古道蒐密」,聽見泰雅族或阿美族稱食物或吃東西為"man",目前留存的台語音,是合口音「mam曼m」,李壬癸教授紀錄的是開口音man,待查。
例2:
台語稱「親骨肉」為「ㄌㄧㄡ」(7),稱豬肉會說「ㄅㄚ」(4),平埔語「豬」為「bahui」,肉「ㄅㄚ」(4),此音可能是平埔語。
(李壬癸教授採集的平埔族語稱『肉』為"baha")伊能嘉矩有些採集為「vavui」。
例3:
小時後家鄉人稱呼用藺草編織的柔軟袋子為「加志」,1970年在新竹市城隍廟前,還有一攤飲食店賣所謂「加志糜」,用一小藺草袋子擺著豬肉稀飯,此音可能是平埔語,有待進一步考察。
例4:虱目魚
例四為引自部落格『鯤鯷工作室』
http://blog.xuite.net/ccy1217/Formosa/8240562
根據連橫-台灣雅言記載:
『麻薩末』,番語也;一名『國姓魚』。
相傳鄭延平入台後,嗜此魚,因以為名。
魚長可及尺,鱗細味腴,夏、秋盛出。
台南沿海多育之,歲值數百萬金;亦府海中之巨利也。
筆者以為:
『麻薩』是平埔族西拉雅語-『眼睛』的意思,因為虱目魚的眼晴是很特別的哦!捉到這種魚的時侯,不知其名,因此以其特徵呼之,『麻薩末!,麻薩末!』
『未』應為驚嘆詞或語助詞。
漢人把『麻薩末』翻譯成『麻虱目』,簡稱『虱目』,『虱目』保留眼睛的意思,是相當可貴的語詞。
例5:無濫擅
鳥居龍藏於1896年留在蘭嶼兩個月,發現蘭嶼原住民會指天空說:『Bulaansam,無濫擅』以為誓言所說為真或者一定會遵守諾言。
楊南郡先生以為現今閩南語說人講話沒根據亂講為:『無濫擅』,不可以胡作亂來為『m通濫擅』,可能為沿用此音。
例6:現在年輕人稱腦筋不清楚,番番癲癲為「秀陡Short電線短路」,我們老一代的人稱為「這個人頭殼帕怠」,「帕怠」音為「patay」或「patey」,這個字其實與原住民「死」的音相同,「阿美」「蛤瑪蘭」「西拉雅」都稱死為"patey",引用為頭腦壞掉。
例7:現在稱喝酒喝到胡言亂語、頭昏腦脹為「喝到馬西馬西」,這也是出自平埔族語,《西班牙人在台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157頁,1632年的西班牙官方記錄,說原住民喝醉時,會大聲呼喊,互相爭辯,吹噓自己,指控與挑釁別人,稱此過程為masimanamananur。
版主猜測,這個字可能就是台語「馬西馬西」的來源。
平埔道卡斯提到...
最近發現幾個可能的平埔語,
1.鴨子=bibi
小時後看到大人要去養鴨子,
多會說bibibibi...
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
3.加紙可能是baggage?
4.家台語(刀,don)可能是平埔音?
2009年7月14日下午10:18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提到...
小時候與玩伴稱豬為「ti1bui1」第一音是豬,第二音有可能是平埔語,可惜,我的朋友沒有人聽過這種稱呼。
「加志」可能來自baggage,這是有趣的線索。
張貼者:
台語與佛典
於
清晨7:29
標籤:
細說台語
48則留言:
平埔道卡斯
提到...
最近發現幾個可能的平埔語,1.鴨子=bibi小時後看到大人要去養鴨子,多會說bibibibi...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3.加紙可能是baggage?4.家台語(刀,don)可能是平埔音?
2009年7月15日下午1:18
台語與佛典
提到...
小時候與玩伴稱豬為「ti1bui1」第一音是豬,第二音有可能是平埔語,可惜,我的朋友沒有人聽過這種稱呼。
「加志」可能來自baggage,這是有趣的線索。
2009年7月16日清晨6:50
Richter
提到...
>>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不見得。
福建有些地方的閩語稱母親為/i-a/,詔安閩南語稱母親為/i-e/。
2010年6月19日下午6:42
LukeHUNG
提到...
2.依阿,應不是平埔語。
根據一些說法,早期小孩不能直接叫母親為「娘」,怕會有不好的事。
所以會改叫「"姨"喔」。
2015年8月29日凌晨12:49
Unknown
提到...
平埔族語:母親為“咦娜”伯母為“撘撘”伯父為“麻麻”用台語念小狗為“哇乳”牛為“ㄋㄨㄤ”猴子為“嚕哆”魚為“阿撈”喝酒為“咦奴沙”酒醉為“馬姆束”睡覺為“暝ㄋㄨㄣ”
2016年1月13日下午2:52
MichaelTseng
提到...
「熬--啊」我們家那邊有這樣稱呼媽媽,不知道會不會是呢?
2016年2月20日凌晨3:24
Unknown
提到...
這不是我們噶哈巫語嗎?請問你是噶哈巫族人嗎?平埔族語?下次請記得修正為噶哈巫族平埔語?請修改成平埔族群之一噶哈巫語言。
謝謝。
噶哈巫青年達外留
2016年2月20日下午6:02
蔣偉光的樂舞路徑
提到...
平埔與根本是排灣語阿我是依上述文章所舉的例子為根據
2016年2月20日晚上7:22
dar412
提到...
豬肉(ti-bah)在廈門玩時,他們也這麼說,不會也是台灣平埔族影響吧!
2016年2月20日晚上8:41
台語與佛典
提到...
這是一篇2009年7月15日的舊貼文,讀者一直以來並不多。
是否有善心人士願意告訴我,為何七年後突然一天來了2500次點讀?
2016年2月20日晚上10:46
台語與佛典
提到...
答as89893366:我隸屬巴布薩。
2016年2月20日晚上10:49
匿名
提到...
跟著連結來的,原來貼連結的人並未告知阿....http://i.imgur.com/nUtM6Ph.png看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AustronesiaFormosa
2016年2月21日凌晨1:04
匿名
提到...
也很難說這就噶哈巫語言,必竟在南島語系許多相近的,噶哈巫語也是屬南島語系,不過你竟然會噶哈巫語真是了不起,支持你們噶哈巫族正名
2016年12月9日晚上7:08
雲梯
提到...
我覺得是很多原住民語的母親都是伊娜
2016年12月9日晚上8:07
匿名
提到...
做比較語言的工作,有些概念準備很重要,比如要去抽離出閩南語中的台灣平埔族語,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在漳州泉州廈門沒有的詞彙,稱肉為ba(其實是脯),稱母為ina在福建也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不先去了解對岸閩南話,那就談不上比較語言。
2016年12月10日凌晨12:21
Tâibûn貓台文
提到...
卡
2016年12月10日凌晨2:03
毛培堯
提到...
希望有聲音,不太會拼音,我或許都有聽過。
2016年12月10日上午9:24
CharlesAng
提到...
台灣的魚名大多是原住民語,像迦納魚也是,夏威夷也有Kala和Kahala兩種魚
2016年12月11日清晨7:10
匿名
提到...
叫母親:依喲。
兄弟姊妹前稱母親:依啊。
2017年3月14日晚上10:48
sinji
提到...
閩南雖然也有伊阿(母親)或ba(肉)的音,不無可能是鄭氏王朝敗給滿清時撤離遣送回閩南時帶回的原住民妻小後代,就這樣也把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傳過去閩南…
2017年3月15日上午10:16
匿名
提到...
在印尼蘇門答臘南部的一些地區方言裡,虱目魚叫masawak(音接近麻薩哇)
2017年3月15日上午11:56
Unknown
提到...
我家說買菜的手提袋叫“家記啊”
2017年3月15日下午2:17
匿名
提到...
麻虱目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まさば漢字是"真鯖"。
2017年3月15日晚上7:59
nights.T飛行妖怪
提到...
(X)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O)因為漢人怕直接叫媽或娘會衝折母親的壽命,故改以「姨仔」來避諱。
這我親口問過母親了,她從懂事就是稱我外婆是姨仔,至今從未改口過。
2017年3月15日晚上10:08
nights.T飛行妖怪
提到...
(X)2.依阿,應是平埔語之母親;(O)因為漢人怕直接叫媽或娘會衝折母親的壽命,故改以「姨仔」來避諱。
這我親口問過母親了,她從懂事就是稱我外婆是姨仔,至今從未改口過。
2017年3月15日晚上10:20
Tâibûn貓台文
提到...
話說宜蘭Tâi-gí會說Ku-kù來指lān-chiáu這kám也會是某族的南島語族族語,kamalan?
2017年3月28日凌晨4:18
蔣偉光的樂舞路徑
提到...
我是排灣族人大家的例子平埔語言幾乎是排灣語找個時間大家交流也許南島民族的密碼一一顯現我很期待
2017年5月13日上午11:20
蔣偉光的樂舞路徑
提到...
認同
2017年5月13日上午11:22
匿名
提到...
我叔輩的和我爸等以前叫我奶奶都叫阿依阿依阿但我們從來沒有任何平埔習慣還有拜公媽的牌位卻是寫武陵=_=應該是大肚王國還在時遠祖是明鄭時中國過來掠地墾荒後娶平埔女為妻
2017年5月14日上午10:24
台語與佛典
提到...
「還有拜公媽的牌位卻是寫武陵」。
應以墓碑的地名為準。
比如「龍溪、同安、晉江、福州」,如果是「安平、台南、山地」之類的台灣地名,可能就不是來自中國大陸。
有學者訪問桃園一劉姓人家,他們拿出族譜,洋洋灑灑,從漢朝劉邦開始,到當代子女,紀錄得相當詳盡。
可是學者專家和劉姓家人到墓園一看,墓碑上的刻字是「頭目」兩字。
所以,1.一般建議,不要太相信族譜所記載的地望,應以墓碑為重要的依據。
2.別只看重父系祖先的來源,也應追思、追記母系祖先。
除非是1945年以後來台。
否則早期的父系祖先,避免不了跟有原住民血統的人結婚。
也就是說,母系祖先都會有台灣血統。
2017年5月14日晚上7:37
Shin
提到...
Newla可能比叫是平埔族語,是媽媽的意思!!
2017年5月15日凌晨1:06
Unknown
提到...
金、廈的語言"肉"亦發音bah,應非平埔族語。
阿叔、姨啊都有拿來稱呼父母的。
是因為犯了甚麼忌諱吧!宜蘭、桃園老一輩的漳州音中對於"胡亂"作為則稍有不同、稱為lam-su,可能是混搭不同樣式之義,發音稍有別於lam-sam。
2017年5月15日下午2:52
匿名
提到...
請問父親叫做阿力(台語音)阿是哪裡的發音??我父親對我阿公都是這樣的叫法!!感謝!!!
2017年9月5日上午11:35
匿名
提到...
胡说八道居多。
哄小孩吃饭那叫“am”。
“姨啊“福建闽南人这样叫的多的是。
还有“加志”福建闽南语有句俗话叫“做乞丐要背加志”呼鸭子叫"BI""BI',那就跟呼鸡叫“zhu”,都是闽南语特定用法
2017年11月12日晚上7:56
匿名
提到...
我們也都叫媽媽熬~
2018年2月2日上午10:33
匿名
提到...
因為廈門是越族種啊
2018年4月3日下午5:31
匿名
提到...
我們彰化社頭也這麼叫,男祖先是客家,當地原來是平埔,所有習慣基本上都是漢化的。
2019年7月21日下午1:39
魔雲
提到...
虱目魚的名字由來眾說紛紜=======================因其吃藻類和海草而稱海草魚,虱目魚吃素。
虱目魚食底藻,也是雜食性;在草食性魚種中,虱目魚成長算是相當快的一種。
其名稱來源眾說紛雲,包括:源自西班牙語。
林明男博士認為中南美之西班牙語系稱虱目魚為Sabador,而在荷蘭統治時期傳入臺灣[3]。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鄭維中亦同意此說法[4]。
源自原住民語。
「虱目魚(masame)」這個名稱是西拉雅的語言,《臺灣通史》中記載:「台南沿海事以蓄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番語也。
」源自其外型。
鄧火土博士認為其眼睛上有一脂性眼瞼,故為塞目魚轉訛。
源自日語。
可能是來自日文的さば(SABA),跟台語的發音相似,而日文さば(SABA)指的是鯖魚(又稱青花魚),在台灣都是製成一夜乾(台灣魚販稱日本鹹魚)或者加工成番茄汁魚罐頭,鯖魚和虱目魚外觀極為相似,但是鯖魚體型略小約30公分以下,虱目魚最大可達170公分,因此可以想像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將虱目魚和鯖魚混淆,給了一個さば的發音的台語化名字,口誤至今。
至於傳說方面,有說當鄭成功到台灣時,老百姓獻上虱目魚作為貢品,鄭成功用濃濃的閩南語泉州腔問:「啥乜魚(什麼魚)?」,由於「啥乜」聽起來音近「虱目」,百姓便以此為魚名。
另稱國姓魚。
[5]。
虱目魚之英文名為Milkfish,夏威夷原住民語稱作awa,在菲律賓叫做Bangus,在爪哇稱IkanBandeng,在台灣有時還叫麻虱魚。
=======================
2019年7月22日下午1:12
匿名
提到...
有些地方跑步會說走鏢(糟ㄅㄧㄡ)
2019年11月14日凌晨12:42
小明
提到...
加志是閩南語,我認識的漳州也用這個詞。
2019年11月28日晚上9:23
Unknown
提到...
閩南叫媽媽是阿ㄋㄧㄤˇ
2020年4月12日凌晨2:53
Jason
提到...
原來我爸叫了阿嬤一輩子「伊呀」就是稱呼母親~好想阿嬤……
2021年1月5日下午1:02
Jason
提到...
話說最近馬來西亞藝人黃明志風風火火的一部電影(BABI)音巴~畢馬來西亞稱豬babi巴畢菲律賓塔卡洛稱豬baboy巴布衣多方參考回溯
2021年1月5日下午1:20
Dennis何登英
提到...
阿依阿加一(母親原籍彰化移居國姓鄉)
2021年3月22日晚上8:41
BruceNA
提到...
娘lei若是哭母(娘)過身就是哭niu-leiniu-leiniu-lei...無停niu-lei應該是平埔族語
2021年11月10日中午12:53
寶庫
提到...
我記得我爸叫我阿嬤伊呦
2022年3月13日下午5:00
匿名
提到...
是保留中原古代稱呼,古人稱母親為『媼』(ㄠˇ)。
漢人對母親的稱法何其多!
2022年5月23日晚上9:10
匿名
提到...
足拍損的就是阮庄是平埔族霄裡社所在,这久留这个名:番社.社角.番你溝.番仔寮爾爾?!知影有中研院民族語言究所研究足濟有関霄裡社知母六平埔仔的代誌会当去參考: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0858当然足拍損的是这个家族做通事.番頭家几偌代人,1741年開墾阮庄到日本时代)上少五代,竟然無留半項平埔仔話語予後代?!実在足想攏無!愛面子,講伊是客人…会記得阿嬤阿公講的話:Living-nai是罵的話,阿公講:無ka-zua是無路用意思,号做sun-nia意思講就是按呢…是平埔仔話?!
2022年5月25日凌晨1:25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關於我自己
台語與佛典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網誌存檔
►
2022
(358)
►
10月
(28)
►
9月
(34)
►
8月
(42)
►
7月
(37)
►
6月
(18)
►
5月
(24)
►
4月
(57)
►
3月
(52)
►
2月
(16)
►
1月
(50)
►
2021
(156)
►
12月
(5)
►
11月
(4)
►
10月
(11)
►
9月
(37)
►
7月
(2)
►
6月
(48)
►
5月
(11)
►
4月
(1)
►
3月
(1)
►
2月
(15)
►
1月
(21)
►
2020
(478)
►
12月
(166)
►
9月
(62)
►
8月
(115)
►
7月
(3)
►
6月
(3)
►
5月
(29)
►
4月
(28)
►
3月
(37)
►
2月
(2)
►
1月
(33)
►
2019
(286)
►
12月
(22)
►
11月
(26)
►
10月
(22)
►
9月
(10)
►
8月
(101)
►
7月
(46)
►
6月
(6)
►
5月
(10)
►
4月
(12)
►
3月
(7)
►
2月
(11)
►
1月
(13)
►
2018
(243)
►
12月
(17)
►
11月
(14)
►
10月
(26)
►
9月
(16)
►
8月
(16)
►
7月
(19)
►
6月
(21)
►
5月
(16)
►
4月
(22)
►
3月
(28)
►
2月
(21)
►
1月
(27)
►
2017
(388)
►
12月
(29)
►
11月
(30)
►
10月
(24)
►
9月
(19)
►
8月
(28)
►
7月
(38)
►
6月
(47)
►
5月
(42)
►
4月
(27)
►
3月
(37)
►
2月
(33)
►
1月
(34)
►
2016
(329)
►
12月
(25)
►
11月
(36)
►
10月
(33)
►
9月
(24)
►
8月
(31)
►
7月
(33)
►
6月
(35)
►
5月
(33)
►
4月
(23)
►
3月
(18)
►
2月
(13)
►
1月
(25)
►
2015
(342)
►
12月
(27)
►
11月
(26)
►
10月
(33)
►
9月
(54)
►
8月
(36)
►
7月
(21)
►
6月
(24)
►
5月
(20)
►
4月
(28)
►
3月
(27)
►
2月
(19)
►
1月
(27)
►
2014
(467)
►
12月
(21)
►
11月
(30)
►
10月
(30)
►
9月
(25)
►
8月
(42)
►
7月
(24)
►
6月
(23)
►
5月
(35)
►
4月
(68)
►
3月
(81)
►
2月
(46)
►
1月
(42)
►
2013
(429)
►
12月
(32)
►
11月
(43)
►
10月
(31)
►
9月
(36)
►
8月
(81)
►
7月
(38)
►
6月
(24)
►
5月
(29)
►
4月
(44)
►
3月
(43)
►
2月
(14)
►
1月
(14)
►
2012
(202)
►
12月
(8)
►
11月
(8)
►
10月
(16)
►
9月
(19)
►
8月
(23)
►
7月
(18)
►
6月
(19)
►
5月
(25)
►
4月
(5)
►
3月
(13)
►
2月
(22)
►
1月
(26)
►
2011
(507)
►
12月
(36)
►
11月
(38)
►
10月
(47)
►
9月
(40)
►
8月
(56)
►
7月
(34)
►
6月
(40)
►
5月
(57)
►
4月
(53)
►
3月
(41)
►
2月
(41)
►
1月
(24)
►
2010
(463)
►
12月
(32)
►
11月
(25)
►
10月
(62)
►
9月
(38)
►
8月
(15)
►
7月
(29)
►
6月
(50)
►
5月
(63)
►
4月
(48)
►
3月
(26)
►
2月
(34)
►
1月
(41)
▼
2009
(329)
►
12月
(31)
►
11月
(26)
►
10月
(24)
►
9月
(22)
►
8月
(27)
▼
7月
(28)
蘇東坡《行香子》:茶
濃厚的關懷:2009大學入學指考歷史試題
緬懷印順導師---2005年於美國加州聖荷西菩提學會
讀詩會3:山長水遠知何處?
用捷克的眼睛
冉雲華:佛教中的「多聞」概念——佛學與學佛問題的展開
茵夢湖--20090723
《1912~1943民國佛教紀年》,塵空法師,刪定版
語言學與漢文佛典演講暨座談會紀要,1999.10.19
課程大綱:佛學概論,蔡耀明
《蝶戀花》--柳永,無言誰會憑闌意
青玉案---辛棄疾
世說新語---台語中的外來語
殘留在台語中的平埔族語--3其他用語
殘留在台語中的平埔族語--2植物名稱
周長楫的《閩南話與普通話》
聖嚴師父的教導
陳士強《佛經目錄的源流》
寂寞---葉俊麟
2.拜訪Plzen皮爾森---四色旗的答案
20090706師徒對話
趙嘏《聞笛》
1.拜訪Plzen---四色旗之謎
馮國棟:唐宋亡佚佛教經錄叢考
2009.7.2住在森林裏
東京奏鳴曲TokyoSonata,父親的角色
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
支謙生平略考
►
6月
(16)
►
5月
(35)
►
4月
(42)
►
3月
(17)
►
2月
(26)
►
1月
(35)
►
2008
(362)
►
12月
(21)
►
11月
(6)
►
10月
(13)
►
9月
(25)
►
8月
(8)
►
7月
(29)
►
6月
(18)
►
5月
(29)
►
4月
(200)
►
3月
(12)
►
1月
(1)
►
2007
(3)
►
12月
(3)
留言
載入中…
標籤
法友飛鴻
(461)
雜阿含讀書會
(454)
生活明信片
(447)
心疼台灣
(444)
細說台語
(441)
書房夜話
(419)
當代佛學
(377)
漢巴對照讀書會
(365)
相對寒燈細品茶
(347)
法句經讀書會
(220)
論文多近坐禪窗
(212)
佛教文獻學
(201)
佛典校勘
(183)
簡要的佛法
(145)
台語正字
(138)
蘇錦坤老師
(136)
辣筆書評
(134)
印順導師
(128)
台灣史
(127)
相應部尼柯耶讀書會
(115)
我見青山多嫵媚
(111)
中阿含讀書會
(109)
佛教史地
(109)
無著比丘
(109)
方廣錩老師
(106)
佛學問答
(100)
佛學論文簡介
(98)
大藏經
(98)
逆風飛行
(97)
阿含字典
(97)
新書介紹
(94)
說台語解漢字
(93)
學者身影
(91)
譯業
(91)
書的故事
(88)
增支部尼柯耶讀書會
(82)
長老菩提比丘
(76)
佛典語言學
(74)
台灣夢華錄
(71)
佛學書目
(70)
寫我台語歌
(64)
台文
(57)
辛島靜志
(55)
歡樂的時光
(50)
佛教翻譯:漢譯佛教史
(48)
讀書札記
(48)
學佛往事
(47)
禪修筆記
(45)
讀詩會
(45)
別譯雜阿含經
(41)
台灣人物誌
(41)
胡適
(41)
學識字
(38)
增一阿含讀書會
(37)
溫宗堃老師
(37)
對聯
(36)
Norman譯巴利《法句經》
(34)
耆那教眼中的佛教
(33)
佛教學者
(32)
紀贇
(32)
十二分教
(31)
封興伯
(30)
批判佛教
(30)
敦煌學
(30)
義足經讀書會
(30)
台語字典
(29)
台文與台語討論
(28)
彼岸道品讀書會
(28)
佛光版白話《法句經》
(27)
佛教術語
(27)
台灣老地名
(27)
經集
(27)
舊書誌
(27)
Norman佛教文獻學
(25)
台灣竹枝詞(郁永河)
(25)
台語與佛典
(25)
梵漢對照閱讀
(25)
佛學評論
(24)
佛教故事
(23)
巴利《相應部》與漢譯《雜阿含》
(23)
台灣浮世繪
(22)
校勘札記
(22)
校勘讀書筆記
(22)
被遺忘的台灣童謠
(22)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
漢玉雅集
(20)
覺音論師
(20)
228事件
(19)
世說新語
(19)
二二八
(19)
台日大辭典
(19)
彰化老地名
(18)
提問題
(18)
沈衛榮
(18)
陳寅恪
(18)
佛學研究期刊
(16)
漢譯「訂正」巴利經文
(16)
元亨寺《增支部》,
(15)
楊郁文
(15)
體義伽他
(15)
聖嚴法師
(14)
阿育王法敕
(14)
吳老擇
(13)
心疼香港,心疼台灣
(13)
佛典標點
(12)
呂澂
(12)
安世高
(12)
攝頌
(12)
明信片小學堂
(12)
維基百科佛教詞條
(12)
菩提樹日記
(12)
鄭南榕
(12)
面目猙獰的植物
(12)
佛教科普
(11)
元亨寺《法句經》
(11)
江燦騰
(11)
細說無我
(11)
台灣英豪
(10)
左冠明
(10)
惠敏法師
(10)
淺說佛典校勘
(10)
漢清講堂
(10)
詩人吳晟
(10)
賴和
(10)
RodBucknell
(9)
佛學詞典
(9)
劉震
(9)
漢藏佛學比較研究
(9)
潘濤
(9)
簽名題贈
(9)
聚散有時,後會無期
(9)
萬金川老師
(9)
魏德聖
(9)
佛教寺院參訪
(8)
台語三百句
(8)
台語答客問
(8)
大乘是佛說
(8)
大智度論
(8)
心經
(8)
敦煌本壇經校勘紀
(8)
榮新江
(8)
涅槃經一百問
(8)
譬喻
(8)
重譯巴利文獻
(8)
鵝湖論學
(8)
一切經音義T2128
(7)
井水喻
(7)
台灣本土佛教
(7)
台語評周長楫
(7)
巴利法句經新譯各品綜述
(7)
水野弘元
(7)
淡水
(7)
禪不讀書
(7)
纪贇
(7)
「阿含、尼柯耶」比較研究論文選集
(6)
佛陀的啟示Rahula
(6)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正式六版
(6)
法住法界法不異如法不離如
(6)
溫金柯
(6)
白家華
(6)
談詩說詞度曲寫聯
(6)
逛書店
(6)
陸揚
(6)
佛經解題
(5)
儒林外史裡的詞條
(5)
台灣的書店
(5)
單卷本與二十卷本雜阿含經
(5)
巴利註釋書
(5)
張岱
(5)
彰化的點點滴滴
(5)
正觀雜誌
(5)
法鼓山
(5)
父親的故事
(5)
蔡奇林老師
(5)
詩人焦桐
(5)
長阿含讀書會
(5)
BV
(4)
《說文》改錯
(4)
元亨寺《增支部》
(4)
劉宇光
(4)
品管QC
(4)
康原
(4)
王昭華
(4)
班智達
(4)
禪門頌古
(4)
莊春江
(4)
西湖楹聯
(4)
詩人步道
(4)
詩人陳金順
(4)
語錄
(4)
黃春明
(4)
佛教圖像學
(3)
作家素描
(3)
南傳大藏經解題
(3)
周婉窈
(3)
宜蘭
(3)
店名
(3)
廣淨法師
(3)
我說台灣菜
(3)
父與子
(3)
研討會
(3)
藍吉富老師
(3)
註釋書
(3)
電子數位資料庫
(3)
21世紀佛教一百問
(2)
CBETA
(2)
元亨寺《相應部》
(2)
劉建仁: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
(2)
印度學
(2)
吳音寧
(2)
李際寧
(2)
流俗佛教
(2)
玄奘法師
(2)
生活
(2)
竺佛念
(2)
第一結集
(2)
義品
(2)
英文歌曲
(2)
蔡耀明老師
(2)
藍博洲
(2)
趙城金藏
(2)
達賴喇嘛
(2)
馬可波羅
(2)
Bronkhorst
(1)
Suttacentral訂正
(1)
一
(1)
佛使比丘
(1)
佛光大學
(1)
佛光阿含藏
(1)
出曜經
(1)
南台灣觀點
(1)
參訪記
(1)
史明
(1)
呂凱文老師
(1)
呂興昌老師
(1)
問
(1)
寫給台灣的歌
(1)
年度書單
(1)
年輕學者
(1)
得度
(1)
日日櫻
(1)
時間地圖
(1)
暖
(1)
朱慶之老師
(1)
杜正民老師
(1)
林崇安老師
(1)
棒球
(1)
楊逵
(1)
殷海光
(1)
王邦維
(1)
瑜伽師地論
(1)
自鼐法師
(1)
藏傳佛教與西藏
(1)
論語訓詁
(1)
邵瑞祺RichardSalomon
(1)
開仁法師
(1)
追蹤者
心有千千結
念處的修習--通往涅槃的直捷之道(無著比丘《Satipaṭṭhāna,TheDirectPathtoRealization》的中譯本)
台灣國
我正在嚴肅的祈禱
補破網誌
魚腸劍譜 新入口
敬悼李仁芳恩師
1個月前
酥餅的BLOG
溫度日記APP:用柔美的手繪插圖來療癒你的心、豐富你的手帳日記!(Android、iOS)
9個月前
竹板凳的漁瘟
定位隋書中的流求國
1年前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無著比丘《Satipaṭṭhāna,TheDirectPathtoRealization》的中譯本)
中文版譯序---自鼐法師,香光尼僧團
9年前
我正在嚴肅地祈禱!
訂閱
發表文章
Atom
發表文章
留言
Atom
留言
SiteMeter
WorldMap
GoogleAnalytics
延伸文章資訊
- 1110年度平埔族群語言復振計畫 -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icon · twitter icon · line icon · plurk icon; 列印; 回上一頁. 更新時間: 2021/03/16 16:13:12; 點閱數: ...
- 2從文獻資料看台灣平埔族群的語言
平埔族的語言從北到南主要有這幾種:Kavalan、Basay、Taokas、Papora、Babuza、. Hoanya、Pazih、Thao、Siraya。較少人知的有Kulon、Qauqau...
- 3殘留在台語中的平埔族語--3 其他用語
例1:在台語哄小孩吃飯時,都會說mam, mammam,平埔語「吃」為「man, 或kumman」,此音可能是平埔語。在原民電視台及李宗瑞老師的節目「古道蒐密」,聽見 ...
- 4竟震出這群語言都還活得好好的原住民族- 第1 頁 - 關鍵評論網
噶哈巫族與眾多平埔族群一樣同為台灣的原住民族群,原本生活在今日豐原以東的淺山地區(現今新社、石岡、東勢一帶)。東與泰雅族相接、西與巴宰族為鄰。
- 5常見問答 - 本土語言資源網
其中,移居花蓮的噶瑪蘭族,其族語有保存下來,從原先被歸類在阿美族裡被分出來,屬於原住民族。 平埔族的語言,大部分皆已死亡,不過目前西拉雅語及分類在巴宰族的噶哈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