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震出這群語言都還活得好好的原住民族- 第1 頁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噶哈巫族與眾多平埔族群一樣同為台灣的原住民族群,原本生活在今日豐原以東的淺山地區(現今新社、石岡、東勢一帶)。

東與泰雅族相接、西與巴宰族為鄰。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7/01/10,社會PhotoCredit:埔里四庄番-噶哈巫族MataTaiwan「mata」是全世界三億多南島民族的「眼睛」之意。

《Mata‧Taiwan》希望透過有趣的內容,成為全世界看見原住民美麗文化的「眼睛」! 想看更多文章?歡迎追蹤我們:FB專頁:「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官網:http://matataiwan.com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 編按:一般人常以為平埔族群的語言都已消失,其實不然;除了聯合國關注的巴宰語,以及正努力復甦的西拉雅及道卡斯等族語外,還有一個族群的語言不但安在,甚至有語言學家私下評論,他們的族語使用情形,竟然比部分目前16族原住民族的語言還要活躍—他們是現居南投埔里的噶哈巫族。

文:BaukeDai’i(潘正浩),南投埔里大湳部落噶哈巫族人。

噶哈巫族與眾多平埔族群一樣同為台灣的原住民族群,原本生活在今日豐原以東的淺山地區(現今新社、石岡、東勢一帶)。

東與泰雅族相接、西與巴宰族為鄰。

雖然19世紀後在日本殖民勢力的脈絡下被歸為巴宰族的亞族,但噶哈巫族人多保有強烈我族認同,自稱為Kaxabu,且認為無論語言、文化、歷史情感及起源神話,都與巴宰族有所差異。

噶哈巫:文化認同都在,卻尚未復名的原住民族 由於種種歷史因素,噶哈巫族不願被漢化,不願受清朝統治及利用,於是族人陸陸續續離開原鄉,遷徙進入埔里,並建立5個主要部落:牛眠山(Baisia)、守城份(Suwanlukus)、大湳仔(Kalexut)、蜈蚣崙(Tauving)與大馬璘(Patakan);然而大馬璘雖其血緣為噶哈巫族,但由於其居住鄰近巴宰族的烏牛欄社(Aoran,現愛蘭),導致該部落當代自我認同以巴宰族為主。

因此,噶哈巫當代自我認同多以前述四庄為主。

在埔里地區噶哈巫族被漢人笑稱「四庄番」,而後卻變成其自以為傲的自稱,正因為承襲祖先驍勇善戰的精神;噶哈巫族在日治時期多為隘勇軍,能與鄰近的泰雅族及賽德克族抗衡,故埔里也流傳一句話:「四庄正是番」。

噶哈巫族至今仍保留語言、文化及自我認同的族群,並積極傳承噶哈巫文化。

儘管如此,由於政治利益等種種因素,噶哈巫族仍非中華民國政府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

別再叫我巴宰,「我們是噶哈巫」 一直以來,「文字」就是述說一個族群文化的權威;相較下,沒有文字,僅使用口述傳達歷史的原住民族群,往往敵不過學者的一念之間,噶哈巫人也從不知道在文獻上是怎麼被記載,更不知道我們竟然被早期的學者歸類到巴宰族的亞族。

直到1997年,黃美英老師偶然來到大湳部落的隨意一問:「你們是巴宰嗎?」耆老回答:「我們是噶哈巫,巴宰在愛蘭啦!」噶哈巫之名透過黃美英老師多年的協助下,從此再次嶄露曙光。

1999年的921大地震不僅震碎了噶哈巫族的家園,也毀壞了許多傳統的文物。

但噶哈巫人並沒有被災難所壓扁,而是自主互助地恢復家園,並在2002年成立「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對外大聲喊出自己的族名。

套一句apu德興(噶哈巫語apu指祖父母輩之長輩)常說的:「要不是黃老師來,我們的名字都被巴宰族給蓋掉了。

」自始噶哈巫族人更有自信地告訴全世界,不要再叫我「四庄番」、「巴宰族」了,我們祖先有留給我們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噶哈巫」。

PhotoCredit:MataTaiwan提供 大湳部落一幅壁畫,呈現噶哈巫族過往生活情形。

80年代起,平埔復名運動一路顛簸 80年代,隨著原住民族意識抬頭,原住民族爭取權益如火如荼,台灣本土歷史開始受到重視;在本土文化重建的推波助瀾下,平埔族群紛紛要求復名或正名的聲浪不斷,許多平埔族群前輩們也投入參與當時的原住民運動。

2001年起陸陸續續各平埔團體紛紛向政府提出正名相關訴求,促使在2007年林萬億先生擔任政務委員時,在埔里噶哈巫部落辦理「平埔族民族認定座談會」,且於3月召開「平埔族認定及其身分取得」會議取得基本共識。

可惜當年林萬億政務委員隨著蘇貞昌行政院長離職,預計的後續工作就此中斷。

2008年平埔族群持續大大小小爭取正名訴求的抗爭不斷,2009年5月2日的平埔「熟」運,平埔族群各族族人走上凱達格蘭大道,要求中華民國歸還其原住民族身分,再次將平埔正名運動帶向另一個高峰。

抗爭期間,時任噶哈巫族文教協會總幹事,同時也是基督長老教會大安教會的姊妹蕭愛蓮女士與西拉雅族口埤教會的萬淑娟(UmaTalavan)女士總是帶領著族人北上抗爭,甚至靜坐原民會,這一切抗爭,反而換來當時原民會主委章仁香對平埔族群以「乞丐趕廟公」一詞羞辱,引來平埔族群更大的不滿。

一切衝突隨著孫大川主委上任,重啟延宕多年的「平埔事務推動小組」,才開始對平埔族群語言的文化復振提供一些計畫性的補助,平埔族群在原民會體制內才有一個可以發聲的窗口,但原民會仍不斷以「人口暴增論」、「資源恐嚇論」、「漢化消失論」等,對於平埔正名的不友善言論誤導社會大眾。

2016年隨著民進黨重新執政,許多族人期盼蔡英文總統能兌現選前對於平埔族群的承諾,積極制定歸還平埔族群原住民族身分。

隨著蔡英文總統於今(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向原住民族道歉,其中還特別邀請了多位平埔各族群代表蒞臨現場,並公開承諾:「在尊重平埔族群的自我認同、承認身分的原則下,我們將會在9月30日之前,檢討相關法規,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

」將多年下來平埔族群正名的心願再創高潮。

2016年10月7日,行政院提出初步結論:「為回應平埔族正名訴求,落實歷史正義,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的方式,認定為《平埔原住民》,並依其客觀需要盤點現有資源,設定期程逐項檢討,儘速檢討修正相關法規,以逐步回復平埔原住民族權利。

」至此,平埔族群正名運動看似往前邁進了一步。

處境艱難,耆老青年接力傳承噶哈巫語 早期的文獻與語言研究,原將噶哈巫語歸類於巴宰語,日本時期學者伊能嘉矩、小川尚義、淺井惠倫皆有收錄巴宰族語彙,近代亦有費羅禮、白樂斯教授前往採集巴宰與噶哈巫語的詞彙;林英津教授出版《巴則海語》;李壬癸及土田滋等教授採集與研究,出版了《巴宰語詞典》(2001)、《巴宰語傳說歌謠集》(2002)兩本巴宰語相關書籍。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Tags:平埔族原住民921地震語言文字巴宰噶哈巫More... Sponsored2022/10/17,社會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當臺灣老得越來越快,年輕世代卻還沒來得及準備好。

在社會型態的改變下,許多子女不再與父母同住,家中青壯年人口躍躍欲試地前往外縣市工作,家中長輩則大多選擇待在家鄉養老生活,老老照顧或獨自照顧的寡居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常見。

根據內政部統計,111年臺灣老年人口已超過380萬人,而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目前已高達近63萬,其中獨居長者就占其中的76.6%。

疏離於便利繁華的生活圈外,長者的安全與需求該如何顧及?對子女來說,面臨工作與照護的兩難,放心不下的擔憂又該如何解決? 找不到回家的路,看見失智症長輩的徬徨 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外顯症狀不單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導致語言能力、判斷力、注意力及思考能力等認知功能的退化,這些症狀也將會大大影響患者在日常生活上的行為與安全。

年紀越大,成為失智患者的風險就越大,臺灣家中65歲以上的長輩患有失智症約有30萬人,相當於每13位65歲以上的長輩中就有1位為失智症患者。

根據警政署統計,失蹤老人中每2位就有1位可能患有失智症,為老人失蹤的最大原因。

屏安福保平安,打造長輩安心趴趴走生活圈 當兒女在外地打拼,時常會擔心父母獨自在家鄉生活,也不捨見到將父母接至陌生的大城市後,卻因不熟悉環境也沒有相熟的朋友,最後只能孤獨待在家中的情境。

為了讓長輩在家鄉也能夠自在活動,智慧時尚打造「屏安福D+卡」,透過傳統平安符信仰意涵的外型,結合定位科技的技術,在家鄉的社區鄰里生活圈中打造安心守護網。

屏安福外型設計成長輩最常使用的平安符香火袋造型,帶著安心又實用,讓長輩願意常常配戴在身上,保持定位資訊的持續性。

屏安福採用藍芽感應技術,自動與範圍內記錄位置的微定位(Beacon)裝置進行連結,即時定位掌握長輩行動軌跡,同時結合24小時SOS緊急求助與跌倒偵測功能,在發生事情時可以透過第三方客服,提供即時救援服務並透過電話聯絡緊急連絡人。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為了能更貼近長者的需求與使用習慣,屏安福擁有極強的續航力,最久可長達1整年都不用充電,且透過Line@作為主要聯絡管道,讓長者與家人們都能方便使用,當長輩超出社區鄰里所設定安全電子圍欄的範圍時,LINE@會自動跳出通知向家人提出警示,用最快的反應速度掌握長者資訊。

屏安福打造的安心生活圈不僅可以擴大長者的自由活動範圍,也同時減輕同居照護者24小時跟隨的精神壓力,更能讓離家在外的家人可以即時得知長者現況。

延緩失智症的認知訓練,讓身體大腦動起來 在確保長者的行動安全後,對於失智症的延緩及預防也是外界最關注的焦點。

許多長者沉迷網路娛樂,不喜歡運動也不喜歡社交,成為手機不離身的「網癮長輩」。

為協助長者能有規律的認知訓練與體能運動的活動,建立身體活動的習慣,達到失智預防與健康促進的目的。

點睛科技開發了一個專為失智症患者或亞健康族群所準備的智慧認知訓練解決方案,替長者設計短期認知訓練系統,透過大腦訓練及運動促進等方式,以輕鬆、簡單易操作的特性,讓長者可以自信滿滿地走出家門,結交好朋友並體驗生活帶來樂趣。

結合樂活認知訓練機、憶萬富翁益智健腦機及運動健康養成系統等訓練產品,分別針對反應力、注意力、協調力、邏輯力、記憶力及運動機能等,設計符合長者需求的訓練菜單。

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只要在發現認知功能出現輕微障礙時,立即進行重複性與挑戰性的訓練,強化大腦運作便能延緩失智症的進行。

此外,結合專屬訓練APP,還能量測長者進行認知訓練時的即時狀態,可以用來追蹤與分析長者的訓練進度和效率,並再與社區中心、長照中心及醫院等據點合作,不僅能協助長輩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創造長者們快樂聊天及互動遊戲的機會,串起社區歸屬感,落實在地老化的友善環境。

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年紀大了又怎樣,樂活人生絕不受限! 長者照護的議題,對家庭照護者及被照護者本身來說,都是一條前途漫漫的道路。

年輕時我們在城市踩著快速的步伐前進,而如今,需要的是一座能陪伴著我們一起變老的城市。

數位部產業署為了創造包容銀髮長輩的友善城市,於是透過智慧城鄉計畫,發展各種健康科技的智慧應用服務,支持銀髮長輩的日常活動,結合偵測長者安全定位與即時緊急通報服務,能在最需要的時刻提供幫助;同時對於長者失智症的預防及延緩,在社區鄰里中安裝訓練器材,替長者們創造生活運動與互動交流的空間。

銀髮友善城市結合智慧健康,打造了新型態的創新照護模式,讓長者不因為身體變得緩慢而使生活也變得停頓無趣,在慢慢老去的過程中,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家鄉,和自己喜愛的朋友一起體驗生活樂趣,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的精彩人生。

想了解更多,請上智慧城鄉官網。

本文章內容由「智慧城鄉辦公室」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Tags:人口老化智慧城鄉數位轉型研究院長者照護銀髮友善失智屏安福智慧時尚點晴科技More...2022年11月15日將達到80億人,我們的地球能養活多少人口?1則觀點我們印象中的「安平古堡」其實不是古蹟?「熱蘭遮堡」到底是什麼意思?1則觀點《預防猝死超圖解》: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合稱「缺血性心臟病」,兩者有什麼不同?1則觀點心肌梗塞時別大力咳嗽,不然連小命都一起咳掉了1則觀點中共的時勢英雄觀:中國選擇了習近平,還是習近平選擇了中國?2則觀點一生經歷三個女人的徐志摩,究竟是偉大情聖還是超級渣男?1則觀點美眾議院軍事、情報委員會5議員抵台,總統蔡英文12日上午接見訪問團52則觀點蔡英文國慶談話分析:聚焦5個關鍵字,以民主自由破除中國框架兩岸「新常態」57則觀點教官退出校園不可逆:國防部抱怨兵源不足,為何不願接收軍訓教官歸建?2則觀點李奧納多批評中國濫捕讓海洋生態敲警鐘,官媒回擊:中國人吃魚靠自己養,歐美國家才應負責任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