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臺灣人都有原民血統所以我也是?抱歉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依照她的絕對寬鬆標準,只要研究對象的母系血緣、父系血緣、組織抗原這三個基因系統中有一與原住民相同,就被歸類於「原住民血統」之列;但她對『漢族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6/04/01,政治PhotoCredit:東大策略顧問有限公司@FlickrCCBY2.0MataTaiwan「mata」是全世界三億多南島民族的「眼睛」之意。
《Mata‧Taiwan》希望透過有趣的內容,成為全世界看見原住民美麗文化的「眼睛」!
想看更多文章?歡迎追蹤我們:FB專頁:「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官網:http://matataiwan.com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KaisananAhuan(漢名王商益,道卡斯族,中部平埔原住民青年聯盟成員。
)「任何歷史,一旦變成政治符號,就失去了真實性;任何研究,一旦變成媚俗,千篇一律走到相同的結論,就失去了探究的樂趣;任何理念,一旦變成政治的召喚,就失去思想的獨立,而只是動員的工具。
臺灣史的悲哀在於此。
在統獨言論霸權的爭奪中,它不再是父祖的血脈故事,而是交鋒的利劍。
」-楊渡,〈寫一種有溫度感的臺灣史〉,2015年發表於《中時電子報》許多「臺灣民族論」者喜歡用血統論,來證明臺灣是一個「新興民族」,有別於漢族,以取得臺灣獨立的正當性,而其依據即是「移民來台的漢族、不分閩南人、客家人,以男性居多,必然與平埔族或原住民通婚,所以『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以此顯示通婚之後,臺灣絕大多數人都有原住民血統。
如此就不是純種漢族。
」
然而這樣的血統論,源自於臺灣進入21世紀以後,有個血液研究項目頗受矚目,就是林媽利教授陸續發表了一些數字,一路上走來,從26%、52%、80%,最後指稱臺灣住民有85%具有原住民血統;「此說一出,許多人都驚訝自己居然是原住民,紛紛表示認同;也因為是前所未有的『發現』,吸引媒體的注意,搏取了不少版面。
」(註1)血緣的解讀,是場政治運動但人類學博士陳叔倬,以及西拉雅文化研究者、西拉雅族人段洪坤,共同在《臺灣社會研究季刊》上撰文,並針對林媽利的研究方法提出質疑(註2):
「其一是,數據前後矛盾。
在人類組織抗原方面,林媽利所聲稱的臺灣人體內單倍型來自原住民的比例從13%(2000-2001年)變到52%(2007年);在線粒體DNA方面,則是由26%(2006年)變到47%(2007年)。
其二是,歸類標準有選擇性。
依照她的絕對寬鬆標準,只要研究對象的母系血緣、父系血緣、組織抗原這三個基因系統中有一與原住民相同,就被歸類於「原住民血統」之列;但她對『漢族血統』的判定卻相當嚴苛,必須三個基因系統都不含原住民基因才能納入漢族範疇。
若用同一標準衡量原住民血統和漢族血統,則可得90%的臺灣人有亞洲大陸血統,而85%的臺灣人有原住民血統,但林媽利只選擇性公布了後者。
」
對於兩人的質疑,林媽利始終沒有正面回應,而是以轉移焦點的方式影射、抹黑他們是被中共操控的學者。
我們不能否認複雜歷史下臺灣人對於自我原住民血源的認同,但只利用特殊的遺傳指標排列、或Y染色體與粒線體DNA上獨特的變異來確認我們與祖先的關聯性,這不僅僅是實驗室中的技術問題,更是一種政治問題──「在我們社會中,誰會去進行檢驗?誰提供這種服務?給予遺傳數據意義者又是誰?這儼然不僅只是遺傳或是生物研究,同樣也是政治運動,因為這牽涉到個人與族群、種族、或國族群體意識之間的擁抱與背離。
」(註3)
而許多臺灣國族運動者刻意營造出臺灣人都有平埔血緣,以區隔和中國人的不同,更反而造成平埔運動的負擔。
對於平埔正名運動抗爭了20、30年的族人而言,平埔族群同樣也歷經了和現今官定原住民一樣的歷史傷痛,身分遊走在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無地自容,平埔正名追求的是人權尊嚴,也渴望尋求在臺灣的歷史定位。
PhotoCredit:WikipediaPublicDomain85%平埔血統論的謬誤與缺失林媽利統計出85%這個數據時,是有嚴重瑕疵的統計方式,而且他也忽略了一些基因人類學的基本原則,像是說,並沒有什麼「基因」是真正能夠代表「某個族群」的,頂多只能聲稱某些基因在某族群當中出現的比例有幾趴之高。
其二,林媽利關於閩南人跟客家人的血液研究成果上,其實跟中國學者在福建廣東做出來的成果相差無幾,只是結論卻不同──中國那邊的結論是「福廣一帶父系基因90%以上跟北方漢人同源,但母系基因為南方百越族群」,但是林媽利卻直接說閩南人客家人的基因是純百越。
(註4)於是,原住民的血統、基因終於成為了國族主義者消費的對象,同時也成為平埔正名/復名運動的負擔,更不用說在這樣去脈絡化的操作下,對於真正的平埔運動、平埔部落沒有試著去深入了解,使得族人真正的心聲就這樣埋沒在政治權力鬥爭,資源分配的聲浪中,又有多少不公義的歷史要這樣被國族主義掩埋了。
別因為對自我認同的掙扎,而消費了原住民有部分人的邏輯是「臺灣可以獨立就好,利用了原住民的基因血緣又何妨?」的消費心態,但在多數情形下,這些人也是無知的:一來,他們已經深深陷入了無謂的國族情感糾紛,而忽略了現代國家構成並不單就以「血統」為要素;二來,在資訊極端不充足的情形下,他們顯然對原住民族的歷史演變到現在的處境,面臨的各種議題都不是很瞭解,造成他們誤認為拿血統來切割也無妨,甚至覺得被原住民批評得莫名其妙,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已經嚴重侵犯原住民人權。
表面上看來這份論述尊重了、甚至認同了原住民的母系血統。
但從許多平埔族親的立場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漢族不僅娶了他們的女性,使部分平埔族群的文化傳承幾近中斷,連同他們的血統代表性都要據為己有,這樣,就可以號稱代表了臺灣,擁有臺灣?明明是一個外來移民者,卻號稱代表這個土地的原來主人,不僅霸占了土地,還要霸占他者的民族代表性,這未免太過份、太不厚道了吧!即使是美國人,已經獨立了的國家,那些歐洲來的移民後裔,也不敢聲稱他們這些新興民族只因為可能擁有美洲原住民的血統,所以他們就是美洲原來的主人,可以代表美洲的原住民族!這種基因建國論,跟「兩岸中華一家親」的論述本質沒有什麼差別,一樣只在乎同文同種,不在乎差異和不公義的歷史;一樣都是把原住民族當作是國族主義的棋子罷了。
平時對原住民族的受壓迫處境沒什麼關注,需要塑造臺灣國族的時候就吃原住民豆腐──如果你真的認同自己的原住民血源,當原住民族權利受到侵害時,你挺身而出了嗎?身為臺灣人,你真的了解原住民了嗎?臺灣獨立是多數臺灣人的主張,無可否認,但在追求臺灣獨立的過程中,是否還要繼續依附在血統論的架構下,去與中國做切割?還是能有更高的價值(例如民主、人權、獨特文化與認同)可以去追求?我想這是每個臺灣獨立支持者都需要更加深思的議題。
註1:詹翹,2015年8月16日發表於臉書。
註2:陳叔倬、段洪坤,〈平埔血源與臺灣國族血統論〉,2008年12日發表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2期。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最新發展:阿米斯音樂節後記:在都蘭遙想台灣的「族群共生」5年前Tags:DNA原住民台獨平埔族林媽利民族漢人血統血緣遺傳More...Sponsored2022/10/13,環境PhotoCredit:ShutterStock智慧國家觀測報告智慧島嶼的日常可見數位創新、多元包容、環境永續,並善用科技融入生活、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之中,成為全球指標性智慧國家─本專欄與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合作,以數位觀察報告培養公民對智慧科技思辨,並強化全民科普知識涵養。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
隨著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加上金管會訂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淨零入法」勢在必行。
那麼首當其衝的台灣企業該如何回應?怎麼擬訂具體行動策略?以及廣大的消費者,從日常生活中,又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響應減碳?
我們本次邀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中鋼公司、以及臺灣唯一專注頭皮養護髮品的B型企業美科實業,分別以政府角色、大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代表,從企業治理、民眾消費角度,探討台灣的永續轉型術,如何走出與他國不一樣的道路。
產業供應鏈首當其衝,企業永續轉型不轉不行
歐盟公告最快2023年試行徵收全球首要碳邊境調整機制,也就是俗稱的碳關稅,讓一票過去長期仰賴進出口貿易的台灣企業引發「碳焦慮」。
不過也有企業認為眼前的減碳星火,還「燒不到自己」,但真的是這樣嗎?
林子倫就指出,「現在有一句玩笑話,如果企業不走淨零,你的訂單可能就被清零。
」因為供應鏈層層分工,終端大品牌例如Apple、Google、Microsoft開始要求他們的供應商,必須每年要通過減碳評比,如果不能達標,很可能隔年就被踢出名單。
因此林子倫強調,「如果企業現在不做改變,在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永續轉型這一題的布局,不只是爲了減碳,而是為了競爭力,非轉不行。
」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分享淨零碳排已是世界趨勢
身為高碳排行業的中鋼,面對淨零就深有所感。
中鋼生產部門生產副總陳守道回應,「碳中和的壓力鋪天蓋地而來,以前只要遵循國家法規要求,現在還要面對投資機構、客戶、外國政府、國際倡議的要求。
」中鋼研發部門技術副總鄭際昭則呼應林子倫所言,他說:「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減碳作為,未來外銷產品被課徵碳稅,就會造成產品競爭力下降,現在更要把握轉型升級的機會。
」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
中鋼研發部門鄭際昭副總認同現在國際市場上,未有減碳的企業是難以保持競爭力的
除了環境壓力、市場競爭力,難道企業投入減碳沒有其他誘因?美科實業展示另一種思維。
美科總經理陳俊偉就提到,他們思考每年賣到市場的洗髮精,100萬支、200萬支空瓶最後跑去哪?為了對環境負責,陳俊偉認為企業投入減碳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信念」。
他說,「因為我們認為綠色産品是一門好生意,值得我們去投資,所以盤點自身優勢,順勢達成淨零目標。
」
減碳行動成功心法,中鋼、美科的永續策略如何殊途同歸
既然美科實業深信「轉綠」是有利可圖,那麼像他們這類中小企業,是怎麼系統化規劃減碳路徑?美科放眼203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藍圖之下,從組織、策略兩個方向開始展開行動。
前者設有專責永續辦公室,直屬於總經理室並編列獨立預算讓決策有效施行;至於策略面則可分為內部及外部的作為。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
美科實業總經理陳俊偉分享如何從公司內到外,規劃減碳策略
內部在盤點碳足跡過程,陳俊偉分享他們將産品製造、企業組織會產生的碳足跡,交由專業團隊去界定範疇,再與內部同仁溝通一起設定減碳目標。
外部的減碳,則是號召價值鏈上下游夥伴一起響應,鼓勵合作廠商一起發展低碳産品、淨山養樹,並遵守供應商守則、評鑑制度。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
以上種種投入之後,再統整為網站內容及品牌的永續報告書,對外向客戶、供應商、甚至大眾消費者告知,知曉美科所設定的短中長期永續目標共達成哪些成績,不僅獲得消費者認同,也提升品牌價值。
美科實業邁向綠色企業,淨零減碳實績
至於陳俊偉口中碳盤查的專業團隊合作,該如何找尋這類對象?林子倫回應,「現在政府端,從經濟部、工業局、環保署有很多類似的輔導方案;或是企業之間透過用大帶小模式,透過供應商夥伴的轉型經驗分享,可以幫助相對較缺乏資源的中小企業來擬定相關策略。
」
那麼對大型企業如中鋼有著龐大組織規模,在淨零減碳有什麼實際作為?鄭際昭回應,中鋼在2021年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由董事長親自擔任負責人,訂定明確的中、短、長計畫,並每三個月做一次會報,採取「先低碳、再零碳」的方針著手,最後目標2050要達成碳中和。
中鋼投入淨零減碳擬訂短、中、長程具體目標
尤其在生產環節,為了盡可能減碳,還可以運用前瞻技術找到新解方。
例如中鋼與成功大學合作成立「負碳科技氫能冶金共研中心」,鑽研「以氫代碳」技術;或是和工研院合作發展鋼化聯產技術,期望造就台灣第一個在工業界實施氫能結合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CarbonCaptureandUtilization,CCU)的示範案例,展現中鋼有產製高級鋼的技術實力。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
中鋼生產部門陳守道副總說明中鋼如何從生產面到投資面,全面邁向2050碳中和目標
除了在能耗端節約,中鋼也積極布局拓展再生能源來源。
陳守道分享,中鋼投資中鋼光能公司,在中鋼集團設置太陽光電系統,累計發電量已達約3.3億度,未來每年約可貢獻1.02億度綠電、減少5.1萬公噸碳排量。
此外,中鋼也透過投資公司,帶動本土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協助政府落實離岸風電產業在地化政策。
PhotoCredit:TheNewsLensBrandStudio
中鋼小港廠區內的太陽光電系統
從計算「熱量」到「碳量」,消費者響應企業減碳可以這樣做
上述的討論都還是聚焦在企業對淨零減碳的投入,對一般大眾而言,淨零一事是否仍遙不可及呢?林子倫點出實際情況,因為碳稅有價之後,未來我們的食衣住行,方方面面將要精確計算碳排放,來繳納碳成本。
因此我們以前吃一頓飯要看食物的熱量,未來計算碳足跡排量的習慣,將逐漸融合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或是日常每一段旅程。
除了計算自身碳足跡,大眾是否也能透過消費行為,響應淨零減碳?其實是有的,例如美科在執行碳盤查就發現,頭皮淨化液的最大碳排放是在「使用」階段,也就是沖洗所需水量、吹乾所需電量。
因此美科透過調整配方、成分,讓髮絲更易沖洗、易吹乾,當消費者使用他們的循環低碳產品,也等於在呼應減碳方案。
至於鋼材看似與消費者沒有直接關係,中鋼生產部副總鄭際昭就提到,鋼化聯產技術能應用在產製綠色化學品,舉凡球鞋、瑜珈衣,都屬於低碳製程下的綠色產品。
又或是中鋼2007年他們開始與國際電動車大廠合作,針對電動車馬達開發高能效電磁鋼,鋼材重量減輕有助省電或增加續航力。
換言之,當消費者有意識選擇這類綠色產品,就是在為地球貢獻一份心力。
不論是美科從髮品研發新配方、瓶裝減碳,又或是中鋼生產綠能鋼片,林子倫認為這兩家企業都是在永續轉型的過程,持續開發出新的產品及技術。
因此在淨零減碳的漫長路上,企業更應該積極找出新的商業模式,或培養更強勁的競爭力,證明環保與經濟不再是相生相剋的難題,而是相輔相成的新契機。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廣告
Tags:美科智慧國家觀測報告中鋼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減碳供應鏈智慧國家企業轉型林子倫淨零碳排More...2022年11月15日將達到80億人,我們的地球能養活多少人口?1則觀點我們印象中的「安平古堡」其實不是古蹟?「熱蘭遮堡」到底是什麼意思?1則觀點《預防猝死超圖解》: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合稱「缺血性心臟病」,兩者有什麼不同?1則觀點心肌梗塞時別大力咳嗽,不然連小命都一起咳掉了1則觀點中共的時勢英雄觀:中國選擇了習近平,還是習近平選擇了中國?2則觀點一生經歷三個女人的徐志摩,究竟是偉大情聖還是超級渣男?1則觀點美眾議院軍事、情報委員會5議員抵台,總統蔡英文12日上午接見訪問團52則觀點蔡英文國慶談話分析:聚焦5個關鍵字,以民主自由破除中國框架兩岸「新常態」57則觀點教官退出校園不可逆:國防部抱怨兵源不足,為何不願接收軍訓教官歸建?2則觀點李奧納多批評中國濫捕讓海洋生態敲警鐘,官媒回擊:中國人吃魚靠自己養,歐美國家才應負責任1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85%臺灣人都有原民血統所以我也是?抱歉 - 關鍵評論網
依照她的絕對寬鬆標準,只要研究對象的母系血緣、父系血緣、組織抗原這三個基因系統中有一與原住民相同,就被歸類於「原住民血統」之列;但她對『漢族 ...
- 2原住民身分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未滿七歲之非原住民為年滿四十歲且無子女之原住民父母收養者,得取得原住民身分。 本法施行前,未滿七歲之非原住民為原住民父母收養者,不受前項養父母須年滿 ...
- 3臺灣原住民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前有16個民族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官方承認,根據《原住民身份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8萬多人口(2021年11月),約佔臺灣人口的2.47%,是台灣的少數民族。
- 4自由開講》原住民身分僅以血緣主義認定的謬誤
血緣主義是為了服務殖民統治。全球各殖民政府為了區隔被統治人群,以血緣標籤個人。台灣同樣是在日治殖民統治之後,才將族人身分 ...
- 5【專文】台灣漢人帶有南島語族群的遺傳血緣? - Yahoo奇摩新聞
平埔族」: 本篇所指的「平埔族」是借用現在社會一般的想法,既鄭成功到台之前在荷蘭時期,原已居住在平地的原住民社(平埔社)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