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鮮人的焦慮主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幼兒園和小學在功能和責任上大不同。

幼稚園老師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安全,小學老師則是有課程壓力。

小一孩子如果自理能力差,父母對「小學老師」又有錯誤 ... 基翔國小部熱烈招生中~可免費試聽一週唷!歡迎來電或臨櫃洽詢~ 最新消息 公告 兒美部 國小部 國中部 更多資訊 小一爸媽先定心孩子的心才會定 國小部 2020/09/08 分享到 幼兒園和小學在功能和責任上大不同。

幼稚園老師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安全,小學老師則是有課程壓力。

小一孩子如果自理能力差,父母對「小學老師」又有錯誤期待的話,容易更焦慮,後續問題就會滿多。

小一開學之後,陸續有不少媽媽在親子社群媒體分享,孩子經常在上學前大哭不肯出門,讓父母一個頭兩個大。

  還有一些孩子是一進班就哭不停。

有的哭一整天、一週,甚至一到兩個月都有。

就算不哭,教育現場上也發現,孩子可能會搓手、坐立難安、東摸西摳…。

這些「症狀」,都是孩子面對「小學」這件事情感到焦慮的表現。

  儘管很多「用功」的爸媽早在孩子升小一之前,就帶孩子開始慢慢調整心態和生活作息,但是實際進入小一生活之後,大部分的孩子還是需要至少半學期的適應期。

適應期間孩子視情況和個性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感」,而幫助孩子降低焦慮,資深國小老師和心理師都認為,「家長的身心狀態是否穩定」反而是最關鍵的,其次才是視孩子的天生氣質給予相對應的陪伴和引導。

    對小學整體的「陌生感」是造成孩子焦慮主因 父母把自己先穩住,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早日適應小一生活。

曾心怡表示,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陌生感是造成孩子害怕緊張的主要原因。

除了對環境和同儕不熟悉,整個學校變成學習導向,「玩的感覺和幼兒園很不一樣」。

  臨床上也常發現,不少孩子在幼兒園時和老師感情很好,但是進入小學,當小一老師更注重每個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班上秩序和規矩、忙到分身乏術、無法經常性的單獨安撫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有很大的不適應。

    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一生活父母請不要代勞和介入 當然,面對孩子的焦慮,爸媽不免跟著更焦慮,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能因為焦慮就「忍不住」為孩子代勞或是插手介入,反而會讓孩子更慢適應小一生活。

  侯詩瑜強調,父母如果為孩子好,就不能幫孩子做,或是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因為當孩子受挫的機會被剝奪,就不會成長,長久下來,孩子適應和改變自己的能力也會消失。

  但是並不是說父母要全部讓孩子自己處理和面對焦慮等負面情緒,侯詩瑜建議父母做到3件事,就是所謂「好的介入」:  1.傾聽:父母專心的聆聽,無形之中就是給予孩子力量和勇氣。

  2.陪伴: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例如陪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注意不是代勞)。

這也是間接告訴孩子,父母願意給他時間慢慢調適或說出內心話。

  3.接受:面對孩子的焦慮、恐懼等 情緒時,父母接受孩子「可以」有這樣的情緒,不加以批判。

家長若無法承接孩子的情緒,孩子變得必須自己承擔情緒,卻又還沒有能力這樣做的時候,可能壓抑自己,或是情緒暴走。

    父母接收和回饋孩子情緒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接納 曾心怡強調,孩子「說出來」的過程,就能幫助他宣洩情緒;家長接收和回饋孩子情緒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接納。

而「接納」的過程,是平穩孩子心理層面的重要歷程。

    來源網址:未來Family 撥打電話 加入好友 為提供您最佳個人化且即時的服務,本網站透過使用"Cookies"記錄與存取您的瀏覽使用訊息。

當您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Cookies技術支援。

Learnmore 接受並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