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 - 中華消費者安保協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族群分布比例. 以文化人類學來區分,主要分為南島語族的臺灣原住民與漢族的福佬人(中國閩南移民)、客家人、外省人、及近年來移居臺灣的新住民。

回到首頁/ 加入會員 協會簡介 任務與宗旨 會務動態 即時訊息 評鑑獎項 優良企業獲獎項目 年度獲獎優良廠商 評鑑主要內容及項目 消費新知 協力單位 檔案下載 生活資訊 聯絡我們 台灣人口 台灣人口共23,234,004人(2012年2月統計),人口總增加率為2.5‰,人口組成以漢族為主,佔總人口98%。

若依據移居來臺的時間先後,可以粗分為四大族群,依序為最早來臺的台灣原住民族、同時來臺的閩南人(現在因本土化而自稱河洛人、鶴佬人或福佬人)及客家人[2]、戰後來臺的外省人。

而台灣人與東南亞國家人民通婚(大部份是台灣男性和東南亞女性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所謂的第五大族群(新住民)的出現 總數 台灣人口總數: 23,234,004人。

(2012年2月統計) 台灣原住民族人口總數: 521,183人。

(2012年2月) 年齡結構:(2009年7月) 0-14歲:16.62%(男性2,000,261;女性1,835,322) 15-64歲:72.85%(男性8,455,995;女性8,355,153) 65歲以上:10.53%(男性1,173,682;女性1,256,778) 年齡中位數:(2009年5月底統計) 總計:31.2歲 男性:32.9歲 女性:29.5歲 人口密度: 641.95人/km²。

(2012年2月) 人口增長率: 3.59‰。

(2009全年度) 出生率: 8.29/1,000人。

(2009全年度) 死亡率: 6.22/1,000人。

(2009全年度) 淨遷移率: 0/1000人(2005年統計) 性別比:(2010年1月) 出生:1.1 男/女 15歲以下:1.09 男/女 15-64歲:1.03 男/女 65歲以上:1.01 男/女 平均:1.01 男/女 嬰兒死亡率:(2005年) 總計:6.37/1,000人 男性:7.09/1,000人 女性:5.65/1,000人 結婚率: 3.37/1,000人。

(2009年8月統計) 離婚率: 2.38/1,000人。

(2009年8月統計) 平均壽命:(2008年統計) 總計:78.38歲 男性:75.46歲 女性:82.72歲 總生育率: 1.1/婦女(2007年) 外僑居留人數:389,980人(2009年7月) 印尼:127,918人 越南:91,096人 菲律賓:65,149人 泰國:64,709人 美國:8,673人 日本:8,656人 南韓:2,447人 其他地區:21,332人 人口劃分及族群分布 台灣族群分布比例 以文化人類學來區分,主要分為南島語族的臺灣原住民與漢族的福佬人(中國閩南移民)、客家人、外省人、及近年來移居臺灣的新住民。

依據2004年的一個研究:福佬人約70%、客家人約15%、外省人約10%、及原住民約6%。

依據中華民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在各大族群(單一自我認定)的分布上,「福佬人」佔67.5%;「客家人」佔13.6%;「大陸各省市人」佔7.1%;「原住民」佔1.8%。

對於人口數量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不過除了國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普通話相近)以外,福佬語很顯然是臺灣最優勢的語言,1993年時若以所用母語區分,推估使用「臺灣閩南語」(73.3%)、「臺灣客家語」(12%)、「其他漢語方言」(13%)及「原住民語」(1.7%)。

另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年鑑,台灣大概有73%的人會使用鶴佬話。

臺灣早期族群分布深受分類械鬥影響,並非渡臺時間先後或是原鄉居住地形所造成。

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同時來台,客家人因分類械鬥失利退出平原(如臺北盆地)轉往丘陵居住,因分類械鬥得勝而住在平原(如美濃區)、海濱(如新屋鄉)]。

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

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台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

臺灣原住民族 通行說法中,臺灣原住民人口約佔總數的2%。

臺灣清治時期被稱為「番」,又分作生番及熟番;臺灣日治時期初期則把「番」改為「蕃」,而後為避免種族歧視,依據居住地區分為高山的高砂族及平地的平埔族;國民政府來臺後,稱為「山地同胞」,但在民主化時則改稱現名「原住民」。

目前台灣政府所承認的臺灣原住民族共有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十四個民族。

原臺南縣政府,則承認幾乎漢化的西拉雅族為縣定原住民族,也有許多其他平埔族則因語言及文化等民族表徵因漢化而消失,目前文化已經幾乎消失;這些族群就是過去的「熟蕃」,過去為了避免種族歧視而刻意的完全漢化,而目前已經有不少平埔族及原漢混血開始探查自己的原住民的祖先。

漢族 臺灣的漢族占總人口的98%,主要又分為福佬人(七成以上,或作河洛、福老、鶴佬等,主要是中國閩南移民,因本土化/臺灣獨立運動而開始不接受閩南人的稱呼,學者記述分歧)、客家人(約一成多)、外省人(約一成多)。

福佬人 福佬人主要是從明鄭王朝至清領時期,由中國福建省南部的閩南地帶移民而來,由於清領初期渡臺禁令發布,禁止民人攜眷來臺,故來臺的男子多半在臺灣娶妻成家,故今日的福佬人多半混有平埔族原住民血統。

又根據原居地,有漳州人、泉州人之分。

目前為臺灣人口數最多的族群,占人口總數的70%以上,其中包含被「福佬化」的客家人與平埔族。

福佬人也時常自稱為「臺灣人」或「本省人」;但嚴格的定義來說,臺灣人是自我認同為臺灣人者,而本省人則包括客家人及臺灣原住民。

福佬人語言以福佬語(語言學上稱為臺灣話,在中國稱為閩南語閩臺片)為主,可依據漳、泉音融合程度的多寡,粗略分為南部腔(高雄、臺南、嘉義、屏東部分地區)、北部腔(臺北、基隆、桃園部分地區)、宜蘭腔(宜蘭)、海口腔(沿海地區,如鹿港、臺西)、內埔腔(內陸地區)等,各腔差異性不大,在聲調上相當一致,溝通無礙。

全台灣大概有73%的人會使用臺灣話。

客家人 一般指涉範圍是,在荷治時期起,由中國粵東、閩西一帶移民而來的。

德國史學家Riess研究荷蘭史料發現:荷蘭人來台與原住民溝通時,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可知客家移民渡臺甚早。

而二次世界大戰後來臺的客家人,一般視之為外省人,也有人稱之為外省客家人。

(如導演侯孝賢、主持人陳建州等。

) 依據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調查,在客家基本法定義的條件下,臺灣的客家人佔18.1%,約419.7萬人,其中新竹縣71.6%、苗栗縣64.6%是客家人。

其次桃園縣39.2%、花蓮縣31.7%、新竹市30.1%、屏東縣23.7%、臺東縣19.9%、臺中市16.4%、臺北市16.4%、南投縣16.0%、新北市14.1%、高雄市11.6%、基隆市10.0%,其餘縣市比例不足10%。

客家人口數最多的縣市依序為桃園縣(78.5萬人)、新北市(54.9萬人)及臺中市(43.6萬人)。

許多客家人舉族至清朝馬關條約割讓以前,即來台灣多年,更是不少已經福佬化,成為「福佬客」。

如前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即是「福佬客」之一例。

在台灣,「福佬客」的臺灣族群自我意識認同可能為「福佬人」(中國閩南移民)。

客家委員會曾於2004年舉辦「福佬客文化節」,活動地區以全台福佬客聚集最密集的雲林、彰化兩縣為重點,並增加宜蘭、台中及南投等三個縣。

外省人 「外省人」一詞與「本省人」意義相對。

「外省人」有時被稱為新住民。

主要是指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遷臺的中國各行省人民,早期多聚居於各縣市眷村,此後散居於臺灣各地。

其語言除原鄉語言外,主要使用國語。

而金門、馬祖、烏坵等地,因劃分屬於「福建省」,甲午戰爭後也未隨著臺灣、澎湖被割讓與日本,故不被認為是台灣本省人。

臺灣日治時期結束以後,從中國大陸來台居住的中國少數民族,也多半被認為是外省人。

馬祖 或稱閩東人、福州人。

居住在福建連江縣馬祖地區,其語言使用福州話。

烏坵 烏坵人原居於福建莆田,國共內戰時定居於烏坵,現多數居於臺灣,母語為莆仙話。

畬族 許多源自於中國福建省的畬族也來到台灣,語文多逐漸客家化或福佬化,例如雲林縣崙背鄉的枋南村。

國共內戰後來台的中國少數民族 1949年後,中國除了漢人外,也有其他少數民族隨政府遷來臺灣,比方說蒙古族、藏族、滿族等等。

1961年中國、泰國、緬甸邊界的部分軍隊遷往台灣時,軍人在當地的雲南各民族的配偶家屬也一起來到南投、高雄、屏東,至今仍有擺夷族、傈僳族等之後裔。

例如里港鄉的信國一村。

滿族:除了清朝即有自中國唐山遷徙到彰化的女真後裔粘姓(視同本省人)之外,國共內戰國民黨被中共打敗後,亦有不少族裔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

知名人士包括金溥聰、作家曹又方、演員馬景濤、胡茵夢、畫家溥心畬等,而齊豫、齊秦姊弟則有一半滿族血統。

蒙古族:知名人士包括女作家席慕蓉、演員乾德門等。

維吾爾族:包括因曾任中國六四事件學生領袖之一而流亡來台的吾爾開希,歌手張韶涵則有四分之一的維吾爾血統。

回族:包括曾任國防部長的白崇禧將軍,及其子名作家白先勇等。

宗教信仰 有關台灣宗教,中華民國政府不設國教,依照憲法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被政府承認的宗教超過15個,其中佛教、道教、儒教、台灣民間信仰者融合難分,約有信徒93%。

基督宗教信徒4.5%。

其他2.5%。

語言 法理上並無規定官方語言,但實際上的官方語言及最普及語言為華語,使用中文正體字;其他的主要語言依普及率為:台灣話(台灣福佬語),台灣客家語及台灣原住民族語。

教育水平 讀寫能力: 定義:15歲以上具有讀寫能力 識字率:96.1%(2008年) 回上一頁 台灣人... 台灣人口... 台灣文化... 台灣小吃... 台灣百大伴手禮... 回到首頁 加入會員 協會簡介 任務與宗旨 會務動態 即時訊息 評鑑獎項 消費新知 協力單位 檔案下載 生活資訊 聯絡我們 中華消費者安保協會ChineseConsumerSafety&ProtectionAssociation(C.C.S.P.A) 高雄市前金區七賢二路389號12F  電話:(07)251-1235 傳真:(07)251-1187 Copyright©2012ChineseConsumerSafety&ProtectionAssociation.AllRightsReserved.Designedbybo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