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傳「蝦瘟」!十足目虹彩病毒入侵台灣2張圖辨識病蝦-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來中國大陸沿海爆發一種傳染力極高的甲殼類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對於蝦、龍蝦、螃蟹等甲...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食物營養 食安 剛擺脫口蹄疫,又傳「蝦瘟」!十足目虹彩病毒入侵台灣 2張圖辨識病蝦 收藏 圖片來源/農委會 瀏覽數161,544 2020/06/18· 作者/林慧淳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近來中國大陸沿海爆發一種傳染力極高的甲殼類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iridescentvirus1)」,對於蝦、龍蝦、螃蟹等甲殼類的殺傷力極大,農委會雖然日前緊急公告,5月底之後進口蝦都要檢驗十足目虹彩病毒,但最近仍然傳出新北市、新竹縣、宜蘭縣、雲林縣、高雄市都有多處養蝦場確診十足目虹彩病毒,除了全場撲殺、消毒之外,農委會也擴大普查。

究竟這是什麼病毒?是否影響人類? 農委會監測統計,截至17日止,共檢出12場螯蝦、3場白蝦及1場草蝦為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陽性,農委會決定,驗出的螯蝦場全數清除,給予補償,並要求近期不再養螯蝦或其他甲殼類水產品。

其實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早在2014年中國養殖白蝦中就曾發現十足目虹彩病毒,這種病毒可感染各種蝦類,包括台灣普遍養殖的白蝦、泰國蝦、美國螯蝦、澳洲淡水龍蝦都可能感染,感染病毒的蝦子會聚集在池底,致死率高達8成。

罹患十足目虹彩病毒的白蝦,會有軟殼、肝胰腺變黃白色、胃及腸道無內容物等症狀。

(正常蝦隻肝胰腺是棕褐色(上),遭感染白蝦肝胰腺呈黃白色(下)。

圖片來源: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而泰國蝦若感染十足目虹彩病毒,在蝦的頭部、額角基部、甲殼下會出現三角形白色斑塊;肝胰腺萎縮,顏色變淡黃色。

(遭感染泰國蝦。

左圖藍色箭頭位置可以看到額角基部出現白色斑塊、且肝胰腺萎縮,顏色變淡黃色;右圖為放大圖片。

圖片來源: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十足目虹彩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可治療,會造成養蝦場嚴重損失,更棘手的是,螯蝦、螃蟹等甲殼類動物感染時並沒有症狀,也不會出現異常死亡情形,因此容易忽略病毒感然而擴散出去,而全台灣的蝦類養殖又以白蝦最多,正是十足目虹彩病毒致死率最高的蝦種,必須儘快清查螯蝦的感染情況。

(推薦閱讀:真有加藥延命「殭屍蝦」?活蝦到底能不能吃?) 廣告 至於白蝦、草蝦、泰國蝦的養蝦場則不會一一檢測,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這是因為這些蝦種只要一感染就會出現嚴重症狀,死亡率也高,很容易被發現。

非人畜共通病毒 但蝦蟹仍應避免生食不過,在台灣肆虐的蝦類疾病不僅有十足目虹彩病毒,萊特鮮蝦養殖場負責人賴玨光指出,台灣曾經是個養蝦王國,1987年全球交易量20萬噸時,台灣就佔了8萬噸,卻因為暴發各種嚴重的蝦類病毒,到現在雖然全球交易量上升至550萬噸,台灣卻只剩下8,000噸,產量只有30年前的十分之一,因此他也呼籲,如果真要全面保護台灣養蝦產業,就應該把進口冷凍生蝦產品一併檢驗檢疫,一旦驗出帶病原的產品,就不應該放行進口,以免病毒進入甲殼類水產品的食物鏈,「就像防堵非洲豬瘟要阻斷廚餘裡的病毒一樣,帶病的蝦子本來就不該進口,」他沉痛地說。

不過,包括十足目虹彩病毒的蝦類病毒並非人畜共通疾病,不會傳染給人類,沒有食品安全上的疑慮,但農委會還是提醒,蝦蟹常有寄生蟲,一定要煮熟再吃,不要生食,才能保障自身健康。

 (推薦閱讀:大啖海鮮千萬小心「腸炎弧菌」危機No.1)責任編輯:高儷綾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白蝦 龍蝦 十足目虹彩病毒  DIV1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益富40年,營養是專業,更是志業 熱門文章 1. 冷氣開除濕可以順便降溫? 3招保持涼爽又省電 4. 小暑熱又濕 應多吃養脾胃食材 2. 夫妻差幾歲最好?「這歲數」恐讓離婚率更高?老少配必備4問 5. 喝茶,降低34%骨鬆骨折機率 3. 不要成為大腸癌盯上的6種人! 6. 老人家的特殊氣味,跟身體機能退化有關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飲食新知 不喝牛奶的看過來:三大族群補鈣策略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