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整合之研究:以各國公民投票制度分析為基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民主制度可分為直接民主制與間接民主制兩種類型,究竟什麼樣的民主制度是最理想的模式,歷史上一直爭論不休。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並沒有存在任何一種制度是完美的,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206.189.149.24)您好!臺灣時間:2022/06/2310:28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林建地論文名稱: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整合之研究:以各國公民投票制度分析為基礎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ntheintegrationofDirect-rightsSystemandIndirect-democracySystem:basedontheanalysisofeachnation’sreferendum指導教授:黃城學位類別:博士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政治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5畢業學年度:93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336中文關鍵詞:直接民主、公民投票、代議民主制、間接民主外文關鍵詞:direct-democracy、referendum、indirect-democracysystem、direct-rights相關次數:
被引用:6點閱:892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2
民主制度可分為直接民主制與間接民主制兩種類型,究竟什麼樣的民主制度是最理想的模式,歷史上一直爭論不休。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並沒有存在任何一種制度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制度,任何一種制度都有其優點與侷限性。
因此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都有其優點與缺點,但直接民權與代議民主體制彼此是否對立、排斥、矛盾或是被取代,是否可以並行不悖、相輔相成、整合以達到互補之功能?在理論上,筆者歸納與分析中外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理論,並歸納與分析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體制各自的的優缺點,以及各種可能的整合途徑條件、理由,以及整合的模式,企圖探索直接民權與代議民主體制整合之共同模式與原則,俾使發揮最大的功能,減低負面效應,達到兼顧「民主」與「效能」之民主政治的理想。
,然而,理論必須檢證,理論上的假設與實際上並未總是相契合,即惟有公民投票制度在特定政治體系中的運作方能理解。
在公民投票制度整體綜合分析比較方面,首先,比較分析先進民主國家與非先進民主國家;其次,歸納並提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趨勢與特色。
在個案分析比較上,以具有象徵代表性的五個國家(瑞士、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之公民投票制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新制度主義途徑研究,分析公民投票制度在代議政體的功能與對政治體系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互動與整合關係。
最後,探討與分析我國目前實施公民投票機制的缺失與改進方向,並參考各國實施公投的經驗,以為我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的借鏡與參考,使我國的公民投票制度能臻於更完美境地。
並希冀本文所獲得之觀點,能對當今政府決策者、學者與專家在研究民主制度上有所裨益。
Direct-rightssystemandindirect-democracysystemarethetwomodesmostlydiscussedindemocracy.Thisstudyaimstosearchintoawayinwhichwemayincreasethedirectparticipationofcitizensinwhatisnowarepresentativesystem.Fromthehistoricalperspectives,therearenooptimaldemocraticsystems,fordisputesamongthemcanbefoundanytimeinanyphrases.However,itisfoundthatbystudying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twoexclusivemodes,wearelikelytostrikeabalancebetweenthembyemployingsomeofthedirect-rightsmechanismsinthecurrentindirect-democracyones.Thisway,wemayalsomakethemostofthetwosystemsaswellasdecreasethenegativeeffectsofbothsides.Withthefindingsofthepresentstudy,itishopedthattheidealgoalsofdemocracymayalsobeachieved,thatis,“Direct-rights”and“Efficiency.”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文獻探討7第三節研究途徑、研究方法與限制10第四節研究程序與架構13第五節基本名詞釋義16第二章直接民權理論與代議政體理論基礎25第一節西方古典直接民主制理論分析25第二節西方代議民主理論分析37第三節孫中山直接民權精義探討48第四節小結55第三章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優缺點分析58第一節直接民主制的優劣點分析58第二節代議政體制度之優缺點分析65第三節直接民主制的實行的困境分析73第四節小結82第四章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之整合模式與運作原則84第一節代議民主改革新方向: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之整合84第二節當代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的整合模式與運作92第三節直接民權與代議政體的整合運作過程與原則101第四節小結121第五章瑞士與美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122第一節世界各國實施公民投票概況分析122第二節瑞士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一)156第三節瑞士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二)171第四節美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183第五節小結201第六章法國、英國與義大利三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204第一節法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204第二節英國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221第三節義大利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229第四節小結239第七章台灣實施公民投票之經驗與檢討240第一節公民投票在台灣的歷史發展240第二節公民投票的法理基礎之分析246第三節台灣實施公民投票經驗分析255第四節公民投票法的缺失與檢討271第五節小結281第八章結論284第一節研究發現284第二節建議296第三節未來研究之展望301附錄一:公民投票法303附錄二:瑞美法英義全國性公民投票制度319參考書目322一、中文322二、英文332
一、中文部分:于浩成(2003),<直接民主慎行論>,《爭鳴》,2003,11月號。
王壽南、陳水逢(1983),《中外政治思想論文集》。
台北:商務。
李酉潭(1999),自由、平等與民主,國立編譯館編著。
王躍生(2000),《新制度主義》,台北:楊智出版社。
文忠國(1993),<從理性、務實面—論「公民投票」與「創制複決」的立法問題>,《政策月刊》,1,19-20。
立法資料彙編法律小組(2004),《公民投票法》,台北:五南出版。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4),《公民投票(續篇二下輯)》,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丘昌泰(2003),<解讀公民投票的迷思>,《全國律師》,92(11),44-49,石之瑜(1996),<代議制與中國的公民文化>,《政治科學論叢》,7,57-72。
江宜樺(2001),<約翰.密爾論自由、功效與民主政治>,《自由主義》,蔡英文,張福建主編,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專書(49),頁53-57。
江宜樺(2003a),《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
江宜樺(2003b),<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的關聯>,律師月刊,92.11。
68-72。
沈清松(1995),<盧梭社會契約論的評析:一個奠基性迷思的轉變>,《民約論:古典與現代》,張福建、蘇文流主編,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研究所專書(35),頁51-72。
何兆武譯(2002),Jean-JacquesRousseau著,社會契約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曲兆祥(2004a),<公民投票概念的定義、性質與種類分析與建議>,《師大論叢》,2,1-28。
曲兆祥(2004b),《公民投票理論與台灣的實踐》,台北:揚智文化。
汪中原(2002),<探討台灣之公民投票議題>,《建國學報》,21,35-46。
汪明生、黃慶源(2002),<公民投票在台灣社會的省思>,《樹德科技大學學報》,3(1),123-130。
吳鍾孟(2004),<公民投票的歷史教訓-以法國德國民粹主義公投表決為鑑>,《歷史月刊》,2004(1),74-86。
呂亞力(1979),《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
呂亞力(1995),《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書局。
呂亞力、吳乃德編譯(2000),《民主理論選讀》,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李永久譯(1969),JohnLocke著,《政府論》,台北:帕米爾。
李連江譯(1990),JohnDunn著,《洛克》,台北:聯經。
李少軍、尚新建譯(1995),Held,David著,《民主的模式(ModelsOfDemocracy)》,台北:桂冠圖書。
李強(1998),<論兩種類型的民主>,載於劉軍寧等編《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1-16頁),北京:生活出版社。
李憲榮(1993),《從海外看台灣政治生態》,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酉潭(1999),《自由、平等與民主》,國立編譯館編著。
李酉潭、陳志瑋譯(2000),GeorgSorensen著,《民主與民主化》(DemocracyandDemocratization),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李波(2003),<民主的四大淵源>,《視野(perspective)》第一卷(http://www.oycf.org)。
李惠宗(2004),<對立法權制衡機制之探討>,《月旦法學》,109,89-99。
李俊增(1997a),<公民投票之理論與實踐>,《憲政時代》,23(1),35-52。
李俊增(1997b),<論公民投票之類型及對代議民主政體之影響>,《憲政時代》22(4),100-118。
李俊增(1998),<論瑞士全國性公民投票>,《憲政時代》23(4),58-80。
,憲政時代23(4),58-80。
李俊賢(2000),<論公民投票在我國適用之制度設計—從核四建廠案爭議談起>,《全國律師》,89(10),31-49。
李江濤(2003),<民主的直接形式與間椄形式>,《南方日報》,2003.3.27,(http://www.nantangdaily.com.cn/southnews)。
侍建宇譯(2001),Rod,Hague,Martin,Harrop&Shaun,Breslin著,《比較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
吳煙村(1994),<公民投票平議>,《中山社會科學期刊》,3(1),195-215。
吳良健譯(1999),JosephA.Schumpeter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北京:商務印書館。
吳宜容譯(2002),Butler,David&Rannney,Austin編,《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吳介民(2003),,《全國律師》92.11.79-84。
何明修(2003),,《公民投票研討會》2003.12,1-17。
何淑真(2004),,《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hef/869.shtml李銘珠譯(2004),DavidHeld著,《民主與全球秩序》,台北:正中書局。
周宗慶(2004),,《全國律師》,93(1),1-13。
周志宏(2004),<公民投票法與憲法的相關問題>,《全國律師》,93(1),15-28。
周繼祥(1995a),<論中山先生的直接民權>,《近代中國》,109,10-21。
周繼祥(1995b),<論複決權暨公民投票的發展>,《立法院院聞》,23(7),36-44。
周陽山(2002),<從公民文化到公民社會-一項現實的考察>,《財團法人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91.6.24。
周陽山(2003),<公民投票的內外條件>,《中國時報》,92.5.30.A15。
東歧明(2000),<文明中國理想芻議(附文)-民主代議的流弊與救贖>,(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l.html)。
林佳鴻(1994),<國父五權憲法的直接民權論>,《革命思想雜誌》,77(1),19-26。
林水波(1994),<兩階段公投-公民投票與代議民主相容並存之道>,《自立晚報》.83.1.9三版。
林水波(1999a),《選舉與公投》,台北:勝智出版社。
林水波(1999b),<「公民投票入憲的評估與建議」評論>,《新世紀智庫論壇》,6,2-4。
林水波、石振國(1999),<以直接民主改革間接民主的論述與評估>,《立法院院聞》,27(3),33-44。
林昱奇(1998),<公民投票:社會選擇理論之分析>。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國明、陳國升(2004),<公民投票與審議民主>,《公投民主在台灣研討會》,2004.2.6。
紀俊臣(1999),<內政部創制與複決法草案之基本法制架構-推展直接民權,宜回歸法制面>,《考銓季刊》,20,21-35。
紀俊臣(2004a),<公投對地方發展的衝擊>,《公民投票(續篇二-上輯)》,96。
紀俊臣(2004b),<公投在地方治理之應用與限制>,《公民投票(續篇二-上輯)》,103。
洪朝輝(1999),<社會公正與中國的政治改革-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的啟示>,《當代中國研究》,1999(1),1-17。
洪永泰(2003),<選舉投票日同時辦理公投對二零零四年總統選舉的影響>,《全國律師》,92(11),55-58。
孫中山(1989a),《國父全集第一冊》,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印。
孫中山(1989b),《國父全集第二冊》,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印。
孫中山(1989c),《國父全集第三冊》,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印。
徐百齊譯(2000),Jean-JacqueRousseau著,《社約論》,台北:台灣商務出版。
徐永明(2004),<公投民主與代議民主的關係:以台灣經驗為例,>《台灣民主季刊》,1(2)。
胡至沛(2001),<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思>,《中國行政評論,11(1),145-162。
馬起華(1992),《民權主義與民主憲政》,台北:正中書局。
涂懷瑩(1994),<論「民主」與「代議制」的「危機」暨其「憲政改革」的檢討>,《憲政時代》,20(2),3-16。
涂懷瑩(1994),<論「民主政治」(近代的代議制度)的將來>,《法律評論》,60(7、8),24-37。
高永光(2001),<中山先生論三權分立弊病之分析>,載於《民主與憲政論文彙編》,台北:政大中山科學研究所。
夏良才(1998),《盧梭》,台北:中華書局。
韋洪武(2001),《美國政治》,台北:韋伯文化。
唐玉禮(1997),<「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踐—以我國核四論戰為例>,《中山人文科學期刊》,577-605。
喬寶泰(1974),<直接民權制度之研究>,《憲政論壇》,6(20),9-14。
朝陽(1989),<論直接民權與間接民權之分際>,《憲政評論》,22(5),16-19。
許雅棠(1992),《民治與民主之間》,台北:唐山出版。
許宗力(1998),<憲法與公民投票-公投的合憲性分析與公投法的建制>,《新世紀智庫論壇》,2,35-51。
許宗力(1999),<公民投票入憲的評估與建議>,《新世紀智庫論壇》,6,16-27。
曾建元(1995),<論公民投票法的法理基礎(續完)>,《憲政評論》,26(5),13-15。
曾建元(1995),<論公民投票法的法理基礎>,《憲政評論》,26(4),12-14。
曹金增(2002),<公民投票的理論>,《憲政時代》,28(2)38-57。
129-157。
曹金增(2003),<論公民投票三階段:各國實施經驗分析>,《問題與研究》,42(4),129-157。
曹金增(2004),《解析公民投票》,台北:五南出版。
曹沛霖(1994),《議會政治,》新竹:理藝出版社。
彭懷恩(2000a),《英國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彭懷恩(2000b),《法國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彭懷恩(2001),《比較政治學》,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邱瑞瑯(2000),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實施方案之研究,《政策月刊》,65,39-43。
彭堅汶(2000),<公民投票與臺灣地區的憲政發展>,《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8(1),1-34。
涂克超譯(1971),《民主原理》,台北:幼獅文化。
新世紀文教基金會(1999),<「公民投票」政策建言書>,《新世紀智庫論壇》,5,4-10。
傅家雄(1990),《民主憲政與發展》,台北:華立圖書。
張明貴(1998),《自由論-西方自由主義的發展》,台北:台灣書店。
張明貴(2000),<民主主義>載於呂亞力、吳乃德編譯《民主理論選讀》,台北:風雲論壇。
張明貴(2003),《民主原理》,台北:五南出版。
張正修(1994),<從民主政治之理念談公民投票,《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15,471-562。
張正修(2004),<公民投票與主權理論>,《法政學報》,7,37-64。
張臺麟(1996),<瑞士的公民投票:理論與實踐>,《問題與研究》,35(9),39-48。
張臺鱗(2000),<法國第五共和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問題與研究,39(12),25-40。
張臺鱗(2003),《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世賢(1991),<直接民主治在政策制定上所衍生之問題>,《法商學報》,25,287-303。
張雁深譯(1998),BarondeMontesqieu著,《論法的精神》,,台北:商務出版。
張亞澐(1976),《直接民權論》,台北:正中書局。
廖仲凱譯(1957),Wilcox,DelosF.著,《全民政治》,台北:帕米爾書局。
葛永光(1992),《中國人的民主道路》,台北:正中書局。
湯紹成(2000),<從直接與間接民權的角度檢視瑞士與法國的公民投票制度>,《問題與研究》,39(2),67-78。
湯紹成(1999),<德國公民投票制度的發展>,《問題與研究》,38(3),33-43。
董保城(2001),<創制複決法草案與公民投票之探討>,《憲政時代》,93-101。
湯紹成(2003),<西特勒以公民投票崛起>,《海峽評論》,151,45-46。
廖文章(2000),<論創制、複決與公民投票>,《研究與動態》,2,36-37。
廖揆祥等譯(2003),Setala,Maja著,《公民投票與民主政府》,台北:韋伯文化。
鄒文海譯(1988),《代議政治》,台北:帕米爾書店。
黃國鐘(2003),,《全國律師》,2003,11,15-27。
黃城(2004),,《「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黃偉峰(1998a),<從公民經驗之比較研究檢證其基本假設-英美法瑞義為例>,《選舉研究》,5(1),1-35。
黃偉峰(1998b),<由國際經驗看公民投票>,《新世紀智庫論壇》,2,18-34。
黃偉峰(2004),,《台灣民主季刊》1(3),73-97。
黃國鐘(2003),<公民投票迷航記>,《全國律師》,2003,11,15-27。
黃克武(1994),<公民投票與盧梭思想:從民主理論看當前台灣公民投票之論爭>,《當代》,104,116-121。
黃錦堂(1996),<公民投票在我國適用之探討>,《問題與研究》,35(7),47-5。
黃克武(1995),<公民投票與盧梭思想—從民主理論看當前臺灣公民投票之論爭>,《當代》,104,116-121。
劉惠林(1975),<「複決在英國法律上的地位及其後果」,(上)>,《東方雜誌副刊》,9(5),28-54。
劉淑惠(1995),<科技的發展與直接民主>,《國家政策雙週刊》,117,14-15。
劉軍寧(1998),《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北京:生活出版社。
劉偉(2000),<直接民主分析及其啟示-從雅典到盧梭的相關理論>,(http:/www.54ny.com(新青年網))。
葉俊榮(1998),<「公民投票」在臺灣的實踐>,《新世紀智庫論壇》,2,52-64。
葉琛瑜(2001),《英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許世楷(1998),《台灣憲政根本問題》,台北:前衛出版社。
傅鴻勳(1993),《孟德斯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傅鴻勳(2000),《孟德斯鳩》,台北:中華書局。
靳希平(2000),《洛克》,台北:中華書局。
陳坤森譯(1993),Lijphart,Arend著,《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市:桂冠出版。
陳永芳(1999),<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之發展:我國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
《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翁平(2000),<一九九五年魁北京主權公投與競選陣營的公投政策及策略運用之探討>,《大漢學報》,15,195-207。
陳愛娥(2003),<立法怠惰與憲法條文之直接適用,《全國律師》,92(11),50-54。
陳愛娥(1999),<代議民主體制是民主原則的不完美形式?-加強、補充代議民主體制的可能途徑->,《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叢》,4,17-44。
陳志偉(2004),320公投與台灣政治發展分析,台灣民主,1(2),43-72。
陳英鈴(2004),<公民投票法的制度設計>,《台灣民主季刊》,1(2),73-79。
陳英淙(1999),<以德國為例探討憲法規範直接民主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憲政時代》,24(4),3-24。
陳隆志主編(2001),《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公民投票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
陳朝政(2002),<創制複決立法宜有之限制原則>,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朝政(2004),<公民投票與憲法變遷>,《律師月刊》,93(11),11-14。
陳宗韓、劉振仁(2003),《人權與民主》,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陳滄海(2004),<論公民投票及其法制化原理>,《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1),131-152。
陳淳文(1996),<法國公民投票制度簡介>,《憲政時代》,21(4),85-109。
陳鵬仁譯,橫山宏章著(1995),<關於孫文對西歐式代議政體的批判-「憲政」的具體政體是什麼?>,《近代中國》,106,22-25。
蔡宗珍(2003),<從憲法層面看公民投票之爭議>,《全國律師》,92.11,73-78。
鄭又平(1999),<務實評估公民投票的利與弊>,《政策月刊》,45,28-29。
郭志嵩譯(1961),J.SMill著,《論自由與論代議政治》,台北:協志工業叢書。
郭斌和譯(1986),柏拉圖著,《理想國》,台北:商務印書館。
郭秋慶(1996),<西歐公民投票得經驗與借鏡>,《美歐月刊》,11(5),113-122。
郭秋慶(1998),<西歐公民投票的執行及其功能之分析>,《空大行政學報》,8,151-168。
郭祥瑞(2002),<代議政治的困境與改良-台灣經驗與孫中山思維>,《第四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蔡彥廷(1996),<「西方國家公民投票之研究--就法制規範與政治裁量類型析論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永欽(2001),<創制複決與諮詢性公投-從民主理論與憲法的角度探討>,「從憲法的觀點看公民投票」學術研討會>。
《憲政時代》,27(2)21-40。
蘇永欽(2003),<公民投票的跨國考察>,《全國律師》,92、11,39-43。
謝岳(1999),<古典民主與現代民主>,《中國社會科學季刊》,27,173-180。
謝復生(1996),<公民投票:主權在民的體現或民粹主義的濫用>,《問題與研究》,35(7),38-46。
謝復生、張台麟(1997),《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制度比較研究》,行政院研考會編印。
謝淑斐譯(2000),AlexanderHamilton、JamesMadison、JahnJay著,《聯邦論》,台北:貓頭鷹出版。
二、英文部分Arrow,Kenneth(1963).SocialChoiceandIndividualValue.London:UniversityofMinnersotaPress.Barry,Brian(1995).JusticeasImpartiality.Oxford:ClarendonPress.Bogdanor,Vernon(1981).ThePeopleandthePartySystem:theReferendumandElectoralReforminBritishPolit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Bogdanor,Vernon(1994).WesternEurope,InDavidButler.&AustinRanney.(eds.)ReferendumsaroundtheWorld:theGrowinguseofDirectDemocracy.Pp.33-68.Washington:AmericanEnterpriseBarber,BenjaminR.(1984).StrongDemocracyParticipatoryPoliticsforaNewAg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Butler,David&Ranney,Austin(1980).Referendums:AComparativeStudyOfPracticeandTheory,Washington: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ForPublicPolicyResearch.Butler,David&Ranney,Austin(eds.)(1994).ReferendumsaroundtheWorld:theGrowinguseofDirectDemocracy.Washington: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Brand,Jack(1986).PoliticalPartiesandtheReferendumonNationalSovereignty:The1979ScottishReferendumonDevolutionInCanadian,ReviewofStudiesinNationalismXIII,pp.131-47.Budge,Ian(2001).PoliticalPartiesinDirectDemocracy.InMatthewMendelsohnandAndrewParkin(eds.),ReferendumDemocracy(pp.67-87).NewYork:PalgravePublisher.CouncilofState(1988).TheBookoftheStates,1988-89ed.Lexington,ky.:ThecouncilofStategovernment.Cronin,Thoma(1989).DirectDemocracy-ThePoliticsofInitiative,ReferendumandRecall.Gambridge:HarvardUnivesityPress.Dahl,RobertA.(1976).DemocracyintheUnitedStates:PromiseandPerformance.Chicago:RandMcNally.Dahl,RobertA.(1989).DemocracyanditsCritic.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Finer,S.E.(1975).AdversaryPoliticsandElectoralReform.London:AnthonyWigram.Fishkin,James(1991.DemocracyandDeliberation:NewDirectionsforDemocraticRefor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Fishkin,James(1995).Thevoiceofthepeople.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Gallagher,MichaelandUleri,Piervinceuzo(eds)(1996).TheReferendumExperienceinEuropem.NY:St.Martin’sPress.Gordon,JamesD.andMagleby,DavidB.(1989).Pre-electionJudicialReviewofInitiativesandReferendum.NotreDameLawReview,Vol.64,pp.301-314.Hahn,HarlanandKamjeniecki,Sheldon(1987).ReferendumVoting:SocialStatusandPolicyPreferences.NewYork:GreenwoodPress.Held,David(1987).ModelsofDemocracy.NewYork:GreenwoodPress.Hine,David(1988).TheItalianReferendumof8-9November1987.Electoralstudies,pp.163-67.Hine,David(1993).GoverningItaly:ThePoliticsofBargainedPluralism.Oxford:clarendonPress,pp.154-57.Kobach,KrisW.(1993a).TheReferendum:DirectDemocracyinSwitzerland.Aldershot:Dartmouth.Kobach,KrisW.(1993b).RecentDevelopmentinSwissDirectDemocracy.ElectoralStudies,Vol.12,No.4,pp.342-365.Kobach,KrisW.(1994).Switzerland.InDavidButler.&AustinRanney.(eds.),ReferendumsaroundtheWorld:theGrowinguseofDirectDemocracy(pp.98-53).Washington: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Lipjhart,Arend(1984).Democracies.PatternsofMajoritarianandConsensusGovernmentInTwenty-OneCountries.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Magleby,DavidB.(1984).DirectLegislation:VotingonBallotPropositionsintheunitedStates.Baltimor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Magleby,DavidB.(1988).TakingtheInitiative:DirectLegislationandDirectDemocracyinthe1980s.PoliticalScienceandPolitic.Vol.21,pp.601-2.Magleby,DavidB.(1994).DirectLegislationinAmericanState.InDavidButler.&AustinRanney.(eds.),ReferendumsaroundtheWorld:theGrowinguseofDirectDemocracy(pp.218-257).Washington: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Mendelsohn,MatthewandAndrewParkin(eds.)(2001).ReferendumDemocracy.NewYork:PalgravePublisher.Miller,Kenneth(1982).Policy-MakingbyReferendum:TheDanishExperience.WestEuropeanPolitics,Vol.5,No.1,pp.52-67.Morel,Laurence(1996).France:towardsalesscontroversialuseofthereferendum.InGallagher,MichaelandUleri,Piervinceuzo.(eds)(1996).TheReferendumExperienceinEuropem(66-85).NY:St.Martin’sPress.Morel,Laurence(2001).Theriseofgovernment-initiatedreferendumsinconsolidateddemocracies.InMendelsohn/parkin(ed.).Referendumdemocracy,CitizensElitesandDeliberationinreferendumcampaign(p52).Basingstoke:MacmillanpressLtd..Pitkin,HannahF.(1967).TheConceptofRepresentatio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Rourke,JohnT.,Hiskes,RichardP.andZirakzadch,C.E.(1992).DirectDemocracyandInternationalPolitics:DecidingInternationalIssuesThroughReferendumBoulder.Colo:LynneRienner.Schumpeter,JosephA.(1976).Capitalism,SocialismandDemocracy.London:AllenandUnwin.Setl,Maija(1999).ReferendumsandDemocraticGovernment:NormativetheoryandtheAnalysisofInstitution.London:MacmillanpressLtd.Smith,Gordon(1975).TheReferendumandPoliticalChange.GovernmentandOpposition,Vol.13,No.1,pp.294-305.Smith,Gordon(1976).TheFunctionalProperilesoftheReferendum.EuropeanJournalofPoliticalResearch,vol.4,pp.13-15.Uleri,PierVincenzo(1996).Italy:referendumsandinitiativesfromtheoriginstothecrisisofademocraticregime.InGallagherandPierVincenzoUleri(eds.),TheReferenduminEurope(pp.106-25).NewYork:St.Martin’sPress.Warren,MarkE.(1996).DeliberativeDemocracyandAuthority.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V.90N.1,46-50.Wright,Vincent(1989).TheGovernmentandPoliticsofFrance.London:UnwinHyman.Zimmerman,JosephFramcis(1986).ParticipatoryDemocracy:PopulismRevived.NewYork:Praeger.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之發展:我國實施公民投票之研究
2.
西方國家公民投票之研究﹣﹣就法治規範與政治裁量類型析論之
3.
公民投票:社會選擇理論之分析
4.
由瑞士的公民投票制度檢視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之理論與實踐
5.
論我國直接民主之理論與實踐─兼論公投審議委員會存立之法理爭議
6.
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實施之政經分析
7.
論台灣公民投票之法制化問題----以RobertDahl民主程序標準為中心
8.
公民投票與公民複決概念暨使用之研究
9.
從審議民主觀點試論公民投票之程序改革
10.
直接民主理論發展之研究--兼論我國二OO三年公民投票法
11.
我國公民投票制度之研究─以二00四年公民投票法之檢討為中心
12.
公民投票的理論侷限與實踐節制之研究
13.
我國公民投票制度形成過程之研究: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
14.
我國公民投票實務發展之研究—個案與法制之檢證
15.
論我國憲法體制下之公民投票發動權
1.
胡至沛(2001),<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思>,《中國行政評論,11(1),145-162。
2.
朝陽(1989),<論直接民權與間接民權之分際>,《憲政評論》,22(5),16-19。
3.
喬寶泰(1974),<直接民權制度之研究>,《憲政論壇》,6(20),9-14。
4.
丘昌泰(2003),<解讀公民投票的迷思>,《全國律師》,92(11),44-49,
5.
洪永泰(2003),<選舉投票日同時辦理公投對二零零四年總統選舉的影響>,《全國律師》,92(11),55-58。
6.
紀俊臣(1999),<內政部創制與複決法草案之基本法制架構-推展直接民權,宜回歸法制面>,《考銓季刊》,20,21-35。
7.
林水波、石振國(1999),<以直接民主改革間接民主的論述與評估>,《立法院院聞》,27(3),33-44。
8.
林水波(1999b),<「公民投票入憲的評估與建議」評論>,《新世紀智庫論壇》,6,2-4。
9.
周繼祥(1995b),<論複決權暨公民投票的發展>,《立法院院聞》,23(7),36-44。
10.
文忠國(1993),<從理性、務實面—論「公民投票」與「創制複決」的立法問題>,《政策月刊》,1,19-20。
11.
周繼祥(1995a),<論中山先生的直接民權>,《近代中國》,109,10-21。
12.
周志宏(2004),<公民投票法與憲法的相關問題>,《全國律師》,93(1),15-28。
13.
吳介民(2003),,《全國律師》92.11.79-84。
14.
李俊賢(2000),<論公民投票在我國適用之制度設計—從核四建廠案爭議談起>,《全國律師》,89(10),31-49。
15.
李俊增(1998),<論瑞士全國性公民投票>,《憲政時代》23(4),58-80。
1.
從審議民主觀點試論公民投票之程序改革
2.
直接民主理論發展之研究--兼論我國二OO三年公民投票法
3.
由瑞士的公民投票制度檢視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之理論與實踐
4.
論我國直接民主之理論與實踐─兼論公投審議委員會存立之法理爭議
5.
公民投票的理論侷限與實踐節制之研究
6.
民主理論與全球公民投票之現象分析
7.
公民投票與權力制衡
8.
美國「外交關係」與「軍事情報報告」對蔣介石評價之探討(1927-1941)
9.
台灣「宗教用地」問題與審議機制之研究
10.
從『國民主權』原理論公民投票制度
11.
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之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
12.
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
13.
政治信任感與公民投票參與
14.
新社地區河階地形與地下構造關係之研究
15.
「創意」如何成為「商品」:論台灣動畫及遊戲產業的文化、工業與創新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第二章代議民主與審議式民主
21,且尚有定期選舉與彼此存在的相互制約,人民逐漸從公共事務中脫離出來。 MacPherson 認為此種政治市場制度是一種不平衡的民主,其所聲稱的「公民消. 費者主權 ...
- 2政治學 - 考前命題
直接民主係由公民直接參與並制定決策,政府僅得依該決策加以執行;而代議民主需透過選舉制度,由公民選出代議士,再由代議士代表民意決定政策。 3.政府組成不同:. 直接 ...
- 3直接民主vs議會民主- 亞洲週刊
英國現時的政治制度為代議民主制中的國會民主(parliamentary democracy),選出在全國六百五十個選區的國會議員,國會最大黨因此執政,組成政府,換句話說,政府並沒有 ...
- 4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之意涵及運作特性各為何?兩者的差異何在 ...
直接民主又稱作古典民主主義(Classical Democracy)誕生於古代希臘,是一種城邦市民對於政治事務的積極參與,此制度較多適用於小國寡民之地,直接民主的主要意函如下: 1 ...
- 5直接民主| 台灣政治學刊
如同今日的台灣,威瑪共和也曾採行公民投票的制度並且以憲法明文規定之。按照立憲者的原意,之所以要將直接民主的要素帶入威瑪憲法,其理由主要在於他們──一如臺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