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期中華民國105年10月28日發行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名: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個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作者:費德廉、羅效德編譯出版日期:2014 出版者:前衛出版索書號:733.4 0011 2015 簡介: 在19世紀時期,就 ... ‹ › × . 直接到主內容區 第151期   中華民國105年10月28日發行 ::: ::: 館藏介紹 圖1:《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封面 書名: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個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書 名: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個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作 者:費德廉、羅效德編譯 出版日期:2014 出版者:前衛出版 索書號:733.400112015 簡 介:   在19世紀時期,就有許多歐美人士足跡遍佈全臺,包括東臺灣及中央山脈原住民部落,內容包含原住民的神話、傳統習俗,地質調查,婦女教育等等,此書收錄了14位西方旅行者來臺所留下計20篇臺灣遊記、書信或調查報告,有的為短暫旅行,有的人長居臺灣數十年時間,其所見所聞留給後人更不一樣的視野與眼光,有別於清代所留下之臺灣史料,絕大部分屬於官方的行政文書。

因此想要瞭解當時的臺灣民情、風俗與文化,仍需要依靠許多的方志、遊記或筆記等。

  這14位西方旅行者,如史溫侯(RocertSwinhoe)為英國派中國地區領事、史蒂瑞(JosephBealSteere)為美國探險家兼大學教授、甘為霖(WilliamCampbell)為長老教會宣教士,也有任職中國海關的職員及大英百科全書「福爾摩沙」的辭條作者等人,這14個西方人所留下的文字,有相當多是從未在臺灣發表過的,例如於高雄六龜這個地方,清代漢文史料幾乎未有著墨,但確有多位19世紀來臺的西方人對這個地方做了相當的描述與攝影照片。

  在當時西方人士的描述中,福爾摩沙島的臺灣人對比他們認知的華人,更使他們印象深刻,特別是在島上的原住民族群,在這本書收錄的文章中,有大部分關於原住民的描寫,尤其是對島上各族群之間互動關係的觀察描述,如有關平埔族文化逐漸消失的情況,相當值得參考。

這些早期來訪的西方人,許多為非常敏銳的觀察者,並已具備該時代的專業思考與邏輯。

  本書經由費德廉教授及羅效德女士的編譯,讓原本艱澀的史料,成為容易閱讀的文本,特別是本書考證許多文章所題的地理名稱,都經過復原成現在的地理位置,並附錄地圖標示,以當時只有地點的拼音記載,要復原成現在地點,實為大工程,完成本書更難能可貴,使得本書更值得關心臺灣史的讀者們收藏。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行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編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