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的地方歌謠—林班歌 - Revue Quart Mond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民國在1960年代起經濟起飛的背景下,政府的林務單位策畫山林植樹的龐大事業,當時居住在山區普遍務農而貧窮的原住民,為了能夠快速取得現金,來改變長期以來貧困的 ... 251|2019/3:Chanterladignité > Dossier Imprimer Citation Partager Citercetarticle Référenceélectronique 姓名:宋淑華(TeresaSong),« 臺灣原住民的地方歌謠—林班歌 »,RevueQuartMonde[Enligne],251|2019/3,misenlignele01mars2020,consultéle01mars2022.URL :https://www.revue-quartmonde.org/8240 Plan 歌1 歌2(排灣語Paiwan) 歌3 歌4 歌5 結語 Texteintégral 中華民國在1960年代起經濟起飛的背景下,政府的林務單位策畫山林植樹的龐大事業,當時居住在山區普遍務農而貧窮的原住民,為了能夠快速取得現金,來改變長期以來貧困的生活,很多人就此參與了歷時約二十年的山林墾地、種樹的勞力工作。

山林裡的工作範圍非常遼闊,需要不斷移地墾做,因此經常住在簡陋的臨時屋舍,加上食物補給困難,每天面對無邊無際的工作場域,身心更顯的勞苦。

不過,工人們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後,找到了舒壓與自我療癒的最好方法,那就是一起圍火飲酒歌唱,一把吉他唱出心中貧窮的苦悶、無奈與思念,久而久之,這種微醺或醉後的即興創作,在你一句我一句,沒有固定的片段而創作的短歌中,唱頌想念家人、愛人和家鄉,還有調侃娛樂自我解嘲的歌,長期下來慢慢地傳出一些耳熟能響的創作歌謠,稱之為林班歌。

筆者身為臺灣排灣族(註1),並以自己的經驗和田野資料對林班歌做簡單的介紹。

「福爾摩沙­(Formosa)-美麗的島嶼」是在航海時期西班牙人初見台灣島嶼時的驚嘆語。

這個位於西太平洋,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態非常豐富的小島,原住民自成一格的傳統裡生活了六千年。

最近這一百年之間,台灣的原住民先後歷經50年的日本政府殖民(1895-1945)以及國民政府(1945~)的統治。

日治時期在武力的征服下,實施皇民化政策,原住民因而開始逐漸失去自己的語言、傳統習慣以及思想。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將台灣讓給當時的國民政府(中國),原住民順勢由另一個政府管理迄今。

台灣在中華民國政府治理的過程中,逐步展開了一系列建設。

當時的十大建設是在1974-1979年進行,試圖以經濟發展將這個國家帶向現代化社會。

的確,當時亞洲四小龍由此而得名。

(註2) 台灣在整個經濟環境改變的脈絡裡,主流文化帶動的經濟邏輯,急速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生活型態,原本以傳統農耕生活為主的部落生活隨之更變。

約1960起,台灣的工廠林立,城市裡處處建設,原住民部落有許多人,逐漸大量投入到都市工廠工作、做幫傭、建築工人、學徒、礦工、遠洋工人還有跑林班,於此,原住民得到了一份有機會改善家庭經濟困難的工作,本文提及的「林班歌」由此時期而始。

臺灣政府在管理國家森林時,有一種劃分地區的「林班地」(Linban-compartment)單位稱號。

為經營方便,再依地形化約成小塊林班,林班地的大小範圍有幾十公頃至三百多公頃不等,有很多現在50-70歲的原住民都有林班地工作的體驗。

在筆者的部落裡,到林班工作的成員有失學的男女青年或少年以及壯年人,多數人都背負著家庭的經濟壓力而必須長期處在工作中。

在1980年代,也有小學生、國中以及高中學生利用寒暑假期間,都趁時機去「賺錢」,甚至教書的原住民老師也參與其中。

可見當時這股潮流是非常興盛而熱鬧的。

不過,真實的林班工作是不容易的。

其一,工作的場域在山上的森林裡,往往需要幾天的路程才能抵達,而且路況非常險峻而危險。

其二,工作場所太遠又交通不便、資訊封閉而且工作範圍極廣闊,經常移山隨居,因此,留在山中的工作時間短則2-3個月,長則1-2年,甚至更久,能夠下山或回家的機會很少。

第三,在山林砍伐的工作性質危險性較高,相對有薪資也比較高。

林班工頭若是林班工人熟悉的同族人,會給予他們方便,先預支薪水給他們的家人。

但林班人就因此必須忍受所有的辛苦,在艱苦的環境中求生存,以便「還債」。

第四,林班人的情感世界會因為情人分隔兩地,出現背棄諾言嫁娶他人的現象。

這些辛苦成為種種印記,都成為林班人刻骨銘心的創作來源。

林班歌謠的誕生搖籃是大家下工之後,在簡陋的屋舍前,圍火放鬆的微醺時刻,你一句我一句,沒有固定的歌詞/曲,彼此相互接歌,亂中有序的此起彼落即興創作。

就因為如此,當下即興編歌的創作溫度非常夠貼近生活的處境、或是他們的生命,使得在場者立刻產生共感和共鳴,進而在生活中持續不斷的頌唱,撫慰心靈的憂傷。

這些短歌在順暢的曲調裡,描述著想念家人、愛人和家鄉,並在調侃、娛樂、自我解嘲的歌詞中慢慢出現。

之後,這些長期流傳下來的創作歌謠,成為很多人傳唱的林班歌。

歌1 兩三年呀沒有問題,兩三年是沒有問題, 親愛的好哥哥/妹妹,請你不要難過,我一定會等著你回來。

他們的情人出外工作一待就是「兩三年」,一去就是幾年,彼此之間的情感是否堅貞,受到漫長時間的考驗。

然而當下處在父母決定、媒妁之言以及自由戀愛的過渡期,在窮困年代的每一個家庭都有其考量自己孩子「幸福」的條件和選擇: 歌2(排灣語Paiwan) Nuqai-shou-jen,nugaugauven NuKa-tsalisiyan,nubacigelen Haiyannaiyeyanhohaiyanaiyaohohaiyan 譯 :若是外省人,你們就會高興接待他, 若是Ka-tsalisiyan(排灣族當地人)就被拒絕。

當時住在部落的外省人(註3)在經濟、地位和教育等條件,都比在林班工作的當地人更好。

因此,這首歌明顯的歡迎外省人來家裡拜訪,卻排斥原本相愛的對象。

在經濟物資缺乏的年代,自己的愛人嫁(或娶)別人的情況時有所聞,因為父母親通常就會決定自己的孩子應該要嫁給誰了,所以林班歌更哀怨地唱道說: 妳不是說過呀永遠愛我嘛心上人 誰知道妳的話都是在欺騙我 如果你不相信天知道地知道信不信由你 白嘉莉呀白嘉莉呀沒有真的愛(註4) 他們用歌唱中的「語言」和「人物」運作出他們在遭遇中的情境和感受,沒有嚎啕大哭怨聲載道,只是溫和的表達、接受事實。

而白嘉莉小姐是當時最出名的歌星之一,在歌中隱喻著要挽回真愛的希望是非常渺茫。

歌3 我為你頭痛我為你感冒我為你發高燒 送到省立醫院看一看原來是相思病 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我要活下去(註5) 面對失去愛人,身心受傷,工作還是要繼續,因為我要活下去。

由此可以發現,即便困頓,仍要心存希望的活下去。

歌4 Sabisiniyamanonaka,Sabisiniizematemo, Dodimoto, GinjangnoGalansonyamanonaka. 譯:在山中是多麼寂寞啊 !寂寞是如此漫長啊 ! 我的家鄉在遙遠的嘉蘭村,在山的那一邊。

(註6) 筆者父母親這一輩(於1929年之後出生),他們在15歲左右均受日本教育,因此,部落的排灣歌謠,也有許多日本語言、日本思維和音樂也深入生活層面的影響。

這首典型日本語的林班歌謠,不論是歌詞會是曲調,哀傷的表達一種思想情懷,輝映了遙寄思念的情境,在林班時期中非常流行。

歌5 我們是一群Valulju的洋人生活在Yamanonaka 雖然沒有火車也沒有Taxi我們要回家我們要回家 上山11路下山11路我們要回家我們要回家(註7) 這是一手典型苦中作樂想家的歌 :Valulju是筆者部落往深山處的一個地名,也是作者當時工作的地方。

Yamanonaka是指身處於遙遠的山上。

詞意表達 :雖然交通非常不便,但是很想回家,因為我們有雙腳(11路),若你想回家,有了自己的11路,就沒有問題啦 ! 結語 臺灣原住民擁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傳統和文化,在經過幾個政府的影響下一直不斷順應著一切的改變,但從林班歌的脈絡中,可以看見原住民的本性在歷盡苦難之後,仍然保有屬於自己傳統內涵的純真樣貌。

在林班歌的圖像中,結構中有一群人(很少有一個人)、不分男女、一句接一句、一首接一首,一起唱個彼此熟悉的歌謠,歌中融合著有不同的語言,有時候有古調、有時候有日本風格、有時候又有中國的漢語歌謠、當然有會有16族中,夾雜幾個不同族群的語言和曲調,在非常簡短的短歌中,把一切憂喜的心情交付其中,唱完了,心情也舒適了,身心重新得著力量之後再繼續上工。

2019年的現代,林班歌依然在各地有台灣原住民的地方(都市與部落)適時之處傳遞心情,它呈現的情境與方式雖不同以往,其音樂內涵仍然提醒著當年的堅忍與溫柔。

另一方面,林班歌謠的作品創作元素與其文化有深厚的關聯與影響,上述的歌謠採集於排灣族,而排灣族的歌謠特色普遍偏愛哀思中散發出來的溫柔、憐愛和溫和,體現族群的風格與性情。

因此,林班歌經過多年歷史、社會、生活文化及最後作為音樂的意涵,突顯了林班歌的確有某種意義性的光譜:自我療癒、接納社會、與他人和解、融合的訊息,這樣的文化觀與其美學觀實踐在一首首林班歌裡,給了世界最美麗的禮物。

1註1:臺灣原住民截至目前為止有16個族群,這首歌是排灣族(Paiwan)語。

2註2:亞洲四小龍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西太平洋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韓國、臺灣、香港及新加坡。

3註3:外省人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在中國失去政權的時候,一起撤退來臺灣的一群士兵。

政府給他們一些薪餉,把他們安置在臺灣各地,有的當老師、當公務人員等,當他們確定無法回到中國的時候,開始想要娶妻生子,而他們的年紀都已經稍長,因此娶了原住民女性時,多是老夫少妻。

4註4:白嘉莉小姐是1970年代活躍在電視上非常漂亮的明星,會主持節目也會唱歌。

歌中提到這位當時風靡一時的歌星,主要大家都認識知道的人物,隱喻一種著處在不同世界的空間和渺茫的希望。

5註5: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qfyIshmzw影片,影音內涵這首歌,影片呈現的歌是非常傳統的林班歌唱法,也涵蓋好幾首短歌,短歌相互串成一首歌,其中的「厚海洋」是沒有意義的虛詞,但是是原住民歌謠中不可缺的一環。

6註6:這是筆者部落(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流行的歌謠,因為它特別標註了村名:嘉蘭村,唱起來思念家鄉的情感更為濃厚。

7註7:筆者在田野時,遇見這位9歲(1974年)就參與林班工作的朋友,他說了很多故事,也把這首歌好好的記了下來。

Notes 1註1:臺灣原住民截至目前為止有16個族群,這首歌是排灣族(Paiwan)語。

2註2:亞洲四小龍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西太平洋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韓國、臺灣、香港及新加坡。

3註3:外省人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在中國失去政權的時候,一起撤退來臺灣的一群士兵。

政府給他們一些薪餉,把他們安置在臺灣各地,有的當老師、當公務人員等,當他們確定無法回到中國的時候,開始想要娶妻生子,而他們的年紀都已經稍長,因此娶了原住民女性時,多是老夫少妻。

4註4:白嘉莉小姐是1970年代活躍在電視上非常漂亮的明星,會主持節目也會唱歌。

歌中提到這位當時風靡一時的歌星,主要大家都認識知道的人物,隱喻一種著處在不同世界的空間和渺茫的希望。

5註5: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qfyIshmzw影片,影音內涵這首歌,影片呈現的歌是非常傳統的林班歌唱法,也涵蓋好幾首短歌,短歌相互串成一首歌,其中的「厚海洋」是沒有意義的虛詞,但是是原住民歌謠中不可缺的一環。

6註6:這是筆者部落(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流行的歌謠,因為它特別標註了村名:嘉蘭村,唱起來思念家鄉的情感更為濃厚。

7註7:筆者在田野時,遇見這位9歲(1974年)就參與林班工作的朋友,他說了很多故事,也把這首歌好好的記了下來。

Auteur 姓名:宋淑華(TeresaSong) 國籍: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排灣族 ;研究:臺灣原住民歌謠 ;學歷: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 ; Traducteur OlivierLardinois Droitsd'auteur CCBY-NC-ND 251|2019/3:Chanterladignité > Dossi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