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篇十三,名不正則言不順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出自《論語·子路》。
它後面還有一句「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論語.子路篇十三,名不正則言不順
2020-09-05國學經典快速記憶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譯文:子路說:「衛君等待老師去治理國政,老師打算先從哪兒入手呢?」孔子說:「必須辨正名稱!」子路說:「有這個必要嗎?老師繞得太遠了!辨正它們幹什麼呢?」孔子說:「仲由,真是魯莽啊。
君子對於自己所不知道的,總是採取存疑的態度。
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
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
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麼辦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
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來不馬虎對待的。
」評論:孔子認爲,建立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實行他所說的「正名」,每個「名」都有一定的含義,這種含義就是此「名」所指的一類「實」物(事物)的本質;反之,現實社會的「實」物都應當與其「名」的理想的本質相符,與「名」爲它規定的含義相符。
例如,君的本質是理想的君必備的,即所謂「君道」。
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於「實」、於「名」,都是真正的君,這就是「名實」相符。
不然的話,他就不是與名相符的「實君」,即使他要人們稱他爲君,也不過是「名君」,「名實」並不相符。
在社會關係中,每個名都含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
君、臣、父、子都是這樣的社會關係的名,負有這些名的人都必須相應地履行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如此,則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社會大同,這就是孔子正名學說的含義。
這樣,孔子也就把正名學說應用到社會的政治管理上,正名就是爲政,就是在進行政治改革。
說到改革,我們中國人的表達方式以前都是比較含蓄的,也或者說都是比較謙虛的,他們用酒瓶裝新酒,只求改革之實,不要改革之名。
一種學說明明是自己發明的,卻去找一個古代廣爲大衆認可的人物當招牌,如孔子幾乎不說自己有什麼創新、改革,總是將自己的思想歸爲堯舜禹、周文武等。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也就可以理解孔子真不是迂腐。
而子路未能理解孔子正名的含義,聖人內心的機巧和大道,不是野人是什麼?野人者,粗野之人也,打打殺殺,衝鋒陷陣還可以,玩政治就差事了。
可是,子路畢竟也是孔子的心愛弟子啊,子路粗是粗了點,可優點也很多啊。
這樣的弟子還是比較難得的,藉此機會,孔子自然要對其進行教育。
相關焦點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八佾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談談對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理解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我認爲當今這個世界的局面很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有的時候想了解當今這個世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從春秋戰國的許多事例當中會有啓發和借鑑!
論語子路第十三13.3原文及翻譯
論語子路第十三13.3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子路曰:「衛君①待子而爲政,子將奚②先?」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⑥;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⑦而已矣。
」「注」:①衛君:衛出公,名輒,衛靈公之孫。
②奚:什麼。
③名:名分。
④迂:迂腐。
⑤闕:通「缺」,存疑。
⑥中(zhòng):得當。
⑦苟:苟且,馬虎。
《論語》:名不正,則言不順!孔子說,做事前要先正名正分.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三篇「子路篇」,本章主要充分體現了孔子在人格問題上追求完美的對等關係定義。
我們該如何運用孔子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出自《論語·子路》。
它後面還有一句「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通常從字面上來理解,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有異曲同工之妙,意思是: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會處處遇阻,處處遇阻就辦不成事。
中國文化經典國學-論語第十三篇《子路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子路篇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
」請益,曰:「無倦。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
」請學爲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0原文及翻譯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0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①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以上就是論語子路第十三13.10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論語.子路篇十三(運用記憶宮殿快速背誦國學經典)
通過掌握這些快速記憶方法,我們將輕鬆背誦《大學》《論語》《中庸》《道德經》《孝經》《易經》《離騷》《詩經》《孟子》《莊子》《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古文觀止》《昭明文選》《史記》《漢書》等國學經典,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我將對以上國學經典宮殿記憶方法逐一講解分享,希望能幫助到你和你的孩子。
我把1--100的數字密碼放在了下面供大家隨時記憶學習。
《論語》:「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這裏的&34;是指衛出公蒯輒,即衛靈公的孫子。
其父親蒯聵因爲得罪了靈公夫人南子,而被驅逐出國。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俗語說:「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字與人終生相伴,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人的一生的縮影。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孩子成年以後,確有「人如其名」的現象。
名不正言不順的子路慘遭殺身之禍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本章是孔子老師對子路講正名的重要性。
衛君就是衛國的國君衛出公輒,他是衛靈公的孫子,名字叫輒。
衛靈公夫人南子淫亂,太子蒯聵刺殺南子不成逃到晉國,後衛靈公和南子欲立公子郢做國君,郢推辭不就。
初中語文文言文《論語》引申經典成語(二)
如: 【名正言順】 [出處]「名不正則言不順。
」(《子路》) 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
後指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多形容(做事、說話)理由正當而充分。
【禍起蕭牆】 [出處]「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1、13.12、13.13原文及翻譯
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傳統文化論語子路第十三13.12原文及翻譯國學經典論語子路第十三13.13原文及翻譯以上就是論語子路第十三13.11、13.12、13.13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
論語大義(崔栢滔)季氏篇第十四章
【按語】孔學強調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
等級名分制度是周禮的內容之一。
本章核心在於正名。
本篇開篇首章,季氏的僭亂,以其大夫的身份,竟已經到了企圖亂用征伐的程度,經過本篇逐層的分析剖判,對君子加以訓誡,正本清源。
最後一章,看似閒來一筆,其實卻恰如樂法尾章之亂,點明回復禮治還是要從正名開始。
沒有正名,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禮必亂,即使到了季氏現在的程度,其由來也是由數代之前名不正開始的,與首章遙相呼應,意蘊深長。
這也是《春秋》大義之所在。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5原文及翻譯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5原文及翻譯「原文」: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①也。
人之言曰,『爲君難,爲臣不易。
』論語「原文」: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以上就是論語子路第十三13.15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拙讀《論語》第三百一十九篇:因爲正名的事孔子又罵子路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主流譯文:子路說:「如果衛國的國君等您去治理國家,您將先做什麼?」孔子說:「必將先糾正名分!」子路說:「您真的迂腐到這等程度嗎?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4、13.16、13.17原文及翻譯
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中華經典論語子路第十三13.16原文及翻譯經典誦讀論語子路第十三13.17原文及翻譯以上就是論語子路第十三13.14、13.16、13.17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
名不正則言不順,起名的注意事項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我想,或多或少,也有幾分唯心主義的觀點在其中。
這不是封建迷信,是情感,是文化。
論語子路第十三13.24、13.25、13.26原文及翻譯
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中華經典論語子路第十三13.25原文及翻譯成長是財富論語子路第十三13.26原文及翻譯以上就是論語子路第十三13.24、13.25、13.26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
國學智慧|《論語》中的五則成語小故事
【典故】春秋·孔子《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故事】孔子的學生非常多,其中有個名叫子路的,他個性勇猛豪爽。
有一次,子路在彈奏瑟時,孔子聽出琴聲里充滿豪放勇武的肅殺之氣。
孔子主張「仁」與「中庸之道」,見子路所表現的與自己的主張不合,就說:「你的琴聲太狂放,你一點都不像我的學生。
」其他學生見孔子如此評論子路,從此再也不敬重子路了。
孔子得知此事後,意識到其他學生誤會了他的意思,就爲子路辯解「子路的學問已達到登堂的水準,只不過尚未達到入室的境界,你們干萬不能看輕他。
」其他學生們聽完孔子的話,又像以往那樣尊敬子路了。
延伸文章資訊
- 1每日國學: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每日頭條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分正當,說話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說話必須理由正當而充足。
- 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中文百科全書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諺語,意思是名義不正當,道理就講不通;道理講不通,事情就辦不成。 基本介紹. 中文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 3論語: 子路- 名不正,則言不順;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4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不正 - 今天頭條
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不正,就是名與事實不相符合,言語錯誤,不能順理成章。名要是不正,辦不了政治。為什麼?要辦政治當然 ...
- 5論語.子路篇十三,名不正則言不順 - 人人焦點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出自《論語·子路》。它後面還有一句「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