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與三學、六度的關係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諦閒想讓你知道的是:戒、定、慧三學,是佛家的根本功夫。
三藏中的律藏是講戒學的,經論是講定慧的。
小乘從四諦用功,道諦中的八正道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八正道與三學、六度的關係
2020-12-170正行0
佛法中有諸多法門,就對治而言,則有無量,就修持總綱說,為戒、定、慧三學。
戒者戒律,防非止惡;定者禪定,靜慮澄心;慧者智慧,研真斷惑。
依戒資定,依定發慧,依慧斷除妄惑,顯發真理。
因位修學,不過此三。
八正道即是四聖諦中的道諦,由八正道,開演出三十七道品,又歸納演化為六波羅蜜多(六度),但其均屬於戒、定、慧的三無漏學的範圍。
三十七道品,最重要者爲八正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三學中戒者。
謂持戒律,清淨身口意三業。
廣義講,則包含一切正行;狹義說,重在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
以戒之力,而生四無量心,無殺心則無怨憎,心生慈善,不偷盜、不淫慾則生悲愍心,舍於妄語則心誠實。
故此,戒業清淨,同情衆生苦迫,引發慈悲喜舍之心。
在八正道中,正語、正業、正命是戒學。
八正道中,正念、正定是屬定學。
依戒生定,三業清淨,可修得清淨之禪定。
習定在於調和心之平靜,但必須離欲爲先,即呵五欲、(色、聲、香、味、觸)之過患。
八正道中,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是慧學。
因定而發慧,無漏慧之實證,以聞思修爲方便。
不聞、不思、則不能引發修慧,即不能得無漏慧。
聞思修即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欲學菩薩行者,須行六度。
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能攝盡一切善法。
菩薩以此行自利利他之事。
六度亦為三學所攝。
戒學攝前三度:布施是戒的資糧,戒是戒學自體,忍是戒的眷屬。
定學攝定。
慧學攝慧。
精進三攝,遍策三學故。
由此可知,菩薩修習六波羅蜜多,即具足一切善法,也就是具修福智、二利、三學等一切功德。
相關焦點
佛教常識:做人要走正道,學佛也要走正道,攏共有「八正道」
本師釋迦牟尼佛人天乘持五戒修十善,可得人天福報;聲聞乘依佛所說之「四聖諦」而起修,最高可證得阿羅漢果位;緣覺乘自悟「十二因緣」之法,可修成辟支佛;菩薩乘發「四弘誓願」,修「六度萬行學佛需先做人,做人要走正道,而不能行邪路,正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
學佛,也要走正道,攏共有「八正道」。
何爲六度?佛教六度是什麼?
謂菩薩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衆生,從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槃究竟之彼岸。
爲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義。
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項主要內容,是菩薩的正道,是攝盡一切菩薩道的總行,是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的途徑,也是悟入唯識性的因和果。
「度」的梵語是「Pāramitā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的意思。
早期佛教的八正道
三、八正道的內容八正道屬於四聖諦「苦、集、滅、道」中的第四個部分:「道聖諦」。
如同人們在渡河時所乘坐的舟船工具一樣,八正道可以幫助佛法的學習實踐者從生死輪迴的此岸,平安順利地到達涅盤寂靜的彼岸。
因此對八正道的了解和實踐在整個佛法的修學過程之中不僅是處於最重要的基礎部分,同時更是修學道路上的有效指南和根本保障,其重要性猶如高速公路上的指向標牌和防護欄杆一樣,可以從入口處就開始引導和保護行人安全地到達目的地或終點站。
八正道的具體內容,如下所述:(一)正見:簡單來說就是緣起法則和因果規律指導下的正確無誤的認知與見解。
佛教:「八正道」說了些什麼?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門中常提到「八正道」這個概念。
那麼,什麼是「八正道」呢?其實「八正道」,就是八種修悟成佛的方法和途徑,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種。
其實所謂的「八正道」,所表現出來的,其實就是佛教的戒、定、慧三學,也就是說,戒定慧三學其實就是對「八正道」的總結,所以,三學也是學佛之人修行的必備知識與儲備。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戒、定、慧三學表現出來的,其實就是「八正道」的精髓。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佛家八正道修行方法——戒、定、慧三學
文:諦閒想讓你知道的是:戒、定、慧三學,是佛家的根本功夫。
三藏中的律藏是講戒學的,經論是講定慧的。
小乘從四諦用功,道諦中的八正道,就是戒、定、慧;大乘菩薩的六度,也是戒、定、慧。
戒、定、慧三學說過釋迦的根本教法,是苦、集、滅、道四諦。
我們既已知道人生是苦果,今生所以結成這苦果,是前生所造的業和煩惱聚集成功的。
普陀講堂|八正道是正覺解脫的正道
學佛最終的目標,即是透過佛法的修學體證,達到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的目標,獲得涅槃寂滅的「樂」,這是人生最究竟圓滿的境界。
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爲衆生開示八種轉凡成聖,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修行方法,稱爲——八正道。
每天學一點《心經》:八正道
道諦,即靈魂達到覺醒的正確方法,也稱爲「八正道」,八正道也叫「八聖道」。
八正道即是徹悟之道,藉由八正道,世間的靈魂才能夠覺醒,八正道也是靈魂達到涅槃的必經過程
只有登上六度的般若船才能度你到解脫的彼岸
在了解八正道以後,我們就該對應的了解一下六度。
八正道是原始佛教的系列禪修方法,六度是漢傳佛教的系列禪修方法。
八正道和六度,都是佛陀說的具體的禪修方法,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學習所有的佛法名詞概念,我們都要轉向自己的內心。
對漢傳佛教的名詞術語,我們尤其要懂得這樣。
把六度轉向自己的內心,該怎麼來理解呢?
八正道的普世積極作用---願炯
但現代的科學文明是以人與大自然對立這一狀態來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它的出發點爲人類的利益,不斷去征服和掠奪自然,這樣當然就破壞了人與自然關係間的平衡,人與社會的關係亦同此理。
所以,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三者關係的核心,如何提高個人的修爲,使之有利於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就必須回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八正道」的立場來。
願炯法師:八正道的普世積極作用
但現代的科學文明是以人與大自然對立這一狀態來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它的出發點爲人類的利益,不斷去征服和掠奪自然,這樣當然就破壞了人與自然關係間的平衡,人與社會的關係亦同此理。
所以,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三者關係的核心,如何提高個人的修爲,使之有利於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就必須回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八正道」的立場來。
佛學入門系列|實踐「八正道」
十七、實踐八正道向來說:大乘重於般若,小乘重於正見。
因爲大乘能隨於般若而行,可得到解脫,小乘能依正見而行,也可得到解脫。
由此小乘人要修三十七道品的最後道品---八正道。
八正道首爲正見,正見即是行正道的眼目,有了正見,就不會妄修瞎行,徒勞無功。
說到八正道,非僅限於小乘人修八正道,因爲八正道有世間和出世間兩方面:依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將可成爲善人君子,依出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將可獲得生命的解脫,也即是小乘的最高果位,名爲阿羅漢。
佛家八正道的弦外之音
八正道是佛家的一個基礎概念,顧名思義八正道是匡正道行的八條準則,足以依憑的準則才是理想的準則,應當如繩規之線清晰而精準。
作為準則只有清晰了才能沒有曲解才能沒有歧義。
那麼八正道在你的認知中會是清晰的概念嗎?
佛教三學之「戒」學
佛法修學的總綱是戒、定、慧三學。
三學中戒是根本,以戒能成就於定,定可引發無漏智慧,證得涅槃故。
戒能防非止惡,用以斷除生死道中的業因業緣。
修行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戒的內容。
如在凡夫位資糧道的修行中,須有施、戒、修的三類福業。
爲堅固信仰修習對三寶及戒的不壞凈信,修於觀行得入於學。
什麼是「八正道」?
八正道,也叫八聖道支,也就是八種轉凡成聖的正確修持方法,是四諦中道諦的基本內容,是佛陀最初講的修持規範,也是學佛的基礎。
一,正見。
這是佛法聞思修中的聞慧,在聽聞佛陀的教導後,對四諦、緣起論、因果、三法印等,有了正確的理解,並且深信不疑,把佛法作爲自己的知見。
這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方法,因爲必須有了正知正見,才能破除邪知邪見,才能如理如法的進行以下七種修行方法。
二,正思維。
羅漢修行的出世間八正道
修行佛法的人要實踐八正道,若口說而不行,是無法解脫的。
所謂八正道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
在這八項事情其實是見、思維、語、業、命、精進、念和定,全都加上一個"正"字。
爲什麼呢?
八聖道(亦名八正道)
「聖道」者,指八聖道,亦名八正道。
謂:一正見。
二正思維。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精進。
七正念。
八正定。
《彌陀疏鈔》曰:「一正見者,《雜集》云:若覺支時,所得真覺,以慧安立,諦理分明,無有謬誤故。
三正語者,不唯心無邪思,以無漏智,攝口四業,住四善語故。
四正業者,以無漏智,除身三種一切邪業,住清淨身業故。
五正命者,以無漏智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故。
六正精進者,以無漏智,應勤行精進,趨涅槃道故。
聽菩薩說|八正道的功德
>爲獲寂滅當修此釋義這是八正道。
處於見道位的菩薩也有這些功德,但那時不是八正道,而稱七覺支(七菩提分)。
見道位菩薩與修道位菩薩的功德大致上是一樣的,但細微之處有不同,因爲境界在不斷提升。
第一,正見。
以前在見道中已證悟之意完全斷定。
之前已經親見了諸法的究竟實相,現在進一步地斷定了。
與見道位相比,雖然都已經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但此時更深入、更明了。
「六度」-佛教六度是什麼
六度(佛教解釋)趙朴初居士對「六度」的解釋(選自佛教常識問答):「度」梵語是「Pāramitā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即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
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
自業他業,各領其受。
魔障業障,二向緣由。
隨緣消業,莫造新秧。
什麼是六度?佛教六度是什麼?
> 六度,佛教教義。
六度是指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可以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
1.布施(檀波羅蜜或檀那波羅蜜): 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
謂菩薩由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能施與衆生利樂。
佛陀開示:八種離苦的正確解脫方法,就是「八正道」……
八正道,又作「八聖道」、「八支正道」、「八聖道分」,意爲通向涅槃解脫的八種正確途徑:(1)正見,離邪分別,正確體見諸法之理而不謬誤;八正道又可以歸結爲戒定慧三學,其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屬戒,正念、正定屬定,正見、正思維屬慧。
延伸文章資訊
- 1三學與六度 -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三學與六度 · 佛法不出解脫道和菩薩道(菩提道)兩種修學路數,即俗稱的大小二乘(聲聞、菩薩),其修學綱領分別為三學與六度。 · 三學戒定慧皆含攝於六度中 ...
- 2六度 - 華藏淨宗弘化網
- 3三學、六度、十願@ 心情記事 - 隨意窩
與「戒定慧」三學相違背的是「貪瞋痴」三毒。佛教導我們以戒學斷貪,以定學斷瞋,以慧學斷痴,轉貪瞋痴為戒定慧,這是斷惡修善。
- 4三福、六和、三學、六度@ 一切法從心想生 - 隨意窩
- 5八正道與三學、六度的關係 - 人人焦點
文:諦閒想讓你知道的是:戒、定、慧三學,是佛家的根本功夫。三藏中的律藏是講戒學的,經論是講定慧的。小乘從四諦用功,道諦中的八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