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民/轉型正義是否「正義」,該由什麼原則來判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這些制度和作為必須以適當方式去回應受害者的主張和訴求,以及追究加害者的道德責任,但不必然是以「補償正義」和「應報正義」之名來進行,也不是以 ...  謝世民/轉型正義是否「正義」,該由什麼原則來判斷?|思想坦克|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謝世民/轉型正義是否「正義」,該由什麼原則來判斷? 思想坦克 18Mar,2019 中正紀念堂天井上,備受爭議的國徽或國民黨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轉型正義是台灣各界自民主化之後就持續關注的政治議題,但由於大家對於這個議題的認識有限,政治利益計算又牽涉其中,因此,我們對於國家應該如何處理「威權時期政府系統性侵害人權、奪取國家資源」事宜,一直爭論不休,進展有限。

這個局面直到民進黨完全執政之後,才有了巨大的改變。

民進黨在2016年初的立委和總統選舉中,大獲全勝。

立法院在國民黨失去優勢的情況下,陸續通過了《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以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行政院並分別於2016年8月、2018年5月,成立了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由前者負責「進行政黨、附隨組織及其受託管理人不當取得財產之調查、返還、追徵、權利回復」,後者負責規劃、推動「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處理不當黨產」、「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不過,這些重大變革並未受到國民黨其及支持者的認同,爭論仍然不斷。

在這場勢必還會持續的爭論中,有一個基本的政治道德問題,我們不能忽視,那就是:國家處理「威權時期政府系統性侵害人權、奪取國家資源」之制度和作為,是否正義,應該依據什麼原則來判斷? 或者,更簡單地說,什麼是我們最有理由接受的轉型正義原則? 這個問題不是在問:我們目前用來處理威權時期諸多不義事宜的制度和作為是否違憲?憲政問題很重要,但除了憲政問題之外,我們還有政治道德層次的正義問題:我們目前用來處理威權時期諸多不義事宜的制度和作為,即使不違憲,是否正義?如何判定是否正義?以我們熟悉的分配正義問題來類比一下,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問題的基本性。

如何判定是否正義? 要評價社會制度,我們必然訴諸價值,其中最特別的價值是正義。

正義的特別之處在於:正義不待我們的選擇就對我們具有不變的規範性,或者說,正義給了我們不可放棄的理由,因為我們無法說「正義不是我們選擇去追求的目標,因此,正義對我們沒有約束力」。

相對而言,其他價值的規範性則會隨著我們的選擇而有變化,在不涉及正義的所謂「價值衝突」情境中,我們可以選擇某些價值作為目的來追求,放棄另外一些與之衝突的價值。

當然,在衝突情境中去放棄這些價值,我們會感到遺憾,但是,這些被放棄的價值,一旦被放棄了,對我們就不再具有規範力。

對照而言,不論我們選擇什麼價值作為我們的目的,我們在追求這些價值時都必須謹守正義之要求(或不能背離正義之要求)。

我們對「正義」的這種理解,羅爾斯在他的《正義論》用了一句很簡潔的口號來概括: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德目。

對羅爾斯而言,就內容而言,正義不是來自於神意,也不是一種獨立的而且僅僅依賴理性直觀就可以去發現的道德秩序,而是人彼此在公平情境下的協定。

眾所周知,羅爾斯《正義論》關切的是「分配正義問題」,他倡議我們應該依據「正義二原則」及其「優先規則」去判定一個社會的分配制度(或他所謂的「社會基本結構」)是否正義。

根據羅爾斯的正義論,社會基本結構是正義的,僅當(1)每個人在其中都享有一套適當的、彼此相容又相等的基本自由和權利體系;(2)它所允許的社會經濟不平等,(a)在滿足了所謂的「公平式機會平等原則」之前提下,依附在對所有人開放的職務和工作之中;(b)並對受益最小者最有利;在適用上,(1)優先於(2a),(2a)優先於(2b)。

羅爾斯主張,上述這兩項原則(其及優先規則)是憲政民主社會最有理由去接受的分配正義原則。

對羅爾斯而言,一個政治社會的分配制度,即使沒有違反自己的憲法,但若違反了上述的原則,那它就是不義的,而且違反的程度越嚴重,就越不義。

以羅爾斯的分配正義原則為參考點,我們要問的是:什麼是我們最有理由接受的轉型正義原則?國家處理「威權時期政府系統性侵害人權、奪取國家資源」之制度和作為,是否正義,應該依據什麼原則來判斷? 針對這個問題,當代法政哲學家ColleenMurphy在她2017年出版的重要著作TheConceptualFoundationsofTransitionalJustice中,為我們提出相當具有啟發性的答案。

圖/取自蔡英文Facebook 轉型正義是正義的獨立面向 根據Murphy,轉型正義是一種獨特的正義。

轉型正義不是分配正義、不是補償正義、不是應報正義:分配正義原則、補償正義原則、應報正義原則,或其組合,並不是我們去判斷「國家處理威權時期諸多不義事宜的制度和作為是否正義?」之恰當標準。

轉型正義的正義,不僅具有不可化約性,而且也不與其他種類的正義和我們認為重要的其他價值(發展、和平、和諧、民主)彼此妥協之後的一種價值。

換言之,轉型正義是正義(諸多面向中)的一個獨立面向。

對Murphy而言,國家處理威權時期諸多不義事宜的制度和作為,是否正義(或在多大程度是正義的),取決於這些制度和作為是否有助於(或在多大程度上有助於)社會轉型。

雖然這些制度和作為必須以適當方式去回應受害者的主張和訴求,以及追究加害者的道德責任,但不必然是以「補償正義」和「應報正義」之名來進行,也不是以犧牲「補償正義」和「應報正義」來進行,而是著眼於「社會轉型」之促進。

她強調,正義不是僵化的價值,而是有彈性、對脈絡「敏感」的價值,就「轉型中的社會」這個脈絡而言,追求正義不是在追求補償正義,也不是追求應報正義,更不是在追求分配正義。

Murphy所謂的「社會轉型」,指的是公民之間關係正常化的轉型,公民與國家之間關係正常化的轉型。

Murphy的這個概念與她對於「轉型正義」的適用範圍有關。

對她而言,「轉型中的社會」具有幾個特徵,這些特徵構成了她所謂的「轉型正義之情境」(thecircumstancesoftransitionaljustice): 公民與政府官員之間存在着普遍性的、結構性的不平等互動條件。

人權侵犯被常態化,已經成為一般人生活中必須時時面對的事實。

對一個政治共同體是否可以存活下來,有極度的不確定感。

國家過去在各種犯行中常常扮演了某種角色,人民對於是否要服從權威相當遲疑。

在Murphy的理論中,這樣的社會,是「轉型正義」(作為一種特殊的正義)之適用對象。

因此,嚴格而言,她的理論並不適用於台灣,不過,她的分析架構仍然有相當參考價值,有助於我們去回答:對台灣這樣的社會而言,國家處理「威權時期政府系統性侵害人權、奪取國家資源」之制度和作為,是否正義,應該依據什麼原則來判斷?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如何理解「轉型正義」?〉) 2018年世界人權日當天,促轉會與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平復司法不法之第二波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儀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謝世民,政治哲學工作者,相信抽象問題與具體問題同樣重要,認為具體問題,甚至實踐的策略和變革的方案,要想得透徹,一定會觸及有待釐清的抽象概念和價值,也同意羅爾斯的觀察:沒有人去思考抽象而困難哲學問題的社會,是一個殘缺不全的社會。

更多思想坦克Voicettank:Web|FB|Twitter |延伸閱讀| 如何看待促轉會風波?克羅埃西亞的轉型正義困境轉型正義絕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思想坦克 轉型正義 國民黨 謝世民 延伸閱讀 炸毀史達林雕像,另一個「不知感恩」的故事 蔣公銅像是一種壓迫性事物 為什麼我們不追究蔣介石?兼談轉型正義的未來 「除垢法」是一種政治操作?轉型正義對公共制度的正面效果 大屠殺能宣傳嗎?柯文哲對人道主義的輕佻 幫張天欽說些「公道話」:如何面對轉型正義的政治性 作者其他文章 王宏恩/一樁「去人化」的濫殺無辜:南加州槍擊案為何會發生? 林應然/我們終究會感染Omicron?台灣須改變「清零」心態 詹順貴/與其提高罷免門檻,不如重建立委圖像 盧郁佳/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是彗星撞向地球的距離 林應然/Omicron疫情下的春節,台灣如何變通因應? 李明軒/「發大財」不再只是口號:台積電是否能重新榮耀高雄? 盧郁佳/從朱元璋到習近平:兔死狗烹的中國偶像黃昏已來臨 趙君朔/重返毛澤東老路:習近平的下一步? 王宏恩/數字會說話:美國民眾支持台灣民調首次過半 陳牧民/如何解讀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的意義? 李政亮/當東京奧運激情過後:幾個觀察指標的後續效應 林佳和/當奧運熱潮退燒,台灣該如何維持運動風潮? 林應然/新冠肺炎疫苗能混打嗎?爭議解決與政策解套 郭永興/出口飛天、內需趴地:下半年台灣「L型經濟」的隱憂 王宏恩/藍、綠、年輕人都接受的報紙——用數字送別《蘋果日報》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思想坦克 《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有氣力的聲音。

最新文章 2022金穗獎賽後點評:獎勵新進之外,能否予以多元類型作品肯定? 《我的出走日記》:如何解放受社會束縛的自我?一段關係與情感的自白 人工智慧是人嗎?從Google的LaMDA談如何與「牠」共存 光影與舞步的交纏來回:記11年後,「PINA」重返大銀幕 疫情動態清零,就業也被清零?失業危機席捲全中國 最多瀏覽 雨燕無巢可歸:政府的自作聰明是導致生態破壞的元兇? 陳琮勛/「林義傑用BT種子釣魚」?回溯BT與著作權的愛恨情仇 俄烏戰場的攻擊主力兵種:永不停止追求打得更遠、更準確的砲兵 「不准買、不許賣」?如何正確解讀與應對美國阻台灣軍購案 徐巧芯違停事件啟示:台灣行人是道路使用的次等公民?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