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四十) - 法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苦下四行──「苦諦」指三界依正果報,色心諸法。
此諸法緣生緣滅故「無常」;為無常所逼故「苦」;一相異相不可得(破外道執「我」與「五蘊」為一或異)故「空」;我我 ...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四十)
──
第十一講表
四諦十二因緣(之二)
●雪廬老人編表
●思飛講述‧彙整
◎觀法──析空觀、十六行觀
聲聞人聞解四諦教已,依教起觀,而其觀慧,不外「析空觀」。
●析空觀
第九表中總說三乘宗旨,已略明三諦三觀。
其中「空觀」觀「真諦」,有「析空觀(觀散壞空)」、「體空觀(觀當體空)」二種,而小乘(藏教)之觀慧為「析空觀」。
觀萬法緣合則生,緣散則滅,有生有滅故「無常」;無獨立自體,不能自在作主,故「無我」。
何以名之為「析空」?蓋佛常將色心諸法分析為五陰、或十二入、或十八界,令行者觀察,但見有陰、入、界法,起惟法起,滅唯法滅,不見有我及我所有,故名「析空觀」,又名「無常無我觀」。
能了「我空」,能破「我執」(不能了「法空」、破「法執」)。
小乘聲聞人即以此析空觀慧,觀「生滅四諦」道理。
●四諦十六行觀
何以須觀四諦?以迷四諦則見惑起,明四諦則見惑除故。
蓋行者必須將四諦一一觀明,方能所修無謬(道),所斷無謬(苦集),所證無謬(涅槃)。
否則,以苦為樂,以無常為常;應斷者不斷,應捨者不捨;或非道而計為道,非涅槃而計為涅槃。
則墮凡夫外道邪知見中,永無斷惑證果之分矣!若能觀明四諦,定慧功深,則見惑斷,進一步可斷思惑;如是則三界因緣滅,因緣滅則三界苦果滅,而證入真諦涅槃矣。
是謂「理惟一真(真諦),觀有四諦;由觀四諦,方顯真理(真諦)。
」
如何觀四諦?欲使修觀者取理無謬(於四諦理確實明解無誤),故經論中於每諦下各以四行觀之(起四種觀解),四行觀明了,方於此諦明了無謬。
四諦合計十六行觀,又稱「十六行相」。
如下表:
一、苦下四行──「苦諦」指三界依正果報,色心諸法。
此諸法緣生緣滅故「無常」;為無常所逼故「苦」;一相異相不可得(破外道執「我」與「五蘊」為一或異)故「空」;我我所不可得故「無我」。
若但觀欲界苦諦,則可觀「苦、不淨、無常、無我」,而此四行觀即「四念處觀」(後詳)。
二、集下四行──「集諦」指見思惑業。
有漏惑業和合,能招苦果,名「集」;觀於六因(《俱舍論》等將萬法生起之因分為六種,如能作因、俱有因等),能生苦果,名「因」;觀於四緣(親因緣、增上緣等,如第二表中說),能生苦果,名「緣」;還受後有苦,名「生」。
三、滅下四行──「滅諦」指涅槃。
於涅槃境界中,諸煩惱滅,名「滅」;一切苦盡,名「盡」;一切第一,名「妙」;超過生死,名「離」。
四、道下四行──「道諦」指戒定慧。
此道能至涅槃,名「道」;非顛倒法,名「正」;聖人行處,名「跡」;運至三脫(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乃入涅槃之門),名「乘」。
此十六行觀,又有欲界十六行與上界(色界、無色界)十六行之別,上下界合為八諦三十二行觀。
聲聞行者,初則惟觀欲界苦諦四行相,次則具觀欲界四諦十六行相,後則遍觀上下界八諦三十二行相。
◎行位──
七賢四聖
天臺藏教聲聞乘之行位,依《俱舍論》等明之,有七賢四聖之位。
先消釋「三界迷諦(即此講表之丙表)」,然後說行位。
●三界迷諦
「起見惑八十八使」──
如第九表釋「見思惑」中已言,見惑有十使,思惑有四使。
見惑十使配合三界四諦而論,則成八十八使。
何以須論三界?以三界見惑不同故。
又何以須論四諦?以見惑乃迷四諦而起,四諦迷則見惑浩然;四諦明則見惑斷除故。
如下表:
「苦下俱一切」──
迷於苦諦,則十使俱起。
「集滅各除三」──
迷於集諦、滅諦,則各起七使。
「道除於二見」──
迷於道諦,則起八使。
「上界不行瞋」──
上二界「瞋」伏而不起,以有定水寂靜滋潤故。
或問:何以身、邊二見唯在苦諦下?答:身見(我見)惟迷苦諦而起,以凡夫莫不執此五陰苦果為「我」故;又依於身見,乃起邊見;餘三諦非身,故無此二見。
又此二見,於明苦諦時斷之。
又問:戒取見何以唯在苦、道下?答:外道多計苦行,以為解脫正因,此乃迷苦諦而起,知苦諦時則不生戒取,故在苦諦下。
又戒取見乃非道計道,故在道諦下;集滅非道,故不生戒取。
如是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於「見道位」時頓斷之。
「起思惑八十一品」──見惑為「迷理惑」,乃迷於四諦道理之妄見,故須論四諦。
「思惑」則為「迷事惑」,乃迷於五塵事境之妄情,故不論四諦;但論三界,以三界思惑不同故。
欲界思惑有四使(貪、瞋、癡、慢),上二界思惑各有三使(除瞋),如是三界思惑共十使。
此十使思惑分為九地八十一品:謂欲界為一地,色界四禪為四地,無色界四空為四地,合為九地;每一地分為九品(上中下三品,又各分三品,如上上、上中、上下等),如是共八十一品思惑,於「修道位」中分斷之。
(待續)
》回明倫首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197 參、俱舍宗要義 - 星雲大師全集
在一切萬有諸法中,俱舍宗又把它歸納分類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科及七十五法等。 ... (3)見取:三界四諦下的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四種,與苦諦下的四見,集、 ...
- 2常見問題> 認識佛教
一、苦諦 是闡明一切眾生都是痛苦的。 ... 去追求滿足,作出種種善惡的行為,積集不同的業力,我們生命便會在業力的牽引下,一期又一期地相續下去--即過去世的苦果。
- 3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四十) - 法音
一、苦下四行──「苦諦」指三界依正果報,色心諸法。此諸法緣生緣滅故「無常」;為無常所逼故「苦」;一相異相不可得(破外道執「我」與「五蘊」為一或異)故「空」;我我 ...
- 4四諦十二因緣 -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
佛說滅諦,揭示三界苦海外,真實安樂解脫處,則茫茫眾生,油然興起歸來之志矣! ... 「苦下俱一切」── 迷於苦諦,則十使俱起。 「集滅各除三」── 迷於集諦、滅諦, ...
- 5見惑88使、思惑81品- 恭敬合掌- udn部落格
三界見惑八十八使三界四諦惑使小計合計總計備注欲界苦身、邊、戒、見、邪、貪、瞋、痴、慢、疑十使三十二使八十八使苦下俱一切集滅各除三道除於二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