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族群認同 ; 原住民族群正名運動 ; 文化論述 ; ethnic identification ; the recertification ... 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6。
1-90。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ACI:
數據來源:AcademicCitationIndex,簡稱ACI
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
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
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
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
→
2010年的影響係數
=(20+30)÷(15+16)≒1.61
什麼是預刊文章?
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
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
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
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期刊名稱。
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doi:DOI
號
來源資料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48卷2期(2010/06/01)
過猶不及:解構千禧年後台灣女遊書寫下的日本意象
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冷戰時期學校教育中的反共形象:以臺灣與韓國兩地小學教科書為中心的分析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評介李金銓主編《文人論政:民國知識份子與報刊》
論一九五○年代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學術研究
P119-157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DOI:
10.6431/TWJHSS
訂閱目次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TheConstructionandChallengeofEthnicIdentification:ReviewontheRecertificationMovementofIndigenesinTaiwan
靳菱菱(Ling-LingChin)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
;
48卷2期(2010/06/01)
,
P119-157
繁體中文
DOI:
10.6431/TWJHSS.201006.0119
族群認同;原住民族群正名運動;文化論述;ethnicidentification;therecertificationmovementofindigenes;culturaldiscourse
分享到
摘要
│
參考文獻
(35)
│
被引用次數
(9)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台灣原住民運動自一九八○年代發展至今經歷數個演變階段,其中族群正名(或復名)最引人注意。
自二○○○年起先後有五個民族申請正名成功: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與賽德克族。
這些新興族群除了建構自我認同外,更致力區隔其與原來族群間的細微差異。
然而此一正名風潮有其結構性困境。
它除了與近年本土化、強調鄉土意識的政策有關外,國家機器透過制度設計,讓原住民相關訴求不會因為選舉而取得全國性關注,將原鄉問題侷限在政府與部落之間的協商。
同時當所有原住民承受現代化對其文化傳承衝擊時,正名的渴望反而賦予國家機器決定了族群的發展與內涵,成為國家釋放族群發展不公義的安全閥,正名成功之後仍需面對原住民已國家化、新的世代對族群面貌逐漸模糊的現實。
因此當正名成為區域性族群分出的手段,「我的民族認同」得自他者的公開承認,並願意接受他者的保護時,「我的民族」主體性無形中已被鑲嵌在一個更大的群體中。
原住民族內部排他性的認同建構不但無損單一國族想像,反而鼓勵了更少數的人從少數人分出,致力於他、我區辨的結果,強化了不同族群對文化歷史論述權的競爭,族群之間的內部矛盾更為難解,也讓原住民議題開始走向部落化與地方化。
此一波正名風潮對原住民族內部政治的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
並列摘要
〈TOP〉
TherewereexperiencedseveralstagesaboutindigenousmovementinTaiwanfrom1980stothepresent.Therecertificatedissueofethnicgroupsisusuallyinfluenceontheinternalpoliticamongindigenes.Therewerefiveethnicgroupsgotrecognitioninpastdecade:Thao,Kavalan,Truku,SakizayaandSediq.Thepromotersreconstructedtheculture,putoneffectsingrassrootsandaskedforthesupportinspecificcouncil.Theyattemptedtoexpresstheculturaldifferencesinordertodistinguishtheothers.Thesateapparatuspermittedandtransferredtheinjusticeofethnicpolicyintotheproblemsoftribedevelopment.
Itexistsadilemmainrecertificationmovement.Theidentificationofindigeneswasshapedbypoliciesoflocalization.Thecharactersofelectoralandinstitutionalsystemhadsetthebarrierswhichtheaboriginalissuescouldn'tgetattentionfromthepublic.Isitnecessarytobuildexclusiveidentificationwhentheindigenesarewillingtobepatronizedandbeapartofnationalimage?Thismovementwillencouragethefewertoseparatefromtheminority,andlettheclaimlocalizeandtribalizegradually.Itisworthytostudyfurtherabouttheinfluenceonindigenouspolitic.
參考文獻
(
35
)
〈TOP〉
包正豪(2009)。
原住民籍立法委員的代表取向與問政行為:1993-2008之法律提案內容分析。
選舉研究,16(1),95-129。
連結:
靳菱菱(2009)。
文化的發現與發明:撒奇萊雅族群建構的歷程與難題。
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連結:
靳菱菱(2006)。
文化論述的權力:從布農文教基金會的文化復振看布農族的權力觀。
台灣人類學刊,4(2),113-149。
連結:
趙中麒(2004)。
民族想像與/或民族復振:太魯閣(族)分離/正名運動的意義與困境。
思與言,42(4),161-200。
連結:
Brown,David(1989).TheEthnicityoftheState:EthnicPoliticsinSoutheastAsia.EthnicandRacialStudies,12(1),47-62.
被引用次數
(
9
)
〈TOP〉
施怡如(2015)。
從殖民教育到本土教育---臺南地區西拉雅族四百年的變遷。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5。
1-129。
賈凡逸(2016)。
族群、部落與法律多元:台灣原住民族的部落自決。
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6。
1-90。
賴俊兆(2014)。
原住民族教育權利的憲法建構。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4。
1-152。
吳珮甄(2012)。
樂樂鄉國小學童族群認同的形塑過程。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學位論文。
2012。
1-137。
饒芷禎(2012)。
政策之窗的啟合與西拉雅族正名之研究。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學位論文。
2012。
1-398。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延伸文章資訊
- 1評台灣平埔族之族群認同運動
訪談以及問卷調查,輔以民誌學的田野觀察筆記,對台灣平埔族正名運動. 作了多面向的檢視,此書對於台灣平埔研究者以及關切原住民權利的人可. 以說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 2從人群到族群:論Sakizaya的消失與生成
可以說,這篇論文的價值就在於指出台灣原住民從人群到族群轉化的特殊現象。 ... 的影響,因而展開正名運動,但將Sakizaya劃歸成阿美族卻是在日治時期的族群分類之中。
- 3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 月旦知識庫
靳菱菱,族群認同,原住民族群正名運動,文化論述,ethnic identification,the recertification movement of indigenes,cultural ...
- 4從《追鹿人》出發 談台南西拉雅族的認同與認定
... 埔族群正名運動的背後,認同與認定之間的落差,以及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扮演從中的角色,現實政治利益如何影響認定,最終再回歸到西拉雅族就是「原住民」族的事實。
- 5族群認同的建構與挑戰: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反思
族群認同 ; 原住民族群正名運動 ; 文化論述 ; ethnic identification ; the recertification ... 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