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的理想人格:至人、真人、神人、聖人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真人無爲。
莊子認爲老子、關尹子是古時候的真人,真人「不以人助天」,「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
如果說「至人」超越了「我」這個概念,則「真人」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莊子》中的理想人格:至人、真人、神人、聖人
2020-12-06哲學社
莊子在萬物本體論上有著獨到的見解,這種「萬物齊一」的思想塑造出曠達的性格來。
基於對世界深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透徹理解,莊子選擇了一種不拘泥於世俗的生活態度。
莊子先認識到萬物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故此或榮或辱,或貴或賤,或生或死全然不能影響到精神的自由。
有人在《莊子》中讀出「阿Q精神」來,既然貴賤沒什麼不同,爲什麼甘於貧賤而不追求富貴呢?必然是在現實社會中鬱郁不得志的精神勝利法。
這需要從莊子的價值觀中找尋依據。
對於世俗價值觀認爲是「好」的事物,認爲實現的人生價值。
莊子幾乎是全部否認的。
俗人認爲要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莊子說讀書不過是咀嚼古人的糟粕罷了。
俗人認爲要居廟堂之上,莊子說我情願做在泥巴里打滾的烏龜。
俗人認爲生是快樂的,死是悲切的,莊子認爲生死都是命,是自然的過程,沒必要哀,也不需要樂。
莊子將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分爲四等,即:至人、真人、神人、聖人。
至人無己。
至人在人生境界上體現出「無我」的旨趣,《莊子·田子方》進一步解釋到:「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
「至善」、「至美」又具體體現在「逍遙」、「苟簡」、「不貸」三個方面。
莊子說:「以游逍遙之虛,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
逍遙,無爲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也。
」真人無爲。
莊子認爲老子、關尹子是古時候的真人,真人「不以人助天」,「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
如果說「至人」超越了「我」這個概念,則「真人」超越的是「人」這個概念。
以天的角度從事,沒有所謂的親,沒有所謂的疏。
行爲舉止完全符合純粹的客觀依據,真人是「能體純素」的人,是純粹的、樸素的,先做到真人,才能得出真知。
具體的標準是真人「與天爲徒」,至人「與人爲徒」。
真人可以做到直接師法自然,按照天的道理來從事。
至人這是按照真人所講的道理來從事。
神人無功。
在《逍遙遊》中肩吾說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們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可見神人是由道術修爲的人,可以「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莊子》中關於「神人」的篇幅並不多,可以參考的依據只有:「不離於精,謂之神人」,而「精」是後世道教重要的修煉屬於,精可以化氣,精足則正氣旺,精虧虛,則化氣不足;可以化血,精足則血旺,精虧則血虛;可以化神,精虧則神疲,精亡則神散。
在中醫學中「精」是生命的本源,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元動力。
根據如上的介紹,至人、真人大體上是「入世的」,在具體入世作爲上所達到的層次不同。
而神人是出世的,是專注於生命的修養。
而至人、真人、神人能做到的聖人都能做到。
《天下篇》中說:「不離於宗,謂之天人。
不離於精,謂之神人。
不離於真,謂之至人。
以天爲宗,以德爲本,以道爲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聖人無名。
聖人是道家理想中的最高人格。
《道德經》中說:「道恆無名」,聖人的一切跟都是跟「道」保持高度一致的,這是基於「人法地,地發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本邏輯。
萬物皆自然,聖人亦自然。
自然是自己本來如此,也是自生自滅,自成自消。
人只能輔萬物之自然,而不能干預萬物規律,故此爲無爲,事無功,成無名。
《莊子》的矛盾之處在於,既有對聖人肯定的表述,也有反對聖人的言論。
這是莊子、及後學思想演化出「認識上的分歧」。
莊子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莊子哲學:宇宙觀和認識論極簡史:《莊子》的來龍去脈轉載請註明出自【百家號:國學新思潮】插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先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老子是什麼人?老子說自己是聖人;孔子說他是神人;莊子說是真人
如果說孔子是聖人的話,那麼先秦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是什麼人呢?居士我認爲可以用三個詞來稱呼老子,分別爲:聖人、神人和真人。
當然這不是我說的,分別是老子、孔子和莊子說的。
當然孔子並沒有直接將老子評價爲神人,但是《孟子·盡心下》中說:「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意思是身上充滿善的光輝,又能將美德融會貫通的人是聖人,聖人達到了神妙不可測度的境界就是神人。
而在孔子眼中,老子的境界正是神妙而不可測度,因此我們可以將老子稱爲神人。
不僅老子的思想深不可測,而且他的經歷也非常神祕。
北大教授解析啥是至人、真人、神人、聖人
接下來,章教授分別論證了《莊子》中至人、真人、神人、聖人之「游」即是一種行氣的高妙境界,以及他們與修鍊氣的功法的密切關係。
「至人」就是極致之人。
與普通人比,至人是可望不可即者,關鍵在於「神氣」不同。
「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是至人的神功。
《莊子》:「真人」的「逍遙」境界
就是說,有比列子境界更高的人,他們順萬物本性,使物物各遂其性,沒有絲毫的造作,隨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物來順應,與大化爲一,即與道爲一。
如此,隨健行不息的大道而游,還有什麼可待的呢?因其「無所待」才能達到至人、神人、聖人的逍遙極境。
這個境界就是莊子的「道體」,至人、神人、聖人、真人都是道體的化身。
莊子的人生最高境界,正是期盼「與道同體」而解脫自在。
莊子論人生:人過中年之福,從悟透3境界(至人、神人、聖人)始
其最著名的作品中就包含《莊子諵譁》。
莊子的《南華真經》自古以來就號稱中華古文化奇書,其文采華美,意蘊悠長,任何人讀了都能夠有所領悟。
什麼是至人、神人、聖人?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學習。
一、什麼是「至人無己」?至人,至,就是達到。
至人,就是達到人的境界。
可以稱之爲「人」了。
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算不算是人?
陳壁生:莊子的人格理想
本文以《莊子》的內七篇思想爲主,旁及外雜篇中與內七篇思想相契合、印證的文字,從對莊子的人格理想的產生原因開始,分析莊子的出世隱逸型人格的特徵,討論莊子的人格理想的哲學基礎,具體內涵。
一、政治動盪與禮崩樂壞背景中的人格理想莊子所處的戰國時代,適「道術將爲天下裂」的時代。
莊子說:「天下之人,各爲其所欲焉以自爲方。
至人神人聖人誰更高?南懷瑾和郭象都錯了|莊子逍遙遊原旨
逍遙遊中提到了「至人、神人、聖人」,歷來被理解成三種人,並且分高下依次爲「聖人最高,神人第二,至人最後」。
這個錯誤從歷史上第一個註解莊子的人——郭象開始,直到今天的時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在他的《莊子講記》裡同樣採用了郭象的說法。
南懷瑾老師是這樣說的: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觀點|陳壁生:莊子的人格理想
本文以《莊子》的內七篇思想爲主,旁及外雜篇中與內七篇思想相契合、印證的文字,從對莊子的人格理想的產生原因開始,分析莊子的出世隱逸型人格的特徵,討論莊子的人格理想的哲學基礎,具體內涵。
一、政治動盪與禮崩樂壞背景中的人格理想莊子所處的戰國時代,適「道術將爲天下裂」的時代。
莊子說:「天下之人,各爲其所欲焉以自爲方。
《莊子·逍遙遊》第六講——莊子的理想人格「射姑山上的神仙」
這一段完全是莊子的想像,不得不說文字非常飄逸、灑脫。
最重要的就是那個「凝」字,「凝神靜氣」的「凝」,內心沒有絲毫波瀾,沒有掙扎與糾結,都是「凝」。
我感覺這跟五柳先生一樣,五柳先生是陶淵明的理想完美人格,這個神人則是莊子的理想人格。
什麼是道家的理想人格
與儒家積極人世的人生態度不同,以老、莊爲代表的道家,設計了一種企圖超越世俗的游世型的理想人格。
該理想人格具有外生死、超利害、齊物我的特點,即擺脫了世俗的羈絆,泯滅了一切生死、利害、物我的界限,達到了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的境界。
莊子的逍遙遊中,所說的三種人有何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實際支撐起了莊子理想人世社會結構的基本框架。
在此,我們僅以《莊子》內篇爲主要依據,對至人、神人、聖人加以梳理、辨析,以尋找對上述問題的解答。
《天下》雖列於《莊子》第33篇,但非莊子所作已成定論。
學習莊子,跳出常規思維,遨遊於宇宙自然
了解莊子的宇宙觀就了解了爲什麼莊子理想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儒家式的聖人而是藐姑射山上吸風引露的神人。
爲什麼莊子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是神人呢?通讀莊子,我們不難發現莊子對儒家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做事理想是持不樂觀的態度的,面對紛亂的局面,莊子選擇做「知其不可而不爲」的智者。
如何成爲莊子所謂的真人?拋棄不同的手段和目的,惟道是從
既然真人與一般的人相區分,那麼他具有何種獨特的形象?莊子在《大宗師》中對於真人有許多描述。
第一,真人心態自在。
他超然物外,不爲外在事物的成敗得失而高興而痛苦。
中國哲學漫談(九):《莊子》,人生修行之至境—「至人、真人」
《莊子》認爲,人生修行的至高境界是至人和真人。
這在《逍遙遊》、《齊物論》、《大宗師》、《應帝王》等內篇中有明確描述。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釋義:至人無己故順物而行;神人合道故無功勞之累;聖人順勢不爲名累。
順應自然:莊子崇尚天人合一
得到的十分微小,損失的卻是人之所以爲人的本真。
因而這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是可悲的。
莊子認爲,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滿足,而不是對身外的物質財富的占有。
莊子一生極力推崇至人、神人、聖人以及真人的理想人格的精神世界,其實質就是追求一種樂觀、豁達、安寧、恬靜的心理環境。
莊子學習心得——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在莊子看來,真正能做到逍遙自在的,應該是順應宇宙萬物的規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他又還有什麼需要依賴的呢!在莊子看來歷來至人、神人、聖人都是些能看破世間的終極規律,逍遙於天下,道德修養高尚的人。
陳贇:論《莊子·逍遙遊》中藐姑射山神人的出場方式
轉述中的藐姑射山神人在《逍遙遊》中並沒有直接出場,甚至連作爲神人消息來源的接輿都沒有直接出場,這一安排使得兩個聞知者(肩吾與連叔)之間的對話,對於理解神人的真實面貌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而且,這兩個轉述者顯然是處在一種很特別的關係之中:肩吾的轉述顯示了神人的某些消息,但同時也遮蔽著神人的自身顯現,影響著「神人」顯現出來的面貌;連叔對肩吾的評論與理解,一方面意在解除肩吾神人敘述中的出於其自身的遮蔽因素,
真人、至人、聖人、賢人——你能分得清麼?
但是有誰能弄明白什麼叫「真人」?還有我們經常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什麼叫「聖人、賢人」?還有至人,在莊子《逍遙遊》,莊子就有關至人之說,那麼什麼「至人」?在《黃帝內經》,有專門對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論述。
論《莊子·逍遙遊》中藐姑射山神人的出場方式
此莊子寄言於三人以明道之極致也。
故道至於此,則不可以言,言不可識,識又非世俗之所能知也。
」(20)這些把握,雖不能獲得文本的證實,但於道理皆可備一說。
對於寓言的理解而言,得意忘言,尋求其內蘊的道理,是唯一有效的理解方式。
下文將會運用王宣與王雱的寓意解讀。
在《逍遙遊》中,神人最終來源是接輿,接輿是進入神人內涵的必由通道。
莊子爲何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人生本該平凡嗎?
李白渴望化身莊子筆下的神鳥,吟出「大鵬一日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白居易讀完莊子後無限迷惘,吟出「爲尋莊子知歸處,認得無何是本鄉」;黃庭堅感慨於莊子特有的孤獨,吟出「逍遙同我誰,歲暮於吾子」。
不少詩詞作者都將莊子奉爲終生偶像,莊子那自由馳騁、無所依賴的貴族氣質,不斷激勵著後世向烏托邦摸索前進,不屈不撓,披荊斬棘。
莊子爲何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有教人平凡之意嗎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句話,從社會層面來看的話,大抵是在告誡人們不要太在乎名利,不要被外物牽絆。
而爲外物牽絆的「至人」、「神人」、「聖人」某種程度上說,是莊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
1、莊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無外物牽絆關於「至人」、「神人」、「聖人」的議論,在《莊子》一書中有這樣的記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延伸文章資訊
- 1- 真人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上古天真論]:「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 ... 莊子.大宗師]:「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 ...
- 2首頁> 宗教知識+ > 宗教稱謂> 真人 - 全國宗教資訊網
長春真人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雪山論道」雕像。(葉聰霈提供). 真人,在道家、道教方面是指「修真得道」的仙人,與仙人統稱為「仙真」,受道教徒的崇敬。《莊子》 ...
- 3大宗師-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
- 4《莊子》道家老子的「聖人」,莊子的「真人」,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莊子說的「真人」修煉的七個步驟就是: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無古今、不死不生。 05. 道家思想中「真人」或者說「聖人」,在老子的《 ...
- 5《庄子》道家老子的“圣人”,庄子的“真人”,是什么样的人?
这篇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内容,庄子对得道之人,也就是庄子说的“真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描述了真人应有的境界,还具体阐释了“得道”过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