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tology(本體論)一詞是由17世紀的德國經院學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體論 在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本體論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

各派哲學家力圖把世界的存在歸結為某種物質的、精神的實體或某個抽象原則。

巴門尼德提出 ... 本體論 本體論:Ontology(本體論)一詞是由17世紀的德國經院學者郭克蘭紐(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

此詞由ont(?ντ)加上表示“學問”、“學說”的詞綴——ology構成,即是關於ont的學問。

ont源出希臘文,是on(?ν)的變式,相當於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門尼德的“存在”。

“本體”的研究,在希臘哲學史上有其淵源。

從米利都學派開始,希臘早期哲學家就致力於探索組成萬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希臘文arche,舊譯為“始基”)。

對此“本原”的研究即成為本體論的先聲,而且逐步逼近於對being的探討。

研究本體論在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本體論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

各派哲學家力圖把世界的存在歸結為某種物質的、精神的實體或某個抽象原則。

巴門尼德提出了唯一不變的本原“存在”,使關於存在的研究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

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實體,而實體或本體的問題是關於本質、共相和個體事物的問題。

他認為研究實體或本體的哲學是高於其他一切科學的第一哲學。

從此,本體論的研究轉入探討本質與現象、共相與殊相、一般與個別等的關係。

在西方近代哲學中,笛卡爾首先把研究實體或本體的第一哲學叫做“形上學的本體論”。

17~18世紀,萊布尼茨及其繼承者沃爾夫試圖通過純粹抽象的途徑建立一套完整的、關於一般存在和世界本質的形上學,即獨立的本體論體系。

沃爾夫把一般、晉遍看作是脫離個別、單一而獨立存在的本質和原因。

康德一方面認為建立抽象本體論的形上學不可能,本體論要強研究的只能是事物的普遍性質及物質的存在與精神存在之間的區別;另一方面又用與認識論相割裂的、先驗的哲學體系來代替本體論。

黑格爾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提出了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統一原則,並從純存在的概念出發構造了存在自身辯證發展的邏輯體系。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一些流派(實證主義、分析哲學等)反對任何形上學和本體論。

但也有些人試圖重新建立關於存在學說的本體論,如胡塞爾的“先驗的本體論”、海德格爾的“基本本體論”、哈特曼的“批判本體論”等,他們往往藉助於超感覺和超理性的直覺去建立概念體系,其觀點帶有唯心主義或不可知論,且往往同錯誤的社會觀點相聯繫,為宗教哲學所支持。

本體論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本體論叫做“本根論”,指探究天地萬物產生、存在、發展變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據的學說。

中國古代哲學家一般都把天地萬物的本根歸結為無形無象的與天地萬物根本不同的東西,這種東西大體可分為三類:(1)沒有固定形體的物質,如“氣”;(2)抽象的概念或原則,如“無”、“理”;(3)主觀精神,如“心”。

這三種觀點分別歸屬於樸素唯物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中,有些學者用“本體論”一詞專指那種在物質世界之外尋找物質世界存在依據的唯心主義學說,如魏晉時期王弼的貴無論。

巴門尼德深刻地提出,“是以外便無非是,存在之為存在者必一,這就不會有不存在者存在”。

並且認為存在永存不變,僅有思維與之同一,亦僅有思維可以獲致此真理;而從感覺得來者僅為意見,從意見的觀點看,則有存在和非存在,存在既非一從而有變滅。

巴門尼德對being(是,存在)的探討,建立了本體論研究的基本方向:對於被“是者”所分有的“是”,僅只能由思維向超驗之域探尋,而不能由感覺從經驗之中獲取;此在超驗之域中尋得之“是”,因其絕對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

不過,這一點只有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才能真有領會,與他同時的希臘哲人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

因而,如原子論者雖然也區分了真理認識和暗昧認識,認識到思維與感覺的不同;但其探尋的“本原”可否由經驗獲致卻極模糊,因而實際上並未能區分超驗和經驗。

而在蘇格拉底那些沒有最終結論的對話中,已破除了經驗歸納方法獲取真理的可能性;在柏拉圖的理念論中,則鮮明地以超驗世界的“理念”為真理之根本。

其他表述本體論本體論(ontology)是哲學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質的哲學問題。

但近幾十年里,這個詞被套用到計算機界,並在人工智慧、計算機語言以及資料庫理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為止,對於本體論,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和固定的套用領域。

史丹福大學的Gruber給出的定義得到了許多同行的認可,即本體論是對概念化的精確描述(Gruber,1995),本體論用於描述事物的本質。

在實現上,本體論是概念化的詳細說明,一個Ontology往往就是一個正式的辭彙表,其核心作用就在於定義某一領域或領域內專業辭彙的還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

這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如同工程一座大廈的基石,為交流各方提供了一個統一的認識。

在這一系列概念的支持下,知識的搜尋、積累和共享的效率將大大提高,真正意義上的知識重用和共享也成為可能。

本體論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領域、通用、套用和表示。

領域本體包含著特定類型領域(如電子、機械、醫藥、教學)等的相關知識,或者是某個學科、某門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通用本體則覆蓋了若干個領域,通常也稱為核心本體;套用本體包含特定領域建模所需的全部知識;表示本體不只局限於某個特定的領域,還提供了用於描述事物的實體,如“框架本體”,其中定義了框架、槽的概念。

可見,本體論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教學領域而言,如果說某門課程中的概念、術語及其關係看成是特定的套用本體,那么所有課程中的共同的概念和特徵則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簡單本體本體論在實際的套用中,本體論學者、知識管理、人工智慧、情報學(圖書館學)甚至任何一個具有大量需要歸類和劃分信息的部門及領域都可以成為本體論的套用對象。

本體論的基本元素是辭彙(term)/概念(concept),轉而構成同質化的類(class)和子類(sub-class),然後各個類和概念之間加入了適合的關係(relation)後,形成了一個簡單的本體。

概念和類皆用來表達辭彙本身,而關係則為辭彙提供連線(mapping),並加入限制條件(constraint),使之與現實情況相符合。

構建本體的簡單步驟是:1.列出研究課題所涉及到的詞條(terms)2.按照詞條的固有屬性和專屬特徵進行歸納和修改,對詞條建立類(class)以及層級化的分類模型(taxonomy)3.加入關係(relation)連繫terms和taxonomies4.按照需要,添加實例(instance)作為概念的具象最後在Protege中,還可以利用其附帶的功能和外掛程式對本體進行文字和圖形化的導出,格式也可以自由選擇。

基本問題本體論ontology的根本問題是:“存在的最初分類是什麼?”不同流派的哲學家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釋。

這個問題使得在神學、圖書館學和人工智慧的研究方面都需要運用本體論的知識,而且反映到宇宙學、道德和審美觀念上。

存在論歷史存在論最早可推朔到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曾經定義存在論為“研究物體的存在的科學”。

具體地說是研究物體的分類,也就是說:在什麼情況下,一個物體可以被定義為“存在”。

比論包括“普遍”的問題和“具體”的問題觀念,物體,聯繫關於存在可以提出許多問題:“什麼是存在?”“什麼在存在?”“我是什麼?”等,對於本體論來說,最基本的是找出什麼是物體、什麼是觀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

啟蒙時代笛卡兒提出的“我思故我在”開啟了本體論基本問題的先例,但笛卡兒並沒有深入研究,也認為沒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他認為“我思故我在”證明了上帝的存在,後來的神學家們也認為:“究竟是誰可以將這句話普遍套用到一切事物中?”當然只有上帝。

但到了20世紀,當數理哲學,科學哲學和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新發現,將以前許多物質的所謂界限都打破了,人們不再滿足於神學的說法。

實體和環境在20世紀各個不同時期存在著形上學的主觀主義學派,客觀主義學派,相對論學派等不同流派,後現代主義的實體哲學家們力圖通過在不同環境下的哲學行動來重新定義上述的各個問題,主要依賴於生物學、生態學和認知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動物在自然和人工提供的環境中的認知情況。

命題相對於不同環境的變化,使得存在更難定義。

如果人們說:“A是B”,“A必定是B”或“A曾經是B”究竟有什麼含義?有的哲學家主張去掉英語中的“是”一詞,改用以免造成容易混淆的抽象含義;另一些哲學家力圖了解辭彙中的深層含義和使用方式;馬丁·海德格爾想區分開“存在”和“物體”的意義。

存在存在主義者認為“存在”是最基本的概念,好多事物都可以說“是”,動詞“是”有許多種用法,因此是易於混淆的,所以有許多種存在。

簡單的說,本體論就是探討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後都有一個抽象的、不依賴於現實世界的基礎。

精神的或是物質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據。

簡單的說,形而下就是指的現實的我們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後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並且是作為可感世界的根據存在的。

本體論就是探討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據的。

相關詞條實在論科學發展觀道德實在論直接實在論猶太哲學生命哲學相關詞條 實踐本體論 本體論的內在涵義與實踐本體論相悖,實踐只是一種“活動關係”。

實踐在唯物史觀中具有“本體論”的意義,但不意味著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馬克思主義哲... 馬克思主義哲學   領域   意義   分析   中國 本體論批判 面對灝翰飄緲的星河,神妙奇特的生命,變幻莫測的社會,人類自身的自由與宿命,人們有無盡的暇思,古今中外都有無數的探索者在這些問題面前孜孜以求。

本體論所思考...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本體論研究 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1日出版發行的圖書。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社會存在本體論 社會存在本體論,立足於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理論視角,緊緊圍繞著盧卡奇對馬克思哲學的本體論建構展開論述。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藝術本體論 《藝術本體論》對藝術的本體進行了全面的綜合研究。

全書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人的角度觀照藝術本體,即藝術本體和存在本體的關係如何?。

第二部分作者考察了當代...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社會本體論 內容介紹該書從清理社會本體論研究的基本問題出發,明確提出了自己的以人為本的研究思路和整體性研究方法,主張從解釋學的角度對社會歷史進行本體論的詮釋。

作者將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著力梳理歷史上的社會本體論思想,將其分為...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文學本體論新論 《文學本體論新論》是一本張瑜編制,由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在2010年6月1日出版的書籍。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小說本體論 小說本體論,是一部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於2010年8月1日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序言   後記 相關搜尋本體論工程及其套用科學發展觀價值觀西方哲學史本體論現代西方哲學黑洞猶太教實在論本體論論證世界認識論本體的概念、方法和套用黑格爾神話天主教本體論批評心理學本體論研究本體論批判細胞靈魂道德生命哲學本體論視界中的交往教學國家邏輯學本體論編輯器熱門詞條C2CCookieClickerHangzhouhktIDCMusicJapanXperiaZU《偵探伽利略》內衣品牌動物出擊升降桌孝端文皇后寶島漁很大摩羯座的故事槍王黑澤湯加麗精忠嶽飛紅樹林胡蓓蔚蔡小潔變聲軟體金曲鬥破乾坤麼麼公主excel2010HIMLABELmysterySwitzerland克里米亞失蹤的妻子小熊花束新月出版社木南晴夏朱芳君沖繩島洪千涵澳無耐石松紫色水離子胃痛薰衣草茶鴨王MACHnetbeans上海菜飯絲巾台北電影節玩具槍眼鏡賠了夫人又折兵本體論@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