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素養的意義 - 文獻處理實驗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素養一辭,原本的意思就是平素的修養。

《辭海》中對「素養」的解釋是:『謂平日之修養也。

《漢書》李尋傳:「馬不伏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1997年6月20日 第四章 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 Page1of8 張一蕃 壹、素養的意義 素養一辭,原本的意思就是平素的修養。

《辭海》中對「素養」的解釋是:『謂平日之修養也。

《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後漢書》劉表傳:「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

」』【辭海續編,1985】可見其中隱含了道德和價值的觀念,所指的是「好」的修養。

教育學者將英文Literacy一詞也譯作素養,其實並不十分妥切。

一些簡明字典,包括Webster NewWorldDictionary及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對Literacy一詞的定義都是: literacy:abilitytoreadandwrite. 而在韋氏大辭典(WebsterNew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及牛津大辭典(OxfordDictionary)中的定義則是: literacy:thequalityorstateofbeing literate. literate:(Webster): 1.characterized byorpossessedoflearning. 2.versed orimmersedinliteratureorcreativewriting. 3.well executedortechnicallyproficient. (Oxford): acquaintedwithlettersorliterature, educated,instructed,learned. 可見Literacy一詞狹義的意義只是指讀和寫的能力,而廣義的意義則包含了一個人受教的狀況以及一般的技能;但無論如何都沒有牽涉到道德或價值,無所謂好壞或善惡,和中文的「素養」一辭,是有些差距的。

我們認為,Literacy一詞,若譯為「識能」,當更能表現其涵義。

隨著社會的演變,個人為適應社會生活所需具備的基本識能也有所不同,但我們可以將其概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傳統的識能,即所謂conventional literacy,包括了讀、寫、算和辨識記號的基本能力。

第二類為功能性的識能,即所謂functional literacy,意指個人為經營家庭和社會生活及從事經濟活動所需的基本技能;也可以定義為一個群體為其成員能達到其自我設定的目標而所需的基本能力【Lyman, 1990】。

經由以上的解釋,我們可以知道,個人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必須與外界作有效的溝通與互動,為此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就是literacy(識能)一辭的涵意。

如果我們進一步希望這些溝通與互動的過程是合理的,效果是正面的,亦即加入一些價值的衡量,則由單純的識能,提昇到了素養。

以下就是我們對於素養一辭的定義: 素養是個人與外界作合理而有效的溝通或互動所需具備的條件。

「外界」包括了人、事(組織、制度)及物(工具)。

「合理」即蘊涵了客觀的價值判斷。

「有效」則意味著素養的水準是可以有程度性差異的。

「條件」則包括了認知、技能(行為)及情意三方面的。

Page1of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