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哲學大師?快來看看為你量身打造的入門書單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荼毒室自推出度身訂造書單計劃以來,反應十分熱烈,只是第一天就已經有過百個請求,真的應接不暇。

但荼毒室定必全力以赴,努力聯絡不同的學者和各路推廣哲學的大旗手, ... 0 1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1 1 社會群體 科學傳播 想要成為哲學大師?快來看看為你量身打造的入門書單 好青年荼毒室 ・2017/06/15 ・3376字 ・閱讀時間約7分鐘 ・SR值510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入門(1) 哲學(382)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 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 圖/好青年荼毒室提供 荼毒室自推出度身訂造書單計劃以來,反應十分熱烈,只是第一天就已經有過百個請求,真的應接不暇。

但荼毒室定必全力以赴,努力聯絡不同的學者和各路推廣哲學的大旗手,為大家帶來最合適的書單。

在第一批的書單請求中,有不少室友都表示對哲學很有興趣,可惜一直不得其門而入,希望知道如果想學點哲學,應該從甚麼書藉入手。

有見及此,我們特地邀請到在台灣哲普界紅透半邊天的「哲學雞蛋糕」老闆朱家安,來為我們開第一張書單,談談哲學入門可以看點甚麼書。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一眾希望讀點哲學入門書的室友留言和朱老闆的回覆: 大神教教我!該要讀什麼? 「我想看有關哲學的書但不知從何入手」(Liu) 「哲學初學者,想系統了解哲學的學習方法。

」(StancyWong) 「想睇一d哲學入門既書,對宗教哲學特別有興趣」(想讀一些哲學入門書,對宗教哲學特別有興趣)(廖梓健) 「大學想報哲學,希望推介啲書講下哲學嘅分類同入門需知」(大學想修讀哲學,希望推介一些書講解一下哲學的分類和入門需知)(MariSze) 哈囉,對哲學感興趣的你好!我是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

如果要問我初學者讀哲學書需要注意什麼,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讀你讀得懂的東西。

哲學有價值,是因為可以理解,有些人崇拜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認為讀不懂代表高深。

你當然有權選擇自己的閱讀品味,不過我想提醒你,上述品味有一個危險的地方:它可能會讓你比較不容易區分「寫得不清楚所以難以理解的東西」和真正高深的學問。

對於初學者,我建議大家從自己至少可以懂七八成的書開始讀起,一步步掌握哲學,站在已經學到的基礎上,逐漸往外擴張。

考慮到這一點,下面這些選書,都是以清晰明確為首要判準,我會大概說明它們在學習歷程的可能角色。

有些書我剛好有寫書評,也會附上去。

跨入哲學大門:哲學概論類 「哲學概論」指的是那些介紹了大部分重要哲學領域的書,若你想知道哲學家大致上都在討論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底下有哪些重要陣營,哲學概論式的書就是正確選擇。

.《一把鑰匙,走進哲學》朱立安.巴吉尼-麥田文化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易夫斯.波沙特-商周#推薦序 .《今天學哲學了沒》張智皓-商周#書評 哲學到底啥模樣?讓我來瞧瞧!圖/ByHermann@pixabay 看看古人怎麼想:哲學史 這些書通常不以問題分類,而是以哲學家或哲學著作分類,如果你對特定哲學家的思想和歷史定位感興趣,可以參考。

.《哲學的40堂公開課》奈傑爾.沃伯頓-漫遊者#書評 .《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奈傑爾.沃伯頓-漫遊者#書評 此外,我和插畫家Summerise合作的〈畫哲學〉專欄也是介紹哲學家的作品,這個專欄的1~19集收錄在illutimes,20集之後在01哲學繼續連載中。

稀奇問題想想看:專題 這些書討論特定的一個或一組哲學問題,能讓你深入了解議題。

.《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大衛.愛德蒙茲-漫遊者 電車問題(trolleyproblem)是哪些人提出來的?經過了哪些轉變?對哲學研究有什麼影響? .《反對完美》邁可.桑德爾-五南 對人類做基因改造會有什麼道德問題? .《世界為何存在?》吉姆.霍爾特-大塊文化 為什麼這世界上存在有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沒有?#書評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強納森.海德特-大塊文化 人是怎麼做道德判斷的?理性和情感各自扮演什麼角色?#書評 .《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朱立安.巴吉尼-商周出版 自由意志存在嗎?如果不存在,我們要怎麼辦? 如果把胖子推下橋可以擋住失控火車,你會這麼做嗎?圖/Bystrecosa@pixabay 認認真真學哲學:教科書系列 這些書為了內容的完整和明確犧牲了所有其它可以犧牲的東西,但如果你真的對哲學有愛,不在乎書裡有沒有有趣的例子和引言等種種花絮,它們能協助你建立紮實的哲學基礎。

這些書通常會直接用哲學子領域名稱當書名,就不一一介紹了。

.《哲學入門:想想哲學》彭孟堯-洪葉 .《形上學要義》彭孟堯-三民 .《知識論》彭孟堯-三民 .《心與認知哲學》彭孟堯-三民 .《語言哲學》王文方-三民 .《科學哲學》陳瑞麟-群學 啃啃教科書,扎扎實實學哲學。

圖/ByHermann@pixabay 朱老闆私藏書單 自己的書,當然要推薦。

《哲學哲學雞蛋糕》是三十幾篇部落格文章整理而成的散文集,每篇文章討論一個哲學概念或問題,文章與文章之間沒什麼關聯。

這本書沒有什麼系統,意思是你不能期待它的內容承先啟後,讓你越讀越深入,它的特點是每篇文章都非常好懂,你可以把它當作「輕鬆地開始思考問題」的觸發器,也可以用來測試朋友對哲學有沒有興趣。

《護家盟不萌》是關於社會議題的書,我在書裡整理了支持和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論點,並試圖論證同性婚姻的正當性。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思考訓練,自己當裁判,判斷我提出來的諸多論點能否真擊敗我的對手。

.《哲學哲學雞蛋糕》朱家安-紅桌 .《護家盟不萌》朱家安-逗點 搞不懂萌萌的邏輯?快去看老闆的書。

圖/Bynancydowd@pixabay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訣竅。

我的形上學老師王文方曾經說,你如果花一小時讀書,應該要再花一小時想想剛剛讀到哪些東西,是否真的有道理。

我有時候會照著做,真的很有用。

【度身訂做哲學書單】書海茫茫,眾裡尋書千百度,所謂好書,身在何方? 現在荼毒室誠意推出「度身訂做書單計劃」,歡迎室友寫出你的哲學興趣和讀書疑難,我們會邀請相關的專家,提供一個適合你的書單! 編按:二千多年前,曾經有個叫蘇格拉底的人,因為荼毒青年而被判死,最終他把毒藥一飲而盡。

好青年荼毒室中是一群對於哲學中毒已深的人,希望更多人開始領略、追問這世界的一切事物。

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習慣的一切不是這麼理所當然,從這一刻起接受好青年荼毒室的哲學荼毒吧! 本文轉載自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度身訂造書單:哲學入門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好青年荼毒室 29篇文章 ・ 5位粉絲 +追蹤 好青年荼毒室,一個哲學普及平台。

定期發表各類型哲普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

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目標是把一個個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網頁:corrupttheyouth.net;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orrupttheyouth。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60分鐘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小時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4小時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時間是甚麼?國內物理學家與哲學家怎麼看? 窺探時間的萬花筒──談談《解剖時間》這本真正的「時間簡史」 化繁為簡,只有作用力與物質距離的世界——《物理學的演進》 HOWTO成為科學家?(穿越版) 宇宙的存在,是永無止境的奧祕——《機器人會變成人嗎?33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 4 11 8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4 11 8 時間是甚麼?國內物理學家與哲學家怎麼看? 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 ・2022/05/24 ・5139字 ・閱讀時間約10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哲學(382) 廣義相對論(23) 意識的真象與假象(1) 時間(37) 時間與時間意識(1) 狹義相對論(8) 相對論(52) 種種意識講場(1) 臺灣邏輯(1) 觀察者(2) 論壇(3)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撰文|陳貴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校對|陳樂知(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執行長、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秘書長) 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LMPSTTaiwan)為促進學科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界與公眾之間的交流,籌劃《種種意識講場》的系列論壇。

合辦者包括政治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實作哲學中心、臺灣大學哲學系、臺灣跨校意識社群、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沃草公民學院,贊助者則為順弈有限公司。

繼前次的〈意識的真象與假象〉論壇之後,第二次論壇則以〈時間與時間意識〉為題,於2022年4月16日在郵政博物館視聽室舉行。

鄭會穎教授(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再次擔任活動主持人,受邀講者則包括余海禮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涌泉教授(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周先捷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與潘怡帆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時間與時間意識〉論壇於2022年4月16日舉行。

圖/LMPSTTaiwan 經驗中的時間與物理中的時間 在不同的視角之下,時間似乎會有不同的樣貌。

在開場的引言之中,鄭會穎教授(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談到了兩種對時間的視角:日常經驗的視角與物理學的視角。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似乎能感受到時間正在不斷流動,也能感受到時間由過去趨向未來的變化。

然而,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時間現象,是否真的符合當代物理學理論,特別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日常經驗與物理學便產生了互相衝突的時間觀念。

這種潛在的衝突,不但是哲學家研究時間的一大難題,也將是本次論壇的主題。

在鄭教授介紹了主題之後,潘怡帆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便為討論提供了歷史面向。

在時間理論的歷史中,有一場重要的會議:1922年4月6日的巴黎會議。

在這場會議之中,法國知名哲學家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與愛因斯坦進行了對話。

柏格森主張,愛因斯坦的理論雖然帶來了時間測量方法的洞見,卻未能真正告訴我們:時間究竟是什麼? 潘教授解釋了柏格森採取這種立場的原因:「時間就是人,有人才有時間」。

某種時間現象的意義為何,取決於人在那樣的時間現象中以什麼方式行動。

因此,如果科學理論不再從行動者的角度來探究時間,而企圖將時間理解為某種可測量的物理量,那麼那種科學理論就忽略了時間的根本面向。

柏格森對於愛因斯坦理論的疑慮,再次表明了生活中的時間經驗與物理中的時間理論之間,可能存在衝突。

潘怡帆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為討論提供了歷史面向。

圖/LMPSTTaiwan 狹義相對論與時間 在潘教授闡釋了柏格森的觀點之後,高涌泉教授(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把話題一轉,轉向巴黎會議中的另一主角——愛因斯坦。

高教授介紹了物理學從馬克斯威爾(JamesClerkMaxwell,1831—1879)的理論到狹義相對論的發展,藉此分析狹義相對論框架下的時間觀。

在馬克斯威爾的理論中,任何物體存在於什麼時間、處在空間中的什麼位置,都必須由一個絕對的座標系所來衡量,也就是以太座標。

那麼,要決定任一物體運動的速度,就必須考量該物體與以太座標原點之間的速度差異。

就此而言,任一物體的速度對於一個觀察者而言,都是相對速度:假若任一物體的客觀速度,都是一個相對於以太座標原點的數值,那麼,對於一個觀察者來說,一個物體的速度,自然是取決於觀察者本身的客觀速度與被觀察的物體的客觀速度之間,兩者之間的相對差異。

以太座標本身固然產生了不少問題,例如那個座標到底為何?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物理學家發現,不管對於任何速度的觀察者而言,光速都是恆定的,不是一種相對於觀念者自身速度的相對速度。

面對這個難題,愛因斯坦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即放棄以太座標作為絕對座標,轉向相對論的時間觀。

高教授透過「位移除以時間」的速度定義,以簡明易懂的方式說明這種轉向背後的思路:「如果有某種速度是絕對的,那麼既然位移是相對的,那麼只有讓時間是相對的」。

高涌泉教授(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介紹了物理學從馬克斯威爾的理論到狹義相對論的發展。

圖/LMPSTTaiwan 一旦時間被視為相對的現象,兩件事情發生時間的同異就沒有了絕對的標準。

如果兩個觀察者以不同的速度移動,時間相對於這兩個觀察者的流動速度就不相同。

舉例來說,即便兩個人在校對時間之後,考慮「一年後」這一特定時間點,只要這兩人接下來的移動速度不同,「一年後」這時間點相對於兩人的來臨時刻就不相同。

高教授指出了這對物理學時間觀的意涵:「時間再也沒有絕對性」,反而是「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時間」。

因此,物理學從馬克斯威爾理論到狹義相對論的發展,也標誌了物理學時間觀的重大轉變。

最後,高教授為討論留下了空間:各種有關時間的哲學理論能否成功,取決於它們能否為上述物理現象提供合理的解釋。

廣義相對論與時間 高教授對狹義相對論進行了分析,余海禮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則著眼於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意義。

余博士指出,狹義相對論並非完整的理論,因為完整的理論必須是一種動力(dynamical)理論──它必須說明在特定的起始條件(initialdata)之下,物理系統的狀態將會如何作用和改變。

舉例來說,牛頓力學的原則即捕捉了物理系統的狀態改變。

一旦某物體最初所處的位置與狀態確定下來,牛頓力學的原則就可以預測同一物體在之後任一時刻所在的位置。

若要說明狹義相對論的限制,就必須進一步討論它與廣義相對論之間的關係。

余海禮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著眼於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意義。

圖/LMPSTTaiwan 按照余博士的觀點,廣義相對論的任務是「描述各種可能時空的動力變化。

給你任何一種起始條件,你都可以研究一下它的動力變化長得怎麼樣。

」相較之下,狹義相對論的任務僅為提供均速座標之間的變換;而且,它僅適用於特定種類的時空,也就是所謂的「閔考斯基空間」(Minkowskispace)。

余博士認為,這種空間「在廣義相對論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的特殊性、沒有任何的地位,或者沒有任何的基本性、本質性」。

以演講現場存在着一張椅子的空間為例,余博士指出這已經不是閔可夫斯基空間。

即便拋開這些較為特異的例子,僅僅關注我們實際所處的宇宙,當今主流的宇宙學模型也非基於閔考斯基空間的模型。

縱然如此,時間的流動速度受運動狀態影響的現象依舊存在。

這說明了探討時間的根本(fundamental)特性,並為時間提供一個完整(complete)和根本(fundamental)的解釋的時候,我們不應受限於狹義相對論跟作為特例的閔考斯基空間,而應該採取廣義相對論的框架。

對於時間問題,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怎麼樣的洞見?余博士首先分析了邏輯學家哥德爾(KurtGödel,1906-1978)的觀點。

哥德爾的論證指出:在某些廣義相對論的解之下,物體即便不以超越光速的方式運動,也能夠回到過去。

如果回到過去在邏輯上是可能的,則時間應該不存在。

另一方面,哥德爾也不樂於接受狹義相對論中同時性由運動狀態決定的結果。

隨著時間流動,許多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將轉為存在;但事物存在與否,理應是完全客觀的事。

既然時間的次序對應於存在的次序,時序也就該是一件完全客觀的事。

哥德爾的論證指出:在某些廣義相對論的解之下,物體即便不以超越光速的方式運動,也能夠回到過去。

圖/Wikipedia 在這樣的脈絡下,余博士問道:在廣義相對論中,有沒有任何物理量能夠被視為普世時間,其中不存在不同觀察者之間的差異?余博士提出了一個答案:「宇宙透過自己的體積(volume)的膨脹而產生的時間」,也就是說,「空間大小的變化,蘊含着時間的資訊」。

時間作為空間的變化,是作為一個因果序列而存在;所有與時間相關的資訊,都被包含在這個因果序列之中。

而這個時間作為因果序列的看法,亦正好與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觀點相形。

余博士提出他的一個核心觀點:嚴格來說,時間比空間更為基本,因為空間透過時間才得以生成。

作為排序的時間 就物理學的視角來看,時間或者相對於觀察者、或者可由更根本的事物解釋。

這是否代表時間說到底是種幻象?緊接發言的周先捷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指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考量在不同的時間觀念底下,時間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性;而時間是否幻象,則取決於我們在討論哪種時間觀念,以及那種時間觀念所定義下的時間特性是否存在。

周先捷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指出:考量在不同的時間觀念底下,時間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性;而時間是否幻象,則取決於我們在討論哪種時間觀念,以及那種時間觀念所定義下的時間特性是否存在。

圖/LMPSTTaiwan 我們可以先問:日常生活的時間觀有哪些要素?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分析日常生活中對於時間的經驗來回答。

首先,在日常經驗中,「現在」這個時刻具有任何其他時刻都不具有的特殊地位。

其次,這個特殊時刻不對應任何固定的事件;當發生在這個時刻裡的事件被另一事件取代,後者就成了發生在「現在」的事件。

周教授以「動態的時間觀」稱呼具備這兩個要素的時間觀。

以動態的時間觀為基礎,可以有多種的時間理論。

其中一種理論是「現在論」(presentism)。

就現在論者看來,為了闡明「現在」這個時刻的特殊之處,我們應當宣稱只有這個特殊時刻裡的事物才存在。

過去的事物、未來的事物都不在「現在」這個時刻裡,因此都不存在。

「移動聚光燈論」(themovingspotlighttheory)的倡議者則認為,「現在」的特殊之處應該用其他方式來說明,存在的事物不會因為沒被看到就消失。

用聚光燈的比喻來說,被照到與沒被照到的事物間只有看不看得到的差異,沒有存在與否的差異。

因此,當討論時間的時候,「現在」這個時刻裡的事物就有如聚光燈所照射的事物,因被照到而顯得特殊。

相較之下,過去的事物、未來的事物則沒有聚光燈照射,但它們就如現在的事物般真實存在。

不管這些動態的時間觀如何發展,都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它們有可能不容於物理學,因為它們強調了「現在」這一時刻的特殊之處。

若要發展合乎物理學的時間理論,那我們可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有沒有其他時間觀念,其定義下的「時間」可以作為討論的出發點?一種作法是採取余博士所提及的、以空間與因果關係為基礎的時間觀。

然而,周教授考慮了一種更為簡單的時間觀,是任何立場的論者都不應該反對的:時間「就是一個時間線」,或者說「就是一個排序」。

換句話說,一旦宇宙所處的各種狀態給定之後,任何排列這些狀態先後順序的方式,就是一種時間。

這樣的時間觀雖然簡單,卻清楚指明了為何時間不能單純只是一種幻象。

要建立任何科學理論,科學家都必須訴諸實驗所提供的證據。

然而,任何實驗都有進行的順序。

如果沒有按照特定順序執行的實驗,也就沒有被證據檢驗的科學理論。

周教授在此強調:否定了排序的可能,就是否定了實驗的可能。

在「時間作為排序」的時間觀下,這也就是說:沒有時間,就沒有實驗。

那麼,時間就不能單純只是一種幻象。

任何人提出時間僅是幻象的理論,就等於是宣稱自己的理論不可能得到實驗上的支持。

在討論時間議題時,周教授的說法指明了一種有效的討論方式:唯有透過釐清所使用的時間觀,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回答「時間真實與否」的問題。

那麼,除了上述那種最簡單的排序觀,是任何討論時間的論者都不應該反對的,時間有沒有可能有更多特質?換句話說,有沒有一些其他更精深的時間觀念可能為真?周教授為這問題留下了空間,也為本次論壇提供了可供反思的結尾。

〈時間與時間意識〉論壇於2022年4月16日假郵政博物館視聽室舉行。

影/Youtube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4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2/05/25 回覆 要知道時間的數值,必需靠量測。

但在一個耗散的系統中,量測系統也必會耗散,那怎麼會有穩定的測量值呢?這是幾乎所有人都沒考慮到的。

#2 stillone 2022/05/30 回覆 請問有之前「意識的真象與假象」的相關文章嗎? #3 linkuoli1 2022/05/30 回覆 時間是空間中一種有序的(類似磁迴路)迴路造成的效果,沒有了時間,亦及絮亂的空間,每一微顫態人類可能就會被撕裂,空間則是由無數個絮亂(類似磁迴路)所堆積而成的,若有序的時間與絮亂的空間,產生《游離狀態》,就會有時間顫態,亦及會產生時間快慢,常發生於加護病房的人類,最能體驗,時間變的好慢。

#4 鄭國威Portnoy 2022/06/07 回覆 #2 在這裡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4812 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 2篇文章 ・ 10位粉絲 +追蹤 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TheTaiwanAssociationforLogic,Methodologyand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LMPSTTaiwan)為國內非營利法人團體,主要幹部均為國內教授或研究員。

本會以促進科學型的哲學研究為宗旨,工作包括國內專業學術工作、跨領域學科交流及哲學普及推廣。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60分鐘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小時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4小時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跌入黑洞的瞬間,會發生什麼事?——《高手相對論》 沒有「引力」,只有「時空扭曲」——《高手相對論》 想變年輕?就靠時空旅行!——《高手相對論》 窺探時間的萬花筒──談談《解剖時間》這本真正的「時間簡史」 地球自轉速度比預期的快,史無前例的「負閏秒」會出現嗎? 1 3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3 0 窺探時間的萬花筒──談談《解剖時間》這本真正的「時間簡史」 臉譜出版 ・2022/02/13 ・2735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人類(55) 哲學(382) 宇宙(81) 心理學(301) 數學(194) 時間(37) 歷史(86) 物理學(24) 生理時鐘(24) 社會(15) 科學(134) 聖奧古斯丁(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作者: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時間是什麼?」圖/envatoelements 三十多年前,知名的物理學家霍金(StephanHawking)寫了一本暢銷的科普書《時間簡史》,以「時間」為核心介紹宇宙論的演變。

雖然《時間簡史》顯示出「時間」是個物理學和宇宙論中無所不在的變量,卻不是一本真正的「時間簡史」,因為它沒有針對「時間是什麼?」這個問題來回答,也沒有涉及物理理論之外的「時間」概念。

嚴格說來,目前世界上可能沒有一本真正的「時間簡史」──《解剖時間》(TheClockMirage:OurMythofMeasuredTime)也許是我所知範圍內的第一本。

《解剖時間》是數學家兼科普作家馬祖爾(JosephMazur)在2020年出版的科普著作,光看作者背景或英文標題會讓人以為這本書只是在談人類如何測量時間,或把時間量化和數學化的故事。

但其實本書的內容就如中文書名所示,馬祖爾介紹的是人類如何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思索「時間」這個概念,不限於數學和物理學。

圖/envatoelements 這裡的「人類」包括歷來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生物學家和普通人,正因如此,本書與先前一些的標榜「時間」的著作有所不同。

《解剖時間》企圖告訴我們:「時間是什麼?」以及探討時間的奧祕並不是物理學家的專利。

然而,除了物理學之外,我們還有什麼管道或方法能回答這個大哉問呢? 公元第四世紀的基督教哲學家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明確地提出「時間是什麼」這個問題,接著回答:「如果沒有人問我的話,我還滿清楚時間是什麼;但如果有人問我,而我試著解釋的話,我就搞不清楚了。

」奧古斯丁的妙答敏銳精準地捕捉了絕大多數人在面對這個提問時的心理反應,也因此馬祖爾在本書中多次引述他。

然而,大多數人要不是在繁忙的「時間壓力」下放棄思索「時間」,就是沒有適當的管道和引導來認識「時間」,又或是只能找到介紹物理時間的著作。

對於後兩種情況,本書無疑捎來福音。

基督教哲學家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圖/PhilippedeChampaigne,公有領域 《解剖時間》全書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測量」、「理論家、思想家與觀點」、「物理學」、「認知的感官」以及「生命的韻律」;這五個部分可以粗略地對應到「測量時間的工具所定義的時間」、「從古代到近代哲學理論的時間」、「當代物理理論的時間」、「人們心理內省時感知的時間」、「生物生理循環的時間」。

每一部分之下又有3~5章不等,每一章探討一個不同的主題或現象。

例如,第1章「水滴、移影」介紹歷史上的計時工具是如何出現,又如何報時。

第2章「搖鈴、擊鼓」介紹機械鐘如何被發明以及幾具歷史上有名的機械鐘。

第4章「芝諾的箭袋」介紹哲學史上有名的「芝諾悖論」,這個悖論爭論運動是不可能的,只是個假象,馬祖爾隨後討論亞里斯多德如何駁斥此論證。

第13章「它跑哪去了」介紹人老化後的心理時間感覺是否會比年輕時更慢或更快。

第16章「內在的節拍」介紹生物活細胞內部的體內時鐘現象──生物不像人一樣能夠製造機械鐘並認知時間,但是它們照樣活得十分有規律,能在固定的時刻從事固定的行為,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生理機制導致這樣的現象? 全書19章構成一個「時間的萬花筒」。

至於其它各章的內容,相信讀者在看了筆者對上述幾章的精簡摘要後,能夠產生自行翻閱本書的動機。

自然界的動物們如何感知時間?圖/envatoelements 作為一本科普讀物,馬祖爾盡力地介紹科學家對於各種時間現象的研究,展現他們如何透過精巧的理論和實驗來解釋「時間」這個概念。

然而,這並不表示馬祖爾只著眼於當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事實上,馬祖爾頗具歷史感地寫作每一部分,他會回溯歷史上的哲學家對於相關的時間議題或現象的思考,再逐漸導向當代科學的成果。

例如第四部分針對我們心理感知的時間,在開場的第12章中,馬祖爾討論了十九世紀的哲學家柏格森(HenriBergson)的「內在時間經驗」和詹姆斯(WilliamJames)的「意識流」(雖然馬祖爾把詹姆斯稱為「心理學家」);第五部分則從十七世紀哲學家笛卡兒(ReneDescartes)的視覺研究開場。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會把這本書視為一本「真正的時間簡史」。

除了哲學家的觀點在本書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外,普通人(或常民)的聲音也沒有缺席。

馬祖爾在很多章節之後的「楔子」,報導他訪談一些普通人的時間觀。

在本書中登場的普通人有奧運選手、鐘表工匠、在監獄中受刑的因犯、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初學相對論的學生、到中國組裝iPhone工廠體驗工人作業的研究生、股票交易員、長途卡車司機、飛機機師等。

這些不同職業常民的時間觀,迥異於思想家和科學家的觀點,為本書注入生動的人間百相。

除了物理、哲學等專家外,大中又是怎麼看待時間的呢?圖/envatoelements 在「後記」(即「結論」)中,馬祖爾說: 試圖回答時間大哉問的這些嘗試,古怪地彼此強化、複雜化也互相對立。

這當中沒有一個嘗試能給出真正具說服力的答案;然而所有嘗試的總和卻提供了一個無明確解的辯證。

這個大哉問彷若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沒有盡頭但卻相當豐富的大迷宮裡⋯⋯ 結果, 我們有形形色色的時間:康德的時間、心理的時間、物質的時間、數學的時間、相對的時間和它的謬論與膨脹、宇宙的時間和它的好奇心、時鐘的時間和它的同時性,以及人類的時間和人類急於完成各種事物的匆忙。

馬祖爾覺得我們無法針對「時間」概念提供一個系統性的答案,而只能提出一些片片段段的觀點和故事嗎?如果是,我想,馬祖爾可能有點悲觀。

畢竟,本書不是已經提供了一個方向了嗎?至少從計時工具、哲學思辨、物理理論、心理感知、生物生理韻律、常民觀點這六個面向來切入「時間」,也因此形成一本真正的「人類時間概念簡史」。

雖然本書的「歷史感」還可以再加強,而且在本書中沒有討論卻滲透在各個人文社會領域中的「歷史」──重要的「人文時間」──也必須是「時間萬花筒」中一個必要的面向。

——《解剖時間:從科學、哲學、歷史到個人經驗,我們如何看待、研究與感受時間,思考時間的真實與虛幻?》,2021年12月,臉譜出版。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2/02/18 回覆 順序和過程所涉及的時間概念是不一樣的。

這是真正困擾人–也許除了物理學家外就沒有了–之處。

臉譜出版 64篇文章 ・ 243位粉絲 +追蹤 臉譜出版有著多種樣貌—商業。

文學。

人文。

科普。

藝術。

生活。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60分鐘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小時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4小時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時間是甚麼?國內物理學家與哲學家怎麼看? 想變年輕?就靠時空旅行!——《高手相對論》 IPCC最新氣候變遷報告說了什麼?更熱的地球與更脆弱的人類 如果人類的祖先是猴子,為什麼我們沒有尾巴? 地球自轉速度比預期的快,史無前例的「負閏秒」會出現嗎? 0 18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8 0 化繁為簡,只有作用力與物質距離的世界——《物理學的演進》 商周出版 ・2021/04/15 ・2066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SR值561 ・九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力學(5) 哲學(382) 機械論(1) 物理學(24) 物理學的演進(4)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作者|AlbertEinstein,LeopoldInfeld譯者|王文生 科學研究的結果,常促使哲學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這就遠遠超出科學有限的範疇。

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嘗試描述自然的理論,要符合哪些要求?這些問題雖然超出物理的界線,兩者卻有緊密的關連,因為科學正是構成這些問題的材料。

科學在哲學上的推演,必須奠基於科學結果。

一旦哲學推演得到多數認同,它們也常指出幾條可能的發展方向,影響科學思想的進步。

主流觀念的重大變革會產生全然不同的、出乎意料的進展,成為新哲學觀點的源頭。

這些評論聽起來空泛又毫無意義,我們得引用物理史的實例說明才行。

我們試著描述第一個論及科學目的的哲學觀點。

這些觀點對物理發展一直維持重要的影響力,直到100年前,新的證據、現象和理論促使人們放棄舊的哲學觀點,讓科學有了伸展拳腳的新空間。

科學的歷史,從希臘哲學到近代物理,人們不斷追求將看似複雜的自然現象簡化為簡單的基本觀念,並將觀念連結起來。

這是所有自然哲學背後的基本原則。

這個原則,甚至在原子論者的著作裡都能看見。

早在23個世紀以前,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前370)就寫道: 我們習慣把甜稱為甜,習慣把苦稱為苦,把熱稱為熱,冷稱為冷。

但是,現實中只有原子和虛無。

也就是說,雖然感官的對象應該是真實的,人們一般也這麼認為,但是,它們實際上並非真實。

只有原子和虛無是真實的。

雖然感官的對象應該是真實的,人們一般也這麼認為,但是,它們實際上並非真實。

只有原子和虛無是真實的。

圖/Pixabay 它只是古代哲學中一個巧妙的想像力產物。

連結一連串事件的自然定律,對希臘人來說還是未知。

將理論與實驗結合的科學,從伽利略的工作才算有個起頭。

在第一條線索的指引下,我們找到運動定律。

200年來,有關力與物質的科學研究,是人類探索自然的努力背後的骨幹。

我們無法想像少了力與物質任何一項的自然。

因為物質作為力的來源,作用在其他物質上,藉此展現本身的存在。

讓我們考慮最單純的例子:某個力作用在兩個粒子間。

最容易想像的是引力和斥力。

不管哪一種情形,力的向量都位在兩個物質構成的點的連線上。

為求簡潔,自然會想到兩粒子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圖像。

若假設力作用在其他方向,圖像會複雜不少。

在此之上,針對力向量的長度,我們能再加一條同樣單純的假設嗎?儘管我們有意避開太特殊的假設,加上這條也無傷大雅:任意兩粒子之間的力,只和兩者距離有關,例如重力。

看起來,它也夠單純。

更加複雜的作用力也不難想像,像是有些不只受距離影響,也和兩粒子速度有關的作用力。

使用物質和力作為基礎觀念的話,我們很難想像比作用在粒子連線上,只受距離影響的力更單純的假設。

但是,單靠這一種作用力,足以描述所有物理現象嗎? 粒子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圖像。

圖/《物理學的演進》 力學在衍生領域的偉大成就,像天文領域驚人的進展,甚至乍看之下不屬於力學的問題,其實也能套用力學觀念。

這些成功加深了人們的信念,只要用不可改變的物體之間單純的作用力,就能解釋所有自然現象。

從伽利略以降,兩個世紀間,幾乎所有的科學產物都有意或無意地朝這個方向努力。

19世紀中,亥姆霍玆(HermannvonHelmholtz,1821-1894)把這項信念化為文字: 終於,我們發現,物質的物理科學是將自然現象轉換為不可變動的吸力與斥力,其強度只和距離有關。

這個問題的解答,是完全理解自然的必要條件。

根據亥姆霍玆的說法,科學的發展路徑已經確定,往後將分毫不差地走向固定方向: 不僅如此,只要所有自然現象都能化簡為單純的力,並且到證據,證明它是簡化現象的唯一途徑,科學工作將迎來終點。

在20世紀的物理學家眼中,這個想法既笨拙又天真。

他可能不敢想像偉大的探索工作能如此順利地結束,而且也會因為可靠的宇宙圖像就此定案而感到興趣索然。

雖然早期物理學家相信,所有的現象都能縮減成單純的作用力,他們還是留下為何力和距離有關的問題。

在不同現象,力隨距離的改變程度有可能不同。

為了不同狀況,而引入多種類的力,以哲學觀點來看不能說是盡善盡美。

儘管如此,所謂的機械論(mechanicalview),主要由亥姆霍玆清楚定義,在當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物質的動力理論方面的進步,是機械論影響下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談到機械論的衰退前,我們暫時先接受這個上一個世紀的物理學家之間的主流觀點,看看以這個外在世界的圖像為出發點,能得出什麼結論。

——本文摘自《物理學的演進》,2021年2月,商周出版。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商周出版 90篇文章 ・ 340位粉絲 +追蹤 閱讀商周,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商業出版為專業的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和教育。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60分鐘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小時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24小時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小時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的最大細菌,平均長度大於0.9公分 2 2022/07/27 RELATED 相關文章 除了發現量子力學,普朗克還有第二個重大發現是什麼? 來自姊姊的愛:約兒力氣要多大,才能把弟弟的肋骨抱斷? 《沙丘》的沙子是流體還是固體?——「顆粒體」的運動原理 回歸起點:物理學是什麼?──《林清凉回憶錄》 跌入黑洞的瞬間,會發生什麼事?——《高手相對論》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