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德格「本真屬己」的概念省思生涯規劃的意涵與實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德格早期思想以人的生存來規定存在,人是存在意義的發問者、理解者與開顯者。

... 人根據他的存在理解,籌劃自己的生涯:生涯是意義詮釋的生涯,生涯規劃是在被拋的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206.189.149.24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蘇美杏研究生(外文):Mei-hsingSu論文名稱:從海德格「本真屬己」的概念省思生涯規劃的意涵與實行論文名稱(外文):ReflectiononthemeaningandpracticeofcareerplanningbaseonHeidegger'sconceptof"Authenticity"指導教授:李燕蕙指導教授(外文):Yen-huiLi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南華大學系所名稱:哲學系碩士班學門:人文學門學類:哲學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8畢業學年度:96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19中文關鍵詞:此在、海德格、本真屬己、生涯規劃外文關鍵詞:Heidegger、Dasein、careerplanning、Authenticity相關次數: 被引用:0點閱:753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1   海德格早期思想以人的生存來規定存在,人是存在意義的發問者、理解者與開顯者。

生涯規劃是以人為中心所作的規劃,因此本文以海德格「本真屬己」的概念來省思生涯與生涯規劃的意涵與實行,以期規劃本真屬己的生涯,以達個人的自我實現,並使生涯規劃具哲思基礎。

    (一)、從「本真屬己」的概念省思生涯與生涯規劃的意涵:只有人會憂心、關切自己的存在與存在意義,並思對之有所作為,只有人才會思考規劃其生涯。

  1、生涯是人存在的開展,是縱貫人一生、不斷地發展與形構自己的歷程。

人根據他的存在理解,籌劃自己的生涯:生涯是意義詮釋的生涯,生涯規劃是在被拋的可能性中的規劃。

  2、每個人的生涯是屬己、獨一無二的生涯,必需由自己決定生涯的方向與目標,並且由自己負責、承擔決定的後果。

  3、生涯是人在世存在歷程的開展。

生涯規劃所面對的世界是根據人的存在目的所建構之意蘊世界。

過分強調社會與工作世界的需求、調適與因應,而遺忘了與自身生命意義的關聯,是生涯規劃的盲點。

人由於逃避面對畏死的感受,以及共在的生活在,被公眾意見所操控而不自知,甚至躲在常人的保護傘下,以求安穩的生涯,因而沉淪在世地煩忙著,所規劃的生涯為非本真狀態的生涯。

    (二)、從海德格「本真屬己」的概念省思生涯規劃的實行:  1、生涯規劃的根本動力是「煩」,人總是憂心自己的存在與存在意義,生涯規劃的煩忙與煩神都根源於「煩」。

  2、本真屬己或非本真屬己的生涯規劃是個人的抉擇,唯有先行朝向死亡存在,傾聽良知的呼喚並堅持決斷,才能跳脫常人的操控,本真地為自己存在。

  3、過分強調理性與目標導向的生涯規劃,不一定使人獲致滿意自得的人生與自我實現。

本真屬己的生涯探索與實現必需與個人的生命與生命意義連結。

  4、生涯輔導需提供機會讓個人感受、領會生命的有限性與不確定性,對生涯的不確定抱持正向態度,進而珍惜自己的生命,自我負責地開創屬己的生涯。

第一章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本文大綱...................................................................................3  第二章生涯與生涯規劃..............................................................................................6 第一節生涯輔導與生涯教育的緣起.......................................................................6 第二節生涯規劃、生涯輔導與生涯教育的關係...................................................9 第三節生涯規劃的意涵.........................................................................................10  一、生涯的意涵.....................................................................................................10  二、生涯規劃的意涵.............................................................................................14  三、生涯規劃的實行.............................................................................................17  第三章「此在」的存在分析....................................................................................20 第一節此在存在的基本特徵.................................................................................20  一、人的存在:此在..........................................................................................20  二、此在存在的基本特徵.................................................................................22 第二節此在的基本結構:在世存在.....................................................................23  一、「在之中」的意義........................................................................................23  二、「世界」的意義............................................................................................24  三、此在與世界的關係......................................................................................25 第三節此在在世的存在方式與「沈淪」...............................................................26  一、此在的存在性徵..........................................................................................26  二、日常此在的在世方式與「沉淪」..............................................................32  第四章此在的整體性與統一性:「煩」的分析.......................................................38 第一節「煩」的分析..................................................................................................39 第二節「畏」開顯「煩」的整體性.......................................................................41 第三節「畏死」開啟生命自由的可能性.............................................................44 第四節本真屬己「煩」的轉化動力-良知與決斷............................................47 第五節時間性開顯「煩」為統一的整體性..........................................................51  第五章從海德格「本真屬己」的概念省思生涯規劃的意涵與實行.....................58 第一節生涯是人存在特性的開展.....................................................................59  一、生涯是人存在的開展.............................................................................59  二、生涯是屬己的人生歷程的開展.............................................................62  三、生涯是人在世存在歷程的開展.............................................................64 第二節生涯規劃是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實踐.....................................................73  一、生涯規劃的動力是「煩」.....................................................................75  二、本真屬己的生涯規劃與非本真屬己的生涯規劃.................................79  三、生涯目標與存在意義的探索與規劃.....................................................89  四、本真屬己生涯規劃的實踐.....................................................................92  五、本真地面對屬己生涯的不確定性.......................................................103  第六章結論.............................................................................................................110  參考資料...................................................................................................................115 中文書籍 王溢嘉,《世說心語—100個生命的啟示》,台北縣:野鵝,2001。

 MartinHeidegger著,王慶節、陳嘉映譯,《存在與時間》台北市:桂冠,2002。

 LawrenceLeShan著/王季慶、許添盛譯《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台北:方智出版,1998。

 田代俊孝編╱吳村山譯,《死而後生》,台北市:東大圖書,1997。

 米奇•艾爾邦(MitchAlbom)著/白格承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市:大塊文化,1998。

 江文雄、江義平、林秀玉編著,《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全華,2005。

 吳芝儀著,《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2000。

 吳芝儀著,《生涯探索與規劃:我的生涯手冊》,嘉義市:濤石文化,2000。

 VernonG.Zunker原著/吳芝儀譯,《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1996。

 余德慧等著,《中國男人的生涯觀—戰將與黑卒》,台北市:張老師文化,1990。

 金樹人,《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市:台灣東華,1997。

 金樹人,《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市:天馬文化,1988。

 金玉梅譯,〈如何建立願景:讓夢想看得見〉,《天下雜誌》,1996。

 林幸台、林恭煌、許永昌編著,《生涯規劃》,台北市:三民,2001 林清文,《大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手冊》,台北市:心理,2000。

 洪鳳儀著,《生涯規劃》,二版,台北市:揚智,2000。

 徐曼瑩、林綺雲、秦慧珍、李玉嬋,《生涯規劃》,台北市:華杏,1997。

 高明薇、王祿旺編著,邱組一修訂,《生涯規劃:建構全方位的全程人生藍圖》,台北縣:新文京開發,2004。

 ErichFromm著,孟祥森譯,《生命的展現—人類生存情態的分析》(ToHaveorToBe?),台北市:遠流,1989。

 莊慧秋等著,《中國女人的生涯觀—安家與攘外》,台北市:張老師文化,1990。

 崔唯航、張羽佳著,《本真存在的路標—馬丁•海德格爾》中國: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嘉映著,《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1995。

 陳五福、約翰•根室等著,《史懷哲的世界》,再版,台北市:志文,1995。

 陳鼓應編,《存在主義》,台北市:台灣商務,2002。

 陳榮華著,《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03。

 陳俊輝,《生命哲學VS.生命科學》,台北市:揚智,2004。

 陳嘉映,《從感覺開始》,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5。

 張添洲著,《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五南,1993。

 張祥龍著,《海德格:二十世紀最原創的思想家》,台北縣新店市:康德,2004。

 項退結著,《海德格》,台北市:東大,2001。

 黃中天,《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台北市:桂冠,1995。

 楊朝祥編著,《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1989。

 R.Safranski原著,靳希平譯,《海德格爾傳》,北京:商務印書局,1999。

R.Safranski原著,靳希平譯,《海德格爾傳》,北京:商務印書局,1999。

 ViktorE.Frankl著,趙可式、沈錦惠合譯,《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七版,台北市:光啟文化,1995。

 鈕則誠、趙可式、胡文郁,《生死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初版四刷,2002。

 DeAngelis,Barbara著,黎雅麗譯,《活在當下》第二版,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2007。

 鄭金謀、邱紹一編著,《全方位生涯規劃:建構多角化的人生藍圖》,台北縣中和:文京圖書,2001。

 LenaMaria著,劉芳助譯,《用腳飛翔的女孩》,台北市:傳神,2001。

 劉永華,〈由《存在與時間》中煩神之概念論師生互動〉,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中文期刊 李秀芬,〈莫待無花空折枝—淺談「以生死學的警世觀作為生命教育鋒利的切入點」〉,《師大校友》,308期,2005,頁21-24。

 李燕蕙,〈早期海德格的生死哲學〉,《揭諦》,第8期,2005,頁93-134。

 金樹人,1991,〈大專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以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為例〉,《學生輔導通訊》,14期,頁25-30。

 金樹人、王淑敏、方紫薇、林蔚芳〈國民中學生涯輔導計畫規劃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992,頁125-200。

 汪文聖,〈醫護倫理之存有論基礎初探—從海德格走向優納斯〉,《哲學雜誌》第37期,2001,頁4-34。

 吳靖國,〈從海德格Einspringen與Vorausspringen的區別論師生關係〉,《師大學報:教育類》,第50卷第2期,2005,頁33-54。

 林純媛,〈生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諮商與輔導》,第245期,2006,頁62-63。

 徐西森,〈兩性性別角色、工作價值觀及生涯抉擇之探討〉,《輔導季刊》,第38卷第4期,2002,頁43-51。

 尉遲淦,〈預立遺囑應有的內涵–從輔英科技大學生死學課程遺囑書寫談起〉,《輔英通識教育年刊》第二集,2003,頁95-110。

 孫雲平,〈偶然性與事實性〉,發表於南華大學哲學系主辦之偶然性--當代歐陸哲學會議,2006。

 陳榮華著,〈海德格《存有與時間》的本真與非本真〉,《哲學與文化》,第三十五卷第一期,2008,頁57-69。

 張祥龍,〈「Dasein」的含義與譯名(「緣在」)〉,《普門學報》,7期,2002,頁93-117。

 楊佳穎,〈生涯諮商的新取向—積極不確定〉,《諮商輔導》,第214期,2003,頁9-13。

 陸敬忠,〈海德格「基本存有學」與哲學詮釋學之緣起:《存有與時間》思路對高達美哲思啟始之效應歷史〉,《中原學報》32卷4期,2004,頁667-690頁。

 劉淑慧,〈人生觀-生涯領域錯失的一環〉,《輔導季刊》,32卷2期,1996,頁52-59。

 劉淑慧、朱曉瑜,〈再看生涯觀的架構-理性之外還有什麼?〉,《輔導季刊》,34卷3期,1998,頁1-7。

 劉淑慧,〈生涯規劃的新課題-悅納不確定性的智慧與勇氣〉,《測驗與輔導》,第155期,1999,頁3230-3234。

 劉淑慧、朱曉瑜,〈大學生的決策型態、不確定的因應與生涯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九卷第三期,1999,頁448-473。

 關子尹,〈海德格論別人的獨裁”與“存活的獨我”-從現象學觀點看世界〉,《鵝湖學誌》第六期,1991,頁113-164。

 西文書籍與期刊 D.Super,CareerEducationandtheMeaningofWork.MonographsonCareerEducation.Washington,DC:TheOfficeofCareerEducation,U.S.OfficeofEducation.1976. M.Heidegger,SeinundZeit.MaxNiemeyerVerlagTübingen.1986. H.B.Gelatt,PositiveUncertainty:Anewdecision-makingframeworkforcounseling,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36,1989,252-256. J.Macquarrie&E.Robinson,BeingandTime.Blackwell:OxfordUK&CambridgeUSA.1995. 網路資料 王鍾渝,〈定義自己的驕傲〉,2008.3.12擷取自:http://www.inex.twmail.net/temp/p01/107.htm-20k 金樹人,〈變與流變〉,輔仁大學心理系卅週年系慶學術研討會,2002。

2007.10.29擷取自:http://truthtang.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915.html 倪梁康,〈關於海德格爾哲學翻譯的幾個問題之我思〉,2007.5.3擷取自:http://www.cnphenomenology.com/0209293.htm-27k 陳嘉映,〈煩、操心、關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哲學在線,擷取自:http://www.philosophyol.com/pol04/Article/western/w_germany/200407/776.html 陳嘉映,〈《存在與時間》講義•時間觀〉,2006。

2007.8.20擷取自:http://bbs.philosophydoor.com/Article/germany/907.html 張忠謀口述,〈我工作,所以我存在〉2007年1月7日擷取自:http://www.fcic.org.tw/92031903km.htm 遠見雜誌,〈愛心療護癌病患的女人--趙可式:推動安寧療護的手〉,2003.07.02擷取自:http://www.gvm.com.tw/girl/Role/role_12.htm 黃慶鑽,〈生涯規劃〉,《脊椎損傷醫訊》,2008.4.3擷取自:http://www.cc.nctu.edu.tw/~hcsci/hospital/life/plan.htm 聯合報,〈趙可式抗癌--寫下生命恩典〉,2008.01.08。

2008.03.07擷取自:http://udn.com/NEWS/HEALTH/HEA2/4170943.shtml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由《存在與時間》中煩神之概念論師生互動 2. 傾聽存有底道說--後期海德格的語言觀 3. 論海德格《存有與時間》之在世存有與死亡 4. 海德格在《存有與時間》中的死亡分析 5. 論海德格的真理概念-從傳統真理概念到存有真理 6. 從海德格的此在結構探討網路世界裡的「死亡」 7. 此在的風景—直覺的孤僻描述:葉川慈繪畫創作研究此在的風景—直覺的孤僻描述:葉川慈繪畫創作研究「此在的風景-直覺的孤僻描述」 8. 從生存結構論死亡和死刑 9. 海德格的存有論與台灣生命教育 10. 海德格與龍樹對「語言」概念之比較-以海德格後期思想與龍樹之著作為例   1. 李燕蕙,〈早期海德格的生死哲學〉,《揭諦》,第8期,2005,頁93-134。

2. 金樹人、王淑敏、方紫薇、林蔚芳〈國民中學生涯輔導計畫規劃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992,頁125-200。

3. 汪文聖,〈醫護倫理之存有論基礎初探—從海德格走向優納斯〉,《哲學雜誌》第37期,2001,頁4-34。

4. 林純媛,〈生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諮商與輔導》,第245期,2006,頁62-63。

5. 徐西森,〈兩性性別角色、工作價值觀及生涯抉擇之探討〉,《輔導季刊》,第38卷第4期,2002,頁43-51。

6. 尉遲淦,〈預立遺囑應有的內涵–從輔英科技大學生死學課程遺囑書寫談起〉,《輔英通識教育年刊》第二集,2003,頁95-110。

7. 陸敬忠,〈海德格「基本存有學」與哲學詮釋學之緣起:《存有與時間》思路對高達美哲思啟始之效應歷史〉,《中原學報》32卷4期,2004,頁667-690頁。

8. 劉淑慧,〈人生觀-生涯領域錯失的一環〉,《輔導季刊》,32卷2期,1996,頁52-59。

9. 劉淑慧、朱曉瑜,〈再看生涯觀的架構-理性之外還有什麼?〉,《輔導季刊》,34卷3期,1998,頁1-7。

10. 劉淑慧,〈生涯規劃的新課題-悅納不確定性的智慧與勇氣〉,《測驗與輔導》,第155期,1999,頁3230-3234。

11. 關子尹,〈海德格論別人的獨裁”與“存活的獨我”-從現象學觀點看世界〉,《鵝湖學誌》第六期,1991,頁113-164。

  1. 海德格存有論的死亡觀及其生死教育意涵之研究 2. 論海德格《存有與時間》之在世存有與死亡 3. 海德格「畏」的概念對於此在本真存活的建構地位 4. 論海德格的真理概念-從傳統真理概念到存有真理 5. 海德格的現象學還原與結構 6. 有用與無用-從海德格、老子反省「人類中心主義」的弊病 7. 死亡的尊嚴與本真的向死存在--安樂死與海德格的死亡觀 8. 形上超越與世界之根據:海德格形上思考的一個反省 9. 從非本真到本真──以奧斯定《懺悔錄》的「良心」與海德格《存有與時間》中的「良知」之對談 10. 海德格的存有論與台灣生命教育 11. 海德格的死亡哲學與臨終關懷之對顯 12. 海德格在《存有與時間》中的死亡分析 13. 從海德格的此在結構探討網路世界裡的「死亡」 14.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的實在論與觀念論之爭 15. 問題的重複與重複的問題—以海德格與《精神現象學》導論間的對答為主要問題意識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