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賦自由》讀後感-1 @ 帶一本書去旅行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203061449《讓天賦自由》讀後感-1 ?專書閱讀心得. 壹、 前言與內容摘要. 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的作者─Dr. Ken Robinson ,是ㄧ名國際知名的潛能教育與創造力 ... 帶一本書去旅行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

——泰戈爾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203061449《讓天賦自由》讀後感-1?專書閱讀心得壹、   前言與內容摘要 讓天賦自由(TheElement)的作者─Dr.KenRobinson,是ㄧ名國際知名的潛能教育與創造力開發專家。

於本書中,作者藉著諸多各式各樣的案例,分別描述分析各種領域的成功人士,是如何認識到自己獨特的天賦,藉此展開他們的創意人生。

作者試著引領讀者去接觸並認識,人類潛藏在未知領域的能力,包括豐富的才能與創造力,而且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皆具有型態各異的專有能力。

而「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Dr.KenRobinson將之定義為「天命」。

作者定義之「天命」有兩個核心,一個是熱情,一個是優勢。

熱情是對某個領域的事情或對某一群人會產生愛與被愛的感覺,熱情能讓我們擁有強烈的動機,與行動力。

例如有些人對於藝術及美感的追求,就有他人難及的熱情。

「優勢」同一件事情,瞭解自己所具備的能力,能夠以最小的機會成本,更有效率的完成它。

而要累積優勢必先確實做好小事,由於做事確實、快速,每件事情我們就能領先他人一點,累積每一件小事都領先一些,就會產生複利效應,讓自己脫穎而出。

  貳、心得 本書中59個故事中的每位主角,對工作都充滿了熱情,也對自己的選擇毫無懷疑,正因為他們正在做「自己不但喜歡、而且擅長的事」,所以他們從工作中所得到的,不僅僅是金錢酬勞,最重要的是滿滿的成就感。

然而每位主角在尋找天賦的過程,並不順遂卻是常態。

他們多半不會選擇傳統路線,使得生涯中充滿了曲折與意外。

堅持自己的信念,家人、朋友老師、適時的鼓勵與幫助,成為面對重重障礙時,仍能持續邁步向前的動力來源。

作者於本書中告訴我們,所有人都身懷獨特的天賦與熱情,能夠驅使我們創造超乎想像的成就,人們若能意識到這一點,生命將從此改觀,工作將成為生命中最想做的遊戲。

百老匯著名編舞者─GillianLynne,小學時功課一蹋糊塗,在她的級任老師眼中,她老是遲交作業,考試成績也很差,然而最令老師頭痛的是,她常常影響課堂的進行,不是扭動身體發出聲音,就是猛盯著窗外看。

使得老師常得為了他中斷課程,讓她的注意力回到講課內容,但不一會兒,她又開始干擾鄰座的小朋友。

校方爲此憂心忡忡,認為Gillian有某種過動性質的學習障礙,並建議她的父母,或許應該把她轉往特殊教育學校。

Gillian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學校的一張書函,便急著尋找特教學校趕辦轉學事宜。

而是帶著她去見了一個心理醫生,當醫生詢問完畢後,將他獨自留在房間並把書桌後的收音機打開,醫生與他的媽媽便在外面的走廊觀察她。

不一會兒Gillian便隨著音樂在房間內遊走,她的優雅身段不但讓他們看得屏氣凝神,而且動作中具有未經鑿釜,渾然天成的成分,最重要的是她的臉上所顯現的純然愉悅神情。

醫生終於下結論並告訴她媽媽:「Gillian並沒有病,她只是有跳舞的天份,帶她去上舞蹈課吧!」自從Gillian開始上舞蹈課,她的學校課業成績也都進步了,因為她具有必須舞動身體才能進行思考的特質。

Gillian後來在舞蹈界擁有極高的成就,這一切都要感謝她生命中的貴人─那位叫他學習舞蹈的心理醫生,若非這位醫生看進了她的心靈深處,並且懂得解讀其中的意義。

如果換成別人,或許會要她吃藥、轉學到特殊教育學校。

但Gillian根本沒有任何問題,她只是需要展現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天賦。

由這個例子讓我聯想到近年來在台灣流行樂壇大放異彩的音樂才子─周杰倫,從小的學業成績一直只有音樂這一科不是紅字,幸好她生命中的貴人─他的媽媽(是一名音樂老師)發現他對於音樂有獨特的敏感度,堅持讓周杰倫往學習音樂這條路前進。

為此,他的父母發生過無數次的爭執,試想,若無媽媽無怨無悔的支持與堅持,讓他無後顧之憂的學習樂理、樂器,怎會有今天的周杰倫。

倘若當初周杰倫被父母送往升學補習班,或許他的課業成績會及格,甚至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論他從事哪一行,絕對無法像現在能夠發光發熱,因為被剪斷翅膀的天使,再也沒有展翅遨翔天際的能力! 「學校的好成績,並不等於人生的好成績」,這句話道破了現今考試制度的迷思,完全以升學考試為教學目標的教育內容,很難讓孩子產生學習慾望,更無法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

現今的教育體制,仍然以齊頭式的測驗方式,決定哪些學生應該繼續升學,哪些學生應該進入技職體系學習專業技能。

當然這個結果並不光是教育體系設計者所造成的,精確ㄧ點來說,應該是教育體系設計者,爲了滿足學生家長望子成龍的期待、各行各業公司老闆的需求,以及社會風氣對於高所得職業的崇拜等因素所造成。

由於上述三項因素,使得學校教育完全偏向於智育的學習,其餘德育、體育、群育、美育,幾乎完全遭到漠視。

許多學校為了應付學力測驗,從早到晚排滿了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等升學科目,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目全挪為考試或補課之用,這是升學主義下的特有獨特怪象,授教者與學生家長,完全無視於藝術乃人類文明一部份的事實,全然剝奪了青少年接觸人文藝術的機會,實一大悲哀也! 最近媒體不斷報導,關於台灣大學有13名女學生,由於外表姣好,且有心往演藝圈發展,便在各展場充當showgirl。

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先生,對此相當不以為然,認為台灣大學的學生,僅以外表來謀取工作的作法,太可惜了!然而李校長卻未曾了解,這些學生或許對於教育體制內的課業,學習能力相當強,而且從小學業成績就相當優異,但是她們壓根兒對這些課程沒興趣,也許成為演藝人員才是這些女孩的天命。

這個案例再一次說明了,現今的教育體制有多僵化,任何不是由現有教育體制培養的職業,都很難讓社會大眾接受。

為什麼台灣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就不能在展場充當showgirl?或者當一個出色的演藝人員!這是當今教育體系設計者應當深加思索的課題。

記得當年筆者念大學時,曾聽老師上課時提過,他(老師)當時是全系第6名畢業,然而離校多年後,在某一次同學會的時候才發現,當年第1~5名畢業的同學,全未從事本科系相關的行業,第1名畢業的同學竟然在電視台當編劇。

其實在閱讀了「讓天賦自由」之後,覺得這種事一點也不奇怪。

怪的是這種不適當的教育體制,怎麼會存在那麼久,花費如此多的教育資源,將一個學生培養到大學畢業,結果其從事的行業,卻與其養成教育,風馬牛不相及。

不但浪費教育資源,也讓學生光陰虛擲。

台灣在最近十餘年來,推行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方針,包含了九年一貫教育政策,教育課程一綱多本(教育部僅訂大綱,而不再指定以國立編譯館,編製之教科書,為唯一的課本),並搭配多元升學方案,且大開大學的窄門,但是仍然擺脫不了,以考試決定得否繼續升學(基本學力測驗)的基本窠臼。

雖然當今之教育體系設計者,似乎領略到以往教育體制的僵化,並試圖因應世界潮流,做一些改變。

然而於今看來,似乎除了私立大學、技術學院,如雨後春筍般林立,高中生幾乎皆可直接進入私立大學,使得大學畢業生數量暴增之外,未見太大成效。

其癥結在於教育課程內容之設計並未改變型態,並且未適當預留孩子的創意空間,無法鼓動學生的學習熱忱,學習成效自然不佳。

本書以義大利北部的小鎮─瑞吉歐.艾密利亞,所出現突破性的幼兒教育模式(如今已是全球皆知的「瑞吉歐」教育法)為例。

預設學童都有旺盛求知欲、有能力靈活應變,且充滿無限潛能。

課程設計皆以孩子為中心,教師是依照孩子的興趣進行教學。

此外,學校的環境亦被視為一重要的教學工具,老師會在教室裡布置戲劇演出區、工作桌、遊戲區,以及各種學習環境,鼓勵孩子們互動、一起解決問題,並學習與人溝通,建立人際關係。

瑞吉歐學校安排了充分的時間上藝術課程,因為其基本教育理念,認為人類的學習方式有很多種,孩子應該透過繪畫、音樂、偶戲、劇場等藝術形式,學習多種符號語言,才能讓每一個小朋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並開發獨特的天賦。

瑞吉歐學校的老師以每週的短期教育計畫為單位,與整學年的長期計畫結合,讓學生從各種角度進行知識探索,學習如何做假設、推理,以及如何與同儕合作,整體課程的設計,感覺上就好像遊戲一般。

老師自認是為學生服務的研究員,幫助學生廣泛探索他們的興趣,同時跟著學生一起繼續學習。

這一套教育理念與模式,使得瑞吉歐學校在過去二十年來廣受讚譽。

目前全球各地都有學校採用其教學法,包含美國的三十所學校。

這種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方式,正是台灣教育體系所欠缺的元素。

當我們的老師、學生,齊心為了各種評量、測驗忙得焦頭爛額時,瑞吉歐學校中的學生正悠遊於遊戲似的教學課程中,專心的發揮他們的熱情,去找尋專屬於他們的天賦。

在最近廣受歡迎的益智問答節目─「百萬小學堂」中,節目主持人於每位參加者下台前,總會詢問參加者:「那位老師對你影響最深?你現在有甚麼話要對他說?」。

其實在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某些關鍵時刻,一定會遇到一些對於自己,造成一定正面影響的師長或朋友。

在本書中作者將之稱之為良師,良師在每人的生命裡佔據特殊地位,適時的幫你開啟一扇扇的門,並且直接參與你的人生旅程,告訴你下一步該踩在甚麼地方。

於本書中作者以自己為例,一位英女皇任命的督學─史卓佛德先生,在作者十歲時,準確的看出了作者身上萌芽的聰明才智,並認為學校沒有提供適當輔導而令其轉往另一班級,而且學校應該賦予更大的挑戰,甚至於應讓作者參與「11+考試」,該考試的內容是一連串智商測驗,對於藍領階層的孩童來說,通過「11+考試」就是通往專業生涯的最佳途徑,也能因而逃過一生從事勞力工作的命運。

作者新任班級老師─約克女士,身形嬌小,心地仁慈,但在教學上卻是出名的嚴格,相對而言,某些老師對作者的成就抱持較低的期望,他們基本上把特殊教育視為心理輔導教育。

但約克女士對於特殊學生的期望,就跟一般學生一樣,要求他們努力用功、認真學習、發揮最大的潛力,同時約克女士不辭辛勞地輔導作者相關課業,並定期做「11+考試」的練習。

最後,作者與其他特殊學生一起參加考試,他成了家族裡第1位,也是學校那年唯一通過這項測驗的學生。

從此作者的生命轉往全新的方向,不但拿到獎學金,而且從特殊學校,一躍進入主流公立學校─利物浦學院,並開始發展興趣與能力,逐漸塑造往後的人生。

對於Dr.KenRobinson而言,史卓佛德就是讓他跨入另一個世界的一道大門,史卓佛德親自提供實際的協助,讓他在年輕時有機會從特殊教育力爭上游,進而找到此生的熱情─教育改革。

史卓佛德能夠看到他人的潛力,適時激勵人心,並創造機會讓他人尋得天命。

在Dr.KenRobinson的人生旅程,除了父母之外,史卓佛德是他此生中最重要的良師,並且讓他了解,在追尋天命的過程中,良師益友的角色有多重要。

在每一個追尋天命的過程中,良師能提供指引與啟發,猶如當心理醫生看到吉利安、皮特曼看到雷.查爾斯、茲恩看到艾德曼、葛拉漢看到巴菲特,這些良師不但在這些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他們有機會實現心中熱情的機會,而且也看到了罕見的天份。

此時良師的主要功能展現,適當的指引與啟發,讓原本只是嗜好的小火苗,能夠燃燒為真正的熱情。

在本書中作者從人類最富有想像創造力的幼年時期敘述起,試著將每個人都擁有獨特天賦,而且若能與自身獨特的天賦與熱情接軌,生命將完全不同的理念,藉著59個感人的生命故事,傳達給每位讀者。

而其主要目的,正是為了展現更豐富的人類才能與創造力,並且深信每個人都有必要找到自身的天命歸屬,不只是因為每個人都將獲得成就感,更是為了讓人類社群與組織能夠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永續發展。

希望我們的教育制度設計者、為人父母者,都能仔細閱讀本書。

以往他們常於無形中束縛孩子的想像力、阻礙天賦發展、打擊孩子的信心,使得孩子們無法堅持發展自己的興趣,當然無法尋得天命。

教育制度設計者該當了解教育制度該如何轉型,幫助學生能儘早尋得各自專屬的天賦與熱情,讓孩子在近似遊戲的課程中忘我的學習。

為人父母者應澈底去除學習是為了取得高薪職業的觀念,並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良師,適時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並幫助他們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自由發展專屬於自己的才華。

除了教育制度與父母的幫助之外,當然每一個人都應該朝找尋天命的方向努力,並付出一定的代價,因為這趟人生旅程決非輕鬆的坦途,若非經過重重挑戰、經歷過高低潮,就無法體驗人生中的完美。

而人生中最完美的事,就是做你喜歡做的事,而且是有人出錢請你做,還要求著你做。

要達到這種程度,唯有找到他天賦的能力,並且用熱情與毅力發揮它、成就它、展現它。

MOLLY/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讓天賦自由》讀後感-2......|日誌首頁|《人為自由》讀後感上一篇《讓天賦自由》讀後感-2...下一篇《人為自由》讀後感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molly2211's新文章0528讀書會0522讀書會0426導讀會0629導讀會0614讀書會0420讀書會0329讀書會《觀察的力量》《凝視死亡》讀後感《落腳城市》讀後心得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molly2211'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