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四讲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四讲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 圆心-3395 09/04 6123. 4.0/1 1 2 3 4 5. 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 ... 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四讲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圆心-3395  09/04   6124   4.0/1      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   佛学内容,离不开人生和宇宙。

人生有「当前」、有「三际」,宇宙有「有情」、有「器界」,下当依次加以演述。

今且先言当前之人生,这是我们本身最现实亲切的事,不可不先觉悟。

   所谓「当前」,就是指我们现身从坐母胎开始,直到寿命终结八识离身之一期生命。

统此一生,不论何人,自始至终,整个遭遇领受,都可一言概括,那就是「苦!苦!苦!」。

须知,这绝不是佛学之故作悲观,而只是作人生实况的直述。

所以四谛的初门,就先说「苦谛」(谛是真实不变的道理),而教以修四念处观,其中一条即是「观受是苦」,这却是开智慧的起步。

初学于此,假若不能有所警觉,则学佛又如何?求解脱又如何?甲、领受种类其实,我们对于外境的领纳感受,不仅苦之一类。

详细分析开来,计有五种:(一)苦受,指身(即眼等五识)之领纳违情境界,而感苦痛者。

(二)乐受,指身之领纳顺情境界,而感快乐者。

(三)忧受,指心(即第六意识)之领纳违情境界,而感忧恼者。

(四)喜受,指心之领纳顺情境界,而感喜悦者。

(五)捨受,指身心(通于六识)之领纳不违不顺境,而感无苦无乐无忧无喜者:这称做五受。

   或问:领受既有五种,何以但说苦受?这因五受之中,有虚妄有真实。

乐喜捨三,惟是虚妄;苦忧二受,才是真实。

这可从两层说明:第一层本无有,世间本无实乐(喜捨),而所以感觉快乐(喜捨),那只是所痛苦(忧)的暂时停止或暂时离去之一种错觉而已。

譬如我们患病初癒,忽觉甚乐;然而平素未病,乐在那里?第二层能改变,其所以为乐的,若是令他乐之不止,那就要变为苦恼。

譬如食色二事,人以为大欲乐;如果使他终日饮食色欲不止,势必拼命求避,惟恐不及了。

因此之故,乐是虚妄。

若是苦忧二受,则不如此。

第一层人生本身即是一种苦报,非由乐的因缘,才来苦受。

第二层所苦恼的事,令之不止,也绝不变为乐。

譬如以棍击身是苦,若不止鞭打,也惟有苦上加苦,绝无转乐之理。

因此之故,苦是真实。

   可惜,众生不知乐是虚妄,所以穷逐不捨,终得不到真乐。

所幸,佛陀深知惟苦真实,所以教修观受是苦,求解脱道。

乙、苦果略举   既然明白观受惟苦,但不知人生苦事究有多少?这若详演开来,则有无量无边;若是归纳来说,也有所谓「八万四千」、「百八烦恼」、「百一十种苦」,乃至「三苦」、「八苦」。

今且略说「三苦」、「八苦」,如表所示:   第一「苦苦」:苦是苦恼逼迫之义,即约苦忧二受而言,指种种身心苦恼之苦。

此中包括「八苦」:(一)生苦:在母腹中,正坐胎时,处溷秽中,头下脚上,如坐牢狱,故称胎狱。

等出胎时,像山合体,往往难産,母子交危。

既出以后,风触嫩皮,刀割脐带,这时真是有苦难说。

所以婴孩坠地,都要放声大哭,请细听之,简直是说「苦啊!苦啊!」。

(二)老苦:童子少年,迁谢不住,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这时髮白面皱,形变色衰,饮食难消,气力虚微,拄杖羸步,坐起不便,身体衰败,精神昏沉。

(三)病苦:身是四大(地水火风)假合,不免患病;四大不调,即有四百四病。

或脏腑伤损,或皮肉疮痈;这时辗转床塌,全身疼痛,形消骨立,喘息呻吟,其苦难当。

(四)死苦:有生就必有死,等命终时,犹如风刀解体,又像生龟脱壳,当然苦不堪言。

(五)爱别离苦:父母夫妇子女兄弟等所爱眷属,不是生离,就是死别;佛经上说,尘点劫来,我们为别离苦所流眼泪,若积聚起来,四大海容纳不下。

(六)怨憎会苦:冤家仇人,偏要常常遇到。

孔子尚有宋国桓魋和楚国子西;佛陀亦有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圣人且不免,何况凡夫?(七)求不得苦: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希望平安富贵,却是如愿以偿的很少。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亦名五蕴,是指聚成假身心之色,受、想、行、识五大元素。

既有这假身心,就时刻爱取欲尘,造作诸恶,如火不息。

此是八苦的根本。

曾有人说,这苦又可名健康苦,因之五阴假身,愈健康就愈往外攀缘,而苦也就愈无穷了,这话很有道理。

   不但如此,生、老、病、死和五阴炽盛,本为身内之苦,而内之内且充满不淨(如五不淨观,九想观说),乃是一具臭皮囊。

其中死苦,为身后之苦,而后之后,仍要轮迴不停。

至于爱别离三,则是身外之苦,而外之外又有水、火、旱、潦、大风、地震、盗贼、刀兵、牢狱等天灾人祸。

以上即是苦苦。

   第二「坏苦」:坏是变坏之义,即约乐喜二受而言。

因为万法无常,乐境才现,苦境即来。

俗云:贺者在堂,弔者在闾。

当乐境坏灭之时,即是坏苦。

   第三「行苦」:行是迁流变动之意,即约捨受而言。

虽有时不苦不乐,但我们的神识(俗称「灵魂」)迁流无常。

仁王护国经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是为行苦。

丙、三界统苦   或问:苦有如此之多,那么谁来受呢?是否汝受我不必受?当知,三界以内的一切众生统通得受,谁亦免不了。

请为分别言之。

   一者「欲界」众生统受三苦:欲界包括六层天和下面的五趣杂居地(我们人类即居此中)。

因为这范围的众生,都有饮食男女的欲望,故名欲界。

但是,贪欲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贪染欲尘,自是一切苦之根因。

所以,东方文化中,儒家主张节欲,佛家讲究断欲,以求减少灭除苦因。

若西方文化则提倡纵欲,不知这就等于提倡受苦啊!   二者「色界」众生兼受坏苦和行苦:色界包括四禅,共十八层天。

这范围的众生,因有禅定的功夫,已无男女饮食的欲望,却仍保有色身和宫殿楼阁等,故名色界。

可是,身为苦本,仍然不离生、住、异、灭,为生死所缠缚,所以有坏苦和行苦。

   三者「无色界」众生单受行苦:无色界包括四层空天。

这范围的众生,所入禅定(名四空定)更深,不但无饮食男女欲望,亦无色身执着,只留神识,故名无色界。

可是,神识为招苦之缘(故学佛目的要转识成智),为一切妄念所依起,所以仍有迁流生灭的行苦。

   由此可见,只要是三界内的凡夫,都得受苦,无一例外。

所以佛学教离苦的办法,就须跳出三界。

丁、受苦益起颠倒   还有一层,众生受这苦之后,并不是从此完结。

原来,观察其所以招苦的原因,主要是烦恼盖住本性(指贪爱、瞋恚、愚痴等),这就是「惑」。

因为迷惑颠倒,无有智慧,自然胡作非为(指杀生、偷盗、邪淫等),这就是「业」。

既然造作恶业,将来必定招受恶的果报,这就是「苦」。

可惜,众生招受苦果,不但不知自反自省,往往还要怨天尤人,因此更起迷惑颠倒;所以,「惑、业、苦」,恶性循环,永远不止。

经上称为「三道」(道是能通义,惑通于业,业通于苦,苦又通惑),又名「三轮」(轮是能转义,三者轮转不休),如图示:              人生实况,就像这图所示,解苦妄作,复造苦因;因此,加苦续苦,无有已时。

譬如扬汤止沸,只见滚上加滚而已。

无怪乎聪明的人总要感歎一声「苦海无边」了。

   最后,透露一点消息,佛法却有真正止沸之法,那就是要釜底抽薪,这且留到下文慢慢道来。

                 http://weidb.co/p25018     获取作者更多文章     上一页            下一页    1.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四章受了八关斋戒以后第二节称呼——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5095)    2.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四章受了八关斋戒以后第一节舍戒——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5751)    3.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十四讲吾人应有之警觉——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5432)    4.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十三讲行门中一特别捷径——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7278)    5.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十二讲六度万行——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5789)    6.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十讲五戒十善——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6873)    7.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十一讲四谛十二因缘——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6839)    8.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九讲方便五乘解脱——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5191)    9.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八讲内容设施梗概——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5652)    10.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七讲宇宙器界概说——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10869)    11.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三章第六节如何纳受戒体——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8088)    12.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六讲宇宙有情概况——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演述(6720)    13.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三章第五节斋日的准备——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5873)    14.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五讲人生三际之抉秘(十二因缘)——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人)居士演述(5405)    15.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三章第四节求受的方式——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4647)    16.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三章第三节受持的时限——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6007)    17.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四讲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6124)    18.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三讲消除几种误会——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5987)    19.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三章第二节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可得戒——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5605)    20.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二讲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居士演述(5974)    21.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三章第一节唯有人类可受戒——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5655)    22.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学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 (3912)    23.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受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6007)    24.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持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520)    25.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一篇第一章第四节以戒为师——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4517)    26.每日一节《在家律法》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为何要皈依三宝——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4449)    27.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什么是皈依——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053)    28.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如何皈依三宝——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814)    29.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皈依三宝的好处——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777)    30.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五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210)    31.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二节五戒的内容——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133)    32.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三节杀生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6113)    33.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四节偷盗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626)    34.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五节邪淫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4910)    35.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六节妄语戒——圣严法师著弘化社官网(5638)    36.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八节五戒配三业十善——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5148)    37.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二章第一节如何纳受五戒——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8853)    38.每日一节《在家律法》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受持五戒的功德——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6375)    39.每日一节《在家律法》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绪说——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10211)    40.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一章第二节 什么是八关斋戒——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6533)    41.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二章第二节怎样算是戒斋清净——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5945)    42.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一章第三节为何要受八关斋戒——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5487)    43.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三篇第一章第七节饮酒戒——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4428)    44.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第一讲先明佛义——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居士演述(5662)    45.每日一节《佛学概要十四讲》序、介言、十四表略科——李炳南教授编表/吴聪敏(希仁)居士演述(5522)    46.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一章第四节八关斋戒的内容——圣严法师著转自弘化社官网(6350)    47.每日一节《在家律学》第四篇第二章第一节什么是六斋日——圣严法师著摘自弘化社官网(5421)    48.东天目山昭明寺永久免费超渡牌位(8932)    49.2015年5月8日至6月7日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首次对外开放公告(8576)    50.如何阅读佛经——印光大师开示(译文及原文)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8425)        上一页            下一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