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4JUN 鏡頭MTF 與相機選型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MTF 全名為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是用來詮釋鏡頭光學成像畫質解像力、銳利度的評估手段。

對於光學來說,什麼叫解像力或銳利度,這是個靠感覺的、抽象的 ... 文章資訊 科技大觀園相機鏡頭光源軟體機器手臂 202124JUN鏡頭MTF與相機選型的關係 什麼是MTF MTF全名為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是用來詮釋鏡頭光學成像畫質解像力、銳利度的評估手段。

對於光學來說,什麼叫解像力或銳利度,這是個靠感覺的、抽象的形容詞,必須要有一個可以量化的表達方式。

在通訊信號領域有所謂的Modulation,中文翻譯作調變,指將某個頻率的波轉移到另一個頻率的意思。

在光學,我們用Modulation來表示明暗變化,明暗就是對比度,變化就是頻率。

假設鏡頭物側有個黑白相間的測試條紋,用儀器來量測它原本黑與白的對比度,到了成像端再用相同儀器去量測它的對比度;因此可知道光經過鏡頭(從物側到像側),中間經過的轉換會損失多少對比度,這個損失比例就叫做MTF。

若對比都沒有損失、完全轉換,MTF是100%,也就表示成像銳利度很好;若原本很黑很白的條紋,到了成像側變得不怎麼黑不怎麼白了,也就是對比度下降了,表示該鏡頭對於這種條紋的轉換能力變差了,MTF就低於100%,依此類推。

  什麼是LinePairs 同樣都是黑白黑白的條紋,但當黑白相鄰很近的時候,會造成轉換能力變差,MTF下降。

參考上面的示意圖,當物側的黑白條紋間隔很稀疏,也就是變化頻率很低的時候,鏡頭很容易轉換詮釋它,所以成像對比度維持得很好;但當物側的黑白條紋間隔愈來愈窄、條紋愈來愈細的時候,也就是變化頻率愈來愈高的時候,鏡頭對它的轉換能力愈來愈受限,結果就是成像的對比變差。

套用通俗的白話文形容詞,這種情況就是成像細節糊在一起,不怎麼銳利了。

因此,想要表達成像的細節能有多細緻,在科學實驗上我們會用黑白條紋空間密度有多少線對(linepairs/mm)來量化,簡稱lp/mm。

注意,在MTF表中lp/mm這個單位,我們只會記錄【成像】上的條紋密度是多少lp/mm(不是指物側的條紋密度,物側的密度可以透過鏡頭倍率反推),不要搞錯了。

  MTF圖表說明 前面我們舉例的是橫軸lp/mm,縱軸為MTF的圖表,但在查詢鏡頭型錄的時候很少會看到這種圖表,通常在型錄上會用另一種圖表格式,方便表達更豐富的資訊。

首先,我們先定義O是物側的光學中心,u是物的半徑,O’是像側的光學中心,u’是像的半徑。

重點在成像端,鏡頭在設計的時候,會有最大能成像的範圍,這個最大成像圈的半徑為u’max,此半徑同等於鏡頭最大可支援的感光元件對角線尺寸的1/2。

由於不同款鏡頭的最大成像圈,可能因對應的相機種類產品規劃有所不同,所以在實驗及實驗圖表標示的時候,可能採用u’/u’max的表示法。

也就是從成像中心出發到可成像的最外圍用比例表示,即用0%代表中間位置,100%代表最外圈位置,圖表標示會更有一致性。

  另外,因為鏡頭設計、鏡片研磨方向、及其他製程因素使得鏡片上不同走向的加工精度會有差異,造成不同方向的解像能力也有差異。

所以測試條紋會有兩種方向,一種是radial方向的條紋,條紋指向半徑延伸方向,即黑白黑白朝繞圈切線方向變化;另一種是tangential方向的條紋,條紋指向繞圈切線方向,即黑白黑白朝半徑延伸方向變化。

  這是常見的鏡頭MTF作圖方式,這種作圖方式提供很多豐富的資訊,我們將它分為三類來看,分別為 LinePairs(紅色)、成像位置(藍色)、光圈大小(綠色)。

LinePairs:會傳達該鏡頭做過哪幾種測試條紋,例如它測了25,50,100共3組不同的lp/mm密度,以及用實線虛線表示radial及tangential兩種方向。

密度(或頻率)愈高的線條,MTF就愈低,這是一定的,我們在圖中也可以看到這個現象。

又因為愈細的lp/mm,MTF愈低,那到底多細的lp/mm是可以接受的?經驗上,我們會以MTF30%以上當作標準,表示如果某lp/mm的MTF剛好在30%附近,表示這顆鏡頭最細可接受的極限大約在這個lp/mm。

成像位置:會傳達該鏡頭的最大成像圈尺寸,例如這顆鏡頭的成像圈半徑為31mm,即最大能支援對角線長62mm的感光元件。

因為光心附近的成像品質比較穩定,故通常我們會看到鏡頭中心(靠圖的左側)的MTF比鏡頭的外圍(靠圖的右側)高。

光圈大小:因為鏡頭成像會有像差,像差也會影響解像力,鏡頭以設計的最大光圈使用時解像力較差,而將光圈縮小後,可攔掉部分角度的入射光,以改善像差,改善了像差會使解像力提升;但縮光圈不能無限的提升解像力,因為光圈愈小,繞射效應會更加嚴重,反而讓解像力下降,所以鏡頭通常會有一個或一段最佳操作光圈的範圍。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這顆鏡頭在最大光圈F3.2的時候MTF不是最佳的,光圈縮到F4.2~F4.6附近以後MTF均保持在一定的水準,可判斷這一段是該鏡頭的最佳操作光圈。

  我有相機,我要用到多少 LinePairs、MTF達到多少的鏡頭去搭配 這是一個選型上的大哉問,因為半導體技術的日新月異,高畫素相機的選擇愈來愈多了。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聽過,相機畫素需要跟鏡頭解像力搭配,才能發揮這整組系統應有的水準。

首先,無論鏡頭成像如何,感光元件的PixelSize會影響它最終能辨識解析的物理極限,這個極限叫做NyquistFrequency,我們若用LinePairs表示公式如下,相機可以解析的最細小LinePairs條紋剛好會是兩倍的PixelSize。

  但是LinePair剛好在NyquistFrequency會衍生Moiré-effects(摩爾紋),意思就是說,實際場景這些條紋無法一對一剛剛好投影在Pixel正中間,造成極限情況下有時候可以解析有時候不能解析。

所以,經驗上我們會抓0.67*NyquistFrequency當作實用的解析極限,相當於用3個pixelsize對應一次黑白變換(LinePair),所以修正公式如下: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台PixelSize3.5μm的相機,我們可以換算1/(3*0.0035)得到實用解析極限的LinePairs約為95lp/mm。

  我們前面提過,最低可接受的MTF是30%以上,低於30%表示該LinePairs頻率(lp/mm)的成像細節,在這顆鏡頭的表現是不好的。

因此,當我們看到鏡頭的MTF圖時,可用LinePairs測試數據到多少的MTF,來反推該鏡頭可支援最精細到多少pixelsize的相機。

以上圖為例,這顆鏡頭最細測到100lp/mm,且100lp/mm的MTF約為50%,超過30%,是可用水準。

我們換算得到100lp/mm約為3.3μmpixelsize的解析極限,表示pixelsize大於3.3μm的相機,安裝這顆鏡頭都可以得到不錯的畫質;甚至如果安裝在 pixelsize 13.3μm以上的相機上,更能達到Excellent的水準。

  結論 【當我有相機,我要用到多少 LinePairs、MTF達到多少的鏡頭去搭配】這個問題的解答,我們先用相機的pixelsize*3的倒數換算得到極限lp/mm,再去查詢鏡頭的MTF規格,看這個lp/mm是否在30%以上,愈高愈好。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台PixelSize3.5μm的相機,我們可以換算得到解析極限的LinePairs約為95lp/mm;若選擇SchneiderXENON-SAPPHIRE3.2/96這顆鏡頭,它的MTF表中透露,95lp/mm約在50%~70%之間,符合可用標準!!   鏡頭 相機 AOI光學檢測 回列表 TOP 繁體中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