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426期2月號 聖嚴法師願的足跡 - 法鼓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聖嚴法師一生不斷地出發、遠行,與不同地區、領域、宗教的人們分享佛法。

法師圓寂十週年之際,作家王鼎鈞教授回憶,因為往佛教裡找尋「上帝隱瞞的東西」,而與法師在東初 ... 人生426期 聖嚴法師願的足跡 乞食千家,杖竹萬里。

聖嚴法師一生不斷地出發、遠行,與不同地區、領域、宗教的人們分享佛法。

法師圓寂十週年之際,作家王鼎鈞教授回憶,因為往佛教裡找尋「上帝隱瞞的東西」,而與法師在東初禪寺結下的法緣、文緣。

沒有法師的日子,弟子楊蓓修書一封,娓娓道來對法師圓寂前囑託事項的努力,走在法師的深遠悲願上,也是一種幸福。

陳維武分享為法師翻譯過程中,領受法師的「加持」與學習。

聖嚴法師一生以願開路,交織成一幅寰遊行腳地圖。

政大中文系退休教授丁敏從中感受禪者的初心,是傳承自觀音的悲願,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法師風雪行腳,宛若觀音走過人間。

世代之間如何閱讀法師各個生命階段?繼程法師、佛教學者鄧偉仁、紀錄片導演張釗維、高中生游高晏,分從禪者風範、佛教教育實踐、探問生命本源、用生命堅持學習的取徑,照見法師一生實踐佛法的行願足跡。

面對當前多元紛雜的社會議題、人類面臨的種種災難,佛教宗教師與佛教學者各有何見解?「當代關懷」由致力於佛教僧團扎根西方的美國舍衛精舍住持圖丹卻准法師,提出殷切且明確的指引;「佛學人物」陳金華教授則視為宗教變革契機,倡議以佛學營建人類方舟。

「123,木頭人」雖是遊戲,卻和真實人生有幾分相似,「人生戲中戲」指出其中「向死而生」的道理,等著你琢磨! ►內容試閱 【本期專題】 聖嚴法師 長在我心 為了找「上帝隱瞞的東西」,王鼎鈞往佛教裡找, 讀了聖嚴法師的著作後,有種看得懂的欣然, 佛門「依法不依人」,凡夫依人不依法, 他被法師「沉靜」的人格吸引, 感念有法師的日子,思念沒有法師的日子。

閱讀更多 【時間篇——20~40歲】 張釗維:革命未滿,悲智長存 「我覺得終究有一個『超越性的想像空間』存在,不能放棄那個東西;對我來說,是我願意去接受的。

」 拍攝聖嚴法師紀錄片,讓張釗維反思自己這二十幾年來的探尋,獲得了生命深沉的回應及安定。

閱讀更多 【當代關懷】 圖丹卻准法師:佛教宗教師應扮演社會良知 她是將佛法帶回美國的第一代西方比丘尼,更在美國建立了培訓西方僧眾的首座藏傳佛教道場。

早年赴尼泊爾及印度求法、1977年在印度受沙彌尼戒、1986年在臺灣受具足戒,走過43年東西方弘化的佛教拓荒之路,圖丹卻准法師以其深刻的佛法修持、社會關懷,全心致力於佛教僧團在西方扎根,並對當代社會提出殷切提醒。

閱讀更多 【人生戲中戲】 陳忻:123,木頭人! 遊戲「123,木頭人」朝鬼前進,卻又轉身逃離,最後有人不得不被抓而gameover,雖是遊戲,和真實人生是不是有幾分相似? 這「向死而生」的道理等著你琢磨! 閱讀更多 ►延伸閱讀 好願在人間:許個好願,讓它實現;積極行願,造福人間 聖嚴法師 祈願.發願.還願 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學佛入門】三書組合 聖嚴法師 基督教之研究 聖嚴法師 美好的晚年 聖嚴法師口述胡麗桂整理 禪與悟 聖嚴法師 歡喜看生死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 聖嚴法師 人生391期:實踐佛法的生命歷程《聖嚴法師年譜》 人生雜誌編輯部 聖嚴法師年譜(四冊精裝) 林其賢編著 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 聖嚴法師 《法鼓山的方向》全六冊 聖嚴法師 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 聖嚴法師 歸程 聖嚴法師 法源血源 聖嚴法師 他的身影:聖嚴法師弘法行履 DVD ►前期推薦 查看所有期數 人生425期:無畏施,施無畏 提到布施,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財施,然而在災難頻仍、人心不安的時代,法施與無畏施更形重要,聖嚴法師教我們布施波羅蜜,愈布施愈有福,帶給眾生無畏、佛法利益,影響更加深遠。

經典中…… 人生424期: 拔苦予樂的菩薩行者 慈悲與智慧是菩薩行者的雙翼,其中,「慈」是予樂──給人安樂;「悲」是拔苦──救濟人的痛苦、苦難,聖嚴法師說菩薩是最積極的,透過六度萬行,主動給予世人幸福安樂…… 人生423期:帶著禪心去運動 跑步、武術和瑜伽,在這些動作快速變化的活動中,能有禪法嗎?所謂「身動念在」,活用「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的心法,為運動加點禪…… 人生422期:翻轉思惟《維摩詰經》 毘耶離城裡,正上演著一齣好戲。

維摩詰居士病了,佛陀遣人去探病,聲聞弟子和眾菩薩卻都拒絕前往,原來,維摩詰長者到處踢館,說舍利弗不懂禪修、羅睺羅不懂出家沒有功德,有煩惱才能成佛…… 人生421期:懂孤獨,不寂寞 懂孤獨,不寂寞寂寞,不是新名詞,然而,一聽到寂寞、孤獨,我們往往慣性地認定它們是負面的標籤。

事實上,人生而孤獨,心卻不甘寂寞,總是不斷馳逐,渴望執取更多…… 人生420期:聖嚴法師教幸福告別 聖嚴法師教幸福告別告別,無時不在我們生活中上演,小自剎那生滅的念頭、出門的一聲再見,大至情愛已逝、退出職場、身心受創乃至死別……那愛別離的苦,每每成為遺憾的包袱,如影隨形…… ►2019人生雜誌訂閱方案 關於人生/ 人生電子報/ FACEBOOK/ 人生電子雜誌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2019DharmaDrumPublishing.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