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跟拍了49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差距到底有多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也似乎看到,精英階層的孩子從7歲開始的觀念和普通階層就有巨大的差距,他們往後的人生發展也確實不出人意料。

但是,如果把這個片子的意義局限於此, ... 胡偉良-新世紀的商業機會 跳到主文 兼具工程和法商科背景(土木、企管、法律博士), 經歷過很多小挫敗,從中學習、成長, 有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 部落格全站分類:社團組織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Oct27Fri201714:03 BBC跟拍了49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們一直活忙忙碌碌,忙到從來沒有仔細的審視過自己的生活。

《人生七年》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它讓我們跳出自己的生活,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得以近距離觀察他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選擇和結果,體會他人在成長路途中的歡樂,徬徨,奮鬥,悲傷和成長。

    看不同的人生,為的是遇見更好的自己。

1.《人生七年》,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棒的一部紀錄片,沒有之一。

《人生七年》,是一部堪稱偉大的紀錄片,不談別的,其跨度50餘年,本身就已經是個無法超越的記錄了。

該記錄片分別記錄了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英國小孩,有的是上層社會,有的是孤兒院,從他們7歲開始,此後每隔七年,導演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小孩,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

以7年作為人生的一個節點,記錄他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各自不同的人生狀態,不同的人生選擇和不同的人生軌跡。

據說,這部記錄片的導演現在已是一個老人。

這部紀錄片拍攝時間已經持續了56年,下一個七年是2019年。

到那時候,這部記錄片的所有人都將六十多歲了。

拍攝這片子的初衷,是想真實地呈現英國階級壁壘、社會流動性之類的問題。

我們也似乎看到,精英階層的孩子從7歲開始的觀念和普通階層就有巨大的差距,他們往後的人生發展也確實不出人意料。

但是,如果把這個片子的意義局限於此,未免顯得狹隘。

這部紀錄片並沒有直接向人們傾訴什麼道理,或是什麼價值主張,它只是直接的,把社會及個人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接下來,需要你自己去體會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鏡頭一晃而過,7年就這樣結束了。

每一個難捱的時刻,都被輕鬆的一筆帶過。

而生活是真實的,由每一個點點滴滴匯聚而成,而能展示給你的,也只是這無數生活片段中的某幾個片段。

我們所能看到的,也只是他們每一個階段表現出來的一小部分,7年間的細節和過程,我們根本看不到,也根本無從想像。

  不論是春風得意,還是困頓焦灼,他們的人生經歷對我們都有著很大的啟發 。

他們就像是一面又一面的鏡子,讓我們照見自己,反思自己,並以此作為我們人生的經驗,從而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2.下面是我對這14個孩子的一些感受。

Tony:成長於倫敦東區,最底層的孩子,小時候很頑皮,7歲就下決心要當騎師,後來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騎師,於是改學了計程車,並如願成為計程車司機。

他似乎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做不成也不因此後悔或沮喪。

儘管一直是普通的計程車司機,但是人生卻不平庸。

7歲時,摔倒的Tony笑著爬起來繼續奔跑著,這份對生活的熱情和樂觀真的很啟發我。

      Bruce :虔誠的基督徒,家境很好。

7歲就想去非洲當傳教士幫助別人。

牛津大學數學系畢業,在普通學校當老師,深信教育可以幫助人,幫助社會。

曾去孟加拉國傳教,積極參與教堂事務,幫助過同節目有困難的Neil。

後去了貴族學校任教,生活簡單幸福。

      Nick :世俗標準裡最“成功”的孩子,真正打破了壁壘,從偏遠地區只有一間屋子的小學一路考上了牛津,後來去美國當了物理教授,事業有成。

      Neil:估計是整個節目爭議最大的人。

沒有考上自己想去的牛津大學,而去了阿伯丁大學。

一年後選擇退學,之後更是四處漂泊靠領救濟金生活。

一直生活在困頓中,但後來他慢慢地開始從政,成為了一名地區的議員,不過地區議員也依然很慘,還得靠救濟金。

他就像是一名苦行僧,在路上慢慢找回自己,儘管這條路漫長而艱辛。

    Peter :21歲在倫敦上大學,年輕時有些憤世嫉俗,28歲當了老師,之後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參加節目,直到56歲才回歸,他已經組建了自己的樂隊,並獲得一些榮譽。

富家三公子 :   John :“高富帥三人組”裡觀點永遠最直接、犀利的那一位。

他的一生似乎就是按照上流社會的正常模式展開的。

14歲就想好了要從事法律。

如願考上了牛津大學,讀的法律專業,後來當了律師,娶的是前保加利亞大使的女兒,他自己的曾祖父就曾是保加利亞首相,可見背景之雄厚。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21歲時的觀點 :人們總是以為他們這個階層的人生就是順順利利,想上什麼大學就上什麼大學,一切看起來都是順理成章,但是人們並沒有看到那些挑燈夜戰的日子,那些刻苦努力的日子,這是社會對他們的誤解。

後來才知道他9歲時喪父,母親不得不承擔生活的重擔,自己也很努力的拿到了牛津獎學金,所以,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輕鬆。

  Andrew :菁英階層子弟的道路看起來確實一帆風順,在劍橋大學讀法律,後來當了律師,成為律師所合夥人,後來又跳槽,一直過著優渥的生活。

他說一句讓我非常難忘的話:你沒法給孩子任何實質的東西,但良好的教育會讓他們終身受用。

  Charles :只參加到21歲,之後就離開了節目。

14歲明顯感受他和John、Andrew不一樣,有反叛的表現,也有文藝修養。

理想是寫東西,後來當了記者,再後來在BBC做節目。

  Suzy :節目中唯一的富家女孩。

7歲天真無邪,14歲開始有些迷茫,21歲的時候覺得人生、家庭毫無意義,也許是受了父母離婚的影響。

28歲嫁了一個律師之後,開始了安心的家庭主婦生活,她也變成了一個非常平和、快樂、美麗的女人,然後一直保持著這種平和快樂的狀態。

  倫敦東區平民三姐妹:sue、Jakie、Lynn。

  Sue :三姐妹中對自己要求最高的一個,14歲說不想早結婚,想要充分地體會人生,果然也是結婚最晚的。

但還是在20多遇到了喜歡的人,結婚生子,遺憾的最後還是離婚,至此步入辛苦的單親生活。

孩子長大後,她遇到了自己的真愛。

56歲的她成為了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一個科目的負責人。

  Lynn :三姐妹中最文靜的一個,很早就結婚了。

在圖書館上班,後來是到流動圖書館,再後來回到圖書館給孩子們講故事。

同時承擔當地學校的行政工作和當地教區的事務。

她的生活,平淡而滿足。

後來得了一種遺傳病,生活的不是很順利。

  Jackie :離婚早,經歷過兩段婚姻,有三個孩子,後來患病無法工作,不得不領救濟金生活,一家人拮据而快樂。

後來經濟危機削減開支,她無法再領救濟金,婆婆和前夫相繼得癌症,這麼多不幸的事情同時發生,但她還是很堅強地生活。

福利院兄弟Paul和Symon       Paul :7歲在福利院,14歲被家長接去了澳洲,有點內向、自卑。

後來,娶了一個非常好的妻子,兩個人在生孩子之前變賣了家產,買了房車去環遊澳洲。

一直是普通工人,但每次採訪Paul,他都是靦腆地笑著,話不多,但是表情就是滿滿的幸福。

    Symon :7歲在福利院生活,後來被母親領走,但是從來不知道父親是誰。

21歲在一家冷凍食品廠打工,說自己應該不會困在這裡,有更大的理想,但28歲還在那裡,結婚了有5個孩子,後來離婚。

42歲有了另外的妻子和孩子,雖然還是做著搬運工之類的工作,但整個人的狀態很不一樣了。

兩個人還參加收養孩子的資格培訓,已經收養過了幾千個孩子,56歲的他剛剛得到了待遇佳的新工作。

  看著這14個孩子,一步步長大成人,我們會發現,所謂幸福,跟階級無關。

富裕的家境確實讓人生輕鬆了一些,但普通階層的孩子也能夠慢慢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獲得自己的幸福。

 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道路,各自有各自的幸福。

  3個人的人生真的有很多可能性,各不相同但又有註定的軌跡,這一切都在於你的選擇。

殘酷的地方在於,你只能選擇其中的一種。

 所以,該好好問問自己,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以下是看完這部紀錄片後的一些感受:   1、關於選擇。

就算每個人的背景、環境、性格不同,生活其實永遠有無限展開的方式,並且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自己的選擇。

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現在走的每一步,正是過去無數累計而成的結果。

所以,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2、關於階層。

階級是真實存在的,階級背後的資源不平等也是毋庸置疑的。

出身決定了你的起點,但決定不了你的終點,過程要看個人。

所以,想要改變自己的階級,可能更多的還是需要個人努力。

3、關於努力。

正如John在14歲時所說,他們的人生經歷並不是所處階層引發的必然結果,好比說他上了牛津大學,並不是由於他來自上流社會,而是由於他很早就定下了這個目標,且付出了艱苦的奮鬥。

所以,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需要努力,需要辛苦付出。

4、關於教育。

教育很重要,知識很重要。

那些從小上私立學校,最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沒有一個後悔他們所受的教育。

年輕還是該好好地學習,掌握技能。

永遠不要停止學習,永遠不要拋棄對世界的好奇心。

5、關於時間。

時間是個奇妙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卻是世間萬象,每分每秒地從我們旁邊悄悄地溜走,亙古如是,沒有人可以抵禦時間的流逝。

不虛度光陰,盡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最終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所以,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無限的精彩。

6、關於愛情。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

所以,想要遇見一個更好的人,就要提升你自己,讓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人和事。

永遠對愛情抱有希望,不要覺得自己等不到一個對的人。

  7、關於父母。

大多數人在中年後,遭遇喪親之痛。

每個人在談到這一點時,眼中的光都消失了,顯得哀傷,並且表示直到親人去世的前一段時間,才感覺更了解他們了。

我們都希望父母安康,可是歲月從不留情,我們陪伴父母的日子也在不斷減少。

所以,為了不在未來後悔,還是趁現在父母尚在,多盡孝心,多陪伴他們吧。

8、關於健康。

身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5歲之後,一些人身材嚴重走形,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老很多。

所以,無論何時,要記得鍛煉身體,保持好的狀態,好的身材,這都是必要的。

9、關於婚姻。

好的婚姻,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35歲之後,生活辛苦或者不幸福的女人更容易老;而生活幸福的女人顯得更平和,更美。

找一個能承擔起責任,懂自己的人過一輩子。

10、關於你自身。

真實生活的每一天你都要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承受。

你的生活,只和你自己有關,和別人無關。

    希望大家在閱讀後惠予點讚、分享,以示鼓勵!因為你們的鼓勵會讓我們知道自己走在對的方向上,讓我們可以把日後的成果和鼓勵過我們的你或妳共同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商務平台 http://www.ali.club.tw/ ●台灣商務平台粉絲頁 https://goo.gl/CUkBsz ●品嘉建設尚禹營造  http://www.en-rich.com.tw/ ●品嘉建設胡偉良 https://www.facebook.com/weiliang.hu1/?ref=ts&fref=ts   文章標籤 新世紀的領導、管理新思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illiamhu0829 胡偉良-新世紀的商業機會 williamhu0829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新世紀的領導、管理新思維此分類上一篇:利潤翻了700倍!1個杯子是如何從30元賣到20000元的? 此分類下一篇:運營總監和營銷總監有什麼區別?你知道嗎? 上一篇:利潤翻了700倍!1個杯子是如何從30元賣到20000元的? 下一篇:運營總監和營銷總監有什麼區別?你知道嗎? 歷史上的今天 2017:利潤翻了700倍!1個杯子是如何從30元賣到20000元的? 2017:一張畫布重塑你的個人商業模式,你一定要看! 2017:你知道嗎?這些年很多老闆都愈來愈窮了 2016:一家只有4個人的公司,年賺7000萬!這才是商業模式的厲害之處 2016:線上之爭,馬雲真正的對手可能是這位強悍的福建新首富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媒體資訊(1)新世紀的領導、管理新思維(190)一生的房地產計劃(48)台灣商務平台「財富倍增計畫」課程(3)新商業機會(1)創業新觀念(1)買房租房這件事(9)時事觀點(1)都更計畫(3)老屋改建(1)生活(3)新世紀的商業機會(35)個人著作(0)未分類文章(16)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8三月(10) 2018二月(28) 2018一月(19) 2017十二月(19) 2017十一月(41) 2017十月(33) 2017九月(32) 2017八月(6) 2017七月(3) 2017六月(8) 2017五月(20) 2017四月(15) 2017三月(7) 2017二月(25) 2017一月(15) 2016十二月(13) 2016十一月(13) 2016十月(3) 2016五月(2)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QRCode 我的好友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POWEREDBY (登入) 活動快報 痞客邦來吧!旅遊趣 【痞客邦來吧!旅遊趣】需要網友們一起來分享你部... 看更多活動好康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