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畢司長訪談 - DAAD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化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在政治大學唸完外交研究所,後來有個機會通過國家考試進入教育部,在國際文教處服務,也就是現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的前身,在 ... 連結至內容 連結至主導航 導覽 服務導覽 DeutschEnglish中文(台灣) DAAD首頁 主導覽 首頁 首頁 在德國留學與研究 在德國留學與研究 認識德國 留學德國 留學德國 留學德國:回答家長的15個疑問 課程項目 德國高等教育制度 大學入學資格與申請程序 留學德國指南 在德國念博士與研究 赴德留學的八個準備步驟 學習德語 學習德語 在臺灣學德語 在德國學德語 德國學校廣告 在台灣留學、研究與教學 查詢獎學金 查詢獎學金 提供臺灣學生的獎學金項目 獎學金資料庫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臺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 聯繫 關於DAAD 最新消息 媒體報告 活動 更多訊息 更多訊息 聯絡 頁圖 www.daad.de DeutschEnglish中文(台灣) 首頁關於我們最新消息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畢司長訪談 X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畢司長訪談 以下專訪內容為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畢祖安司長向金郁夫博士解說,臺灣高等教育政策與其國際化戰略。

[1] 金主任:畢司長非常感謝您今天抽空進行這個訪談,首先想請您簡單介紹您個人學養與背景以及您擔任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的過程。

畢司長:我的名字是畢祖安,從去年7月17日開始接任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

文化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在政治大學唸完外交研究所,後來有個機會通過國家考試進入教育部,在國際文教處服務,也就是現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的前身,在這個單位服務期間,陸續在海外工作很久,我曾經派在美國工作12-13年,我先後在舊金山、洛杉磯,後來有機會擔任教育部的科長,當時在2005年完成了臺德學術交流協定(Taiwanese-GermanAcademicLinksAgreement)的簽訂,應該算是臺德高教交流最重要的里程碑。

之後在美國華府服務,又再派到布魯塞爾駐歐盟兼比利時教育組工作了3年。

回臺灣工作3年後,又外派到澳洲坎培拉,所以我在美國、歐洲、澳洲都工作過,這是我個人在海外的工作經驗。

[2] 金主任:所以您在教育國際化的領域已經有很豐富的經驗,請您可以介紹一下現在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的任務跟發展? 畢司長:教育部架構底下的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您可以從名稱很清楚地瞭解有兩項業務及功能,就是國際教育及兩岸教育。

我們整個的組織架構裡面,國內分成六個科,分別是國際合作科、海外留學科、交流接待科、僑生及外生事務科,兩岸事務科及海外臺灣學校及華語教育;在海外我們有30個據點,分佈在20個國家,30個據點也等於是我們在海外的駐點辦公室,內外配合整體推動的工作包括:雙向學生交流、青年赴海外留學實習、招收外國學生來臺學習等等。

有關國內的架構分工,我在此舉幾個例子說明,比方說國際合作科的業務包括國際交流的種種項目,像是參與APEC、UMAP等多邊教育組織,還有臺灣研究計畫合作,近年德國就有5個臺灣研究計畫在推動。

至於兩岸科的事務就比較複雜,包括兩岸與港澳所有的學術教育交流,至於交流接待科就是負責外賓邀訪及接待相關工作,像是安排您今天來訪的接待外賓事宜,或是邀請國際重要教育人士來臺學術參訪的行程安排。

整體而言,我們的目標是希望來協助整合相關單位來提供、達成教育合作,或者是透過招收外國學生及協助我國青年學生出國留學實習,來培育有宏觀視野的國際人才。

[3] 金主任:能不能了解一下臺灣是什麼時候開始高度的重視高等教育國際化?當然國際化多多少少肯定一直都在推行。

高教司林姮妤小姐:我先補充說明一下,教育部大概從2006年開始推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大概花了10年分為兩期的時間,每期都是5年500億元投入,讓學校可以進行比較多研究設備、國際排名及國際交流的發展,這項計畫大概花了10年,挹注了很多資金。

畢司長:其實從教育部設置國際文教處就在推動執行國際教育,在民國36年就設置了這個單位,所以至今已經70多年,因為當年沒有文化部,所以當時推展國際教育也兼辦文化工作。

其實最早是透過獎學金制度選送學生去歐美等國深造,也提供外國學生來臺唸書,近來因為全球化及我們推動所謂大學國際化,如剛剛高等教育司同仁提到,近十年來我們規劃推動大型高教計畫,全面鼓勵大學國際化。

[4] 金主任:那能不能了解一下,臺灣高等教育國際化還有學術研究國際化的主要目標是什麼?重點目標是什麼? 畢司長: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在培育國際宏觀視野的人才,年輕世代必須具備這樣的專業智能及國際視野,一直延伸到最主要最終的目的就是提升國家競爭力,我想世界各國都很類似,這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在政策方面,按分類來講,主要分為四個面向、四個政策,第一個建構一個多元優質且創新的高教環境,第二個是希望透過各種資源投入,讓臺灣能發展出世界頂尖的大學,第三個是希望能夠提升教學品質,達到教學卓越,讓大學都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培育他們未來應具備的能力,我們現在的部長,從兩年前上任以來就是一直推動規劃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第四個是要提高政府跟學術界的連結,包括科技的研究跟發展,然後加速產業的發展、透過產業學術的合作來成企業轉型和升級,這四個政策是我們現在高教的方向,這是持續的任務,並且不斷加強、調整。

特別是從去年開始有兩個大方向,我們部長(前任部長潘文忠)跟高等教育司、技術及職業教育司一直在推動的,就是法規鬆綁和促進大學自主發展,我們覺得要高等教育自由化,它包括很多面向,在法規鬆綁形成的自主空間中,我們希望大學也有能力運用這些自主權,在各方面自主管理與規劃,形成良性競爭,發展各大學自己的特色與強項。

[5] 金主任:臺灣政府在面對全世界國家有沒有什麼重點的合作規劃,例如新南向政策? 畢司長:我們的高等教育計畫的方向是「走向國際」,「走向國際」看起來像要拓展全世界,但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重點,我們長期以來都有跟美國、歐洲、英國有一些很深層、高度研究的交換,包括科技部也有很多計畫。

您剛剛詢問,在政府各部會是否有不同交流項目重點,我們近兩年政府制定的「新南向政策」來說,新南向有很大一部分是經濟合作的項目跟區域的連結,產生這個新的思維是因為過去認為一直都是著重貿易跟經濟的串連,但現在必須加強人跟人的連結,才能真正達成的了解跟交流,有助於長遠的發展。

所以教育部就有規劃執行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

這方面我們跟東南亞10個國家、還有南亞6個國家以及紐西蘭與澳洲,總共18個國家,有一個全方位的發展,如果詳細的說明,就是我們有提供優質教育產業(Market),擴大青年學者與學子交流(Pipeline),擴展雙邊教育合作平臺(Platform)三個重點面向,我們從這些點出發積極行動去發展雙邊的交流,或是設立辦事處,或是把它當成一個市場,並重視我們的產業需求去培養人才,就像我們之前說的高等教育,希望強調剛剛說的高教發展策略第四個面向,產業跟學術界的合作一定要加強,才能培育出人才,並達成與這些國家維持友好的合夥關係,也加強他們與臺灣產業的合作關係,這是我們整體國際化的交流。

當然,這邊提到的比較多是新南向的發展方向,其實與別的國家有不同的政策,包括對德國也有不同交流的項目,交流的方向是不一樣的。

[6] 金主任:我想了解一下,每個國家每個高等教育都有一定的資源,那如果你們現在更重視南亞、東南亞國家,那麼對歐盟的國家、德國意味著什麼? 畢司長:其實大家可能聽比較多是新南向,那是因為他是一個熱門話題,相對於其他工作項目,我們投入很多心力與資金,但整體經費的調配及運用,並沒有壓縮到原有與歐盟等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

我們與新南向以外的國家,在大學教育、國家發展及技職教育的交流還是一直在進行,包括德國,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覺得職業教育雙軌制(Dualsystem)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一直都還是有互動,比如說我們學生的交流對德國來講人數一直都在成長,德國來臺灣的學生已經成長到1,168,雖然不在前5名,但也在來臺外生來源國家排名12-13名左右,在德國留學的臺灣學生有2,013名,高居於我海外留學國家第6名。

除了獎學金項目、雙邊學校的合作關係也持續成長,目前有469個校際協約。

我們還有派華語教師去德國的大學或高中教學,臺灣的國家圖書館與萊比錫大學漢學系及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建立了漢學資源中心,在杜賓根、海德堡、洪堡及柏林自由大學也有不同的臺灣研究。

外賓來臺灣訪問的也很多,像應用科技大學聯盟總校長、德國各邦文教廳長會議教育交流處處長來拜訪,您可以看出這麼多交流都在增加。

對「走向國際」,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重點都不一樣,譬如說我們對教師的培育,我們有一個叫做「新南向培英計畫」(EliteScholarshipProgramm),只提供給亞洲國家,因為他們很多大學講師沒有博士學位,相對來說臺灣的高等教育環境很好,所以他們會選擇來臺進修,反過來說,德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健全,反而是我們大學生去你們那邊修讀博士,或者是技職院校的學生去接受德國學徒制的培訓,甚至您去(106)年11月在天下雜誌訪問提到,德國提供了很多英語學程吸引國際學生,而臺灣的高中生自2016年起可直接以學測成績申請德國的學士班,德國和DAAD在這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每個國家交流重點項目不同。

[7] 金主任:還是想再進一步暸解一下,目前為止這種交流如同您所說還是有些不平衡,多半還是臺灣人到德國來受培訓,會到臺灣的德國人,特別是高級人才,好像少了一些,您有計畫將來要採取什麼方法嗎? 畢司長:我們就冀望您的努力了,除了招收我們的學生去唸書之外,您可以作為橋樑積極推動一些計畫,臺灣跟德國間高級人才交流計畫,我想可以透過「德國大學校長會議」(HRK)來跟我們的大學聯盟一起商談如何促進高階人才的交流,這可以包括科技部的參與。

我們很希望不只是從學生的面向來看平不平衡這一件事情,我覺得很多事情要拉到較高的層次,即使交流人數不多但水準可以很高。

如果我們能建立一個良好的平臺,或透過歐盟的資助,有些是雙邊的、有些是多邊的,有些是透過國際層面培養高階科研人才。

由於德國教育權劃分在各邦,我們在德國各邦並沒有教育部的同仁,而DAAD在德國國際教育合作有一定影響力,所以我們要從邦政府,各邦文教廳長會議(KMK)及大學校長做交流,並聯繫雙邊對等的學術聯盟一起來合作。

此外,因為你們的技職教育的發展是世界知名,可是很特別我們可能學也學不來,因為你們的高中生畢業有二分之一會去技職,有二分之一去大學。

如同我們最近接待過瑞士科技教育部次長,他們所有畢業生裡大概7個學生只有1個去唸大學,剩下6個都去做學徒,都去做實習,但這點是我們臺灣一直都覺得可能不能這樣的做、不能完全仿效,但是我覺得多多少少可以讓大家知道如果你有一技之長,你的職涯會很不一樣,不一定要進入一般的大學。

[8] 金主任:我們剛剛討論到臺灣可以從國外學到什麼,可是國外的學校,特別是德國的學校面對臺灣高等教育體系時,有什麼可以學習的,或者您覺得臺灣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在哪些領域? 畢司長:其實我們應該要以謙虛的態度來反省高教發展,臺灣的高等教育在亞洲比較亮眼,可是放眼國際,美國、英國、澳洲才是居於領導地位,我們自己在高等教育主要有四個優勢,第一是我們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投資有非常大的投注,希望能發展出我國特色領域,第二是師資水準很高,超過8成的大學師資擁有博士學位,第三我們重視學生全球移動力(globalmobility),所以我們用很多獎補助計畫支持學生出國留學、海外實習及海外志工等計畫,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去體驗國際的實習,從出國的經驗中得到實用的知識,最後一項是我們只跟學生收取合理的學費,卻能提供高品質的高等教育及良好的學習環境。

臺灣高教的強項領域,第一個是農業,像這方面我們有比較特色,可以廣泛來講包括植物的研究、栽種,第二是養殖業(漁業、水產),臺灣也有非常傑出的研究及應用技術。

第三是華語教育(mandarineducation),臺灣提供最優質的學習環境。

其他如產業新興計畫、商業管理,甚至環境保育、生醫(生物醫學),臺灣亦有不俗之表現。

[9] 金主任:那如果你們面對德國高等教育體系,您覺得還有哪些值得跟德國學習的或模仿的? 畢司長:德國的技職雙軌制充分地聯結學校跟企業,並且讓學生在求學早期就知道職業教育的重要,進入職場後可以再學習。

你們在電子、航太、汽車、精密機械製造,像是西門子,都位居世界領先地位,所以我覺得我們在技職教育及這些特色產業,是我們應該去加強的學習領域。

當然,很多國家國情不同,德國大專院校300多所,大多是公立,而臺灣有156所,公私立學校比例為1比3,私校中技職校院又占多數,自然在資源分配和發展策略上有所不同,另外我想補充一項重要趨勢,也是包括德國等許多國家都面臨的課題,就是大專院校正面臨少子女化的問題,在下一個10年裡,大學慢慢會朝整併的方向前進,初期很多是先以聯盟合作方式進行,在臺灣已有很多大學成立聯盟,他們一起來開設課程、可跨校修課認證,老師跟學生也跨校交流。

在德國科研方面,你們也有英語教學課程,減少外國學生的語言隔閡,我們現在也有477多個英語學程(90%以上科目以英語授課)(Englishtaughtprogram,ETP),但我覺得還需要加強,課程要非常有特色,除了英語教學還要提供高品質的教學與學習,讓學生能獲得非常實用的知識,並結合國際認證,畢業文憑可以連結到真正職場。

[10] 金主任:如果可以的話,請您講一下您的理想,按照你們的計畫,將來臺灣的高等教育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畢司長:我們在推動國際教育這項工作上就是回到原來的目標,過去很多國家還是相信排名這件事情,我覺得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開始轉向真正思考我們要有什麼樣的大學、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才。

現在國際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實驗性的學校發展迅速,無校園大學蔚為流行,就像法國的Ecole42、美國的Minerva。

以學生為主體,培育他們成為一流國際人才,這就是從以前到現在都沒變的教育目標。

大學的角色就是要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的暢通管道,教育部解除更多管制的同時也資助學校特色發展計畫,讓大學培育特色人才,建立跟國際的連結,我期盼未來我們每一個青年學生都能成為國際化的人才,而不是懂專業技術卻沒有國際觀。

為了達到這個理念,我們還會設定一些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比如說國際移動,我們要招收外國學生,每年要百分之十的成長,實際上我們一直朝這個目標前進,現在臺灣在海外的留學生已經超過6萬3,270人,但我們希望這個數目能夠倍增,所有工作項目都是為了實現培育國際視野人才的最終目標,我們期盼透過教育,為他們準備接受未來的挑戰的能力。

附加訊息 媒體報告 媒體報告2020下半年 媒體報告2020上半年 媒體報告2019下半年 活動 臺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聯繫 關於DAAD 分類 Allgemein(126) 檔案 月 2022年六月 (2) 2022年三月 (3) 2022年二月 (2) 2021年十二月 (3) 2021年十一月 (1) 2021年十月 (4) 2021年九月 (3) 2021年八月 (1) 2021年七月 (2) 2021年六月 (1) 2021年五月 (3) 2021年四月 (2) 2021年二月 (1) 2021年一月 (1) 2020年十二月 (1) 2020年十一月 (1) 2020年十月 (2) 2020年九月 (3) 2020年八月 (1) 2020年七月 (2) 2020年六月 (5) 2020年五月 (2) 2020年四月 (2) 2020年三月 (4) 2020年二月 (1) 2020年一月 (3) 2019年十二月 (1) 2019年十月 (3) 2019年九月 (1) 2019年八月 (2) 2019年七月 (2) 2019年六月 (2) 2019年五月 (6) 2019年三月 (8) 2018年十二月 (5) 2018年十月 (1) 2018年九月 (4) 2018年七月 (3) 2018年五月 (5) 2018年四月 (2) 2018年三月 (7) 2018年二月 (4) 2018年一月 (4) 2017年十二月 (1) 2017年十一月 (5) 2017年十月 (3) 2017年七月 (1) DAAD臺灣 DAAD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 地址: 臺北市和平西路一段20號11樓 10078臺北 電話:+886223677871 傳真:+886223675299 電子郵件:infodaad.org.tw 留學諮詢週一       16:00至19:00 週四    10:00至17:00 〈防疫期間留學諮詢公告〉 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及台北市政府發佈之防疫規範,留學德國現場諮詢請落實戴口罩並量體溫等防疫措施,如不便前來本中心諮詢,建議請以E-mail:[email protected]詢問留學相關問題。

DAAD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的諮詢基於以誠信的方式提供最佳的資訊,但無法保證所有訊息的絕對完整性,對於訊息的正確性不承擔任何責任。

您想定期收到我們的電子報,或是您曾在德國留學進修想加入我們的德國校友聯繫資料庫,歡迎您請點選註冊。

德國學校廣告 1/3德國學校廣告 Trulyinternational–StudyatESBBusinessSchool! DoyouwanttostudyintheheartofGermany,Europe’sstrongestandmostdynamiceconomy?CometoESBBusinessSchoolatReutlingenUniversity! 更多資訊 2/3德國學校廣告 LL.M.InternationalFinanceProgramatILF EarnanLL.M.InternationalFinancedegreeattheInstituteforLawandFinance(ILF).Scholarshipsavailable!DegreeconferredbyGoetheUniversityFrankfurt.ForgraduatesfromAsiaholdingafirstdegreeinlaw,businessoreconomics.One-yearprogramconductedinEnglish.ApplynowtoLLMint@ilf.uni-frankfurt.de! 更多資訊 3/3德國學校廣告 13thResearchOpportunitiesWeekforPostdocsatTUMunich JointheResearchOpportunitiesWeek2022tolearnmoreaboutTUM,theGermanacademicsystem,andcareeropportunitiesforpostdocs.YougetthechancetomeetTUMprofessors,attendworkshops,andgettoknowMunich! 更多資訊 Nachobe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