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第一戰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抗日戰爭第一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一戰區所轄範圍為河北北部及山東北部, ... 抗日戰爭第一戰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抗日戰爭第一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一戰區所轄範圍為河北北部及山東北部,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一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目次 11937年 21938年 2.1193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第一戰區部分 31939年 41942年 51944年5月25日洛陽失守後 61944年11月 7戰後改組 8參考文獻 8.1引用 8.2來源 1937年[編輯] 1937年8月,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國民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後,中國戰區首次劃分。

08月20日,第一戰區劃分是河北省、及山東省北部未被日軍佔領區,作戰地區為平漢路。

司令長官本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兼,由徐永昌「分達該區各集團軍總司令」[1]。

1939年底,蔣全心投入淞滬會戰,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交由程潛擔任。

部隊編成方面,有宋哲元率領第一集團軍,劉峙率領第二集團軍及衛立煌率領第十四集團軍。

1938年[編輯] 1938年,增援日軍迅速於華北取得優勢,並佔領上海,切斷中國軍隊之華北運輸線。

同年1月發表之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當中,將第一戰區區域略作更動,以北平至武漢連接線為主,也就是平漢鐵路沿線帶狀擴張區域。

而所轄軍隊以商震率領第20集團軍與宋哲元率領第1集團軍;共25個步兵師,2步兵旅,2騎兵師構成部隊,以整編師8000人計算,人數超過20萬人。

11月28日,衛立煌任司令長官,戰區改轄河南及安徽之一部。

193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第一戰區部分[編輯] 司令長官:程潛 第20集團軍商震 第32軍商震(兼) 騎兵第14旅張占魁 第1集團軍宋哲元 第53軍萬福麟 第77軍馮治安 第181師石友三 第17師趙壽山 騎兵第3軍鄭大章 第68軍劉汝明(直屬) 第92軍李仙洲(直屬) 第106師沈克(直屬) 第118師張硯田(直屬) 新編第8師蔣在珍(直屬) 新編第35師王勁哉(直屬) 騎兵第4師王奇峰(直屬) 敵後戰場建制豫皖邊區總指揮孫桐萱、豫南遊擊區、豫北游擊區、河北游擊區、豫魯邊區、太行游擊區龐炳勳、中條游擊區高桂滋[2]:409-410。

1939年[編輯] 司令長官:衛立煌 參謀長:郭寄嶠 副參謀長文朝籍 作戰地區:河南及安徽一部份 第2集團軍:孫連仲 第40軍龐炳勛(戰區直轄) 第3集團軍孫桐萱 第76軍李鐵軍(戰區直轄) 兵力:12步兵師、1步兵旅、1騎兵師、1騎兵旅,其他特種部隊在外 1942年[編輯] 司令長官:蔣鼎文 政治部主任:張雪中(中將)湯恩伯系,黃埔一期 副主任:王逸常(少將)黃埔一期 主任秘書:李我九(少將)中央軍校六期 1944年5月25日洛陽失守後[編輯] 民國33年(1944年)5月,豫中會戰失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撤退到陝南漢中,蔣鼎文引咎辭職。

蔣介石將豫、陝、晉地區併入第一戰區內,胡宗南改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亦相應改名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部。

1944年7月,陳誠出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總部設在漢中。

陳因與胡素有積怨,便下令撤銷西安的副司令長官部,另設第一戰區西安指揮所(主任為羅澤),胡宗南、郭寄嶠兩個副司令長官分別派往潼關和商南建立前進指揮所。

其後不久,陳誠調回重慶,升胡宗南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轄39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及其它特種部隊。

司令長官:陳誠 副司令長官:胡宗南 政治部: 第31集團軍王仲廉 第4集團軍孫蔚如 商南指揮所主任郭寄嶠 豫省警備總司令劉茂恩 第34集團軍李文 第37集團軍丁德隆 第38集團軍童釗 直屬特種部隊 1944年11月[編輯] 民國33年(1944年)11月,胡宗南升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1945年1月,胡宗南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遷至西安,並將第一戰區西安指揮所併入,在薦福寺故址設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

6個集團軍及其他一些直屬和代管部隊,合計為25個軍,50多個師另8個特種兵團,正規軍達50餘萬人。

副司令長官為陶峙岳、裴昌會、曾萬鍾(後增加石敬亭、范漢傑、於達、高桂滋) 總參議龔浩 參謀長羅澤闓(後范漢傑、盛文) 辦公廳主任趙龍文 第一處(人事) 第二處(軍事情報) 第三處(參謀) 第四處(交通通訊) 軍務處 黨政處 經理處 外事處 副官處 軍法處 軍醫處 特種會報處 政治部(抗戰勝利後改稱新聞政工處)(司令長官部督導李民彝) 調查統計室 機要室 警衛團 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興中) 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李鐵軍) 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王仲廉) 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李文) 第三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劉戡) 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董釗) 民國35年(1946年)春,因第三十四、第三十一集團軍等部隊先後撥歸其他戰區或綏靖公署,另有屬下若干軍、師單位又實行合併或裁撤,胡宗南軍事集團已不足10個整編師,約有20個整編旅及若干直屬特種兵部隊等,總兵力降至20萬人左右。

民國36年(1947年)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奉命改組為西安綏靖公署。

戰後改組[編輯] 1945年9月22日在鄭州接受日本第12軍投降。

1946年5月,戰區改組為西安綏靖公署。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大本營頒國軍戰爭指導方案訓令》,1937-08-20 ^劉鳳翰:〈論抗戰期間國軍游擊隊與敵後戰場〉,《近代中國》第90期,刊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1998年6月,ISBN978-957-08-1826-0, 來源[編輯] 書籍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劉壽林、萬仁元、王玉文、孔慶泰編:《民國職官年表》,1995年,北京:中華書局 閱論編中國抗日戰爭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第一戰區 ·第二戰區 ·第三戰區 ·第四戰區 ·第五戰區 ·第六戰區 ·第七戰區 ·第八戰區 ·第九戰區 ·第十戰區 ·第十一戰區 ·第十二戰區 ·魯蘇戰區 ·冀察戰區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抗日战争第一战区&oldid=69015583」 分類:抗日戰爭戰區河北抗戰史河南抗戰史安徽抗戰史隱藏分類: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日本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