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核心價值思想--理論-人民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旗幟,猛烈批判封建舊道德,提出“道德革命”、“三綱革命”、“家庭革命”,認為要革封建道德的命,首先必須打倒孔聖人的權威,實現 ... 七一社區    記住登錄狀態    注冊  退出 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第三章 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核心價值思想 季明 2014年02月13日11:24    在中國近代重新建構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潮流中,我國偉大的革命先驅和領袖孫中山是走在最前列、最有影響力的代表。

孫中山對孔孟的“仁學”思想給予了新的解釋,強調要發揚救世之仁、救國之仁。

他將西方的人道主義加入到了中國傳統的“仁德”之中,對傳統的“仁德”觀念進行了揚棄式的發展。

他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旗幟,猛烈批判封建舊道德,提出“道德革命”、“三綱革命”、“家庭革命”,認為要革封建道德的命,首先必須打倒孔聖人的權威,實現民主革命綱領,即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構成的“三民主義”,並成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革命綱領。

它是中國人民與革命的寶貴精神遺產。

所謂“民權主義”,就是要使人民享受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權利﹔所謂“民族主義”,就是要反抗異族和帝國主義的壓迫,為國家爭自由﹔所謂“民生主義”,就是要實現經濟平等、節制資本,平均地權、發展國家資本,實行博愛,圖謀民眾之共同幸福。

三民主義反映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出了三大歷史任務。

孫中山在廣州起義流產而逃亡國外期間,認真研讀了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實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始知徒致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於極樂之鄉也。

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

余欲為一勞永逸之計,乃採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

通過后來的革命實踐,三民主義得到豐富和發展。

在同盟會的政綱中,三民主義被完整地表述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句話。

一、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首先高揚的戰斗旗幟。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

這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組織的入會誓詞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

”誓詞同《興中會章程》中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內容,成為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的簡要表述。

興中會的綱領中第一次劃時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國的要求。

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同廣大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同胞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清朝統治集團正日益勾結起來,殘酷地壓迫人民。

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清王朝是一個由滿族貴族“宰制於上”的封建專制政權,它當時已經墮落成為“洋人的朝廷”。

“反滿”口號所以具有廣泛的動員意義,原因就在於此。

避免中國被瓜分、共管的厄運,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民族主義的主要考慮。

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外邦逼之”和“異種殘之”並列為民族主義“殆不可須臾緩”的基本原因。

“非革命無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須“先倒滿洲政府”,民族主義對於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意義蘊含於此。

【1】【2】【3】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理論書庫 猜你喜歡 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兩會強調了這些關鍵詞 習近平牽挂少數民族的那些事兒 圖解:習近平在兩會上的連珠妙“喻” 五年間習近平去的第一個“團組”是哪些? 回顧:五年來習近平的“兩會金句” 習近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高清圖集:二月習近平精彩鏡頭全紀錄 習近平2018年春節團拜會講話十大金句 最新評論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 建黨95周年學習路上改革創新案例征集中國政要資料庫“兩學一做”黨建雲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