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88 - 五南圖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義分為程序正義、匡正正義以及分配正義,現在的社會到底哪個不正義? ... 這個意思是民主必須有相對獨立的司法、以及立法體系,能制衡行政部門的權力,這是民主 ...   超級公民─正義FoundationsofDemocracy:Authority,Privacy,Responsibility,andJustice 分享Facebook 原文作者╱ CenterforCivicEducation(美國公民教育中心) 作  者╱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策劃出版 譯  者╱ 郭菀玲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9/07/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978-986-97461-4-4 書  號╱ 4T88 頁  數╱ 128 開  數╱ 20K 定  價╱ 200 ★繼「挑戰未來公民」、「民主基礎系列少年版」之後,又一最新系列「超級公民」,延續討論正義、隱私、權威、責任四主題,培養孩子的公民素養。

★正義分為程序正義、匡正正義以及分配正義,現在的社會到底哪個不正義?孩子能否自己判斷?如何成為一個正義的社會?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LutherKing,Jr.,1929年~1968年)於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台階上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呼籲世人重視正義的訴求撼動人心。

他所說過的這段話,直至今日仍然鼓舞著我們。

我們時常有機會看到公平或不公平的事,正義的問題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不管新聞媒體、娛樂節目、政府施政作為及其他領域中,俯拾皆是。

美國憲法的前言指出,政府的主要目的就在建立一個公平的國家。

美國公民對國家的「效忠誓詞」(thePledgeofAllegiance)最後一句更是強調,「人人享有自由與正義」(withlibertyandjusticeforall)。

正義的中心思想就是公平(fairness)。

大家都知道要捍衛正義,但是很多時候卻難以判斷怎樣才算公平。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教你分析各種情形,做出符合正義的決定。

你會學到一系列的「思考工具」,幫助你應對各種正義的難題。

什麼是正義?如何判斷一件事情公不公平? 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進你的判斷能力。

大家都知道,公平是正義的根本。

可是,我們生活周遭,處處可見不公平的現象。

譬如:分配上有人可能沒有獲取他/她應得的部分;有人則沒有得到公平的機會,去主張自己的意見;或者有人對於他/她錯誤的行為,受到了不公平的處罰。

正義分為三種:分配正義、匡正正義、程序正義。

本單元概略介紹三種正義,教你區分三種正義,並了解區分正義的好處,同時懂得分辨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屬於哪一種正義。

※推薦文推薦序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茂桂什麼是民主的基礎?看你問誰,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當代知名政治學者AdamPrzeworski,他特別看重民主的制度性效果,認為相較於其他都更差的政治制度設計,民主有個獨門的優點,在於人民可以不需透過暴力,用和平的手段更換自己的統治者(政府)。

這種效果/效益,足以構成民主的「極簡定義」,也足以捍衛民主的優越性。

Przeworski進一步用四個與選舉結果有關的指標,判斷何謂「民主」政體:(一)行政首長必須由民選,或由民選的代議機構選舉產生;(二)立法機關也必須是由民選產生;(三)選舉時有不止一黨的競爭;(四)在相同的選舉規則條件下,發生權力的輪替至少一次。

他認為,人們不應小看這幾件事情,因為放眼世界,人民能持續選舉自己的統治者,讓政權和平轉移持續發生,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以我們臺灣自己的經驗來看,1978年曾爆發「選舉萬歲」的政治抗議言論,當時威權統治下的「黨外人士」,冒大不諱投入選舉,出現所謂「選舉假期」的短暫言論自由現象,等選舉完畢之後狹小的自由之窗立即關上,而當時黨外人士還面臨秋後算帳,選輸坐牢的風險。

而等到臺灣能完全符合這四個簡單的民主政體條件,已經是公元2000年5月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的事情。

從1978年算起到「民主政體元年」,經過22年,而從民主政體元年至今,也才18年而已。

Przeworski「選舉很重要!」的民主觀點,看似簡單,但有一個關於人類社會的現實的出發點:人類社會原本很多衝突的社會關係,用暴力(violence)解決爭端是相對誘人的手段。

而政府的功能,形同在讓一些人的意志可以合法地,壟斷武力地去壓制另外一些人的意志。

而選舉是讓政府的更替,只要遊戲規則許可,贏家與輸家都非事先確定,如果壓制者與被壓制者皆知道通過選舉可以和平且合法地輪替,大家就能維護和平與自由參政的體制,而這就是最重要、不可取代的民主的功能。

這固然有化繁為簡的好處,但Przeworksi很清楚這樣的極簡主張,須把政治想像成政治制度問題,限「純」政治權力來看,以致於有幾個重要範疇問題沒被充分處理。

首先,(一)執政者壓制反對者的手段,必須在法律規範之內「合法」進行,而且要可以被充分問責。

這個意思是民主必須有相對獨立的司法、以及立法體系,能制衡行政部門的權力,這是民主與「法治」不可分的強烈主張;(二)不論是執政者或者是在野者,人民都有予以監督的可能。

人民不但有法律保障的自由討論與辯論權利,言論自由的重要不在話下,前提更須要政府資訊要公開,決策的程序法則與透明度;(三)人民仍然要能進行自我賦權,對於民選政府、民選議會,要有直接問責或制衡的權力。

或者說:人們能找回參與政治、督促政府與代議者的主動權,而不是處於被動的被統治的狀態。

這是晚近參與式、審議式民主、公民社會與「強韌民主」(strongdemocracy)的各種主張的精神。

此外,「純」政治民主,並不及於人民關懷的其他問題,例如民主的治理品質,新興民主的民主鞏固,甚至涉及到經濟發展與生活水準等問題。

而且,人民對於「政治」,有越來越多的想像,所謂「日常生活政治化的趨勢」。

日常生活政治化,就是所有的政府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不見的檯面下的「管制」(或者疏忽的「不管制」),文化傳統中的幽微「道統」,現在都有可能被高舉看見,被揭示解構成為檯面上的政治問題。

舉例如身體政治、性別政治、空間政治、科技的民主、基因改作、生態與氣候變遷等等,都是新的「政治」,需要被看見且進行的民主議題。

民主日常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般理解為「制度同型化」的過程。

民主作為一種主要解決紛爭的策略,例如平等投票,任期,程序與法治,幾乎不能避免會在其他制度範疇中「傳染」、「擴散」,在其他非政黨、非政治的環境中為最主要解決衝突的標準。

例如在生產制度中的工會、產業組織、企業,或者在教育制度的學校、專業組織,甚至在社區、傳統的寺廟、宗族組織中,都有開始引用了民主的價值與調解衝突的法則。

我們如果不從選舉制度來想像民主,我們其實還可以從「選民」,或者更正確說,從「公民」的角度出發來想像民主。

因為,不論我們談的是選舉民主,還是生活民主,應該都脫離不了具有權利意識、身分、及實踐能力的公民。

公民並不等於選民,因為公民包括了那些可能沒有投票權的未來公民,或者常被邊緣化的「其他人」(theothers)公民。

以今日世界而言,貧富差距,生態風險都在擴大,一國之內的民主治理,常因為國境之外遠方的戰爭、飢荒、金融風暴、病疫,以及不在地的生產者、消費者、勞工等等問題,而陷入效能不彰,難以為繼的困境。

民粹威權,不但取代一些新興的民主體制,在一些老牌民主國家中,也有重返主流政治的情形。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公民,包括臺灣在內,一方面可能會比以往有更多的自由、平等的要求,歧見與社會分化導致社會更難形成共和意識,另一方面將因為的全球經濟與資源競爭的生存壓力更艱鉅,導致人們期待更有效率,甚至獨斷的強人政府。

在這兩種條件的拉鋸下,我們不但不能誤認為民主永續不是問題,反而要珍惜民主政治和平解決衝突的獨門「極簡」功能,並要能發展出以公民為主體的強韌的民主素養教育,抵擋各種反自由、平等基本價值的威逼利誘,侵害民主體制的各種分化統戰,堅定如鬥士般的行動。

這一套「民主系列」叢書,是由美國加州的一個非政府組織,「公民教育中心」所出版,「權威」幫助學生理解政府權威、權力的正當性(與限制)的問題,「隱私」幫助學生理解個人自由與自由社會的連結與界線,「正義」幫助學生發展分析、評價不同的是非與公平性問題,「責任」幫助學生理解各種政治抉擇、生活抉擇的影響及後果的意涵。

本系列原本的目的是為美國的教師與學生的需要而編寫,有適合小學生的少年版也有青少年版,很多舉例也都是美國的政治背景,但沒想到此一系列出版後不久被翻印成四十多種語言。

基本民主素養的跨國參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此翻譯本問世的同時,很不幸地,美國給人們的印象已經不是最好的民主典範國,我們在參照學習這些美國公民教育的教材與教法的同時,必須由衷自我期許,將來還是要能發展出更適合我們自己需求,建構支持民主法治、人權的強韌的公民素養的教材、教法來,這還需要政府與民間投入更多的努力。

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簡介2003年,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共同組成「法治教育向下扎根特別委員會」,正式取得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授權,在臺灣翻譯出版「民主基礎-權威、隱私、責任、正義」系列叢書,並開始培養種子律師到校園推廣相關理念和課程。

2006年,為擴大參與層面,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將「法治教育向下扎根」執行工作交棒,民間司改會即運用美國金士頓公司孫大衛先生之一部分捐款成立「法治教育向下扎根中心」,將金士頓公司期望用於人權、法治等相關教育推廣工作之捐款款項專款專用,持續深入在國內校園及社區推廣民主法治的理念。

2010年歲末,為回應社會各界的期待,並加速提升臺灣公民與民主法治教育的廣度與深度之理想。

民間司改會、扶輪社、教育界、律師界,以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號召超過兩百多名的民間人士及單位共同捐助發起、籌備並募集新台幣三千萬基金,於201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全國性的「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

我們深切期盼藉著本會的成立,能夠凝聚更多元的民間力量,共同打造及深耕我國公民與法治教育的基礎工程-人人重視且具備公民與法治意識與涵養,並參與實踐,讓我國的公民與民主法治素養邁向嶄新精進的里程。

出版緣起‧推薦序‧序言簡介第一單元何謂正義?第一課正義的議題有哪些類型?第二課美國立國文獻如何促進正義?第二單元分配正義?第三課分配正義的思考工具?第四課州政府應該如何分配補助款?第五課如何達成公共教育的分配正義?第三單元匡正正義?第六課匡正正義的目的?第七課匡正正義的思考工具?第八課匡正正義應該考量的價值與利益?第九課評估匡正正義?第四單元程序正義?第十課為何程序正義很重要?第十一課如何評估程序是否公平?第十二課程序正義應該考量哪些價值與利益?第十三課評估程序正義? 犯罪學犯罪心理學中華民國憲法概論釋義公民行動方案教師手冊民法債編總論刑法概要─刑法分則 第一課 正義的議題有哪些類型?本課目標本課介紹三種正義:分配正義、匡正正義與程序正義。

課文中有許多例子,幫助你檢視及討論這些概念。

學完這一課,你就能區分三種正義,並且了解區分正義類型的好處。

關鍵詞彙分配正義distributivejustice益處benefits匡正正義correctivejustice負擔burdens程序正義procedualjustice檢視有關正義的議題大家都知道正義的核心,就是公平(fairness)。

所謂公平,就是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不過,從前面法朗士的話可以看出,就算要求大家遵守同樣的法律、用同樣的方式懲罰違法的人,未必就能達到公平。

有關正義的問題,往往涵蓋很多層面,相當複雜,需要仔細分析。

首先,必須了解正義的問題分為幾種,處理方式各有不同。

現在,請你閱讀下面三個例子,思考裡面的主角有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再回答「你的看法如何?」的問題,把你的答案跟全班同學分享。

珍在週末領到275美元的週薪,當她得知保羅的工作內容和份量跟她一模一樣,卻拿到410美元的週薪,珍因此感到不舒服並且憤怒。

暴動發生時,祕密警察逮捕漢斯,把他強行押走,關進窄小的牢房。

當天晚上,漢斯被帶到一間密室,裡面坐著滿臉怒氣的三個人,他們大約花了10分鐘問了漢斯一堆問題。

就在漢斯搞清楚原來這些人是在審問他後,其中一人拿起木槌,往桌上狠狠一敲:「這個人犯了叛亂罪,把他拖出去槍斃!」幾個人馬上把漢斯拉到外面,讓他靠著牆,將他當場射殺。

作家雨果(VictorHugo)的小說《悲慘世界》(LesMiserables)中,主角尚萬強偷了一條麵包,給他快餓死的妹妹及外甥吃,他因此被判入獄十九年。

你的看法如何?1.你認為上述例子中的情況,是否公平?請說明理由。

2.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或者有沒有看過類似的事情?3.上述各例與你生活週遭曾發生的事,是否有相似之處?4.你知道有哪些習俗(customs)、規則(rules)或法律(laws),是為了促進類似這類的正義或公平而制定的嗎?5.上述有關正義的例子中,有哪些相似與相異之處?請說明理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