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愛爾蘭百年:邊境民調看衰北愛長遠留英前景 - BBC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BBC北愛爾蘭節目《Spotlight》近期委託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北愛爾蘭人和愛爾蘭共和國的人民相信北愛在25年內會脫離英國。

這項調查在愛爾蘭和北 ... 北愛爾蘭百年:邊境民調看衰北愛長遠留英前景2021年4月22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BBC北愛爾蘭節目《Spotlight》近期委託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北愛爾蘭人和愛爾蘭共和國的人民相信北愛在25年內會脫離英國。

這項調查在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邊境區域進行。

大部分受訪者相信,十年內,北愛仍然會留在英國;但如果時間拉長到25年就不一定了。

在北愛爾蘭一側,49%的人認為,如果今天有邊境公投,他們會投票留在英國,43%的人支持愛爾蘭統一,8%的人未有決定。

在愛爾蘭共和國一側,同步舉行的投票顯示,51%的受訪者支持愛爾蘭統一,27%的受訪者認為北愛應留在英國,22%不太確定。

他們被問到北愛會否在10年內留在英國,北愛和愛爾蘭分別有55%和59%的人認為「會」。

但如果同一問題把時間設定為25年,北愛和愛爾蘭共和國分別有51%和54%的人認為北愛將脫離英國。

這份民調顯示,只有40%的受訪北愛人認為,北愛成立100週年值得慶祝。

兩地大多數人都認為,北愛仍然有機會發生政治暴力事件。

此項調查在復活節期間進行,當時北愛多處發生了衝突事件,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波騷亂的參與者主要是忠於英國的人,他們不滿意脫歐後北愛爾蘭的貿易規定,以及當地警察在疫情其間舉行新芬黨政客葬禮的方式。

圖像來源,PAMedia圖像加註文字,北愛爾蘭近期的騷亂再次引起外界關注。

但這波騷亂的參與者主要是忠於英國的人。

民調顯示,76%的受訪北愛人認同「北愛地位爭議仍然未解決,未來仍有機會發生暴力事件」,在愛爾蘭共和國,認同的比例更高,達87%。

民調顯示,48%的受訪北愛人希望當局撤回英國脫歐協議中爭議性的貿易條款,46%的受訪北愛人則希望保留有關條款。

在新規定下,透過愛爾蘭水域從英國本土運送的貨物到北愛需要加以安檢,這威脅了英國制度上的完整性。

愛爾蘭總理邁克爾‧馬丁(MichealMartin)接受BBC採訪時表示,新規定並非分裂英國。

但英國首相約翰遜就表示會爭取取消相關規定,稱這是愛爾蘭海上「荒謬」的貿易屏障。

在愛爾蘭共和國,大部分人支持愛爾蘭政府在貿易上的立場,74%的人認為不應該撤回這項規定。

在北愛爾蘭,雖然大多數人不認同有關貿易措施,但大部分人希望與歐盟保持一定的經濟聯繫。

56%的北愛受訪者表示,希望當地議會三年內舉行有關留歐、脫歐的投票時,會支持留歐,只有38%的人希望脫離歐盟單一市場。

37%的北愛受訪者希望未來五年內能舉行邊境投票,另有29%的人是希望投票在五年後舉行。

英國首相約翰遜對BBC北愛爾蘭節目《Spotlight》表示,自己是「驕傲的統一派」,並認為北愛成立100週年值得慶祝。

民調顯示,僅40%的受訪人認為「北愛成立100週年是值得慶祝的成就」,45%的人表示不認同。

公開慶祝北愛成立一個世紀是民調中五個選項中,最不受歡迎的一個。

在北愛爾蘭,48%的人認同,100年前愛爾蘭分裂並設下邊境,是一個「應該後悔的負面發展」。

50%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應專心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而非籌備百週年活動,61%受訪者認為,應該以中立的態度去看待北愛成立一世紀,並承認在議題上有不同意見。

61%的受訪者認同:「北愛爾蘭的歷史不單是憲制政治,百年慶典應該是一個呈現其運動、商業、科學和文化成就的機會。

」在愛爾蘭共和國,只有12%的人認為北愛成立百週年值得慶祝。

大部分人希望以中立態度看待北愛成立百週年,有74%的人,另外71%仍然後悔分裂。

這項民調由BBC北愛爾蘭《Spotlight》節目委託北愛及愛爾蘭共和國民調機構LucidTalk和IrelandThinks進行。

北愛的民調在4月5日至7日於網上進行,收集了2845個回應用作分析。

愛爾蘭共和國的民調在4月6日至9日進行,收集了1088個回應作分析。

誤差範圍是正負2.5%。

更詳細的結果將稍後刊登在BBC北愛爾蘭網站。

相關主題內容英國抗議歷史示範英國脫歐政治更多相關內容英國脫歐曲終幕落「新黎明」給生活帶來哪些變化2021年1月1日新冠疫情:英國謹慎解封中國留英學生旅行難2021年4月10日頭條新聞小馬科斯料當選菲律賓總統會否成為美國「棄兒」倒向中國2小时前從香港到英國在BNO之外苦尋安身之所的「避難者」2小时前越南出口進一步領先深圳引發中國防疫代價過大的討論2022年5月10日特別推薦「想學游泳就必須跳下水」香港BNO移民在英國首嘗競選與投票2022年5月4日歷史與現實:在叢林裏藏了30年的二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2022年4月30日香港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發表政綱避談政制改革2022年4月29日中印政治緊張並未影響雙邊貿易量:解讀商貿層面的「你中有我」2022年5月1日「我死了也沒人知道」——疫情下的香港「籠民」2022年5月6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BBC專訪台北駐歐盟代表蔡明彥2022年5月6日三位上海居民的的四月封城經歷2022年4月26日微博標記帖主IP地址後意外遭熱議的「離岸愛國」2022年4月30日上海封城一個月:官方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不變如何解除危機2022年4月28日熱讀1小馬科斯料當選菲律賓總統會否成為美國「棄兒」倒向中國2俄烏戰爭:「普京後無退路面前只有失敗」3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感染者的傳染期有多長?最近更新:2022年3月9日4從香港到英國在BNO之外苦尋安身之所的「避難者」5越南出口進一步領先深圳引發中國防疫代價過大的討論6新冠症狀知多少——流鼻涕、咳嗽不停是感冒還是感染新冠?7台灣該如何在速戰速決和拉長疫情之間做出路徑選擇8新冠疫情:康復後就有免疫力防止二次感染?最近更新:2020年4月29日9面臨制裁的普京「緋聞女友」卡巴耶娃是誰?10普京紅場閲兵講話說與沒說折射出的烏克蘭戰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