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症致命!送急診才知「心臟衰竭」 心臟病5年內死亡率近5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心臟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風險高,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約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陽光行動有設計有行旅我的新聞
udn/元氣網/該看哪科/
心臟血管比癌症致命!送急診才知「心臟衰竭」心臟病5年內死亡率近50%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1-09-2819:05聯合報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但大部分國人認知不足,誤以為「累喘腫」是正常老化。
圖/ingimage心臟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風險高,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約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為合併症中占比最高。
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但大部分國人認知不足,誤以為「累喘腫」是正常老化,醫師呼籲,民眾應注重個人心臟健康,定期回診及健康飲食、適當運動、遠離菸酒等,疾病可獲得控制。
【疾病百科:什麼是心臟病?好發族群、預防方式這邊看】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依據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較108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3%,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
其中致死率最高是「心臟衰竭」,但心臟衰竭患者因低估其危險性,未必會規律就醫或用藥,且心臟疾病患者因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若染疫更容易導致產生併發症,甚至重症致死。
國健署運用94至104年三高資料,串接105至106年健保就醫數據,分析6558位個案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後續發生心臟病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78倍、1.47倍及1.43倍。
也有民眾因三高長期固定在醫院就診,恰逢疫情嚴峻,出現胸痛、冒冷汗等不適症狀卻不敢就醫,撐到最後一刻才送急診,診斷是心肌梗塞,因病情嚴重預後狀況很差,讓人遺憾又難過。
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若發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擔憂疫情而害怕就醫,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初期,常有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特別年長者誤以為老化,高達九成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住院後,才當場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
侯嘉殷分享,一位男性患者未接受治療前,因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原先都已寫好遺囑,後來配合用藥治療,活動力變好,恢復正常生活,還能出門遊玩三天兩夜。
2021世界心臟日暨心臟衰竭衛教記者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右起)、國健署長吳昭軍、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今出席。
記者許政榆/攝影心臟相關疾病史民眾染疫變為重症的比率大幅提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罹患新冠肺炎臨床表現,多以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部分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來間接傷害心臟,大約25%的重症患者透過抽血檢測,發現心臟損傷的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
若有心臟衰竭、高血壓等心臟相關疾病史的民眾,染疫後演變為重症的比率大幅提升。
趙庭興指出,依照國內心臟學會發表之指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新冠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議或許可暫緩施打,建議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
國健署、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台灣諾華共同響應2021年世界心臟日「UseHearttoConnect」,將與知名插畫家「小學課本的逆襲」合作,於9月29日世界心臟日當天,在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展開五周的圖文衛教宣傳活動,並與國民阿嬤陳淑芳合作,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長輩貼圖,提供民眾製作屬於自己的貼心叮嚀,透過轉傳關心親友健康與接收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資訊。
國健署提供護心3秘訣:1.力行護心行動:時常關心自己與親友,彼此都要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2.善用安心科技:可透過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了解五種慢性疾病風險,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建議算完風險後落實健康指引,降低罹病風險。
若有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應維持正常作息,規律服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可透過健保署因應疫情指定院所開設的「視訊診療門診」,或就近於社區診所就醫,與醫療人員合作做好個人疾病控制。
3.持續用心防疫: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並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及確保個人健康。
●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eart.Foundation●國衛署心血管疾病防治長輩貼圖https://www.hpa2021whdevent.com.tw●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延伸閱讀
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
居家防疫該如何自「煮」健康管理?營養師教你3招挑選食物,控血糖助減重食材大公開
腸泌素保心腎糖友盼健保給付放寬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睡到半夜常熱醒、一點小事就暴躁…飲食攝取3大營養素舒緩更年期不適
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
拒當「腹」爸爸!營養師傳授4大絕招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
同類文章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8成以上成人曾心悸醫師:合併這4項症狀快就醫中風後該如何復健?如何避免再度中風?專家教你怎麼吃才能顧及營養與健康疫情高峰胸悶不想進醫院70歲老翁差點出大事健檢膽固醇數值總是紅字?教授解析數字過高原因餐廳女服務員左腳比右腳粗一倍診斷為深部靜脈栓塞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大便用力導致腦出血醫籲高血壓患者慎防便秘一包鱈魚香絲,竟有可能讓你「高血壓」!營養師教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宿疾復發幸心導管手術及時搶救醫籲落實定期追蹤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超標指數再加嚴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一走就喘、乾咳不停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喘咳血腫暈恐是肺高壓警鈴響【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心臟病風險多2倍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的奪命殺手醫詳解主動脈剝離成因、症狀及預防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久坐中風、心臟病風險增147%!醫教6習慣有助逆轉長期久坐讓身體有3大變化醫授撇步遠離心血管風險38歲青年上班途中被蜜蜂螫一口差點心肌梗塞喪命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勿自行就醫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每天運動30分鐘保護心臟?專家提醒:「1件事」逆轉這個優勢愛運動也會心房顫動?醫:強度太低或太高都不好,留意心悸早治療防中風、心衰竭看更多猜你喜歡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拒當「腹」爸爸!營養師傳授4大絕招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防窺保護貼反而傷眼眼科醫:眼睛痠痛時也不建議做護眼操三高、長者留意4大熱傷害!醫:異常症狀盡速就醫不要拖美國醫學期刊研究:服用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可能會提升3種眼疾風險咳嗽不斷但沒有感染症狀「類肉瘤」好發20至40歲年齡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胃痛胸悶竟是骨質疏鬆三招預防「骨鬆三高」:篩檢骨密度+持續治療+運動飲食8成以上成人曾心悸醫師:合併這4項症狀快就醫只打新冠疫苗還不夠!專家建議冬天前這些疫苗都該打坐椅子稍用力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35歲中風,跡象就藏在「嘴角」!年輕型腦中風越來越多,3大警訊快檢查避免群聚染疫在家洗腎增加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中風後該如何復健?如何避免再度中風?專家教你怎麼吃才能顧及營養與健康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第一好發部位不是膝蓋!「這部位」發生率最高且女多於男尿量變少留意4情況!腎臟科醫師提醒:嚴重恐高血納、腎衰竭女老師頸部疼痛手痠麻醫:問題在肩膀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緩解輕症喉嚨痛、咳嗽…中醫建議這些藥材茶飲在家飲用!怕中藥味可加這二樣健檢膽固醇數值總是紅字?教授解析數字過高原因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確診痊癒還在咳?他咳到肺破個洞原來得了肺結核看更多贊助廣告商品推薦留言
最新文章more不止吃多少動會變胖,吃藥也可能會!9種常見造成體重增加的藥物確診康復狂咳、易喘,還很健忘?「好不了關鍵點」曝:解方在這火龍果抗氧化、維持腸道健康!4招挑對美味火龍果防疫、確診補充「維他命」怎麼吃才有效?4類維生素居家必備!大家都在看more她確診康復仍不敢內用一票苦主反揭「這場所」更危險:別無選擇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反應比打疫苗好?專家曝康復後無敵星星失效3大關鍵BA.4、BA.5來了台大院長吳明賢:現在已不是躺平開放確診康復了,頭腦常當機、健忘恐為腦霧上身!中醫師教你2招可改善疾病百科more糖尿病新冠肺炎腹膜癌肺栓塞視網膜剝離勃起功能障礙陰道炎粉瘤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足底筋膜炎我要投稿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作者登入E-mail訂閱電子報udn健康報e報好心肝.好健康馬上訂閱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刊登網站廣告︱網站總覽︱FAQ‧客服︱新聞授權︱服務條款‧著作權‧隱私權聲明︱聯合報系︱訂報紙︱關於我們︱招募夥伴聯合線上公司著作權所有©udn.comAllRightsReserved.
全產品速覽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陽光行動聯合報數位版聯合70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新聞話題
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
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myBeauty寵物部落
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HBL運動筆記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聯副70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報時光
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腦血管疾病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終生的發生率是六分之ㄧ;依據衛生福利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 ...
- 2心血管疾病總無情,健康生活型態要力行
您曾因媒體報導得知又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驟逝而感到惋惜嗎?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 ...
- 3比癌症致命!送急診才知「心臟衰竭」 心臟病5年內死亡率近50%
心臟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風險高,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約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
- 4【台灣守護者】2020國人十大死因出爐!這3種癌症最奪命
- 5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 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2020年,心臟疾病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但若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高的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納入廣義的心血管疾病,則總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