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文摘要摘要 現今多元而複雜的社會中,由於科技之進步、資訊傳播更便捷、外來文化衝擊強烈,青少年得以去模仿與學習其所崇拜的對象之機會隨之增加,透過以自己為對方之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206.189.149.24)您好!臺灣時間:2022/08/0614:49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傅國樑論文名稱: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指導教授:張國雄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東海大學系所名稱: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3畢業學年度:91語文別:中文中文關鍵詞:偶像崇拜、認同、消費者行為、偶像外文關鍵詞:idolization、Identity、consumptionbehavior、idols相關次數: 被引用:87點閱:5768評分:下載:746書目收藏:27 摘要現今多元而複雜的社會中,由於科技之進步、資訊傳播更便捷、外來文化衝擊強烈,青少年得以去模仿與學習其所崇拜的對象之機會隨之增加,透過以自己為對方之想像,藉以滿足心理需求,從而逐漸形成個人之價值觀念(張酒雄等,1993)。

當「偶像」產生之後,由於崇拜偶像的強烈情感動力,偶像迷必然會對偶像相關的所有資訊產生興趣,企圖搜尋有關偶像的所有訊息。

此時廠商透過媒介,將產品賦予特定象徵及符號之包裝,使消費者透過購買以滿足了其想成為某種類型人的渴望(Bocock,1993)。

因此消費者透過所消費的商品尋找自我,並透過消費模式中的符號使用,建構其自我感與認同感(Kellner,1992)。

基於上述,在這青少年消費能力大幅上揚的時代,探尋其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關係,遂成為重要課題。

本研究以全國高中職學生隨機抽樣為研究對象,探討高中職階段的青少年偶像崇拜對消費行為是否有影響?其購買行為是否受到「偶像崇拜的認同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偶像代言的商品能增加商品獨特的與新的意義嗎?研究結果發現:(一)高中職階段的青少年消費行為,在偶像崇拜程度之「認知性認同」中,「需求層次理論」與「社會階層差距理論」的影響不顯著,只有在「社會學習理論」的影響非常顯著。

又偶像崇拜程度不論「認知性認同」或「行為性認同」,均以「社會學習理論」的影響最顯著,「社會學習理論」影響中又以「同儕誘導與增強」效果最強烈。

(二)高中職階段的青少年,其消費行為之「購買意圖」,受偶像崇拜程度中「行為性認同」的影響最顯著。

(三)高中職階段的青少年,偶像崇拜影響因素中「家庭歸屬感」、「家庭社經地位的差距」及「知識差距的差距」,與偶像崇拜程度中「認知性認同」及「行為性認同」,在本研究中統計分析結果均無顯著相關。

(四)高中職階段的青少年,其偶像崇拜「行為性認同」變項因素中,「同儕誘導與增強」之影響效應遠大於「同儕歸屬感」、「自尊的需求」及「成功經驗的需求」之強度,此結果會擴散影響到偶像崇拜「認知性認同」各變項因素中。

實務上之貢獻:台灣現今高中職階段之青少年消費行為,主要受「社會學習理論」中「同儕誘導與增強」變項的影響,對於廠商在行銷產品時,行銷的策略不需考慮「需求層次理論」與「社會階層差距理論」之變項因素。

或許應著重在廣告中的各項題材,這些題材能引起青少年同儕之間的話題,成行銷廣告的首要考量。

AbstractModernsocietyisvariousandcomplex.Thechanceforteenagerstoemulateandlearnabouttheiridolshavegrownduetotheprogressoftechnology,theconvenienceofinformationcommunication,andthestrongshockofforeignculture.Thepersonalvaluableconceptaregraduallyforming,andasonebeginstofulfilltheirpsychologicalneedsbyimaginingthatthemselvesweretheiridols(Zhang,1993).Afterthe“idol”iscreated,fansessentiallywillbeinterestedineverysinglepieceofinformationthatareassociatedwiththeiridolsandwillattempttosearchforalltheinformationtheycanfind.Atthistime,manycompaniestaketheadvantagesofmediatogivebypackagingwithproductsparticularsymbolsandsignsinordertomakeconsumersfulfilltheiraspirationstobecomecertaintypesofpeoplethroughpurchase.(Bocock,1993)therefore,consumersdiscovertheiregothroughthecommoditiestheybought.Also,throughtheusageofsignintheirconsumptionpatterns,consumerscanestablishtheirego-identity.(Kellner,1992)Inviewoftheconcept,thediscover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ridolizationandconsumptionbehaviorintheerainwhichtheconsumptionabilityofteenagersraisesubstantiallyhasbecomeinimportantchallenge.Inthisresearch,wefindthesamplepopulation,theseniorhighschoolstudentsbyrandomsampling,hopingtoconfersomethingteenagersinthisperiodwilldoornot.Suchas:whethertheteenagers’idolizationhasanyinfluencesontheconsumptionbehaviorornot;whetherthedifferencesin“thedegreeofidentificationbyidolization”haveanyinfluencesontheformingbehaviorornot;ifidolsarethespokesmanofcommoditiescancreatemoreuniqueandbrand-newsignificantmeaning.TheStudyingResultandDiscovery:1.Inthe“CognitiveIdentity”ofthedegreeofidolization,the“HierarchyofNeedsTheory”andthe“SocialStratumGapTheory”donothavesignificanteffectsonthecontrarilyonlythe“SocialLearningTheory”hasasignificanteffectfortheconsumptionbehaviorofteenagersintheirhighschoolperiod.Furthermore,the“SocialLearningTheory”hasthemostsignificanteffectonteenagersdespitethe“CognitiveIdentity”orthe“BehavioralIdentity”ofthedegreeofidolization.Intheinfluenceofthe“SocialLearningTheory”,the“LeadingandEnhancingofSameGeneration”producethedeepestsignificanteffects.2.“BehavioralIdentity”ofthedegreeofidolizationaffectedthe“purchaseintention”oftheconsumptionbehaviorofteenagersthemostintheperiodofseniorhighschool.3.Theeffectsofthefactorofidolization,“Familybelongingnessneeds”,“theGapofFamilySocialandEconomicStatus”and“theGapofKnowledge”andinthe“CognitiveIdentity”and“BehavioralIdentity”ofthedegreeofidolizationdonothavesignificantconnectionsintheanalysisoftheresultofthisstudy.4.Inthevariableitemsofidolization“BehavioralIdentity”,theeffectsof“theLeadingandEnhancingofSameGenerations”aremuchmoresignificantthantheeffectsof“BelongingnessNeedsofSameGeneration”,“EsteemNeeds”,and“SuccessfulExperienceNeeds”.Theresultwillaffectandwillspreadtoeveryfactorofvariableitemofthe“CognitiveIdentity”ofidolization.PracticalContribution:Theconsumptionbehaviorofteenagersinhighschoolhasbeenmainlyaffectedbythevariableitemofthe“theLeadingandEnhancingofSameGenerations”inthe“SocialLearningTheory”.Whenthecompaniesaresellingtheproducts,thereisnoneedtoconsiderthefactorofvariableitemofthe“HierarchyofNeedsTheory”and“SocialStratumGapTheory”inthesalespolicyInstead,theyshouldemphasizeeverytopicintheadvertisementwhichcankindle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samegenerationofteenagersandbecomethecoreelementofsalesadvertisement. 目錄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背景……………………………………………………………1第二節研究動機……………………………………………………………2第三節研究目的……………………………………………………………4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偶像崇拜……………………………………………………………5第二節認同理論……………………………………………………………7第三節需求層次……………………………………………………………12第四節社會學習……………………………………………………………13第五節社會階層……………………………………………………………16第六節消費者行為…………………………………………………………18第三章研究設計第一節研究架構……………………………………………………………24第二節研究假說……………………………………………………………25第三節問卷設計……………………………………………………………31第四節衡量變數……………………………………………………………33第五節抽樣設計與問卷回收………………………………………………39第六節樣本結構……………………………………………………………41第四章研究結果第一節各構面資料之統計敘述分析………………………………………47第二節因素分析與信度檢定………………………………………………52第三節迴歸分析……………………………………………………………58第四節資料分析結果………………………………………………………62第伍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研究結論……………………………………………………………65第二節研究貢獻……………………………………………………………70第三節研究限制與建議……………………………………………………72參考文獻……………………………………………………………………………74附錄一研究問卷………………………………………………………………79圖表目錄表2-1認同的定義…………………………………………………………9圖2-1購買行為模式………………………………………………………22表2-2影響消費者行為之因素…………………………………………22表2-3影響消費者決策過程的因素……………………………………23圖3-1研究架構……………………………………………………………24表3-1本研究之假設─需求層次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社會階層差距理倫與偶偶像崇拜之關係………………………………………30表3-2本研究之假設─偶像崇拜行為與消費者購買意圖之關係…31表3-3需求層次理論測量架構表…………………………………………35表3-4社會學習理論測量架構表…………………………………………36表3-5社會階級差距理論測量架構表……………………………………37表3-6偶像崇拜認同理論測量架構表……………………………………38表3-8購買意圖之測量架構表………………………………………………39表3-9研究對象的來源與數量………………………………………………40表3-10偶像統計分析………………………………………………………41表3-11偶像性別與種類分析………………………………………………41表3-12偶像種類分析…………………………………………………………41表3-13前十名偶像排名……………………………………………………42表3-14學生性別………………………………………………………………42表3-15學生年級………………………………………………………………42表3-16學生居住地區…………………………………………………………43表3-17學生一個月零用錢分析……………………………………………43表3-1891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成績分析………………………………43表3-19偶像活動花費金錢統計表…………………………………………44表3-20偶像活動花費時間統計表…………………………………………44表3-21父母親收入與班上同學家庭比較分析…………………………44表3-22父親學歷統計表………………………………………………………45表3-23母親學歷統計表……………………………………………………45表3-24偶像崇拜原因分析…………………………………………………46表3-25偶像崇拜-在生活上有好的影響分析…………………………46表3-26偶像崇拜-在生活上有負面的影響分析………………………46表4-1需求層次理論之平均數與標準差…………………………………48表4-2社會學習理論之平均數與標準差…………………………………49表4-3社會階層級差距理論之平均數與標準差………………………50表4-4偶像崇拜理論之平均數與標準差…………………………………51表4-6購買意圖之平均數與標準差………………………………………52表4-7需求層次理論之因素分析…………………………………………54表4-8社會學習理論之因素分析…………………………………………55表4-9偶像崇拜理論之因素分析…………………………………………56表4-10購買意圖之因素分析………………………………………………57表4-11迴歸分析統計表(依變數-偶像崇拜認知性認同、偶像崇拜行性認同)…………………………………………………………………………59表4-12各變項相關係數………………………………………………60表4-13迴歸分析統計表(依變數-購買意圖)………………………62表4-14偶像像崇拜之關係(研究假設vs實證結果)………………64表4-15費者購買意圖之關係(研究假設vs實證結果)……………65參考文獻…………………………………………………………………………74 參考文獻一、中文部分1.朱龍祥(1997):《流行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李丁讚、陳兆勇(1998):〈衛星電視與國族想像:以衛視中文台的日劇為觀察對象〉,《新聞學研究》,56:9-34。

3.李永熾(1990):〈慾望與現代資本主義〉,《當代》,52:22-23。

4.李永熾(1991):〈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上)〉,《當代》,67:24-29。

5.李永熾(1992):〈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下)〉,《當代》,70:68-73。

6.李佩真(民87):《偶像文本的消費意義:迷與偶像關係之探討》。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7.李坤崇(民86):〈大學生心理需求困擾之訪談、評量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NSC86-2413-H024-002。

8.吳明隆編著(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

台北:松崗。

9.吳淑玲(民85):〈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關係之研究(上)〉。

《教育資料文摘》,37(3),166-190。

10.吳淑玲(民85):〈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關係之研究(下)〉。

《教育資料文摘》,37(4)157-175。

11.吳瓊洳(1997):〈國中學生崇拜偶像之研究〉。

《輔導通訊》,51,49-51。

12.呂明、陳紅雯譯(民81)。

《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

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13.呂錘卿(民76):《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林英貴(民76):《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

輔仁大學大傳所碩士論文。

15.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林瑞端(民90):《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7.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珍譯(1994):《Phares,E. J.原著,人格心理學》。

台北:心理出版社。

18.邱皓政著(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

台北:五南。

19.姜韻梅(民92):《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韋樞、黃凌佳(民92):<花瓶廣告獲好評eBay台灣趁熱再推電視廣告>,《中央社》。

21.岳曉東(民88):〈偶像與榜樣選擇的代溝差異---香港和長沙成年人的見解〉。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5,27-31。

22.岳曉東、張宙橋、黃成榮、NicholasHamid(2002):〈2001年香港與內地青少年偶像崇拜調查結果〉。

《香港城市大學》。

【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cityu.edu.hk/pao/020313c.htm23.唐維敏譯(1999):《後現代文化導論》。

台北:五南。

24.孫立群(1998):《日本卡通對青少年消費文化影響之研究》。

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25.張春興(民86):《現代心理學》。

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26.張春興(民87):《教育心理學》。

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27.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高師教育學刊》,10:261-322。

28.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

台北:巨流。

29.曾文志、劉玲君(1995):〈青少年對偶像、流行歌曲、流行用語之看法與態度調查報告〉。

《學生輔導雙月刊》,41,144-148。

30.郭良文(1998):〈台灣近年來廣告中認同之建構─解析商品化社會的認同與傳播意涵〉,《新聞學研究》,57:127-156。

31.郭貞(1994):〈台灣地區民眾之消費動機與習性〉,《廣告學研究》,3:93-11332.郭為藩(民71):〈電視影響兒童社會學習之研究〉,《台灣師大教育所集刊》,21,258-295。

33.郭為藩(1981):〈電視影響兒童社會學習之研究〉,《師大教育所集刊》,23,25-98。

34.郭為藩(民73):《人格心理學理論大綱》。

台北市:正中書局。

35.郭致君(2001):《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6.陳月娥(民75):《城鄉地區居民生活型態、文化參與及文化認同之研究》。

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7.陳坤宏(民84):《消費文化理論》。

台北市:揚智文化。

38.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巖(民87):《教育社會學》。

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39.陳淑貞:〈商標符碼消費行為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40.陳家霖:<周杰倫億氣風發>,《大成報》,民91a.12.02。

41.陳家霖:<迷彩李威大跳馬桶舞>,《大成報》,民91b.12.02。

42.莊宗憲(1994):《消費社會:大眾文化與後現代》。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43.黃恆正譯(民79):《符號社會的消費》。

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4.黃恆正譯(1988):《符號社會的消費》。

台北:遠流45.馮國蘭(1999):《台灣中產階級的消費文化品味研究─以天下雜誌廣告為例》。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46.彭倩文譯,SimonFirth著(1994):《搖滾樂社會學》。

台北市:萬象出版。

47.楊國樞(1986):〈激發青少年的消費意識〉,《消費者報導》,67:18。

48.莊耀嘉(1990):《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49.賈馥茗(民69):《教育概論。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0.鄭郁敦(民78):<正視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問題>,《教與愛》,26,22-23。

51.鄭明樁譯(1993):《J.Fiske&J.Hartley原著,解讀電視》。

台北:遠流。

52.蔡美瑛(1996):〈年輕消費族群消費資訊傳散者之研究─電視廣告資訊尋求模式〉,《廣告學研究》,8:67-102。

53.蔡美瑛(民81)。

《青少年傳播行為、自我認同與其消費行為關聯性之研究》。

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54.劉曉倫(2001):《國中學生崇拜影視明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5.賴靜鳳(民89):《卡通人物商標與製造商品牌對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56.簡慶哲(民79):《國中學生認同對象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7.魏錫鈴(民89):《行動電話消費者購買行為及其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居民為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1.Bandura,A.(1969).Principlesofbehaviormodification.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Inc.2.Bandura,A.(1977).Sociallearningthe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3.Bandura,A.,&Walters,R.H.(1963).Sociallearning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 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Inc.4.Bandura,A.,&Walters,R.H.(1963).Sociallearning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Winston:Holt,Rinehart.5.Bocock,R.(1993).Consumption.London:Routledge6.Bourdieu,P.(1984).Distinction:ASocialCritiqueoftheJudgementofTaste,London:Routledge&KeganPaul.7.Bronfenbrenner,U.(1960).Freudiantheoriesofidentificationandtheirderivatives.ChildDevelopment,31:15-40.8.Campbell,C.(1987).Theromanticethicandthespiritofmodernconsumerism.Oxford:BasilBlackwell.9.Combs,A.W.,Avila,D.L.,&Purkey,W.W.(1971).Helpingrelationship:Basicconceptsforthehelpingprofessions.Boston:Allyn&Bacon.10.Costa,J.A.&Bamossy,G.J.(Eds.)(1995).MarketinginaMulticulturalWorld.London:Sage.11.Douglas,M.&Isherwood,B.(1979).TheUseofGoods.In:TheWorldofGoods,NewYork:BasicBooks.Flora,P.&Heidenheimer,A.J.12.Eenel,J.F.,etal.(1960).ConsumerBehavior,2nded.,RinehartandWinstonInc.,1973.RaymondWilliams.CultureandSociety,1780-1950.London:Chatto&Windus.13.Erickson,E.L.&Brookover(1969),W.B.Society,schools,andlearningEastLansing:MichiganStateUniversityPress.14.FeatherstoneM(a)(1991).LifestyleandConsumerCulture.In:ConsumerCultureandPost-modernism.London:SagePublication.15.FeatherstoneM(b)(1991).TheoriesofConsumerCulture.In:ConsumerCultureandPostmodernism.London:SagePublication.16.FeatherstoneM(c)(1991).TheAestheticizationofEverydayLife.In:ConsumerCultureandPostmodernism.London:SagePublication.17.Good,T.L.&Brophy,J.E.(1974).Psychologicalconceptintheclassroom.NewYork:Harper&Raw.18.Hall,S.(1996).Introduction:Whoneedsidentity.InS.Hall&P.duGay(Eds.),Questionsofculturalidentity(pp.1-17).London:SagePublications.19.Hall,S.,Held,D.,&McGrew,T.(Eds.)(1992).ModernityandIt’sFuture.London:Polity.20.Hornic,R.C.(1978).Televisionacessandtheslowingofcognitivegrowth.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15,2.21.Jackson,R.L.(1999).TheNegotiationofCulturalIdentity:PerceptionsofEuropeanAmericansandAfricans.Westport,ConnecticutLondon:Praeger22.Jenkins,R.(1996).SocialIdentity.London:Routledge23.Kellner,D.(1992).Popularcultureandtheconstructionofpostmodernidentities.InS.Lash&J.Freidman(Eds.).ModernityandIdentity.Oxford:BasilBlackwell.24.Kotler,P.(1998),Marketing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control,9thed.,Prentice-HallInc..25.Lemish,D.(1998).Globalcultureinpractice:AlookatchildrenandadolescentsinDemark,FranceandIsrael.EuropeanJournalofCommunication,13(4):539-556.26.Levy,M.R.&Windahl,S.(1984).Audienceactivityandgratification:Aconceptualclarificationandexploration.CommunicationResearch,11:51-78.27.Lunt,P.K.&Livingstone,S.M.(1992).MassConsumptionandPersonal.Identity:Everdayeconomicexperience.Buckingham,UK:OpenUniversityPress.28.Lury,C.(1996).ConsumerCulture.Cambridge:PolityPress.29.Martin,J.N.&Nakayama,T.K.(1997).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inContext.CA:Mayfield.30.Maslow,A.H.(1970). Motivationandpersonality(2nded).NewYork:Harper&Row.31.Storey,J.(1999).CultureConsumptionandEverydayLife.London:Arnold.Terry,32.Warde,A.(1977).Consumption,food,andtaste:culinaryantinomiesandcommoditytaste.LondonThousandOaks,Calif.:SagePublications.33.Willis,P.(1990).Commonculture.MiltonKeynes:OpenUniversityPress.Wyn,J.&White,R.(1997).Rethinkingyouth.London:Sage.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2. 行動電話消費者購買行為及其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居民為例 3. 日本卡通對青少年消費文化影響之研究 4. 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 5. 流行音樂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 6. 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7. 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 8. 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 9. 國中學生認同對象之研究 10. 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 11. 青少年傳播行為、自我認同與其消費行為關聯性之研究--自我表達消費動機與衝動性購物之探究 12. 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13. 消費社會:大眾文化與後現代 14. 城鄉地區居民生活型態、文化參與及文化認同之研究   1. 4.李永熾(1991):〈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上)〉,《當代》,67:24-29。

2. 5.李永熾(1992):〈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下)〉,《當代》,70:68-73。

3. 3.李永熾(1990):〈慾望與現代資本主義〉,《當代》,52:22-23。

4. 2.李丁讚、陳兆勇(1998):〈衛星電視與國族想像:以衛視中文台的日劇為觀察對象〉,《新聞學研究》,56:9-34。

5. 42.孫慧芬,磷脂質之特性與應用,食品工業,Vol.25,NO.12,pp.22-25,1993。

6. 27.陳介武,大豆卵磷脂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食品資訊,Vol.7,pp.38-43,1997。

7. 24.朱燕華,卵磷脂技術發展現況及應用,食品工業月刊,Vol.12,pp.8-12,1995。

8. 23.邵志忠,卵磷脂之產品概觀與產業調查,食品工業月刊,Vol.12,pp13-24,1995。

9. 9.吳淑玲(民85):〈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關係之研究(上)〉。

《教育資料文摘》,37(3),166-190。

10. 10.吳淑玲(民85):〈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關係之研究(下)〉。

《教育資料文摘》,37(4)157-175。

11. 21.岳曉東(民88):〈偶像與榜樣選擇的代溝差異---香港和長沙成年人的見解〉。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5,27-31。

12. 27.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高師教育學刊》,10:261-322。

13. 30.郭良文(1998):〈台灣近年來廣告中認同之建構─解析商品化社會的認同與傳播意涵〉,《新聞學研究》,57:127-156。

14. 31.郭貞(1994):〈台灣地區民眾之消費動機與習性〉,《廣告學研究》,3:93-113 15. 52.蔡美瑛(1996):〈年輕消費族群消費資訊傳散者之研究─電視廣告資訊尋求模式〉,《廣告學研究》,8:67-102。

  1. 流行音樂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 2. 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 3. 青年粉絲對韓國偶像崇拜、周邊商品知覺價值與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 4. 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 5. 青少年偶像崇拜與周邊商品消費行為之研究 6. 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 7. 群體規範、認知、認同對產品態度與忠誠度的影響---以青少年之偶像崇拜行為為例 8. 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9. 偶像崇拜、消費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青少年觀看韓劇為例 10. 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11. 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 12. 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 13. 偶像崇拜、代言人可信度與產品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 14. 偶像崇拜與崇拜行為之相關研究 15. 高雄市國小學童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