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地區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論文名稱: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校院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頁數:148畢業時間:九十三年六月學位別:碩士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206.189.149.24)您好!臺灣時間:2022/08/0614:44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燕珠研究生(外文):Yen-JuChen論文名稱: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論文名稱(外文):ARelationshipontheSelf-Concept,Behavior-ProblemandIdolizationoftheAdolescents.指導教授:林穎青指導教授(外文):Ying-ChingLin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系所名稱:國際企業學系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學類:企業管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48中文關鍵詞: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偶像崇拜、量、表。
外文關鍵詞:adolescent、self-concept、behavior-problem、idolization、scale相關次數:
被引用:160點閱:2452評分:下載:524書目收藏:29
論文名稱: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職生為例校院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頁數:148畢業時間:九十三年六月學位別:碩士研究生:陳燕珠指導教授:林穎青博士論文摘要當「感覺」成為消費市場的主要成長力量,「認同感經濟」的時代也隨之來臨,商品形象取代了公司品牌形象。
符號學先驅索緒爾(FerdinanddeSaussure)表示:「偶像是商業產品的符號包裝」,企業以偶像代言商品的形象,即在於引發顧客內在的情感,並以多元的置入手法,於行銷過程中加入產品感動元素,創造附加價值,使消費者對行銷商品產生共鳴。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的普遍行為,透過對偶像的想像、模仿和學習,以滿足心理需求,進而形成自我概念與價值觀(張酒雄等,1993)。
由於崇拜偶像的強烈情感動力,會對偶像的相關資訊產生興趣。
而廠商透過偶像代言,將產品賦予特定象徵及符號,可促使消費者透過購買行為,以滿足成為某種類型人的渴望(Bocock,1993)。
青少年是最大規模的消費族群,他們的消費觀念與行為,常帶動整個社會的流行趨勢。
青少年喜新厭舊,品牌忠誠度不高,卻又商機無限,永遠蘊藏龐大的市場潛力。
因此,掌握青少年的喜好,即擁有新世代的主力消費群與商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行為,並由不同的背景變項,諸如性別、學校區域、家庭結構及家長社經地位等,來探究其在「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之差異與關聯性。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13所國立高職(商)學生為研究對象,便利隨機抽樣方式進行,並採McCutcheonetal.(2002)所編製的「偶像崇拜量表」,以及林家屏(2002)所編製的「青少年自我概念量表」與「青少年行為困擾量表」做為調查工具。
各量表之效度均經上述各研究論述驗證符合標準。
本研究計發出2100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163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77.9%。
經採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α係數,考驗全量表及各構念之信度,確認均符合標準。
施測後所得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Coefficient)分析、複迴歸(MultipleRegression)分析、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Correlation)、多變量T檢定(HotellingT2)、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One-wayMANOVA)、單因子重複量數(One-wayrepeatedmeasure)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等方法加以分析。
就整體而言,相關結論如下:一、青少年的「性別」、「學校區域」、「家庭結構」及「雙親社會經濟地位」等,在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發展上,均有顯著影響。
二、青少年的「性別」與「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對青少年「行為困擾」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三、青少年的「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對青少年「偶像崇拜程度」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四、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間,呈顯著負相關。
五、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對「偶像崇拜程度」的影響,以「情緒我」最具影響力,其次依序為「能力我」、「學校生活困擾」、「學業我」及「家庭我」。
六、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各構念對其偶像崇拜程度而言,為具顯著影響之聯合變項,其標準化迴歸方程式為︰偶像崇拜程度=-0.171情緒我+0.147能力我+0.213學校生活困擾+0.136學業我+0.068家庭我七、加入青少年「偶像崇拜類型」與「偶像崇拜原因」不同變項的干擾影響後,將會影響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程度」之間的關係。
八、加入青少年「偶像崇拜類型」與「偶像崇拜原因」不同變項的干擾影響後,將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程度」之間的關係。
針對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青少年選擇偶像宜多元化,選擇不同類型的人物為偶像,從不同層面來認同偶像,以偶像的成功為榜樣,便不會盲目跟隨偶像的各種表面行為。
進而由不同偶像身上學習有利於個人成長的正面價值觀、行為和態度。
企業界可藉由了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之動機與需要,做為企業研訂市場區隔、產品定位和行銷策略的參考,以利掌握未來的消費主流趨勢,達成企業永續經營的目的。
此外,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對象類型,將有助於企業慎選超人氣的產品或企業形象代言人,達成行銷的最大成效。
二、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家庭中長輩應發揮同理心,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孩子真誠對話、交流,贏得孩子的信任,使其願意傾吐內心的苦悶與煩惱,進而了解青少年的行為困擾,解開孩子的心結,積極地輔導其自我概念的正常發展。
為人父母者,切忌先入為主的否定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為,宜主動提供適當的學習、認同對象,並教導孩子以理性態度看待事物。
並使其了解偶像的成長歷程並不都是平順無阻礙的,要看到他們在掌聲後面的努力與辛勤付出,使其認知到只有付出才有成功的道理,利用偶像魅力,引導孩子正面的學習並以此來激勵自己努力向上。
三、在「學校教育」方面,宜加強教師專業修養,教師並應以身作則,做為學生崇拜學習的榜樣。
積極導正青少年自我概念,以培養其適應生活的能力,降低其行為困擾,鼓勵其積極努力奮鬥正確的人生觀。
此外,應加強教導學生正確的偶像崇拜與偶像認同觀念。
並善用學生偶像崇拜類型,推動學校社團活動,使得青少年身心得到適性發展。
四、在「社會教育」方面,應端正傳播媒體資訊傳遞的品質,多報導正向、溫馨的相關訊息,以發揮大眾傳播的社會教育功能。
並妥善運用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心理,提供學習典範,營造楷模學習情境。
以及整合社區功能,舉辦青少年社會服務,培養青少年善良的社會道德觀念。
五、後續相關研究建議(一)後續相關研究建議應考慮不同背景青少年的差異性,擴大研究對象範圍。
(二)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均具有多層次的構念,而偶像崇拜則是深層心理需求的投射,建議後續相關研究應就變項的解釋變異量上,納入其他相關變項加以探討,以了解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的全貌。
(三)本研究回收問卷中,在偶像崇拜程度分量表中,計有87份的樣本表示並無崇拜之偶像,佔總回收問卷數量之5.4%,本研究將之歸類為無效問卷。
建議後續相關研究應針對造成此種現象的可能原因、背景因素及其影響,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
關鍵字: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偶像崇拜、量表。
TitleofThesis:ARelationshipontheSelf-Concept,Behavior-ProblemandIdolizationoftheAdolescents.NameofInstitute: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Pages:148NationalChiNanUniversityGraduationTime:06/2004DegreeConferred:MasterDegreeStudentName:Yen-JuChenAdvisorName:Dr.Ying-ChingLinAbstractTheresearch’saimwastoinvestigatethedifferencesandrelationshipsonidolization,self-concept,andbehavior-problembyexaminingbackgroundvariables,suchasgender,schooldistrict,familystructure,andparent’sstatusinsociety.Thisresearchadoptedamethodofquestionnairesurveyandtargeted13NationalVocationalHighSchoolstudentsinTaiwanasthesubjects.Asampleof2,100wasselectedthroughrandomsampling,and1,636effectivequestionnaireswerecollected.Effectivereturns-ratiowas77.9%.ThesurveytoolwastheIdolizationScale(IWS)developedbyMcCutcheonetal.in2002,theAdolescents’Self-ConceptScale(ASCS),andtheAdolescents’Behavior-ProblemScale(ABPS)developedbyJia-PinLinin2002.TheeffectandcredibilityofallscalesexaminedbyaboveThesisandmodulusCronbach’sαwerecorrespondence.Thedatawasanalyzedby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Coefficient,MultipleRegression,CanonicalCorrelation,HotellingT2,One-wayMANOVA,One-wayrepeatedmeasure,andOne-wayANOVA.Theresearchresultswereasfollows:a.Theadolescents’self-conceptdevelopmentwassignificantlyinfluencedbytheirgender,schooldistrict,familystructure,andparent’sstatusinsociety.b.Thedifferencewasbetweentheinfluencesforadolescents’behavior-problembytheirgenderandparent’sstatusinsociety.c.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lyontheinfluenceforadolescents’idolizationbytheirparent’sstatusinsociety.d.Thehigherself-conceptofadolescentshad,thelessbehaviorproblemtheyhad.e.Theadolescents’idolizationwasundertheinfluenceoftheirself-conceptandbehavior-problem.Theywereemotion-self,ability-self,behavior-problemofschoollife,schoolwork-selfandfamily-selfininfluentialorder.f.Theadolescents’self-conceptandbehavior-problemweresignificantlyinfluencesofmultiplevariablesontheiridolization.Theequationofstandardizedregressionis:Degreeoftheadolescents'idolization=-0.171×emotion-self+0.147×ability-self+0.213×behavior-problemofschoollife+0.136×schoolwork-self+0.068×family-selfg.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dolescents’self-conceptanddegreeofidolizationwasundertheinfluencesofidolizationtypesandreasonsvariables.h.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dolescents’behavior-problemanddegreeofidolizationwasundertheinfluencesofidolizationtypesandreasonsvariables.Basedontheconclusion,theresearchhasproposedthesuggestionsasfollows:a.Multiplicationofidolizationhelpsadolescentstoconducttruevalue,behaviorandattitudebyidentifyingidolsfromdifferentstratificationplane.b.Ontheaspectoffamilyeducation,parentsshouldcommunicateattheadolescents’pointtoleadthemtopositiveself-conceptdevelopment.c.Ontheaspectofschooleducation,teachersshouldbeanexampletoadolescentsandsetagoodmodeltobefollowed.Schoolsshouldorganizeeventssoastostimulateadolescents’participationanddeveloptheirpotential.d.Ontheaspectofsocialeducation,mediashouldreportpositiveandinspiringnewstodisplaythefunctionsofsocialeducation.Followingaresuggestionsforrelativeinvestigation:a.Enlargingtherangeofsubjectstoinvestigatethedifferencefromadolescents’backgroundvariablesisrecommendedforfurtherstudies.b.Self-conceptandbehavior-problemarestratified,andidolizationisreflectionofpsychologydemand.Furtherinvestigationshouldincludeotherrelativevariablestorealizethewholeofadolescents’self-conceptandbehavior-problem.c.Thereare87questionnaires,returns-ratio5.4%,withnoidolizationcollected.Allofthemaregeneralizedtoineffectivequestionnairesinthisresearch,soinordertorealizethereasons,backgroundfactors,andinfluencesforthisphenomenon,furtherinvestigationisrecommended.Keywords:adolescent,self-concept,behavior-problem,idolization,scale
目次目錄頁次誌謝辭……………………………………………………………………….I論文摘……………………………………………………………………….II中文摘要…………………………………………….……….…………….II英文摘要……………………………….…………………………………..VI目次………………………………………………………………………….IX目錄………………………………………………………………………...IX表目錄……………………………………………………………………...XI圖目錄…………………………………………………………………...XIII第一章緒…………………………………………………………………….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研究目的…………………………………………………………….4第三節研究問題…………………………………………………………….5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5第五節重要名詞釋義……………………………………………………….6第二章文獻探討…………………………………………………………….13第一節偶像崇拜相關研究………………………………………………….13第二節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30第三節行為困擾的相關研究……………………………………………….45第三章研究設計與方法…………………………………………………….62第一節研究架構…………………………………………………………….62第二節研究假設…………………………………………………………….63第三節研究對象…………………………………………………………….64第四節研究工具…………………………………………………………….65第五節研究程序…………………………………………………………….74第六節統計分析方法……………………………………………………….74第四章統計與分析…………………………………………………………78第一節青少年的背景變項在自我概念上之差異分析……………………78第二節青少年的背景變項在行為困擾上之差異分析…………………….86第三節青少年的背景變項對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分析………………….92第四節全體受試者在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之差異分析…………………….93第五節全體受試者在行為困擾各分量表之差異分析…………………….94第六節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其行為困擾關係之分析…………………….96第七節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對其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101第八節青少年的行為困擾對其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103第九節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對其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104第十節偶像崇拜類型對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107第十一節偶像崇拜原因對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110第十二節偶像崇拜類型對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113第十三節偶像崇拜原因對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程度之影響……………115第十四節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類型與原因之一般性分析…………………117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19第一節研究結論……………………………………………………………119第二節研究貢獻……………………………………………………………122第三節研究建議……………………………………………………………123參考文獻……………………………………………………………………126中文文獻……………………………………………………………………126英文文獻……………………………………………………………………134附錄…………………………………………………………………………138附錄一問卷…………………………………………………………………138附錄二職業聲望分類………………………………………………………148表目錄表次頁次表2-1-1中外學者專家對「認同」所下相關定義之文獻彙整摘要表…24表2-1-2偶像崇拜的相關研究文獻彙整摘要表…………………………26表2-1-3偶像崇拜實證性研究一覽表……………………………………29表2-2-1學者專家對「自我概念」所下相關定義文獻彙整摘要表……39表2-2-2自我概念量表分類彙整表………………………………………41表2-3-1學者專家對「行為困擾」所下相關定義文獻彙整摘要表……49表2-3-2行為困擾量表分類彙整表………………………………………54表2-3-3行為困擾相關研究結果彙整摘要表……………………………58表3-3-1研究對象的來源與數量統計表…………………………………64表3-3-2有效樣本輪廓表…………………………………………………65表3-4-1問卷架構表………………………………………………………72表3-4-2自我概念之信度驗證結果表……………………………………73表3-4-3行為困擾之信度驗證結果表……………………………………73表3-4-4偶像崇拜程度之信度驗證結果表………………………………73表4-1-1青少年的性別在自我概念上之差異檢定比較表………………78表4-1-2-1青少年的學校區域在自我概念上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0表4-1-2-2青少年的學校區域在自我概念上之多變量差異檢定比較表81表4-1-2-3青少年學校區域在自我概念(家庭我)之事後比較分析表81表4-1-3-1青少年的家庭結構在自我概念上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2表4-1-3-2青少年的家庭結構在自我概念上之多變量差異檢定比較表83表4-1-3-3青少年家庭結構在自我概念(家庭我)之事後比較分析表83表4-1-4-1青少年的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在自我概念上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4表4-1-4-2青少年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在自我概念之多變量差異檢定比較表……………………………………………………………85表4-1-4-3青少年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在自我概念(生理我、能力我、學校我)之事後比較分析表…………………………………85表4-2-1青少年的性別在行為困擾上之差異檢定比較表………………87表4-2-2青少年的學校區域在行為困擾上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8表4-2-3青少年的家庭結構在行為困擾上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9表4-2-4-1青少年的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在行為困擾上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0表4-2-4-2青少年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在行為困擾之多變量差異檢定比較表……………………………………………………………91表4-2-4-3青少年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在在行為困擾(人際關係困擾、家庭生活困擾)之事後比較分析表…………………………91表4-3青少年的背景變項在偶像崇拜程度之變異數分析表……………92表4-4-1全體受試者在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93表4-4-2全體受試者在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之差異比較表………………93表4-4-3全體受試者在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之事後比較表………………94表4-5-1全體受試者在行為困擾各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95表4-5-2全體受試者在行為困擾各分量表之差異比較表………………95表4-5-3全體受試者在行為困擾各分量表之事後比較表………………95表4-6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96表4-7-1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程度間線性迴歸模式之變異數分析表………………………………………………………………102表4-7-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程度間線性迴歸模式表…………102表4-8-1青少年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程度間線性迴歸模式之變異數分析表………………………………………………………………103表4-8-2青少年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程度間線性迴歸模式表…………103表4-9-1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偶像崇拜程度各構念皮爾森相關分析表…………………………………………………………105表4-9-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預測偶像崇拜程度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05表4-10青少年偶像崇拜類型對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程度之相關係數及顯著水準之影響………………………………………………107表4-11青少年偶像崇拜原因對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程度之相關係數及顯著水準之影響………………………………………………110表4-12青少年偶像崇拜類型對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程度之相關係數及顯著水準之影響………………………………………………113表4-13青少年偶像崇拜原因對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程度之相關係數及顯著水準之影響………………………………………………115表4-14青少年偶像崇拜類型與偶像崇拜原因統計表…………………117圖目錄圖次頁次圖2-2-1「自我」架構圖…………………………………………………32圖2-2-2本我、自我、超我關係圖………………………………………33圖2-2-3艾力克森E.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圖…………………………35圖2-2-4自我概念傘狀結構圖……………………………………………43圖2-3-1Ellis「行為困擾」形成過程圖………………………………55圖2-3-2人格結構系統圖…………………………………………………56圖2-3-3鏡中自我形成過程圖……………………………………………57圖3-1研究架構圖…………………………………………………………62圖3-2自我概念量表架構圖………………………………………………66圖3-3行為困擾量表架構圖………………………………………………68圖3-4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和偶像崇拜程度之研究流程圖……74
中文文獻一、專書王煥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
心理出版社。
余德慧(1991):中國人的青春崇拜。
台北。
張老師出版社。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透視新新人類。
台北。
松崗。
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
台北。
華泰圖書。
李長貴(1984):社會心理學。
台北。
台灣中華書局。
李坤崇、歐慧敏(1993a):行為困擾量表指導手冊。
台北。
心理。
林生傳(1996):教育社會學。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進材(2000):成長路上親子行。
台北。
商鼎文化出版社。
林淑梨、王若蘭、黃慧貞等(1991):人格心理學。
台北。
心理出版社。
林邦傑(1986):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
台北。
正昇科學教育社。
洪光遠、鄭慧玲(1995):人格心理學。
台北。
桂冠圖書。
(原作者:LawrenceA.Pervin‧原書名:Personality)。
郭為藩(1987):自我態度量表。
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
台北。
師大書苑。
徐光國(1997):社會心理學。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
高強華(2000):理解青少年問題─透視新新人類。
台北。
師大書苑。
曹乃怡、劉麗容(1999):狂飆少年。
台北。
遠流出版。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
台北。
東華書局。
張芳杰(1985):牛津高級英英英漢雙解辭典。
台北東華書局。
彭駕騂(1985):青少年問題探究。
台北。
巨流公司。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
黃慧真譯(1998):發展心理學。
台北。
桂冠圖書。
(原作者:SallyWendkosOlds,DianeE.Papalia‧原書名:HumanDevelopment)。
黃厚堅(1999):人格心理學。
台北。
心理出版社。
楊語云譯(1997):社會心理學。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
(原作者:LawrenceS.Wrigbtsman‧原書名:SocialPsychology)。
楊國樞(1974):小學及初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及其相關因素。
楊國樞、張春興(主編)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p417-463。
台北。
環宇。
莊懷義(1990):青少年問題與輔導。
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劉安彥、陳英豪(1994):青少年心理學。
台北。
三民書局。
二、期刊文獻甘夢龍(1990):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南師院學報,第26期,p25-52。
朱經明(1986):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4期,p261-274。
朱龍祥(1997):流行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
應用心理研究,第8期,p171-208。
李坤崇(1990):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南師院學報,第23期,p133-159。
李坤崇、歐慧敏(1993b):國中國小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台南師院學報,第26期,p109-137。
李麗真(1994):同儕團體與青少年行為─從麥可旋風談起。
教師天地,第72卷,p59-63。
何英奇(1986):自我觀念評量的檢討。
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8期,p75-97。
吳瓊洳(1998):談國中生的重要他人。
學生輔導。
第59期,p106-111。
吳瓊洳(1997):國中學生崇拜偶像之研究。
輔導通訊,第51期,p49-51。
岳曉東(1999a):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榜樣學習之異同分析:一個六邊形圖型和兩種社會學習和依戀模式的提出),《青年研究學報》,第4期,p137-152.岳曉東(1999b):偶像與榜樣選擇的代溝差異:香港和長沙成年人的見解),《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15期,p27-51.岳曉東、甄雪麗(1999):香港、長沙中學生偶像與榜樣選擇比較分析),《香港社會工作學報》,第33卷,第1-2期,p57-72.岳曉東、張宙橋(2000a):青少年偶像與榜樣之比較:香港、廣州和長沙三地大學生的調查分析),《青年研究學報》,第5期,p133-145.岳曉東(2000b):香港和內地青少年四類偶像和榜樣人物之選擇和認同差異分析),《青年研究學報》,第6期,p152-167.岳曉東、張宙橋、黃成榮(2003a):香港與內地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性別與年齡的影響分析),《教育研究學報》,第18卷,第1期,p97-111。
林正文(1982):各類少年犯行為困擾及其父母教養態度之關係比較。
台南師專學報,第15期,p79-143。
高強華(1993):青少年次及文化了解與運用‧台灣教育,第511期,p11-15。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教育學刊,第10期:p261-322。
張淑美(1995):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
學生輔導通訊,第36期,p88-95。
陳奎熹(1993):學生次文化研究與評析。
台灣教育,第511期,p1-10。
陳祥裕、許歆宜(1998):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情形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
傳習,第16期,p29-50。
許展榮(1994):請重視學生偶像崇拜的問題。
國教輔導,第304期,p39-40。
曾文志、劉玲君(1996):青少年對偶像、流行歌曲、流行用語之看法與態度─調查報告(教育部委託高師大研究)。
學生輔導,第41期,p144-148。
溫毓麒(1993):淺談青少年次級文化。
台灣教育,第511期,p25-27。
黃光民(1987):社經地位、產序、家庭氣氛與高職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
台南師專學報,第20期,p213-253。
薛曉陽(1997):偶像教育:教育理論的新概念,《教育評論》(福州),1977年,第1期,p22-25。
蔡榮貴(1979):電視對我國兒童教育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1期,p281-399。
蔡順良(1985):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生自我肯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第18期,p239-364。
鄧郁敦(1989):正視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問題。
教與愛,第26期,p4-6。
鄭慶宗(1989):青春偶像青少年次文化。
教與愛,第26期,p7-8。
蕭文(1990):行為困擾學生的認識與處理。
輔導月刊,第26期。
萬育維、張智雅(2000):青少年偶像崇拜行為其社會意涵之初探‧香港青年研究學報,第3卷,第1期,p146-156。
盧欽銘(1980):國小及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特質之分析。
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27期,p33-44。
簡茂發(1978):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
教育心理學報,第17期,p99-120。
蘇建文(1978):親子間態度一致性與青少年生活適應。
教育心理學報,第11期,p25-35。
三、學位論文王鍾和(1992):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仁(1984):國民中學學生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小惠(2000):青少年收看電視新聞的動機、主動性及收看程度三者關聯性之研究。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蕙美(1992):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緒穩定及行為困擾影響之比較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經明(1981):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玲(1999):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意玲(1993):國中學生的困擾問題、因應策略與求助行為之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珠(1998):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之關係。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呂錘青(1987):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英貴(1987):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宏恩(1989):高中職學生不同問題解決能力與其生活適應之差異比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意茹(1995):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幸(1967):高中學生行為困擾調查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致君(2001):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制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韻梅(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樣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綺櫻(1993):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芬(1996):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娟(2000):國中學生行為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偏好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勝發(2003):國中生偶像崇拜之研究─以台東市國中生為例。
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智雅(2000):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
慈濟醫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芬(1998):國小兒童自尊發展的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華(2002):國小學生行為困擾、求助對象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賀孝銘(1989):中部地區高中學生的困擾問題與求助態度。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盛蘭(1999):高中學生行為困擾與求助態度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國樑(2003):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
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專班。
莊旻潔(2002):群體規範、認知、認同對產品態度與忠誠度的影響─以青少年偶像崇拜行為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蕙菁(1998):從小虎隊到四大天王─台灣流行音樂偶像崇拜現象。
台灣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州宙(1999):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漫畫人物認同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敏光(1985):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柏原(1999):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求助態度與課業求助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曉倫(2001):國中學生崇拜影視明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強(1986):山地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麗紅(1990):多重模式團體諮商對父母離異兒童家庭關係信念、自我概念及行為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其他文獻闕漢中(1995):家庭對青少年生活型態的影響─間問家庭功能與對策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1996):青少年白皮書(86年版)。
英文文獻Allport,G.W.,Vernon,P.E.,&Lindzey,G.(1960),StudyofValues.Manualandtestbooklet(3rded.).Boston:HoughtonMifflin.Arkoff,A.(1968),Adjustmentandmentalhealth.NY:McGraw-Hill.Bandura,A.,&Walters,R.H.(1963),Sociallearning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Bandura,A.(1969),Principlesofbehaviormodification.NewYork:Holt,Rineheart&Bandura,A.(1977),Sociallearningthe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Bocock,R.(1993),Consumption.London:Routledge.Bracken,B.A.(1992),MultidimensionalSelf-ConceptScale.Austin,TX:ProEd.Bronfenberner,U.(1960),Freud:Antheoriesofidentificationandtheirderivatives.ChildBurns,R.B.(1979),Theself-concept:Theory,measurement,development,andbehavior.Cheng,S.T.(1997),PsychologicalDeterminantsofidolatryinadolescent.Adolescent,32:687-692.Corey,G.(1996),TheoryandPracticeof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5thEds.).AnInternationalThomosonPublishingCompany.Cooley,C.(1902),Humannatureandthesocialorder.NewYork:Scribner.Coan,R.W.(1983),.Psychologyofadjustment:Personalexperienceanddevelopment.N.Y:JohnWiley&Sons.Erickson,E.L.&BrookoverW.B.(1969),Society,schools,andlearningEastlansing.MichiganStateUniversityPress.Fitts,W.H.(1965),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Manual.LosAngles:WesternPsychological.Frith,S.(1996),Musicandidentity.InS.Hall&P.duGay(Eds.),Questionsofculturalidentity,108-127,London:StagePublications.Freud,S.(1935),AGreneralIntroductiontoPaychoanalysis.JoanRiviere(trana),N.Y.Liveright.Feillitzen,C.&Linne,O.(1975),IdentifyingwithTelevisioncharacters.Journalofcommunication,25,51-55.Gerits,J.L.&Stingle,K.G.(1968),LearningofgeneralizedimitationastheBasisforidentification.PsychologicalReview,75(5),374-397.Goldberg,M.E.(2003),UnderstandingMaterialismAmongYouth.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13(3).278-288.Hall,S.(1996),Introduction:Whoneedsidentity.InS.Hall&P.duGay(Eds.),Questionsofculturalidentity,1-17,London:StagePublications.Harper,J.F.&Marshall,E.(1991),Adolescents’problemsandtheirrelationshiptoself-esteem.JournalofAdolescence,26(104),799-808.Hattie,J.(1992),Self-concept.Hillsdale,NJ:Erlbaum.Hurlock,E.B.,(1974),Personalitydevelopment.NewYork:McGraw-Hill.James,W.(1890),ThePrinciplesofpsychology.NY:Holt,Rinehart&Winston.Karniol,R.(2001),AdolescentfemalesidolizationofMaleMediaStarsasaTransitionintoSexuality.SexRoles,Vol.44,Nos.1/2,2001;AcademicResearchLibrary,61-77.Lawrence,D.(1988),Enhancingself-esteemintheclassroom.London:St.EdmundsburyPress.McCutcheon,L.E.;Lange,R.&Houran,J.(2002),Conceptualizationandmeasurementofcelebrityworship.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Feb2002;93,ProQuestPsychologyJournals,.67-84.McCutcheon,L.E.;Ashe,D.D.;Houran,J.&Maltby,J.(2003),ACognitiveprofileofindividualswhotendtoworshipcelebrities.TheJournalofPsychology;July2003;137,4;ProQuestPsychologyJournals,309-322.Marcia,J.E.(1980),Identityinadolescence.InJAdelson(Ed),Handbookofadolescentpsychology,159-187,NewYork:Wiley.Maslow,A.H.(1954),Motivationandpersonality.NewYork:Harper&Row.Mead,G.H.(1934),Mind,selfandsociet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Mooney,R.L.(1942),ProblemChecklist.Columbus,OH:BureauofEducation,OhioStateUniversity.Mussen,P.H.&Parker,A.L.(1965),Mothernurturanceandgirls’incidentialimitativelearn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3(1).94-97.Parsons,T.(1951),TheSocialSystem.Glencoelll,Freepress.Piers,E.V.&Harris,D.(1964),Ageandothercorrelatesofself-conceptinchildren.JournalifEducationalPsychology,55,91-95.Piers,E.V.(1984),ThePiers-HarrisChildrensSelf-ConceptScale:ReviesedManual.LosAngles:WesternPsychologicalServices.Raviv,A.;Bar-Tal,d.;Raviv,A.&Ben-Horin,A.(1996),Adolesencentidolizationofpopsingers:Cause,expressions,andreliance.JournalofYouthandAdolesencent,35(5),631-350.Rosenberg,M.(1979),Conceivingtheself.NewYork:BasicBooks.Rutter,M.(1980).Changingyouthinachangingsociety.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Simon,H.A.(1957),AdministrationBehavior:AStudyofDecision-MakingProcessin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2nded.,N.Y.:TheFreePress.VosslerJ.M.(1998),AgainsttheTide.MiddleSchoolJournal29(5):60-66.Woodward,K.(Ed.)(1997),Identifyanddifference.London:SagePublications.Zastrow,C.(1994),Thepracticeofsocialwork,California,ColePublishingCompany.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
2.
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3.
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
4.
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5.
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6.
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
7.
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
8.
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
9.
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
10.
國小學生行為困擾、求助對象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11.
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求助態度與課業求助行為之相關研究
12.
國中學生行為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偏好之研究
13.
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14.
群體規範、認知、認同對產品態度與忠誠度的影響---以青少年之偶像崇拜行為為例
1.
吳瓊洳(1998):談國中生的重要他人。
學生輔導。
第59期,p106-111。
2.
岳曉東(1999b):偶像與榜樣選擇的代溝差異:香港和長沙成年人的見解),《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15期,p27-51.
3.
張淑美(1995):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
學生輔導通訊,第36期,p88-95。
4.
許展榮(1994):請重視學生偶像崇拜的問題。
國教輔導,第304期,p39-40。
5.
蔡榮貴(1979):電視對我國兒童教育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1期,p281-399。
6.
簡茂發(1978):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
教育心理學報,第17期,p99-120。
7.
蘇建文(1978):親子間態度一致性與青少年生活適應。
教育心理學報,第11期,p25-35。
8.
王瑞仁(1984):國民中學學生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朱經明(1981):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11.
趙柏原(1999):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求助態度與課業求助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
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
2.
偶像崇拜在青少年同儕關係與自尊、歸屬需求之間的角色
3.
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
4.
國小高年級學童控制信念、自我概念、偶像崇拜行為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5.
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翱翔高中為例
6.
國中生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心理之相關研究
7.
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
8.
群體規範、認知、認同對產品態度與忠誠度的影響---以青少年之偶像崇拜行為為例
9.
偶像崇拜歷程及其對自我發展之影響─以兩位個案為例
10.
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
11.
青年粉絲對韓國偶像崇拜、周邊商品知覺價值與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
12.
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
13.
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
14.
大學生對偶像崇拜之主成份分析
15.
國中生偶像崇拜之研究-以台東市國中生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北都會區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之研究
論文摘要由於過去雖然有關於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一些研究,但是這些研究鮮少以青少年性別和階級因素來探究崇拜偶像的不同,因此本研究欲從階級文化、性別觀點出發,探究 ...
- 2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
論文摘要在資訊傳播的快速便捷,多元且複雜的社會及各種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偶像崇拜行為」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值得探討的議題,崇拜偶像的強烈情感動力,會對偶像 ...
- 3偶像崇拜與崇拜行為之相關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本研究旨在探討認同型偶像崇拜動機對認同式崇拜行為,及浪漫型偶像崇拜動機對迷戀式崇拜行為的相關。過去文獻大多探討追星的迷戀式偶像崇拜(Sebald,1984;McCutcheon ...
- 4消費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青少年觀看韓劇為例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 國圖紙本論文. 研究生: 唐淑珊. 研究生(外文):, Shu-shan Tang. 論文名稱: 偶像...
- 5偶像崇拜在青少年同儕關係與自尊、歸屬需求之間的角色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ole of Celebrity Worship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olescent Peer Relatio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