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就是感覺?就是見聞覺知的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就是見聞覺知的開始? 匿名法友(未驗證) - 四, 2021-05-20 09:30. 姓名或匿稱: 明發. 「生死流轉,確是依染著生命塵世的渴愛為原因的。

但愛是心所之一,它的生起和 ... 移至主內容 Skiptosearch LoginlinksLoginRegister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toggle 主選單 聞思隨筆網路讀書會導師著作答客問佛法討論區法海涓滴 次選單佛學問答集 網路芳鄰 關於我們 檔案下載 公告事項 您在這裡首頁»「觸」就是感覺?就是見聞覺知的開始?DR 「觸」就是感覺?就是見聞覺知的開始? 匿名法友(未驗證)-四,2021-05-2009:30 姓名或匿稱: 明發「生死流轉,確是依染著生命塵世的渴愛為原因的。

但愛是心所之一,它的生起和活動,也不能無因。

考慮到愛的因緣,就發現了受。

「受」,是心的領納作用,有樂受、苦受、捨受三種。

在觸對境界而生了別認識的時候,在心上現起所知意像的時候,必然帶有一種情緒——隨順,或者違反自己的意樂。

這或順或違的欣喜,憂戚的情緒,就叫受。

這受要依感覺才能引發,所以受又依六入觸為緣而生。

「六入觸」,就是依眼、耳、鼻、舌、身、意取境的六根,而生起眼觸、耳觸到意觸。

這六觸,可說是認識作用的開始。

六入生起覺觸,一定要有所觸的對象,因此,六入觸又以名色為因緣。

」(《唯識學探源》,p.16)所以,「觸」就是感覺?是六根感官覺知外境的開始?「觸」就是見聞覺知的開始? TweetWidget ShareonFacebook FacebookLike 瀏覽次數:2938 回應 回應:「觸」就是感覺?就是見聞覺知的開始? lushch-週五,2021-05-2108:32 就佛法的術語,「觸」是識觸,通俗來說可以是感覺,是見聞覺知的開始。

 「論到觸,習見的經句,如《雜含》(卷一三‧三〇六經)說:「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這即是根、境二和生識,根、境、識三和合觸的明證。

根、境和合生識,即由於根、境相對而引起覺了的識。

此識起時,依根緣境而成三事的和合;和合的識,即名為觸——感覺而成為認識。

此觸,經部師解說為即是識,即觸境時的識,如《雜含》(卷一三‧三〇七經)說:「眼色二種緣,生於心心法。

識觸及俱生,受想等有因」。

有部以識及觸為二,又是同時相應的;所以觸從三和生,又為令三和合的心所。

……受、想、思與識觸俱生。

經中曾說到受等依觸緣觸而生。

因為不是識的觸境而成為認識,一切感情、構想、意志作用,都無法表達出來。

識為有情對境所起的認識,認識到的境界,必與自己相關而引起不同的情感;認識必有攝取境像而成為表象作用,或進而有推想、想像;認識外境,必引起對付外境的作用——思。

所以佛法中,不論為五識的感性知識,意識的理性知識,都必會引起受、想、思來。

」(《佛法概論》,pp.114-115) 另可參考: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comment/64450#comment-64450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導覽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Accelon2017可全文檢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CBETAOnline版)[ 全文檢索說明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  [ 來源網站 ]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光碟,包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最新回應 這是在解釋為何要「遠離白衣」。

菩薩在還不能度人前,先求自度 2週6小時前 《大智度論》提到菩薩隨業生 2週6小時前 提供一下五蘊和五取蘊的經文 2週6小時前 而且都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3週2天前 念佛成就,佛悉現前者,非是「現量」、「性境」乎? 3週2天前 回應:請問:佛法僧園圖表 1個月1週前 從凡夫到聖人 1個月1週前 「說空不著空」---敬覆大開眼界先生 1個月2週前 又是過度推論 1個月3週前 請引出完整《中論》有講「無五陰」的偈頌 1個月3週前 導師著作答客問 而且都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念佛成就,佛悉現前者,非是「現量」、「性境」乎? 請問「非迦旃延子比也」之真義? 大乘廣五蘊論 能修於四力,精進不為難 佛法概論聖道支性通滅為何虛線表示 復問有關緣起支性與聖道支性實虛二線之意喻 經部的「滅尚非真」,不以滅諦為勝義? 「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之文意為何? 般若經的「自性空」,是勝義自性空?是有? 導師對月稱論師的讚揚與評語,或有未明真義之處,請師指點。

「印度主意論」是指何而言? 關於導師的著作「中觀論頌講記」的問題‧‧‧‧‧ 「三重因緣」是否即為深入緣起空性的觀行過程? 「有依空立」等與「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的含意,是否相當? 請問,導師所說「觀無常等十五事而後入空」是指何而言? 導師說「經說:『無分別無影像處』」,這『經說』是指《楞伽經》所說? 佛說:業從惑起,所以斷除了惑,生死就解脫了。

這是指哪部經論? 佛為彌勒菩薩開示止觀所定的界說云云是指? 請問「三車義」是指何而言? 中觀論頌講記觀去來品戊二問題 建少林寺者似為北魏孝文帝? 龍樹之學派分流即是1.毘曇門是說一切有2.空門是分別說3.鞞勒門是大眾系? 請問大毘婆沙論所說的「偽三藏」是指何而言? 天台學者引宗密之得髓說,何以會遭致天童寺禪師之控告?不知其詳情為何?   1of14 下一頁› more 新的討論版主題 請問:誰是"呂卓吾輩","大乘門之羅某"?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七卷明三世果 請問:佛法僧園圖表 一個小型道場佛法的需要多少錢... 要如何參禪參至身心世界整個空掉而融入空性!! 更多 法海涓滴 「修道三要」與「學佛三要」 附佛外道 空相與如相 身體決定思考 戒之在得 觀音與地藏之自度和度他 顛倒妄想與邪知邪見 流亡中的自在 菩提心與空性見 「迴外向內」   1of86 下一頁› more 聞思隨筆 參訪(三):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台中華雨精舍) 請示導師「無生法忍菩薩忍而不證」及「法住智與涅槃智」疑難問題 參訪(二):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四日(台中華雨精舍) 參訪(一):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四日(台中華雨精舍) 第二篇參訪善識 聖者的足跡 如果佛陀再來人間──解讀《阿含經隨身剪輯》 大乘三系對如來藏之不同解說 佛法芻言 《人間佛教的聞思之路》自序   1of4 下一頁› more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註冊新帳號 索取新密碼 CAPTCHA這個問題是要驗證您並不是自動化程式,以防止本站被貼入大量廣告。

主選單聞思隨筆 網路讀書會 導師著作答客問 佛法討論區 法海涓滴 【學尚自由,不強人從己】 語言 繁體中文 Englis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