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客家地區得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俗藝能。
舊時凡是年節喜慶、迎神賽會,均有木偶戲表演,其中以閩西木偶戲最為有名。
閩西木偶戲流行於上杭、連城、 ...
[漢 劇][采茶戲][山歌戲][木偶劇]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客家地區得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俗藝能。
舊時凡是年節喜慶、迎神賽會,均有木偶戲表演,其中以閩西木偶戲最為有名。
閩西木偶戲流行於上杭、連城、長汀、永定、武平、寧化等地。
也曾到漳州、漳浦、龍岩和廣東的潮汕地區演出。
在發展過程中,曾經歷過由單高腔到雙高腔,再往亂彈班、半葷齋班發展的過程。
所謂單高腔木偶戲,是早期的木偶戲形式,一個戲班只有三個人,兩人操縱木偶,一人操作打擊樂,俗稱三角班。
後來,操縱木偶者有兩人合演發展到四人合演,操縱技巧得以提高,而出現雙高腔木偶戲。
至清末,漢劇(外江戲)流行閩西,一方面漢劇從木偶戲的劇目、表演吸收了養分,另一方面在唱腔上又給木偶戲以深刻影響,致使大部分木偶戲班改唱皮簧,而出現以閩西漢劇音樂為主的亂彈木偶戲班,以及高腔和閩西漢劇音樂兼而有之的半葷齋班。
提線木偶為木偶傳神之基礎,閩西木偶身上的牽提線,初1條,漸增為10條、12條、16條。
偶身高度也由一尺多發展到三尺多。
各個行當也有一定的動作規範,如︰文官出台是有整冠、拍衣、撩袍、端帶等四個動作;生走八字步,旦走小步;上馬是,文官起腳低,武官起腳高;對白是,手眼要相互配合。
有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淨和文丑等角色。
布袋戲的音樂唱腔,分為“高腔”和“亂彈”兩種。
“高腔”的基本曲調為「九調十三腔」,以清唱為主,用客家話演唱;“亂彈”則吸收閩西漢劇的西皮、二簧唱腔,用官話演唱,布袋戲劇目有幾百個,分為“正本戲”,有固定的腳本,演出較嚴謹,如《大鬧開封府》等;另有“幕表戲”,沒有固定的台詞,演唱者可按故事情節的發展,根據一套套符合場景的“水詞”即興套用,隨意演唱,丑角則常用方言俚語插科打渾,如《粉妝樓》等。
1949年以後,由於官方的重視關懷,木偶戲得到更進一步的繁榮與發展。
1954年以「福勝堂」戲班為基礎,組建「上杭縣福勝線刻團」,參加各種不同的比賽,榮獲不少佳績。
[首頁][客家來源遷徙][細說客家山歌][認識客家小調][情繫客家童謠][度子歌賞析][剖析客家戲劇][淺談客家樂器][音樂工作者][客家社團活動][工作日誌]
本網站為育林國中樹育天才所製作,非經同意禁止轉載。
E-Mail:[email protected]
延伸文章資訊
- 1木偶戲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自民國初年,傳統木偶戲(包括杖頭木偶、提線木偶、掌中木偶、皮影木偶等)於香港漸漸流行,常見於節慶、廟會、廟宇開光或神功戲等場合。
- 2木偶戲英文- 英語翻譯 - 查查綫上辭典
木偶戲英文翻譯: [ mùǒuxì ] bunraku…,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木偶戲英文發音,英文單字,怎麽用英語翻譯木偶戲,木偶戲的英語例句用法和解釋。
- 3木偶戲 - 中文百科知識
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 4木偶戲_百度百科
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 木偶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 ...
- 5人形淨瑠璃文樂木偶戲-無形文化遺產
國家:日本. 人形淨瑠璃文樂木偶戲是日本最主要的傳統舞台藝術形式之一,集說唱、樂器伴奏和木偶劇於一體,起源於江戶時代(1600年前後),是15世紀流行的一種敘事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