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Page 149 - 大覺晨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瑜伽師地論》上面,說我們修學佛法有五重障礙(顧戀其身、顧戀諸欲、樂相雜住、闕隨順 ... 2018/01/24 三十五佛懺: 在命運還能轉時,趕快淨化惡業. Skiptocontent 學習重點 1.文殊師利菩薩指導善財童子說:「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

」這是總綱。

下面,「求善知識勿生疲懈」,這第一個。

「見善知識勿生厭足」,第二個。

「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這是第三點。

「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第四點。

 2.「求善知識勿生疲懈」:整個看似辛苦尋覓善知識的過程,其實是在增《盛》弟子對善知識和法的希求心,能幫助弟子更迅速集資淨障。

所以我們找尋善知識時決不要生疲懈心,不要覺得我可以依賴書本網路等自己學,不想依師。

乃至善知識送上門來,還不一定願意。

這都是慢心特別強,不具弟子相的表現。

 3.「見善知識勿生厭足」:善知識會針對我們的根器,用很多善巧方便幫我們集資淨障,可我們學到一點,就覺得夠了;隨便做一點,就覺得麻煩得要命。

但要求一切智智,一定要廣學多聞,從各方面集資淨障。

所以見到善知識後,千萬不要覺得厭煩,不能得少為足。

 4.「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親近善知識的目的是向祂求學,得到圓滿的教法。

所以必須要隨順善知識的教誡,先把教法建立在自己心中,聽懂、受用後再去行持。

這樣一步步隨順善知識的引導,一步步往上跨,才是達到一切智智,求佛果必須要的條件。

 5.「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因為我們根性不同,善知識會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便淨除我們不同的障礙。

但祂使用的種種善巧方便,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的,只觀外相,我們甚至會覺得有問題。

所以,千萬不可把善知識的善巧方便當成過失。

 6.《瑜伽師地論》上面,說我們修學佛法有五重障礙(顧戀其身、顧戀諸欲、樂相雜住、闕隨順教、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前面這幾重,都是對世間放不下;最後一個,我們能把世間放下了,真正去修學佛法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個什麼啊?得少為足。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Offon2018/01/25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 2018/01/25 學習重點 在命運還能轉時,趕快淨化惡業!1.我們所要懺悔的十惡業,乃至五逆重罪等等,這些惡業像吃進身體非常非常可怕的毒,一旦毒發,是不可收拾的漫長歲月。

而這樣的苦並不是金錢、名譽地位,親眷有辦法解決的。

能拯救我們出惡道苦、輪迴苦的,唯有佛陀!2.我們所造的眾惡業是可以透過懺悔來拯救的。

佛陀的示現教導我們善惡因果、無自性的道理;對已造的惡業只要加入不同因緣,果相就可以改變。

所以我們要對著佛菩薩,懺悔乾淨所造惡業,不要讓它日後出生特別可怕的惡趣果報。

3.不管是對上師、三寶或有所違犯的律儀,都要在因位識裡就做取、捨。

要觀察自己有那麼多不可思議的惡趣因,趁還沒結惡果前,要趕快去求救護,否則等到快死了,要墮惡趣了,眼睛凸出四處求救也無用。

4.仔細觀察我們的造惡現象,包括心裡傲慢、嫉妒、瞋恨,喜歡幹壞事等等很多惡習,一定是前邊延續下來的一個續流。

今生會有做惡的跡相,是前生遺留下來的。

而犯了惡業若不清除,會形成續流,此續流還會繼續在惑業中輪轉。

5.這犯惡業的續流在過去沒有被淨化過,如果現在還不淨化,那麼還等待何時?精進用功的時間是非常珍貴的,趁我還有暇滿的時光,我的思惟力、行動還正常,就要趕快尋覓救護。

這就是我拜佛的理由,是值得我拜,而且此刻就要拜佛。

6.所以在命運還可以轉,在我還可以用功的時候,在那些因位上的惡趣因還可以被淨除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相信佛語——佛說惡業是可以淨化的,《三十五佛懺》很多祖師都證明這是可以淨化惡業的。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Offon2018/01/24三十五佛懺:在命運還能轉時,趕快淨化惡業 2018/01/24 覺燈 1.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2.我們抱持什麼樣的見解,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3.見解好比修行人的眼睛,見解看到哪裡,修行就會走到哪裡。

4.見解的高低觀待於發心與志向。

5.如果有執著出現,很多東西就會看不到。

6.慢慢學,快快到,可以換車廂,但是不能跳車。

7.見解升級,心量升級,幸福升級,修行升級。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Offon2018/01/22覺燈 2018/01/22 學習重點 1、菩薩呢,這個菩薩以及世間之主,那個世間之主不是普通喔,就是正在行菩薩行,在生死流轉當中的,他以往就已積集那些福智資糧,當然這個重要的就是發了菩提心,所以在生死當中積聚這個,所以他才能夠看得見。

2、同樣是跟在善知識身邊,有些人能看到善知識的功德,有些人卻看不到,這是業力所使。

業分成思業和思已業,因此我所感得的業力是由自己的見解造成的。

3、見解就是修行人的眼睛,我們抱持怎樣的見解,就會有怎樣的修行。

但眾生處處著,甚至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著在什麼地方,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所以我們需要依靠善知識提升我們的見解。

見解升級、修行才能升級。

過程中,若沒有對善知識修信念恩,沒做好聽聞軌理,就會執著在自己的想法上,把祂的很多教授揀擇掉。

4、見解的高低觀待於發心與志向。

善知識之所以不斷提升我們對經典的吞吐量,就是為了開闊我們的眼界、壯大我們的心量、啟發我們的善根與志向,讓我們從修行一開始就能端正發心、立定志向。

並不是要求我們馬上聽懂,馬上做到。

5、如果我們與師長不相應,沒有信心、沒有志向,就會不想要。

其最終的結果就如五百聲聞一樣,雖常隨佛陀,卻看不到佛陀展現的種種境界。

所以不是祂不給我,而是我一開始就不想要。

因此,我們對善知識要勝解作意,要立志追隨祂的腳步,而不是得少為足、忙著走自己的路。

6、一般人都有自己的執著,尤其在自己所貪、所瞋、所憂患和恐懼的事,當心有所偏執,對於其他的東西就會看不到。

故修身在正其心。

而要正其心,一定要親近善知識修行,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才可能去除掉偏執。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Offon2018/01/22見解升級、修行才能升級 2018/01/22 學習重點 1.當我們提到死亡這件事,一般會收到的反饋是,這是很不吉祥、很不吉利的。

不會有人給我們解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家長會用銳利的眼神警告孩子,你談論了一個不該問的、錯誤的話題。

明明這是每個生命都必須要面對到的,它卻像是一個誰也不敢、也不能觸碰的禁區。

2.佛陀面對死亡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大慈大悲的佛陀,祂要給予眾生所有的歡樂,拔除眾生所有的痛苦。

而在我們生命中,最深沉、也是最隱秘的痛苦,就是愛別離苦、死別離苦。

3.佛教非常公開、自然地討論死亡這件事,以便大家可以應對死亡、可以為死亡那一刻的到來好好做準備。

佛法從這個打擊我們最深的痛苦入手,先去解釋這種痛苦,然後指出對付這種痛苦的方法。

佛陀的思想,有效地援助到了一定會遭遇到死亡這個可怕創擊的人類。

在這一點上,對人類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4.而學習廣論的第一大勝利,就是可以聽聞、串習正確的見解,為有一天面對自己以及親人的死亡做準備。

當我們學習、了解的越來越多,我們就有能力面对它,甚至有一天能超越它。

5.其次,觸境即昏的我們,生氣、憤怒的時候,很容易走上一條讓自己後悔的路。

那個時候如果沒有人可以商量,就會覺得自己是對的,會頭也不回地朝著「毀樂」的方向衝去。

6.學習廣論的第二大勝利,是在廣論班上可以結識到人生、修行路上的珍貴助緣:同行善友。

認識了這麼多的好朋友,在我們面對人生路上的大大小小、各種困難的時候,不管是家庭問題、同事問題,還是其他人際關係的問題,不會覺得孤立無援。

可以聽大家東講講、西講講,就會發現自己前面的路其實很多,我們走上錯誤之路的風險也會降低很多。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Offon2018/01/21廣論帶我們超越生命最深的痛苦 2018/01/21 Gotothepreviouspage 1 …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 157 Gotothenextpage CloseMen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