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香奈兒一決雌雄到如今加入法國高定圈,這個品牌都經歷了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月,「高級定製界」又新增了兩名新成員,其中之一就是 Coco Chanel 曾經的死對頭 Elsa Schiaparelli 創辦的 Schiaparelli 。

上周,由法國工業部掌管的法國高級時裝工會會宣布了這個消息。

自 2014 年起,Schiaparelli 就以客座會員的身份開始參加巴黎的高級定製時裝周。

我們之前就介紹過, 「高級定製」( Haute Couture)是一個專有名詞。

在法國,這個稱謂受法律保護,只有得到法國高級時裝公會的認可,才有資格被稱為「高級定製」。

它們必須滿足的條件有些苛刻——在巴黎有工作室;能參加每年 1 月和 7 月由高級訂製服協會舉辦的女裝展示;每次展示至少 50 件服裝,以及,各款式數量極少且大部分由手工完成。

今年,算上剛剛加入的 Schiaparelli 和 JulienFournié ,只有 Chanel, Christian Dior, Givenchy, Jean Paul Gaultier 等 13 個在冊的法國高定設計師品牌,Giorgio Armani 、Elie Saab、Valentino 等 6 個海外特約會員,還有包括擅長給春晚做「大裙子」的中國設計師郭培和紅得發紫的 Vetements 等 15 名客座會員。

事實上,創立於 1927 年的 Schiaparelli 就曾是法國官方承認的高級定製品牌,也服務過這個領域的傳統客戶,也就是代表著 Old Money 的貴族和名流。

但後來這個品牌宣布破產後就自動退出了歷史舞台,尚無機會去糾結高級定製的消費者在階層和數量上的變化。

這次 Schiaparelli 回歸高級定製領域,屬於品牌的復興計劃的一部分。

2007 年,Tod's 的執行長 Diego Della Valle 買下了 Schiaparelli 後,就一直在忙乎這件事。

「為了慶祝成立 90 周年, 創立於1927 年的 Schiaparelli 決心恢復它『高級定製』的稱謂。

」 Schiaparelli 發布的官方聲明寫道。

這可能是1954 年時,60 歲的 Elsa Schiaparelli 關閉這個時裝屋跑去寫自傳 Shocking Life不曾料到過的一個結局。

Elsa Schiaparelli 是義大利羅馬人。

她的父親是個出色的東方語言學者,叔父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家族裡還出過考古學家。

簡而言之,她出生名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自小也對美耳濡目染。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她長得並不算好看,但若論起氣質來,還算有點遺世獨立吧——這也將成為她日後量體裁衣時的一種主要精神。

按道理說,倘若要說起這種「特別的女性氣質」,Coco Chanel 肯定不會輸給 Elsa Schiaparelli ,但她倆並不屬於同一個路數。

如果說 Coco Chanel 曾照耀過 20 世紀 20 年代的巴黎時裝界,那麼 Elsa Schiaparelli 的黃金年代則來得稍微晚了一點,Schiaparelli 最輝煌的時間是在 20 世紀 30 年代。

如果說 Coco Chanel 曾用女士褲裝、海魂衫、小黑裙和人造珠寶革新過女性衣櫥,那麼 Elsa Schiaparelli 做的就是曾用她的奇思妙想給時裝界注入過幾絲幽默感——她是活潑的,也是大膽的。

1930 年代,在與一名波蘭伯爵的閃婚失敗後,一貧如洗的 Elsa Schiaparelli 輾轉回到巴黎謀生。

初期,除了把時裝畫賣給時裝屋之外,她也為室內設計師 Elsie de Wolfe 、時裝編輯及社交名媛 Daisy Fellowes 、溫莎公爵夫人這些有話語權的人做衣服。

為了博得顧客的歡心,她也常常做一些誇張的設計,這種做法後來被友好地稱為「為衣服注入殘缺美」。

Schiaparelli 先從運動服起家,爾後才推出了晚裝和西服的生產線,成名作是一件黑白兩色的胸前有兒童塗鴉式的蝴蝶形象的針織套衫。

Vogue 將她的作品選為"年度毛線衫",這也使她在巴黎時裝界嶄露頭角。

在那個時代,她在時裝界創造的「爆炸性」設計不勝枚舉:她把巴爾幹人服裝上的大貼袋用於茄克衫;把東方的原始味印花布用於時裝;發明了招牌顏色——「shocking pink";隨後又設計了印有大龍蝦的連衣裙,撕裂圖案的連衣裙,有骨骼錯視的長裙;推出了蜻蜓形的圍巾和帶紅指甲的手套;她戲謔地把報刊上有關她的文章剪貼成圖案,印在她設計的圍巾、襯衣和沙灘便裝上;和西班牙畫家達利合作了鞋型帽——看上去就是一雙鞋子扣在腦袋上。

另外,她還將軍隊里常用的拉鏈引入了時裝領域。

Elsa Schiaparelli 在時裝領域的「不安分」也為她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她和畢卡索、考克多、皮卡比亞以及那些引領超現實主義的大師們打成一片,還和法國上流藝術節的貴族交好。

此後,她趁熱打鐵吸引了好萊塢的目光。

她為明星 Marlene Dietrich 做了高墊肩的服裝設計;隨後又為 Mae West 在電影 Every Day’s a Holiday 中的扮相設計服裝。

這趟好萊塢之旅也讓有了開發第一瓶香水 Shocking 的靈感,並以此香水設計了 Shocking 裙裝——裙裝的緊身上衣里有空氣口袋,可「製造」出 Mae West 一樣的豐滿性感的身材。

到了 30 年代初期,Schiaparelli 的年利潤已達 1.2 億法郎,擁有 26 個工廠和 2000 名雇員。

同時,她在凡都姆宮開設了以少數特權階級為目標消費群體的高級時裝店,還在倫敦格羅夫納街 36 號開設豪華服裝店。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Elsa Schiaparelli 已成為巴黎時裝界最受歡迎的設計師之一。

從時代背景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社會仍然經濟蕭條,另一場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自從維多利亞時代的秩序崩盤後,思想界並不安分。

弗洛伊德在 1914 年初見雛形的精神分析理論已經變得眾所周知,此外他也加入了那個時代的悲觀氛圍;榮格在講"集體潛意識";在文學領域,戰後的英語世界,以喬伊斯、艾略特、勞倫斯和維吉尼亞.伍爾芙為代表的現代主義運動日漸成熟;在藝術領域,貝爾的形式主義和立體派、野獸派之後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遙相輝映。

Elsa Schiaparelli 差不多能算得上是時裝界的杜尚,而她在時裝領域裡發揮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的設計,就像杜尚用小便池做的《泉》一樣——美不美是一回事,但絕對算得上先鋒。

Coco Chanel 並不太喜歡 Elsa Schiaparelli 。

一種說法是 Schiaparelli 的生意太好,遮蓋了部分 Chanel 的光芒。

從當時的時裝專欄上看,Schiaparelli 名字出現的次數的確比其對手們的名字多得多。

儘管如此,Coco Chanel 並不太敬重她,總管她叫"那個義大利人",或者揶揄她只是個「會做衣裳的畫家"。

一個有趣的故事是,這兩位先鋒女性都經常光顧夾在各自沙龍間的一家叫"雷茨"酒吧。

但 Coco Chanel 通常從酒吧的後門一側去酒吧,Elsa Schiaparelli 會走另一個門。

不過,儘管兩個人在時裝上的探索的路數並不一致,但面對的困境卻很相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Chanel 和 Schiaparelli 這兩個時裝屋都曾因為法國淪陷而停止營業。

1939 年 9 月,Coco Chanel 關閉了時裝店,隱居在她的寓所。

戰爭結束後,她悄悄地離開巴黎,在瑞士度過了 8 年。

Elsa Schiaparelli 也一樣,戰爭期間她離開了巴黎,去了紐約,並在二戰結束後的 1945 年立馬就帶著之前的設計風格,一套自然扁圓形、波浪狀衣擺的黑色禮服重回巴黎,想要重振她的 Schiaparelli 。

但現實的情況是,戰後的巴黎時裝界有了新寵兒——也就是 Dior 和它的 New Look。

Elsa Schiaparelli 再也沒有帶著她的 Schiaparelli 回到過事業的巔峰。

不過,Elsa Schiaparelli 倒還算是個聰明的商人,此後,她用品牌授權的方式通過內衣、指甲油和領帶這些產品繼續賺了一段時間的錢。

1954 年,Schiaparelli 宣布破產。

相比之下,Coco Chanel 倒是謹慎了許多。

在 Schiaparelli 宣布破產的同年,70 歲的 Coco Chanel 推出了戰後復出的第一個時裝系列,也開始了她第二時期的設計生涯。

與 Elsa Schiaparelli 不同的是,Coco Chanel 沒有再消耗過去的靈感,她捕捉到了二戰後女性希望與男性平起平坐的想法和追求更自由更活躍生活的需求,推出了現在仍然算是 Chanel 爆款——花呢套裝。

雖然當時花呢套裝並未在巴黎得到讚譽,但隨後在美國市場到到了認可。

Chanel 又成為巴黎時裝界崇拜的對象,香奈兒套裝被成批生產,也被大量模仿。

這大概就是曾經在巴黎時裝界掀起過波瀾的兩位女設計師的故事。

大概是因為都曾同一個時代的同一個圈子風光過,所以才被人屢屢拿出來相提並論。

不過,Coco Chanel 和 Elsa Schiaparelli 只能是殊途不同歸。

Coco Chanel 的父母親都是小販,在孤兒院長大,白手起家開始做她的帽子店,然後開發時裝。

雖然,她也在時裝史上背負有「改革者」的身份,比如說她倡導的女人穿褲裝,但總的來說,她創造的時裝形象和主流社會保持著友好的距離,那是即使沒有裙子尾巴,也無法遮住的優雅和得體。

說白了,通過時裝,Coco Chanel 在建造的是一種她嚮往的社會規約。

而 Elsa Schiaparelli 出身中上層階級,那個社會的時裝風格可能是她從小就是已經看得有點膩煩的東西。

所以當她有機會來做裙子、衣服時,她想到的就不是如何再去迎合社會既有的正襟危坐的優雅規範,而是去打破常規,創造一些不一樣的有趣玩意兒。

這兩種「革新」在初期都能算卓有成效,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社會規約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Coco Chanel 讓她的品牌第二次走進大眾的視野的方式是用時裝來喚醒她們的需求。

相比之下,Elsa Schiaparelli 還沉浸在她個人的喜好之中——那種熱情洋溢的義大利人表達的養尊處優的風格。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兩個設計風格迥異的死對頭,一個能在二戰之後重回巴黎時尚圈,另一個在當時窮途末路。

不過,在 Diego Della Valle 買下這個品牌之後,Elsa Schiaparelli 就開始了品牌的復興。

2013年,Schiaparelli 從法國時裝屋 Rochas 挖來了 Marco Zanini 做創意總監,隨即開始在去年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走秀上有了聲音。

不過 , 這個創意總監並沒有呆太久,2015 年,來自 Valentino 的 Bertrand Guyon 又坐上了這個位置。

在第二個創意總監繼任的空檔,正好趕上了 2015 年 7 月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Schiaparelli 只好用了品牌內部的設計團隊來完成了這場走秀。

結果,得到的一個評價是「顯然比不上 Marco Zanini 在位時表達出來的現代性、吸引力,也沒能真正傳遞出 Schiaparelli 真正精神」。

看起來,Schiaparelli 已經完全現代化了。

儘管在高定周上時不時還會鑽出創始人 Elsa Schiaparelli 發明的「撕裂圖案」和「骨骼錯視」的經典設計,但它顯然正在用現代奢侈品時裝屋常用方式來管理——啟用年輕,願意突破窠臼並能創造出新風潮的成衣設計師來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注意。

很明顯,這一點它已經做到了。

題圖和文內圖來自:s-media-cache-ak0.pinimg.com、overdressedforlife.files.wordpress.com、41.media.tumblr.com、media.vam.ac.uk、s-media-cache-ak0.pinimg.com、fashionreverie.com、fashionista.com、chaos-mag.co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法國服飾十大品牌推薦 旅遊服飾必買清單攻略

[閩南網]法國對於熱衷購物的人來說,是滿足購物慾望的天堂,又是錢包大吐血的地獄。無論是想要奢侈品還是平價好貨,都能滿足你的需求。但商場上的產品琳琅滿目,你知道自己應該買什麼嗎?延伸》》》》法國旅...

2017早秋巴黎時裝周12月6日秀場

巴黎當地時間12月6日,2017早秋新品於巴黎時裝周秀場華麗開啟,此次時裝周帶來了兩個品牌新品,分別是:Diane von Furstenberg2017早秋新品、Chanel Méti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