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風格是如何煉成的 Claire McCardell 克萊·麥卡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您印象中的美國女孩是什麼樣子的?也許是加洲風格的健美丶開朗丶自信又奔放;又或者是東岸的前衛丶洗鍊丶簡潔而高雅?

她們的時尚身影沒有淵遠流長的歷史,但在當代卻有著不亞於歐洲各個大佬的影響-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美式風格,因其實用性與親民感在二十世紀後期開始大放光芒;其成功背後有一個重要推手,在時裝史上你偶然會看到她的名字一閃而過,她叫作克萊·麥卡德 (Claire McCardell) 。

至於為什麼她沒有像其他時裝大師一樣,被後人(或是時裝公司宣傳部)半神化的歌頌,也許跟時尚界自帶的傲慢感有關。

在當時美國平等主義的影響下,她的設計理念一直強調時尚亦該為大眾所分享、衣服應為實用的概念,以致定價非常親民。

在價格=品牌等位的世界裡,她的出現及成功讓某些固執派覺得很不是味兒。

與現在價格低廉的大眾時裝品牌不一樣的是,她的成功不是依賴模仿抄襲已有的服飾,而是仗著自身經驗,仔細衡量過使用者的日常需要,再進行原創設計。

然而這不代表她是個創作天才,從沒有經歷過抄襲的時期;反而更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她抄得夠多了,才會發現一味抄襲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決定昂首闊步,去開墾自己的美式設計大道。

1905年,在美國馬里蘭州出生長大的她出身於一個優沃的銀行兼政治家家庭,從小都受到大小姐般的待遇。

這不但沒有讓她變得柔弱或傲慢,還倒是讓她自信地帶著點大姐頭的性格,喜歡幫受欺負的孩子出頭。

根據她打架時的招牌動作,還得到了個外號叫做阿踢"Kick"。

正因為她好動,讓她從小對男孩子得以穿那種方便活動的服飾感到相當羨慕,想著為什么女孩子的衣服不能讓她好好地跑跑跳跳。

她打從16歲左右開始,就很清楚自己想要進入時裝設計的世界。

她花了兩年苦苦哀求,家人終於放手讓她紐約的帕森斯Parsons學院(當時稱作The New York School of Fine and Applied Art )。

帕森斯有一個至今維持的優良傳統:容許學生選擇到巴黎的校舍作一年交流,讓學生們以日常浸淫的方式,去拓展自己的眼界,從而增進設計力及手藝。

麥卡德於在學第二年時,在巴黎二手市集每天買著她所仰望Madame Vionette的高定禮服 - 拆拆縫縫,一針一線地去研究高定禮服的構造。

很巧的有不少時裝史學家後來形容說,麥卡德對美國時尚界的影響,就等於Violette對法國的影響一樣重要,不知道在當時只有20歲的她,有沒有過這顆雄心壯志。

從學校畢業後,她接過各式各樣的臨時工作,比如當模特兒、偶爾為裁縫店或燈飾畫畫圖等兼職;直到幾年後遇見了設計師Robert Turk,才找到一份全職的助手工作。

Turk 帶著麥卡德換到新東家,Townley Frocks - 但就在不久後的1932年,Turk遇上水難不幸離世。

27歲的麥卡德一下子得接下全盤設計的責任。

雖然相對工作經驗雖淺,但有著輒實功底的她並沒有令人失望,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從而被正式提拔晉升為主設計師。

在作為主設計師的頭幾年,她已經探索出冠名的風格基礎「麥卡德主義 (McCadellisms)」 – 其中特色包括令布料自由垂墜的斜裁、 借用工作服常用的金屬五金與掛扣、可根據使用者身材調節的系帶以及不對稱的扣子排列等⋯⋯與此同時,她亦發展出了另外一條獨有路線:將一般看起來比較粗用,在男裝或是工作服上的常用布料,像是牛仔布丶羊毛呢絨丶胚布等用在女裝,特別是晚裝的設計上,用選料去挑戰女裝設計的自設界限。

當美國正式加入世界大戰時,在昂貴布料的供應短缺下,早已習慣用大眾化布料的她設計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當然,作為大型服飾製造商旗下的設計師,根據市場導向去回應需求也是工作的一部份。

麥卡德經常被派往當時的世界時尚之都巴黎,被要求去參考甚至抄襲當季歐洲最流行的款式,再將簡化版的設計便宜地內銷美國。

雖然這些款式的銷量理想,但她總是暗暗覺得,沒有經過為國內使用者思考的設計,並不切合新的美式生活風格。

當美國高速發展的科技,特別是飛機以及汽車,正在快速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及行動習慣時,衣服也得要跟上其成長才行。

克萊·麥卡德的設計正式被刻印在大眾的心中之年為1938年。

她推出了爆紅的"Monastic Dress",一條極簡剪裁,只用一條細繩去勾畫出使用者身材的裙子。

由於價錢相宜,其推出即被全城搶購一空,並同時引來了其他廠家的抄襲。

由於Townley Frocks 投放了太多法律事務及資金去嘗試阻止其他廠家抄襲,而導致經營不善,在同年暫時倒閉。

麥卡德受到了設計師Hattie Carnegie的邀請,暫時在其品牌下工作了一段日子。

但她的實用設計主義與華麗的品牌形象實在是無法磨合,所以之後她又轉往華人經營的大眾服飾工廠Win-sum 一年,直到1941年Townley Frocks重組復業為止。

她也趁著公司重組為自己談了不少條件。

她要求像法國的名設計師們一樣,把自己的名字正式加到公司的品牌名稱上;強調她的設計,不得經任何外人修改,直接跟她所創作的圖樣出產,不得再強要她去巴黎參考抄襲等。

克萊·麥卡德正式把自己變成在美國的時裝史上,有冠名品牌的第一人。

有了這些條件的配合,她終於為自己栽培了一塊土壤——培植她腦中不斷發酵的概念。

遠離了巴黎主導的時尚概念,她把設計的原則轉移到舒適以及容易穿著之上,把「休閒服飾」的概念加以提升,打造出不少新的配搭組合:比如說可以自由配搭,顏色不一,六件一組可穿出7天不一樣的Mix & Match組合套裝;又例如在戰時將比較節省用料的芭蕾舞鞋由優雅的舞台上帶到了我們日常的穿搭里;又像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考慮過,為冬季的衣服加上連衣帽保暖,為女裝的褲子和裙子加上囗袋等……Townley Frocks 也從一個只做裙子的小品牌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貨品眾多但風格統一的精鍊時尚口碑品牌。

她自己曾經也說道:「其實我也是往往後知後覺,在設計完成後才發現,這些簡單的問題怎麼沒有人嘗試解決過?」

她的品牌在40與50年代持續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在大量生產的限制下,做出各種價格便宜但從不含糊,也不曾受到市場的影響進而歷久不衰的設計。

唯一有可能的缺點只是她的設計成了一個時尚史學的難題 - 正因為每個設計都不太都有歷史或是當時流行趨勢的痕跡,以致流於後世的作品們的年份相當難被斷定。

她一直為她熱愛的工作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她於1957年被診斷出有末期腸癌,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同時,她在友人的協助下完成了最後一季的設計,並強行出院參與了最後的發布會。

於1958年,她52歲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品牌離開了在這世上。

看一眼我們現在的衣櫥,沒有了她開的頭,我們可能只能在時尚或是舒適當中二決一。

守護著自己國家成長的心,轉化了成她的設計力量,讓美式時尚由跟隨者的身份一個轉身就登上了帶領者的位置;她的作品證明了,有時候愛國跟美感前衛也並非不能共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個女人稱霸時尚圈

ps 建議特別無聊的路上或者死活睡不著的夜晚點開(慢……慢……)看~最近看了一些黑幫小說和電影對於20年代的動盪喧囂頗感興趣於是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20年代(~40s)的時尚風雲在細菌醬看來,這段...

迪奧-讓女人重新變回女人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上個世紀中期也就是戰後的女裝領導者。與其說他創造了一個新的時尚風貌,倒不如說是他讓女人重新變回了女人

那些日本時尚界的F4

日本服裝藝術設計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其中畢業的很多服裝設計師都活躍在國際第一線。日本服裝設計師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很大程度來源於他們獨特的設計理念。三宅一生若是沒有執著於「一塊布」的設計理念,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