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塊和100塊的鞋子 區別到底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個略嚴肅的科普貼,是繼10000塊和1000塊的包包,1000塊和100塊的牛仔褲區別後,第三篇價格對比大稿...

先來講講森蝶自己的故事吧,曾經超級迷戀Russell&Bromley(國內還沒有,不然指不定得賣多貴),每雙鞋子都英倫范兒十足,精幹利落適合上班族們。

當時,我看上了一雙粗中跟的loafter,就是那種特別特別喜歡的感覺,每次逛街一定要去試,但學生時期真心買不起啊。

終於等了半年到boxing day那天,一咬牙一跺腳就拿下了!然鵝,滿心歡喜穿的第一天走了不到兩百米就不行了。

儘管鞋靴設計非常有線條,但真心窄啊,磕的我腳尖腳面後腳腕全破皮了。

那時候,再看到路人穿洗澡拖也不覺得丑了,恨不得自己也來一雙!想問自己,為何要花錢遭罪受呢?

所以說,貴的鞋子一定很舒服嗎?好像也不是啊... 那麼,單純的設計就值那麼多錢嗎?那些驢踢類貴的要死的鞋子,是我們審美有問題嗎?所以,鞋子為啥能賣那麼貴呢?

成本區別:

1,皮質 10%

100元:人造皮; 1000元:真皮

在國內,你還想100塊買雙真皮鞋穿?你也是圖樣圖森破啊!但幾百上千的大部分鞋子大部分都是真皮的,那麼,真皮真的很貴嗎?

一般頭層牛皮是在20-30元/尺之間,羊皮在20元/尺左右, 二層皮在10-15元/尺之間。

低幫鞋一般在2.5尺左右的用料。

涼鞋比較難概括了。

反正一尺就是比一張A4紙大一點點,(一張A4紙的面積是0.88尺) 大家可以自己估計。

短筒靴子,在4尺的樣子, 中筒6尺左右, 高筒8尺左右。

所以,一般沒水台的鞋子的皮質成本也就10塊的樣子,有水台的15左右,也有超過二十的,不過不多。

然後就是七七八八的中底,內里,港寶,鐵心, 所有的我們算10塊錢好了。

天吶... 所以,一雙幾百塊的鞋子光皮子只需要幾十塊?一雙千元鞋,皮質也絕不會過百。

這不是很氣人嗎?

感覺自己被坑了嗎?蔡康永在奇葩說里說過一句反駁奢侈品成本論的觀點非常精彩,他說,很多人喜歡書法,但如果用筆墨紙硯來計算上百萬書法買來值不值呢?那就太荒謬了。

森蝶非常認同這個觀點,除了用什麼皮質外,用到哪裡,怎麼用,這些都是後續設計師手工藝師,宣傳團隊銷售團隊等等在做的工作,這些成本絕對不比你看得到摸得著的皮質成本低。

2,製作工廠 10-30%

100元:批量生產; 1000元+:純手工

倒不是說,我們買到1000塊的鞋子都是純手工製作的,但純手工製作的一定都得1000+甚至有10000+。

這點和包包牛仔褲是一個道理,類似於鞋子中的高級定製。

就是大家熟悉的千百度,百麗,什麼的這些品牌呢,會有自己的工廠,或者合作的工廠。

工廠當然是生產鞋子的基地了,工廠有大有小,有幾千人的大廠,也有幾十人的小廠。

量大的工廠只管生產,生產的原料要去原料商訂購;量小的定單就是生產商自己提供原料了。

百元鞋子工廠的工人很辛苦,那真的是資本家赤裸裸的剝削。

工人多的時候有幾千人,工廠的管理非常嚴格,在裡面工作感覺像監獄。

千元的鞋子就很喜歡走情懷路線,我們的工人都在幸福的工作,我們不會剝削之類的,其實還是可以理解的。

正常情況下,千元鞋子和百元鞋子的差價也會體現在工人們的工資上。

一般的品牌鞋子,人工成本的高低取決於質量的要求程度。

國內,南方無錫廣州之類的廠商都還是比較單純的批量製作流水線,每個人負責的不過是一個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和發揮餘地的基礎工作,再加上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導致工廠製作成本大大降低。

而歐洲手工作坊並不是這樣,他們也知道機械化製作會大大降低成本,但他們依然堅持手工藝製作,並且以此為榮。

們總聽說,義大利純手工製作的噱頭,義大利確實有很多小作坊,比如Salvatore Ferragamo。

早於1920年代,每款鞋式就有近50個尺碼。

只精選最優質皮革,每雙菲拉格慕鞋履都需10天製作時間,其5天用於製作鞋楦。

整個製作共有134道工序,由專業人員參與並指導,建模、皮革切割及鞋面安裝,特別是最後縫合整飾等程序仍堅持採用純手工製作。

對了,創始人為了做出舒服的鞋,還專門在加州大學攻讀腳掌結構學。

所謂的專業啊...

這並不是為他們做廣告,那個價格以及大家熟知的奢侈品鞋子品牌基本都堅持純手工製作,但純手工製作的鞋子絕對不止幾百,大幾千還是得有啊。

所以說,貴得有道理這事在鞋子上特別明顯!

3,設計 10%

100元:純靠抄; 1000元+:設計師品牌

有沒有發現,國內百貨賣的鞋子,那是真心會抄啊,不枉我山寨國的稱號啊!各種奢侈品品牌的經典款都抄的不倫不類,Roger Vivier的大方頭,Manolo Blahnik鑽飾頭,Valentino的鉚釘都能齊聚到一雙鞋上,也是有點厲害!為啥百元品牌就不能自己設計呢?

設計成本高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消費者不接受啊!百元的鞋子才不會計較什麼概念元素的,賣得好才關鍵啊!要知道,千元甚至萬元的鞋子就可以隨便冒險,即便鞋子設計的再丑,有那麼幾個眼瞎的買了,他們就還能盈利;如果再碰到一些厲害的宣傳團隊,再丑都能成為新的流行趨勢。

但,百元的鞋子可全靠銷量取勝啊!就這點而言,森蝶還是很同情這些百元的設計師們。

再說說,千元鞋子的設計師們,他們的工資其實很難估算,但也有一些例子:Burberry執行長兼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2015年共賺進790萬英鎊,其中包含100萬英鎊的基本工資,42.4萬英鎊的福利和現金補貼,180萬英鎊的獎金,30萬英鎊的養老金和440萬英鎊的聯合投資計劃。

而這些土豪,其實都是你買的鞋子供養的。

除了鞋樣是設計師設計工廠打樣出來。

一款千元+的鞋從設計到上市,如果要求比較高的話,還是要經過不少流程的。

一是楦頭,就是做鞋的模子,每做一個樣品出來,要反覆修改,直到樣品鞋子的各方面都非常完美為止。

有時候一個鞋的設計到成形,要花費上萬元。

這個設計誰來做呢,有品牌商,有工廠,也有檔口的鞋業公司。

所以一個好的設計還是不可多得的,也是智慧財產權。

鞋子的扣飾也是由其他專門的工廠生產的,一些專用的扣飾要專門開模,當然要達到一定的量,或者開模需要幾千元吧。

鞋形很重要,好的鞋形穿著才會舒服。

而百元鞋子的設計和工廠就不太會考慮這麼多。

一是材料上不過關,比如說鞋底,品種太多了,價格相差太大了,還有鞋面的材料,什麼頭層皮,二層皮,磨紗,反毛,進口的皮,國產的皮。

二是鞋子的形狀不行。

畢竟沒有經過反覆的設計修改,上腳就不好穿,不是磨腳就是擠腳。

4,品牌宣傳 10%-30%

100元:不認識; 1000元:賺錢的動力

品牌宣傳有很多種,明星代言,出席活動曝光率啊,以及品牌代言人;媒體公關活動,新品發布會;各大雜誌電視廣告,機場廣告牌;連各種電視劇電影植入都不會放過,《慾望都市》中的 Carrie 花了 485 美元(約合人民幣 3000 元) 購買那雙心愛的 Manolo Blahnik等等。

但凡你能數出名字的大部分經典大牌基本上都是把宣傳做得非常到位才會被大家認識。

但這基本都是千元以上鞋子所走的套路,可這筆不小的數目支出的真的有意義嗎?那就牽扯到品牌對我們的意義啦!森蝶覺得這兩個品牌意義,對於消費者而言非常重要:

1000+的鞋子往往是有口碑的,這不僅僅是宣傳的效果,更主要的是品牌的定位和質量的把控。

就像適合你風格的衣服,你總是多去逛逛;你覺得舒適且好看的鞋子你不光總會去逛,還會推薦給朋友。

貴的道理是他們提供了持續穩定高質量的消費供給,這才是品牌的價值!名牌不僅質量好,而且是每件商品都質量好,鞋子尤其是,不光是這雙鞋子舒服,是每一雙鞋底,鞋楦都是一批手工藝人,一種以此為生的設計專利維持的,很難改變。

這叫持續穩定的、高質量的消費供給。

當然了,誰說少花錢買非名牌一定買不到好東西?!但你要花少錢買到質量好的東西,就得會挑,你要貨比三家,要對商品比較精通,這意味著你得付出時間成本!在1000+的鞋店挑一雙難看又難穿的鞋子和在一雙100+鞋店挑一雙舒適又有設計鞋子的機率,沒準還真差不多呢!

b,文化價值

這一點往往被大家約等於愛慕虛榮,即便你說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在加冕禮堂中都穿了Roger Vivier的鞋子,那又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所有的名牌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名牌代表的消費體驗是經過長期建設的,名牌更希望獲得的是品牌文化認同而非價值有用性認同。

切身體驗到名牌在區(ti)分(sheng)人(bi)群(ge)方面的巨大作用。

誠然,背得起LV也跟皇室沒有半毛關係,噴再多香奈兒也阻止不了你滑向人渣。

問題是買得起與買不起(包括划得來與划不來)是一個區分,品牌認同是第二重區分,重視自我體驗還是愛莫虛榮是第三重區分。

目前中國的消費者,乍富還貧!錢是有一點了,但心理上還是很貧困。

虛榮心其實是不自信,害怕別人不認同自己,因此用奢侈品來包裝,以求獲得周圍人的價值認同。

一致性與認同感,從來都是社會交往的兩大驅力。

名牌溢出來的那部分價值,是文化!想想什麼樣的人才消費文化?一定是吃飽了閒的。

其實,很多姑娘想買大牌的包包和鞋子,不僅僅是那個包和那雙鞋,是那類消費觀念背後的生活。

換句話說,我想要JIMMY CHOO的水晶鞋,不僅僅是因為那鞋子好看或者舒服,更重要的是我幻想的是灰姑娘轉變的驚喜在我身上。

這就是那麼多宣傳成本的花費的效果啊!

5,銷售服務 30%

100:分銷商+百貨; 1000+:品牌銷售

百元的鞋子,在各地的分銷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品牌商自己設的辦事處負責銷售。

還有一種是加盟代理商,和品牌商簽合同,合同內容一般是交多少保證金啊,一年內開設多少專櫃和專賣店啊,至少批多少萬的貨啊,能有百分之多少比例的調換貨啊。

比如說江蘇省的所有銷售就歸我管了,我從品牌商那批貨,用2.8折或者三折的價格批貨,然後在江蘇各地商場設立專櫃,開專賣店,還可以發展下一級代理商。

其實商場就是個管理者,裡面是各中品牌的供貨商。

一般銷售金額,商場要提走25%-30%。

還要交這個錢,那個錢,搞活動還要出錢,還要支付營業員工資,銷售業績少了還要被拆櫃。

很多國產品牌,如:百麗這類的最近在瘋狂提價,一雙鞋動則就要上千元,但你不會傻到原價買吧。

感覺這類鞋子打折的時候要比賣正價的時間都久。

所以這還是屬於森蝶說100+的範疇啦!但幾千上萬鞋子的銷售掙得更多,可別不把奢侈品銷售不當回事,他們的收入基本等同於去買它家鞋子的顧客。

一個奢侈品店員,加上提成,月入幾萬塊真的不誇張啊!

並且奢侈品牌是非常注重服務,儘管國內很多專櫃,專賣店還是會出現各種銷售問題,但如果你不爽去投訴,也基本都是一投一個準。

想想這麼多流通環節,一雙鞋要養活這麼多人,大家就知道為啥鞋子這麼貴了吧,生產源頭上多1元,反映到銷售上就要多10元啊!

品牌介紹

除去以上所說的各種差別,我們再來研究一下,那邊身邊能買得到的品牌直接的差別:

1,百元鞋子

設計感50分 舒適度60分

品牌代表:百麗;D:FUSE;Charles&Keith;STACCATO

質量和設計都是硬傷,設計基本靠抄襲,價格基本靠打折,好穿基本靠將就;國內不管幾線城市,最好買的就只有這些品牌。

也是委屈了我們,要從這些品牌中淘到好貨,但不要撞鞋其實也有點難啊!

2,歐美當地百元國內上千

設計感70分 舒適度70分2,歐美當地百元國內上千

設計感70分 舒適度70分

品牌代表:Nine West;Steven Madden;Clarks;ALDO

這類品牌基本屬於國外較為爛大街的鞋,有設計嗎?偶爾也會小抄抄,但整體不會出現太過山寨的現象,關鍵是兼顧好看+舒適=實穿的邏輯。

3,歐美千元鞋子

設計感90分舒適度80分

牌代表:JIMMY CHOO ;STUART WEITZMAN;Salvatore Ferragamo

這類的高跟鞋設計感完爆上一類,基本都是經典款,每一雙拿出來都能講好多故事;舒適度也有稍許提高,但有些也會為了設計稍作犧牲,比如一字帶也並沒有多好穿!

4,5000+的鞋子

設計感100分? 舒適度100分?

品牌代表:Roger Vivier;Manolo Blahnik;Christian Louboutin;Gianvito Rossi;Giuseppe Zanotti;Nicholas Kirkwood

這系列是明星穿的最多,千萬別覺得明星穿著多麼輕鬆,她們又不會穿這鞋子追地鐵擠公交的。

網上很多人問,難道我買了假的鞋了嗎?為啥上萬塊的CL這麼難穿?這家設計師自己都曾說過:「如果為了舒適,就去買運動鞋啊!」所以那些看著都像武器的鞋子是絕對不會舒服的,別管賣多貴!

但這個價位的Roger Vivier和Manolo Blahnik是真的既經典又舒適的鞋子,除了有點容易像大媽款(怎麼就這麼挑剔!),還是很值得入手的!

再說說,我買過最貴的那雙鞋子的結局吧!跟她磨合了一周之後(吹風機吹啊,穿襪子踩啊),我們終於愉快的相處了,基本做到了不磨腳,雖然走久路了還是會痛。

但她依然是我最喜歡的鞋子之一,因為鞋子的重量和設計,讓我每次穿上她走路都有一種非常有氣場的「噔噔」聲,這真是幾百塊鞋子無法達到的。

另外雖然鞋型很硬開始會磨腳,但穿久了也真的不會變形喲!因為設計比較簡約經典,所以款式也不容易過時,也百搭適合任何場合。

如果時光倒回,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買下滴。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鞋子一定要買好,因為會穿很久的原因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名牌包能賣這麼貴?

「男人看錶,女人看包」——也不知道是誰提出了如此消費主義的觀點,或者壓根就是品牌的營銷戰略。的確,對大多數女人來說,誰會拒絕一隻名牌包呢?但在名牌包的世界裡是沒有「價廉物美」這四個字,越是好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