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放下執著塵世的心@ 大圓覺法幢部落格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佛教故事】放下執著塵世的心 有一位婆羅門,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佛陀對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隨即將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大圓覺法幢部落格一心至誠 頂禮供養 皈依 十方三世 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如來一心至誠 頂禮供養 皈依 十方三世 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正法一心至誠 頂禮供養 皈依 十方三世 盡虛空遍法界 一切聖僧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507271141【佛教故事】放下執著塵世的心?未分類【佛教故事】放下執著塵世的心有一位婆羅門,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佛陀對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隨即將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然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婆羅門大惑不解:“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再可以放下了,請問現在我要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叫你放下的不是你手中的花瓶,而是你在塵世執著的心。
” 我們生活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中,背著各種各樣的包袱,頂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
對功名利祿放不下,出現了跑官、買官、貪官; 對金錢富貴放不下,催生了貪污、受賄、盜竊; 對愛情婚姻放不下,產生了痴男、怨女、殉情; …… 這種種的壓力和重負又豈止婆羅門手中的花瓶? 當我們不堪生活的負荷,需要解脫的時候,不妨學會“放下”。
許由不接受堯的讓位,跑到潁水邊洗耳朵,是放下; 范蠡功成身退,隱姓埋名,攜帶西施,泛舟西湖,是放下;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解甲歸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放下; 李叔同從貴冑公子到雲水高僧,棄絕繁華,割捨妻子,從此,青燈伴佛眠,不問身外事,是放下…… 佛家云:“勘破、放下、自在。
”一個人只有經歷了漫長的人生跋涉後,才最終明白生命的意義,其實並不在於獲得,而在於放下。
你只有放下一粒種子,才能收穫一棵大樹; 你只有放下一處煩惱,才能收穫一片清涼; 你只有放下一種偏見,才能收穫一種幸福; 你只有放下一種執著,才能收穫一種自在。
當你放下足夠的時候,如脫鉤的魚,出岫的雲,忘機的鳥,心無掛礙,來去自如,表裡澄澈,“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才會發現生命竟可以如此充實、如此美好,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風。
放下,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精神。
但,也需要勇氣和智慧。
放下是為了收穫更多放下是為了更寬闊的心境【心的最高境界】 當一個人參悟了宇宙人生的奧秘,洞曉了生死的真相,他便真的不會計較名利得失,不會貪生怕死。
視死如歸,這便是覺悟者的境界。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人生就是一種修行和參悟,就是境界不斷昇華的過程,只是說,看你往哪方面修,往哪裡行。
生活給我們“設置”了重重障礙,一些人被束縛住了,不能悟破,而另一些人突破了重重障礙,頓悟了生活的真諦。
藥山禪師門下有兩個弟子,一個叫道吾,一個叫雲嚴。
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參禪,看到路旁有棵樹長得很茂盛,綠意盎然;而另一棵樹卻枯死了,於是藥山禪師就想試探兩個弟子的功行。
先問道吾:“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道吾答:“榮的好!”再問雲嚴,雲嚴卻說:“枯的好!”這時正好走來一個沙彌,藥山就轉而問他: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沙彌說道:“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不動。
評:心動了,就有了好壞的分別。
今天你說他好,明天他就會變得不好。
其實他只是本性難移,枉費了你許多歡喜悲傷。
感悟:你追求那麼多東西,但是,你真正需要的,又是多少? 握在手心,那是執著,壓在心底,那是負擔。
糾纏與命運中的那些得失過往,不過就是命運當中的另一種負擔,學會放手,學會擁有,學會欣賞,學會品味,假如人生是一種滋味,自己不說,別人不猜,也就罷了,鬆手是福。
【一日禪:人生有捨才有得】得失存心知,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
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人生中,處世的智慧與道理。
因為,真正豁達的人,懂得超脫;真情的人,懂得奉獻;幸福的人,懂得放下;智慧的人,懂得得與失。
人生,在尋找得的同時,總要付出些代價,如果能正確地認識得與失,人就會在得到的同時,懂得必然的失落;也會在失落的同時,懂得如何從失落中找回自我。
【養心莫執著人生如道場】 一天,一個修行者來到佛陀面前,問自己為什麼不快樂。
佛陀回答: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一個人不快樂的原因,除了種種生活壓力,還有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憂思。
人畢竟是人,總有七情六欲,只要不成為天天執著的習性,都是正常的。
有個叫謝子衡的老中醫,93歲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
記者問他有什麼養生的訣竅,他回答說,人生如同大雁過河,大雁經過這個河上的時候,河水里面有影子;等到大雁飛過去,河水里就什麼都沒有了。
事來則心始見,事去則心遂空,不要小心眼。
事情分為已經發生的和尚未發生的兩種。
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也無須執著。
尚未發生的事情又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當下的行動能改變的,一種是無從改變的。
無從改變的,也無須執著。
不要浪費時間精力追悔過去,或焦灼於未來。
正如佛陀所言,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有一句古老的歐洲諺語說:“心靈痛苦,經由身體宣洩。
” 當一個人很痛苦了,很累了,無法解脫,無法“處理”某種局面時,這個人往往就會生病。
疾病可以讓一個硬撐得焦頭爛額的人,找到最合理的休息的理由、放棄的理由、承認自己軟弱的理由。
疾病也可以讓一個耽溺於享樂、恣情縱慾的人反思與檢點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疾病是對心靈的一種“保護”,一種自然的調節。
佛家有云:人生如道場。
在人生道場裡不斷修行的目的,就在去除這種天天執著的習性。
常常有活得很偏執的人,經歷一場疾病後,彷彿就明白了,懂得了放下和放棄。
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
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得累。
生活中不是沒有煩惱,而是不被煩惱所迷惑,人生慾望太多,計較太多,背負太多時,痛苦、煩惱就產生了。
慾望越多,痛苦就越多,幸福就會遠離。
只有懂得節制慾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
只有懂得不去計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快樂。
只有懂得放下自我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幸福。
佛心是放下: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放下過去的煩惱,不擔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很多時候很多事求之不得,不如放下。
放下是一種坦然,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
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
唯有放下,才能得自由快樂,才能真正得解脫。
【學佛莫執著】要學佛的人,就要離一切相,"應生無所住心",要隨時觀察自己,觀心,要使此心無所住。
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種東西上,或住在某一種習氣上,始終不能解脫,已經是走入魔道了。
因此,一個想要修佛的人,必須學會不要執著,不要將自己的心執著於任何觀念和習氣上。
[佛光菜根譚]人在一起工作,如果相互離心,彼此牽制,則無法成就。
若能精神合一,理念一致,即使分散於世界各地,也會有所成就,眾志成城。
般若法幢/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姓名:般若法幢大圓覺連結大圓覺弘法中心
大手印弘法中心
大威德閉關中心
大圓覺慈善事業
大圓覺本尊法相
大圓覺觀音部落
大圓覺蓮師部落
大圓覺準提部落
大圓覺財神部落
大圓覺空行部落
大圓覺金剛部落
大圓覺法音部落
大圓覺神咒部落
大圓覺佛母部落
大圓覺佛教文物
大圓覺寶珠部落
大圓覺伽藍部落
大圓覺韋馱部落
大圓覺龍天部落
大圓覺心光部落
大圓覺法幢部落
大圓覺天慈部落
大圓覺藥師部落
大圓覺彌陀部落
大圓覺心地道場
dyj030's新文章佛典故事~從苦中解脫自修與共修有何差別暢懷法師傳略佛典故事人不要貢高自大佛典故事~拔除愁憂之刺修心八頌【中台世界】佛典故事─波斯匿王夜夢十事如何以佛法解決難題:十分鐘看懂佛教根本道理佛陀十大弟子傳─優波離尊者蓮師言教(上)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dyj030'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大圓覺相關法訊
我的相簿
好友動態
[此功能已終止服務]
延伸文章資訊
- 1放下執著, 過不一樣的人生| 誠品線上
作者, 靜水.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放下執著, 過不一樣的人生:說到「放下」二字,似乎人人都能說出一番道理,諸如放下名利,就得到了清閒;放下 ...
- 2十個「放下」 讓你人生更輕鬆
該承擔的責任需承擔,該放下的執著應放下。 學會以下十個「放下」,你的人生將越來越輕鬆:. 1、放下抱怨 · 抱怨會降低你的人格 ...
- 3吳淡如:我放下「執著」的方法,是「山不轉,我轉」
我放下「執著」的方法,是「山不轉,我轉」。 在轉動中,有時反而會看到一線生機。 有時,那個讓你覺得很痛苦的改變 ...
- 4放下一分執著,才能收穫一分自在 - 佛門網
簡單來說,放下,是指將內心一切情緒放下,不再執著。 ... 於是梵志拿了兩瓶花來供佛,佛陀看見他一進來,便說:「梵志,放下!」於是他放下右手拿的 ...
- 5別執著「沒有某個人,我就痛苦得要死」 - 美麗佳人
大部分的人當然也知道執著不好、執著讓自己很痛苦,但問題就是放不下啊!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我:「到底要怎麼放下?」這個問題的出現頻率,大概僅次於「他/她在想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