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容易緊張的人,小時候都有過這種經歷,改變可以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章摘要:1、容易緊張的人,往往是在小時候被父母,或者其他人嚴厲對待過,現在緊張,是因為現在的人物關係喚醒了幼年時期的情緒感受。

文章摘要: 1、容易緊張的人,往往是在小時候被父母,或者其他人嚴厲對待過,現在緊張,是因為現在的人物關係喚醒了幼年時期的情緒感受。

2、容易緊張的人,說話的時候語速很快,這種快就是為了逃避,逃避自己,也逃避別人,防止被發現自己緊張,但是殊不知,這樣的說話方式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變得很不好。

3、我們的內心都住在曾經的自己,這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內在小孩”,很多時候,是這個“內在小孩”決定著我們的情緒反應,以及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容易緊張,這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那這個問題到底有解嗎?有解,但是我們需要先理解這個問題,這就像解一道數學題一樣,我們需要先理解它的題意,理解它在表達什麼。

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都是在表達,理解了它在表達什麼,它就會停下了,這是解決很多心理問題最有效的方法,這裡也不例外。

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緊張這種情緒感受它在表達什麼? 1、容易緊張的人,小時候都被嚴厲對待過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我們會把小時候撫養者對待我們的方式,內化到潛意識裡,長大了,即使是撫養者不在我們身邊,即使是我們已經可以不依賴別人了,我們也會感到有人會嚴厲要求我們。

比如下面這個心理諮詢中的例子: 來訪者張安(化名),他今年三十多歲,在一家公司做後勤,他說他原本是搞技術的,但是自己很容易緊張。

明明是知道哪裡有問題,也知道怎麼辦,但是上手的時候就是搞不好,特別是有人看著他操作的時候,他就會緊張。

於是他就讓領導給他轉崗了,他還說他見了領導也很緊張,不敢直視人家,和比自己能力強的同事在一起工作的時候,他也會緊張、不安。

來訪者張安的這種狀況,我們在心理學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中就有詳細分析,其中就提到了,如果一個人和父親的關係不好,小時候被父親嚴厲對待,那麼長大後他就可能會很容易緊張,與此同時,他還不會和他人競爭與合作,社會化的能力也比較弱。

來訪者張安也佐證了這一點,他說他在上學的時候,見了老師就緊張,特別是男老師,現在參加工作了,見了領導,以及有些同事也是這種狀況。

張安回憶到,他的父親特別嚴厲,特別凶,並且他一直覺得父親不喜歡他,父親喜歡的是哥哥,因為哥哥在方方面面都比他優秀,他只是哥哥的陪襯。

父親的形象,自己和父親的關係已經深入到了他的潛意識,現在長大了,但是他還是覺得父親就在自己身邊,監督著自己,總是看不上自己。

他把和父親相處的關係模式內化到了心中,現在他會把這個關係模式投射到他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潛意識裡,他覺得別人就如同自己的父親。

對自己有高的要求,而自己又完不成,所以他總會覺得別人會貶低他,看不起他,所以他就會在做事、見人的時候特別容易緊張。

當然這裡我們也要說一下,如果在原生家庭裡,母親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比較強勢、控制,那麼長大後,孩子也會變得容易緊張。

2、改變緊張的性格,需要做好兩點緊張的人,他無法容納自己,容納自己的情緒,容納自己萬一做不好的結果,他覺得自己處在一個懸崖峭壁上,如果做不好,就會掉下去,可是誰都知道,這不是事實。

可是在一個容易緊張的人那裡,在他的潛意識裡,就是這樣想的,他在意識上不能接納自己,他覺得自己不好,自己不行,他把這樣的想法壓抑到了潛意識裡。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做呢? 第一點:做自己的父母,容納自己的情緒 我們需要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容納自己,我們現在不接納自己,不能容納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能接受自己做得不好,往往是因為在我們成長的早年間,撫養者沒有接納我們,沒有容納我們難以承受的情緒、感受。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容器,需要容納孩子的情緒、感受,給他們支援和保護,然後慢慢地,孩子會把父母這個容器內化到心中,他們就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容器,給自己支援和保護了。

比如,小明在搭積木,可是很挫敗,怎麼弄都不成功,於是小明就坐在地上哭了,這時候小明的爸爸過來,安慰了小明。

說他知道小明很難受,爸爸可以陪他一起弄,這個過程中,爸爸就如同一個容器一樣,接納了小明,支援了小明。

這時候小明就變得踏實了,當一個人心裡踏實的時候,情緒就不會裹挾一個人,他的智力就會佔據上峰,他就更容易做成事了。

也許我們都不是曾經的小明,那現在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只能試著自己做自己的父母,給自己耐心,先在小事上包容和支援自己。

第二點:說話、做事的時候慢一點 當自己做一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當自己緊張、挫敗的時候,深呼吸,告訴自己,給自己以暗示,沒有關係,慢慢來,失敗了,也沒事。

慢慢來,這是一種高一等的智慧,很多時候,快速的地方,就有逃避,緊張的人,容易快速完成。

不妨試著慢一點,說話的時候慢一點,做事情的時候慢一點,感受自己的情緒,試著理解自己。

當你慢一點的時候,“緊張”就可以被意識到,就可以被關注到,你和“緊張”本身之間就可以拉開距離,你就可以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去認識它,去包容它,這時候你會發現,你變得不緊張了,你把“緊張”和你之間分開了。

這就是我們改變緊張的做法,其實這個方法很實用,在心理學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中,我們就做過分析。

比如說話比較快的人,做事容易著急的人,人際關係不好的人,都可以先在某一個動作上慢一點,比如說話的時候慢一點。

慢一點就是給自己一個迂迴、輾轉的空間,就是不逼迫自己,這樣的時候,一個人就會放鬆下來,就更容易專注事情本身,就更容易做好事情,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也就更容易讓別人感到真誠。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論述的“容易緊張的人,小時候都有過這種經歷,改變可以這樣做”的內容,下面我們再簡單總結一下。

容易緊張的人,小時候都有過這種經歷,改變可以這樣做: 1、容易緊張的人,往往是在小時候有被父母,或者其他大人嚴厲對待過的經歷,而那些經歷進入了他們的潛意識,當下的情景喚醒了他們潛意識裡的感受。

2、我們會把小時候和父母,等撫養者相處的經驗內化為我們的內在的關係模式,長大後我們會把這個關係模式投射出去,以此和他人建立關係,所以小時候在父母,或者其他大人跟前緊張過的人,長大後會更容易緊張。

3、改變緊張的最好方法就是慢下來,說話、做事的時候試著慢一點,察覺自己的緊張,這時候自己這個主體就會和緊張這種情緒分開,由此就會變得不緊張。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本節課的內容,如果大家對上面的內容有疑問,或者還想進一步學習這類心理學,可以在下方檢視心理學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今天的內容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節,下一節再見! Previous2021年4月天蠍座運勢:會飛的人值得仰望 Next最高賣三十萬,雷軍不做年輕人的第一輛車 猜你喜歡管好情緒,斬斷撒氣鏈條,別讓孩子成為父母出氣的“貓”我患精神病的那些年心理學:孩子之所以性格內向自卑,只因媽媽這三個行為想要看心理醫生如何正視自己的年齡?大齡女性如何破局?心理學:及時扔掉了四樣東西,你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自卑與超越》:超越自卑,成就美好人生在情緒低落時有效克服和終結負面情緒的影響比生病更可怕的是什麼?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不負責任,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搜尋關鍵字: Copyright©2021/服務條款/DMCA/聯絡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