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 維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喺有關八年抗戰嘅影視作品之中,成日按職務叫佢「蔣委員長」,委員長成為蔣嘅代名詞,中國人普遍接受呢個名;佢喺臺灣地區嘅正式名係「蔣中正」,或簡稱「中正」(威妥瑪 ... 蔣介石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先總統蔣中正總裁、委員長、校長1945年3月巡視空軍基地時嘅蔣中正,時年57歲 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任期1948年5月20號-1949年1月21號行政院院長翁文灝孫科副總統李宗仁前任首任繼任李宗仁(代理)任期1950年3月1號-1975年4月5號行政院院長閻錫山陳誠俞鴻鈞陳誠(二次)王雲五(代理)嚴家淦蔣經國副總統李宗仁陳誠嚴家淦前任李宗仁(代理)繼任嚴家淦中國國民黨總裁任期1938年4月1號-1975年4月5號副職陳誠(1957-1965年)前任胡漢民(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繼任死後永久保留總裁職銜蔣經國(中央委員會主席)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任期1928年10月10號-1931年12月15號前任譚延闓繼任林森任期1943年10月10號-1948年5月20號前任林森繼任裁撤(轉移至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任期1932年3月6號-1946年5月31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前任首任繼任裁撤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2、5、7任行政院院長任期1930年11月24號-1931年12月15號前任譚延闓繼任孫科任期1935年12月16號-1938年1月1號前任汪兆銘繼任孔祥熙任期1939年12月11號-1945年6月4號前任孔祥熙繼任宋子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8任行政院院長(代理)任期1947年3月1號-1947年4月23號前任宋子文繼任張羣 中華民國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1任校長任期1924年5月2號-1947年10月前任首任繼任關麟徵 個人資料性別男字介石出世蔣瑞元(1887-10-31)1887年10月31號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溪口鎮玉泰鹽鋪死1975年4月5號(1975-04-05)(87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官邸墓地 中華民國桃園市慈湖陵寢(未下葬)籍貫浙江省奉化縣國籍大清(1887-1911) 中華民國(1912-1921) 中華民國(1921-1975)政黨 中國國民黨其他政黨中華革命黨國民黨中國同盟會配偶毛福梅(1901年-1927年結婚)姚冶誠(1911年-1927年結婚)陳潔如(1921年-1927年結婚)宋美齡(1927年-1975年結婚)仔女蔣經國蔣緯國(養子)父母蔣肇聰、王采玉學歷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母校東京振武學校畢業,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職業政治家、軍事家宗教信仰佛教(1887年-1930年)基督教新教(1930年-1975年)簽名軍事背景花名Gimo效忠 中華民國服役中華民國陸軍服役時間1911年-1975年軍銜特級上將參戰辛亥革命、北伐戰爭、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軍事獎醒獅勳刀國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采玉大勳章一等寶鼎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十字級 中華民國先總統蔣公中正135歲冥誕  中華民國–2022年10月31號 距離依家重有322日 用當地時間嚟計 若果發現倒數時間唔準,請刷新頁面快取。

蔣中正(1887年10月31號—1975年4月5號),字介石,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人,以前中華民國官方會尊稱佢做「先總統蔣公」。

係中國軍事家同政治人,曾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同中國國民黨總裁。

佢響近代中國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嘅地位。

佢係中國實現共和政體後,至今唯一一個統一過全中國,並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同臺灣嘅領袖。

名[編輯] 同唔少中國史嘅人一樣,蔣中正一生中有幾個名。

下邊係佢常用嘅名號同埋稱呼。

性質 名 說明 譜名 周泰 喺族譜嘅名。

幼名 瑞元 學名 志清 16歲喺寧波返學改嘅。

名 中正 1917年到1918年之間改嘅。

字 介石 1912年留學日本期間喺自創雜誌《軍聲》用嘅筆名,後來成為字 拉丁轉寫 ChiangKai-shek Kai-shek係「介石」嘅粵語音譯。

日本名 石田雄介 響日本留學期間改嘅。

中國大陸地區好少用「中正」或「蔣中正」,而一般叫佢做「蔣介石」。

喺有關八年抗戰嘅影視作品之中,成日按職務叫佢「蔣委員長」,委員長成為蔣嘅代名詞,中國人普遍接受呢個名;佢喺臺灣地區嘅正式名係「蔣中正」,或簡稱「中正」(威妥瑪拼音:Chung-cheng),例如臺北市區嘅蔣中正紀念館名係中正紀念堂、臺灣各地嘅文化中心名係中正文化中心,同埋臺灣最常見嘅路名:中正路。

講英文嘅外國人(特別係美國人)暱稱蔣中正為Gimo,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蔣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即大元帥,Generalissimo)嘅英文簡寫。

蔣介石死咗之後,喺臺灣戒嚴時期,多數用抬頭嘅尊稱「先總統蔣公」。

隨住解嚴之後政治情勢改變,呢個寫法已經好少用。

出面網頁[編輯] 維基同享有多媒體嘅嘢: 蔣介石(類) 維基文庫入面呢位作者嘅作品: ChiangKai-shek 維基語錄收錄咗同呢篇文相關嘅摘錄: 蔣介石 睇傾改中國國民黨主席孫中山(理事長・總理)1912-1925/張靜江1926/蔣介石1926-1927/胡漢民1935-1936/蔣介石(總裁)1938-1975/蔣經國1975-1988/李登輝1988-2000/連戰2000-2005/馬英九2005-2007/吳伯雄2007-2009/馬英九2009-2014/朱立倫2015-2016/洪秀柱2016-2017/吳敦義2017-2020/江啟臣2020-2021/朱立倫2021-現任 睇傾改中華民國總統臨時政府(1912—1913)孫文→袁世凱北洋政府(1913—1928)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黎元洪→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杜鍚珪→顧維鈞→張作霖訓政時期(1928—1948)蔣介石→林森→蔣介石憲政時期(1948—)蔣介石→李宗仁→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斜體字為代行總統 權威控制 WorldCat VIAF:99276871 LCCN:n80057046 ISNI:0000000121449542 GND:11867580X SELIBR:45801 SUDOC:030857066 BNF:cb122188693(資料) BIBSYS:90599402 DILA:A018001 NLA:36730820 NDL:00320010 NKC:js20070309011 ICCU:IT\ICCU\CFIV\044633 BNE:XX888264 CiNii:DA01196520 呢篇同臺灣人相關文章係楔位文。

歡迎幫維基百科擴寫佢。

睇 • 論 • 改 • 歷 由「https://zh-yu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蔣介石&oldid=1548852」收 屬於10類:1887年出世10月31號出世1975年死4月5號死中國國民黨主席臺灣人楔類中華民國總統中國政治人物蔣中正家族反共者屬於14隱類:死咗嘅人物有英文嘅文章有拉丁文嘅文章包含15元素嘅權威控制包含VIAF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LCCN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ISNI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GND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SELIBR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BNF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BIBSYS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DDBC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NLA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包含SBN識別碼嘅維基百科文章 導覽選單 個人架生 未簽到同呢個互聯網地址嘅匿名人傾偈貢獻開戶口簽到 空間名 文章討論 變種 expanded collapsed 外觀 閱改睇返紀錄 多啲 expanded collapsed 查嘢 導覽 頭版目錄正嘢時人時事是但一版關於維基百科聯絡處捐畀維基百科 交流 說明書城市論壇社區大堂最近修改 架撐 有乜連過嚟連結頁嘅更改上載檔案專門版固定連結此版明細引用呢篇文維基數據項 打印/匯出 下載PDF印得嘅版本 第啲維基項目 維基同享MultilingualWikisource 第啲話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ymarar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eilge贛語GalegoHausa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Vahcuengh中文文言Bân-lâm-gú 改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