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追问》概述- 演讲与论文集 - 豆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演讲与论文集的书评。
《技术的追问》是一份演讲稿,主要讨论技术的“本质”。
海德格尔首先区分了技术和技术的本质。
技术的本质并非某种技术也不是某种 ...
用App打开
更多好书推荐导读
极速下载
打开
《技术的追问》概述
润青
2018-01-0323:04:19
看过
《技术的追问》是一份演讲稿,主要讨论技术的“本质”。
海德格尔首先区分了技术和技术的本质。
技术的本质并非某种技术也不是某种技术因素,正如树的本质不是一种树一样。
这本来是平淡无奇的区分,但是这里要注意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本质,并非一般哲学讨论中,某物所属的那种普遍的类群,而是使得某物持续存在的东西。
这一区分,实际上要等到本文的后半部分才会明确。
在本篇文章中,海德格尔仍然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术语,这些术语至少对阅读中译本或英译本的读者来说是相当陌生的。
所以,也许首先澄清一些关键术语,会对理解全文产生帮助。
其中最重要的术语是dasGe-stell,中文翻译为“集置”,英译为Enframing。
Frame本身意思是“框架”,前缀en-表示一种动作,所以enframing的本意类似于框架的构建。
但是英译者强调,使用这个词是希望强调一种更基本的含义,就是“对解蔽的呼唤、要求、催促”。
这也是海德格尔对这个词的定义:“那种促逼着的要求,那种把人聚集起来、使之去订造作为持存物的执行解蔽者的要求。
”[1]另外,海德格尔还指出:“集置意味着那种摆置的聚集者,这种摆置摆置着人,也即促逼着人,使人以订造方式把现实当作持存物来解蔽。
集置意味着那种解蔽方式,它在现代技术之本质中起着支配作用。
”[2]这些解释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因为“现代技术之本质居于集置之中。
”[3]
理解集置这一概念的基础在于理解“摆置”(stellen)。
这一概念英译为setupon,其含义大概是“安排、要求、供给”,在本文中可以将其理解为“要求……做某事”。
这一概念与Herausfordern(中译为促逼,英译为challenging)相关。
在中文的译者注中写到,Herausfordern的日常含义是“挑战、挑衅、引起”,英译指出其本意是“要求到这里来”(todemandouthither),表示的含义是“要求、召唤、激怒”。
促逼这个中文词语很难理解其含义,在本文中大致上可以被理解为“强迫”。
所以,如果文中出现类似于“促逼着摆置自然”这样的组合,其实意思是强迫让自然做某事。
而集置就是各种强迫自然做某事。
而文中还出现一个术语:订造(英译setting-in-order或者order),也可以大致理解为强迫要求做某事。
所以,集置就是指对自然的各种强迫,但是还包括对人本身的各种强迫。
这一点在后文会进一步说明。
理解了这几个术语之后,我们可以从头开始对本文进行梳理。
海德格尔首先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辩驳一种对技术本质的看法,他称之为“工具和人类学的技术规定”。
其含义有两个方面:首先,技术是合目的的手段;其次,技术是人的行为。
这两者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他看来,这种规定意味着技术本身是一种设置(Einrichtung,英译为contrivance,表示一种安排、调整、装配或配置,在阅读时可以直接等于“摆置”)。
合目的之手段的目的性只能由人类设定,因此只能是人类行为。
人通过设置目的,将技术置于人的统治之下。
并且“技术越有脱离人类的统治的危险,对于技术的控制意愿(willtomaster)就愈加迫切。
”[4]
前面说过(工具性规定):技术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
那么,工具和目的是什么意思?海德格尔指出,手段是人们借以对某物产生作用、从而获得某物的那个东西。
目的被理解为一种原因,原因是导致一种作用或结果的东西。
于是,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乃一种因果性关系。
在讨论到因果性时,传统的出发点是古希腊的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或效果因)。
前两者很好理解,目的因是指某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而如此行为。
动力因或效果因则是由谁或什么事物导致了这个行为或产生了这个结果。
在今天,前两种原因由于显而易见而被人忽视。
目的因在很多时候则不被认为是一种原因,一方面人们认为并非所有行为或效果(特别是非人类行为者所做之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另一方面人们在因果性中更强调动作在时间序列中的前后相贯。
所谓的原因被狭义地理解为,导致某个行为的先前行为。
所以,在现代,人们习惯把原因看作起作用。
起作用意味着取得效果、成果,因果性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动力因或效果因。
但是,在古希腊人那里,四因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但是,一个行为怎么会有四种原因?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难以理解。
古希腊人认为四种原因共同导致了一个结果,共同起着支配作用。
如果我们尝试去理解古希腊人的想法,就必须考虑这四种原因如何能够配合起来,或者是什么东西先行将四因统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解蔽”(dasEntbergen,英译为revealing),即使得某物显现,使得某个在场者在场。
通过解蔽,海德格尔把技术和认知及真理联系起来。
解蔽就是让某物呈现出来。
在此意义上,技术是一种解蔽就很好理解。
通过技术制造的产品就是解蔽的结果。
而在制造过程中,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质料、形式和制作者。
另外,一种技术也不可能没有目的,一种产品不可能没有目的。
这一点,因为技术被看作是人的活动,而尤显得真确。
(如果技术可以不仅仅指人的活动,那么目的性似乎就不会显得那么确定)技术的词根是古希腊语techne,指一种产出或创作,不但指手工制作和技能,也表示各种精湛的的技艺和美。
Techne“揭示那种并非自己产出自己,并且尚未眼前现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因而可能一会儿这样一会那样地表现出来。
谁建造一座房子或一只船,或者锻造一只银盘,他就在四种引发方式的各个方面揭示着那有待产出的东西。
”[5]
技术是一种解蔽方式,但并非唯一一种解蔽方式。
解蔽的结果被称为无蔽(古希腊语aletheia)。
古希腊人也用无蔽表示真理。
这其实也好理解,通过认知,就是把隐藏起来的道理揭示出来。
而通过这种联系,海德格尔使得技术与认识发生了关系,进而以这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将技术和自然科学联系起来:技术和认知及自然科学都是一种解蔽方式。
我们知道现代技术和古代技术是有很大差别的。
甚至我们现在追问技术的本质,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技术造成了问题。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和古代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
”[6]简单地说,古代技术顺应自然之力做一些事情,而现代技术迫使自然之力按照人类设定的目的做事。
如此强迫(促逼、摆置、订造)自然的结果是自然的万物变成了随时听候人类调遣的资源。
所有地点的所有事物“被订造而立即到场,而且是为了本身能为一种进一步的订造而到场的。
如此这般被订造的东西具有其特有的站立。
这种站立,我们称之为持存。
”持存这个翻译是很容易混淆的,因为在哲学中,持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指持续存在。
这里的持存(Bestand,英译standing-reserve)字面的意思是听候调遣、候着、准备好做某事(standingby)。
粗糙地理解的话,可以按照英译的字面意思:持续预存来理解。
总之,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在现代技术的解蔽下,都变成了随时服务于人类、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资源。
“通过促逼着的摆置,人们所谓的现实便被解蔽为持存。
”[7]
但是,人何以能够强迫世界呢?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人本身就受到了强迫(促逼),“这种订造着的解蔽才能进行”。
而这就意味着,人本身是先于自然成为某种持续预存的,也就是说人比自然更首先成为一种资源。
“有关人力资源、某家医院的病人资源的流行说法,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这种强迫,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实在是与人的本质相关。
即使是最基本的表象活动也是对世界的解蔽方式。
表象活动就是我们感觉、感知到世界的活动。
而较高级的人类活动则更是对世界的解蔽了。
人类的解蔽却总是有把世界当作对象的倾向。
“当人在研究和观察之际把自然当作他的表象活动的一个领域来加以追踪时,他已经为一种解蔽方式所占用了,这种解蔽方式促逼着人,要求人把自然当作一个研究对象来进攻,直到连对象也消失于持存的无对象性中。
”[8]
人对自然的种种强迫,以及由于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使得其对自然的强迫本身就源于其自身受到的强迫,这种结构称被为集置。
集置是现代技术的本质,同时也隐藏在现代自然科学之中。
海德格尔认为,不论是近代数学还是物理学能自然科学的发展,始终没有放弃一点:“自然以某种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的方式显露出来,并且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始终是可订造的。
”[9]
到这里,海德格尔似乎已经回答了“技术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但是海德格尔继续提问:人和技术处于一种怎样的关系之中?
我们知道,技术是一种解蔽方式。
那么这种解蔽发生于何处?“我们又要问:这种解蔽是在一切人类行为之外的某个地方发生的吗?不是的。
但它也不仅仅是在人之中发生的,而且并非主要通过人而发生的。
”[10]这又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回答。
海德格尔有继续指出现代技术之本质给人一种解蔽的命运。
命运意味着一种无可更改的不可回避性。
其实上面几句话基本含义就是:解蔽是人和世界发生关系的不可逃避的方式。
人只能如此处于世界之中,受到集置的强迫不断地对世界解蔽,而在此过程中,又总是将世界对象化,并最终使之转变为种种持续预存。
然而这种方式却蕴含着危险。
因为由人解蔽出来的无蔽领域中,人总是把无蔽领域中的所有一切都当做持续预存。
而人本身其实也是解蔽的对象。
人以为自己是持续预存物的强迫者或摆置者,但其实他自己也是被强迫被摆置的持续预存物。
而且人又把持续预存物当做了事物本身,他遗忘了集置对人的强迫。
所以,在这里,一方面的危险是人将解蔽出来的一切当做是自己的(包括被解蔽出来的人);另一方面又将被解蔽出来的无蔽空间当做世界的全部,在此意义上他不可能与自己照面。
“恰恰是受到如此威胁的人膨胀开来,神气活现地成为地球的主人的角色了。
由此,便有一种印象蔓延开来,好像周遭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只是由于它们是人的制作品。
这种印象导致一种最后的惑人的假象。
以此假象来看,仿佛人所到之处,所照面的只还是自身而已。
……但实际上,今天人类恰恰无论在哪里都不再碰得到自身,亦即他的本质。
人类如此明确地处身于集置之促逼的后果中,以至于他没有把集置当作一种要求来觉知,以至于他忽视了作为被要求者的自身,从而也不去理会他何以从其本质而来在一种呼声领域中绽出地实存,因而绝不可能仅仅与自身照面。
”[11]
如此看来,人似乎是没有希望了。
海德格尔指出,在解蔽方式上,人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
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对这条道路的发现,竟然是通过对“本质”这一概念的思考得来的。
在之前所有的讨论中,我们说集置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是,他说之前并未澄清“本质”的含义。
流俗意义上,本质就是指某种普遍的种类。
但集置作为技术的本质显然不是就此意义而言的。
他所谓的本质乃是出现之物中的一种持续存在之物。
而本质中包含的这种持续存在之意,海德格尔将其与允诺(gewahren)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本身是很牵强的,其线索是词汇的形式相近(德语“持续”为wahren)。
Gewahren的原意是保证、确保。
因此,在看到中文允诺这一术语时,还要考虑到一种确保、保护之意。
其实,从这个词就可以发现海德格尔通过一种词汇形式的线索为人类找到的解蔽方式,不是对世界的强迫,而是对世界的保护。
这种解蔽方式,具体来说是什么呢?这种与强迫的方式不同的解蔽方式,是在艺术和诗歌中揭示的。
在古希腊人那里,techne的另一种含义就是艺术。
艺术是一种创造、产出。
“艺术乃是一种唯一的、多重的解蔽。
艺术是虔诚的,是promos,也即是顺从真理之云错与保藏的。
”[12]
海德格尔在最后讨论从艺术和诗歌中揭示了某种不同的解蔽方式,但是这一观点至少在本文中,显得牵强、突兀和仓促。
“无人能够知道,在极端的危险中间,是否艺术已经被允诺了其本质的这样一种最高可能性。
”[13]也许这一点还有待于进一步阐发。
[1]海德格尔,2005.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8页
[2].第19页
[3]第25页
[4]第5页
[5].第11页
[6]第12-13页
[7]第16页
[8]第17页
[9]第22页
[10]第23页
[11]第27页
[12]第35页
[13]第36页
©本文版权归润青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21有用
1没用
点击展开全文
演讲与论文集
9.2分
广告
查看更多豆瓣高分好书
企业
科幻小说
随笔
莫言
文学
诗词
东野圭吾
儿童文学
评论
2条
添加回应
演讲与论文集的更多书评
在路上
[已注销]
道者,路也。
然又有其他解释:道者,说也。
道路,道说,皆是道之本义。
老子所说的道,乃是女性生产所由的道——玄牝之门。
而另外的意义(道说),总要经由文字。
经由文...
1有用
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一文摘要与评注
之乙
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按古老的学说,某物的本质被看作某物所是的那个什么。
当我们问技术是什么时,我们便在追问技术。
尽人皆知对我们的问题有两种回答。
其一曰:技术是...
3有用
读其中的初步印象
lane
查拉图斯特拉是教授永恒轮回与超人学说的教师,这二者有何关系?顺着海德格尔“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思路,他从为什么查拉图斯特拉要求人脱去仇恨入手,接着把...
9有用
什么是栖居
[已注销]
简单地说,只要对照哥林多前书第三章去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就会变得格外明朗。
大致上可以说有两种建筑/栖居的观念,一种是基督教的,一种是异教的。
整个建筑史和建筑学...
8有用
查看全部书评
1000+豆瓣9.0+的書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37°暖书单(一)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三联书店·学术前沿
必买之书
返回图书首页
最受关注非虚构类
历史
更多图书分类
豆瓣
免费下载iOS/Android版客户端
延伸文章資訊
- 1海德格<技術的追問> - 哲學思考 - 隨意窩
海德格認為現代科技也是一種解蔽,但其特性乃是「促逼」(或譯作「挑戰性解蔽」 )。前現代的技術比如風車,並不能強制要求風提供動能,而只能聽天由命地等待。現代科技 ...
- 2科技本質的探問與回應 晚期海德格科技觀的現象學解讀1 ...
現在漢語學界多譯為「技術」,例如孫周興先生的“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的譯文〈技術的追問〉。但“Technik”在德語裡本有廣狹兩義,廣. 義泛指一切技術、技巧,...
- 3技術之本質-海德格〈技術的追問〉再思考| NTU Scholars
標題: 技術之本質-海德格〈技術的追問〉再思考. 作者: SHAN-LEE LAI. 公開日期: 2013. 期: 27期. 起(迄)頁: 33-72. 來源出版物: 東吳哲學學報.
- 4技術之本質-海德格〈技術的追問〉再思考
技術之本質-海德格〈技術的追問〉 ·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A Reconsideration of Heidegger's "The Question Conc...
- 5技術之本質——海德格〈技術的追問〉再思考- 月旦知識庫
海德格〈技術的追問〉是英語學界最有影響力的技術哲學文本之一。然而,傳統的解讀有相當大的侷限,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未能徹底掌握技術之本質這個最關鍵的概念。通過仔細爬 ...